精品: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虚词辨析(优秀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 课件20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 课件20张

【 分类
举例
释义
连 词
表并列
与、及、暨、且、而、以、 且……且……、载……载 ……
和、又、又……又……、 一边……一边……

表承接
而、则、因、乃、遂、而后、于是、就、便、然后、
若夫
至于
表递进
而、且
并且、而且
表因果
以、为、因、由、缘、故、 是故、是以、以故
由于、因为、因此、所 以
连词“以”与“而向”、连向接使的、前使后、两而项、间即有、对若、动词谓语的修饰关系,易与承接关系混淆,要 注意辨别。表如假:设“必简、能今而、任即之、”纵(、《纵谏使太、宗纵十思疏如》果)、,假“如举/即所使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 门宴》)。前例的“令简、”藉与第“令任”,后例的“举”与“示”,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
短语,能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
作用,有的起标志性作用。
贰 常见虚词





文言虚词,首先要准确把握意义和用法,其次要掌
】 握有关的推断方法。文言虚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因为有部分文言词语既有虚词性质,又有实词性质,其
意义也包含虚指意义和实指意义两方面。在掌握意义和
用法时,要“虚”“实”并重,打牢坚实的基础。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
推 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
断 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
】 辞并序》)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以”在这里也是连词,表修饰。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ppt优秀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ppt优秀课件

虚词词性
代 词 副 词 介 词 连 词 助 词 叹 词
文言虚词简介 P语文基础知识手册443-450
代 类: 词 ①人称代词。
③疑问代词。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
②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
文言文阅读之 文言虚词
考点解读
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 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 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 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选择题为主,比较异同; 翻译题为辅。
攻略:概括总结文言虚词常用词性、意义; ——>学会根据语境辨别虚词用法。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副词 代上文的“君子”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学不可以已 A、少数沿用下来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 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 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精品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精品

类别 作用
说明
叹词 表感叹 吁、嗟乎、嘻、呜呼
续表
示例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嗟乎:表感叹,相当于 “唉”。
复音虚词和文言兼词 1.复音虚词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使用,其中一部分结合 得相当稳固,因此,人们把两个结合得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构”。这 类结合稳固与非稳固的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复音虚词的意义一般都 是固定的,必须牢牢掌握。 这样的词语有:奈何、无乃、有以(无以)、所以、是故、既而、而况、 俄而、无何、相与、至于、于是、孰与等。
频率 再、又、复、迭、频、 副词 屡、数(shuò)
示例 ①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 后》) 少:略微。 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弥:更加,越来越。 愈:越,更加。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数: 屡次,多次。
类别 副词
续表
作用
说明
示例
语气 副词
疑问 副词
揣测语气:庶、唯、幸、其、 岂、殆、宁、庶几 否定语气:不、弗、未、勿、 莫、无、毋、非、匪、否、靡
肯定语气:诚、信、实
孰、何、胡、奚、曷、盍、安、 恶、焉、乌
①殆有神护者。(《项脊轩 志》) 殆:恐怕,可能。 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 弗:不,没 有。 ③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 姥吟留别》) 信:确实,实在。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 谏》) 孰:哪一个。
类别 介词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 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 传序》) 抑:表选择,或者,还是。
续表
类别 作用
说明
示例
连词
以、为、因、由、故、 表因果 缘、以故、是故、由是、
所以、是以 如、若、苟、即、向、 表假设 使、向使、设使、假令 乃、纵、无、即、则、然 表条件 则、纵……尚……、纵 令……亦……

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梳理精选课件

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梳理精选课件
• ②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例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③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跟、和”例句:(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
赵俱死 • ④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在、从”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 ⑤“把” 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
• 四、连词 ①用法相当于“而”,只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不余欺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4.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诘语气,译为“呢、吗、吧”。例句:吾王庶几
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 5.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不译。 例句: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二、固定结构 •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
例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也哉】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句: ①岂非计
• ④表轻微的转折(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只(是)”“仅 仅”“甚至”。例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二、代词。 • ①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②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如此”。例句: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
吾心
• 三、【无乃】"恐怕……"例句: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 乃后乎;无乃尔是过与
• ②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句:图穷而匕首见
• ③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④表转折:译为“但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⑤表修饰: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句:朝而往,暮而归
• ⑥表目的:译为“为了”“为的是”。例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虚词推断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虚词推断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 题复习虚词推断课件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2-04
目录
•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 虚词推断方法与技巧 •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 复习策略与建议 • 课堂互动与练习
01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虚词定义及分类
01
虚词定义
02
虚词分类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一般不 能单独成句或单独作句法成分。
分析前后文句意关系
根据上下文句意的关系,可以推断出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 意义。例如,如果前后文是因果关系,那么虚词可能是表 因果的连词。
注意虚词的连用和搭配
有些虚词常常连用或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语法结构。了 解这些固定搭配,有助于更准确地推断虚词的用法。
利用句子结构进行推断
1 2 3
分析句子成分
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可以 推断出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意义。
作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等; 作代词,可译为“他”、“它”等。
作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等。
介词类虚词
01
02
03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处所、对象等,可译为 “在”、“向”、“到” 等。

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 、手段等,可译为“用” 、“拿”等;表示原因, 可译为“因为”。

辨析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 法和搭配,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 和作用。
运用虚词进行语言表达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虚词进行准确 、流畅的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逻辑 性和连贯性。
02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代词类虚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共72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共72张PPT)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一)用作副词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 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四)固定用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释: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 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释: 《孟子· 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释: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课件


常用作助词,表示提示、顿挫 、列举、假设等语气,也可与
其他词组合成新词汇。

常用作助词,与动词结合构成 名词性结构,表示“……的地
方”、“……的人”等。
于、以、为、乃等连词介绍及应用

用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对象、比较等关系,也可与其
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

常用作动词和介词,表示做、 是、为了等意思,也可与其他 词组合成新词汇。
典型错误类型及避免策略
误用虚词
由于对一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不准确,导致在句子中 误用了虚词,如该用“而”的地方用了“和”。
漏用虚词
在句子中漏用了必要的虚词,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或表达 不清。
滥用虚词
过多地使用虚词会使句子显得啰嗦、不简洁,影响表达效 果。
避免策略
要准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注意辨析同义词虚词 之间的差异;在句子中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虚词;避免 过多使用虚词,力求简洁明了。
3
运用虚词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高考最终目的是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虚词知 识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文言文 素养。
02
常见文言虚词详解
之、其、者、所表示意义与用法
01
02
03
04

用作代词、助词、动词等,表 示指代、结构助词、音节助词
、提前宾语等。

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表示指 代、推测、祈使、反诘等语气
虚词分类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和拟声词等,如常见的“之 、其、者、所、以、于、而、乃、则 、焉”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01
02
03
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可以表示文言文中的 多种语法关系,如并列、 承接、转折、因果、假设 等。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的意义推断 (共86张PPT).ppt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的意义推断 (共86张PPT).ppt

为 连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词 ②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载?(《送东阳马生序》)
四 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其 ”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为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牛刀小试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安陵君其许寡人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6、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 ,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7、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 10、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实战演练二
有富民李老者,妻生一女,无子,赘某甲于家。久之,妾生 子,名一飞,育四岁而李老卒。李病时谓婿曰:‘妾子不足任, 吾财当畀汝夫妇。尔但养彼母子,不死沟壑,即汝阴德矣。’于 是出券书云:‘李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婿乃据有李业不疑。后妾子壮,告官求分,婿以券呈官,遂置 不问。他日奉使者至,妾子复诉,婿仍前赴证。奉使者乃更其句 读曰:‘李一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曰:‘尔父翁明谓“吾婿外人”,尔尚敢有其业耶?诡书“飞” 作“非”者,虑彼幼为尔害耳!’于是断给妾子,人称快焉。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他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词 性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十八个文言虚词解析(课件48张)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十八个文言虚词解析(课件48张)
• “子无乃称”
• 五:“其” • 用作代词 • ①第一/二人称“我”“我的” •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 ②指示代词“这”“这个”“那”“那个”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③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的)”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十一:“也” • ①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 Eg:樊哙者,赵之良将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②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
• Eg: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③放于句中或者句末表示肯定或者感叹
• Eg: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④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者反问的语气 • Eg:此何声也? • Eg: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⑤用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 Eg:吾其还也。 • ⑥句中表示停顿 • Eg: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注:若这些实词做主语,那么他们前面可能就要断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②“凭借”“靠”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①表示被动 或跟“所”共同表示被动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王,敢以烦执事”
• 以勇气闻于诸侯 相当于介词“于”可以翻译成“在”“比”“对”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放于数词后面,表示。 ④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者反问的语气
• 人称代词时的用法: • 同“而”用作代词,翻译为“你” • “某所,而母立于兹” • 完成针训1,2
• 二:“何” • 用作疑问代词 • ①单独做谓语 常和语气词“哉”“也”连
用 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②做动词或者介词的宾语 翻译为“哪里” • “什么”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大王来何操”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不同语境中的虚词课件30张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不同语境中的虚词课件30张

• 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时”,“乃”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人称 代词,“你,你们”;②指示代词,“这样,如此”;③副词,表肯定;④连词, 表示顺接,“于是,便”;⑤助词,无义。逐一代入句子进行检验,就可确定该句 中的“乃”应为第④个义项了。
• 4.同位相似法。 • 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可以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与它相同位置的另外一 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 意思相同。
• 答案 D
• 解析 D项中“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 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 是“没有谁”之意。
【小试牛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 李陵论 白居易 •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 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 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 班孟坚[注]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 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 参考译文:
•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 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 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 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 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 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 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易混文言虚词辨析-语文高考复习 课件(9张PPT)

易混文言虚词辨析-语文高考复习 课件(9张PPT)
• (3)“而”前后的词语有无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如果有,则此时 “而”表示顺承关系;“而”前后的词语是否地位相等,是否可以互换位 置而不改变语意,如果可以,那么“而”一般表示并列关系,
• (4)表修饰VS表顺承:前者侧重“而”后面的动词,“而”前面的词作状 语,修饰后面的动词;后者强调先后关系。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的“与”字的意义及用法。
• 1.当与秦相较 •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3.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4.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 7.吾与徐公孰美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焉”字为语气助词。 • 如“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
中的“焉”表疑问语气。
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的“焉”字的意义及用法。
•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 2.此之谓三有礼焉 •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4.且焉置土石 •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6.万钟于我何加焉 • 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8.犹且从师而问焉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于此,在这里 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疑问代词,哪里 代词,代指老师
• (1)“而”表修饰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 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那么,判断 “而”是不是修饰关系,只要看它是否处在状语和谓语之间就基本上可以 断定了,此时的“而”不用翻译。
• (2)“而”表递进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包含主语和谓语 两个句子,并且在语意上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来说呈现更进一步的递进关 系,此时的“而”要译为“并且,而且”。

高考文言虚词课堂课件PPT(110张)-优秀课件

高考文言虚词课堂课件PPT(110张)-优秀课件

G副词,怎么;
文言虚词复习
考点解读
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 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 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 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选择题为主,比较异同; 翻译题为辅。
攻略:概括总结文言虚词常用词性、意义;
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表反问)
妇啼一何苦 开国何茫然
这么 多么(表程度) 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 下占襟,何其衰也
多么,怎么这样
3.代词与“如”、“若”、“奈” 连用,表示“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
此为何若人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 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 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 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何以战? 【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
正确的一组是 ( ) C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并列:又或不译
余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顺承:就,接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如何推断精品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如何推断精品PPT课件

乃:判断词“是” 以:动词“认 为”
若:动词“如同” 所:名词“处 所”
之:动词“前往” 因:动词“沿 袭”
1、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 2、词量不大,但词频很高 3、意义虚化,但功能强大 4、古今形同,但差异巨大
着眼常见,突出重点 立足文中,考测理解 既考用法,又考意义 学考兼顾,注重迁移
不重思维,只重结果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 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助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词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连 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 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
词 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 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 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 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 词、目的连词等。
•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 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 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 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 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 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确切掌握文言虚词的 这些特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增 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PPT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PPT课件

二、副词 ①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汝其勿悲!《与妻书》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 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 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 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
(2)秦王恐其破壁。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 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 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又如: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第8页/共79页
(4)肃曰:“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曹从事。”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 我的"或"我(自己)"。
(6)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7)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 些”“那里”。 (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第9页/共79页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 “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第30页/共79页
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 能用于转折关系。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 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等,或者省去。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

高职考文言文复习(虚词)课件

高职考文言文复习(虚词)课件

02
常见虚词解析
之、其、者、所、焉





作为代词,相当于“他 ”、“她”、“它”; 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作为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
作为代词,相当于“他 ”、“她”、“它”; 作为副词,相当于“也 许”、“大概”;作为 连词,相当于“如果” 、“假如”。
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作为语气助词 ,表示停顿或感叹。
多项选择题
总结词
通过提供多个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虚词用法。
详细描述
多项选择题通常会给出一段文言文,然后列出五个选项,其 中三个或四个选项包含正确的虚词用法,一个或两个选项包 含错误的虚词用法。学生需要从五个选项中选择出正确的答 案,并排除错误的答案。
翻译题
总结词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检验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经典文言文篇章解析
拓展阅读视野
经典文言文篇章是文言文学习的宝贵资源,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言文篇章,可以了解文言文虚词在 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意义,同时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04
虚词复习策略与建 议
系统复习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全面梳理文言文对比、归纳等方 法,将相似或相关的 虚词进行整合,形成 知识网络。
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作为助词,表 示被动。
作为代词,相当于“之 ”、“此”;作为语气 助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
以、于、为、而、乃

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作为副词,表示比较 。

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并列、 顺承等关系。

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作为连词,表示目的 、原因等。
针对高频考点和难点 ,进行重点突破,加 深理解和记忆。

精品: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虚词辨析(优秀实用课件)

精品: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虚词辨析(优秀实用课件)
三句中的“乃”都译为“才”,①②句中的 “乃” 作副词,表顺承;③句中的“乃” 作副 词,表范围限制。
29
能力检测
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东犬西吠,客踰庖而.宴。
表承接
②及在槛阱中,摇尾而.求食。
表修饰
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表修饰
④景公召而.数之曰
表承接
⑤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表承接
①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段太尉逸事 》 ②何.可胜道也哉! ③姜氏何.厌之有? ④大王来何.操?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①②句中的“何” 作副词,在句中作状语; ③④⑤句中的“何” 作代词,在句中作定语、 宾语或主语。
19
辨析方法五:何(表疑问)——副词?代词?
1、从语法上辨别。“何”作副词时,在句中 作状语;作代词时,在句中作定语、主语,作动 词或介词的宾语。这是最主要的辨别方法。
11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辨析方法三:以(因为)——介词?连词?
以+短语(名词短语、代词等) 作介词
以+分句
作连词
12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迁移练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四句中的“与”都解释为“和”,①③句“与” 前后两项合起来作一个成分,作连词;②④句 “与”前后是两项不能同作一个成分,作介词。
15
辨析方法四:与(和)——介词?连词?
1、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并列起来共作
一个成分,能则是连词,否则是介词。 2、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对调,能则是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

(2)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为 (《雁荡山》)
(7)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 点,可译为“到”。
(8)介进事物比较的对象, 可译为“比”。
(9)介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可译为“被”。
10、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 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殽之战》)
8、其
(1)代词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记》)
①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 系,相当于“他、她、它(们) 的” ②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 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他、 她、它(们)” ③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 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 (的)”、“自己(的)”
1介进动作行为产生的时间, 可 译为“到”“在”“从”等。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地方, 可 译为“到”“在”“从”等。
3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 译为“由于”。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以共济世业。(《赤壁之 战》)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6、事急矣,要求救于孙将 军。(《赤壁之战》)
2、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所借助的 沛公于坐。(《鸿门宴》) 时机,可译为“趁着”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屈原列 传》)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借助的事物, 可译为“凭借”“依靠”
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表示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译为“通过”“经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间的关系,如果前者是动作发出者,后者是动作涉及 对象,则是介词。
4、看“与”前后的词或短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在表 达中是否有主次之分,有则是介词,无则是连词。
5、看“与”前是否有能愿动词或其它状语,有则是 介词,无则是可能是连词。
16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迁移练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①④ 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 ②③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
13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14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②怀王与.诸将约曰。 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 》 ④吾今与.汝无言矣。《与妻书》
四句中的“与”都解释为“和”,①③句“与” 前后两项合起来作一个成分,作连词;②④句 “与”前后是两项不能同作一个成分,作介词。
15
辨析方法四:与(和)——介词?连词?
1、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并列起来共作
一个成分,能则是连词,否则是介词。 2、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对调,能则是
连词,否则是介词。 3、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同全句的谓语动词
7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辨析方法二:动+以+动——修饰?目的? 1、看“以”前后的两个动作是否同时发生,
是则表修饰,否则表目的。 2、看“以”前后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意
义上是否有主次之分,如果前者是次,后者是
主,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式,做状语,则是表修饰; 否则表目的。
3、看翻译,表修饰时可译成“着”,表目的 时可译成“来”或“用来”。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遂与.之俱出。 ③姜维与.邓艾争险,不克。 ④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祭十二郎文》
四句中的“与”都解释为“和”,①④句中的 “与” 作连词; ②③ 句中的“以” 作介词。
17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何(表疑问)
副词?
代词?
18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8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迁移练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 ②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 ③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④举匏樽以.相属。《前赤壁赋》
①②④句中“以”连词,表修饰;③句 中“以” 作连词,表目的。
9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①②句中的“而” 作连词,表承接;③④句 中的“而” 作连词,表修饰。
3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辨析方法一:动+而+动——修饰?承接?
1、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的 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有先后关系则 表承接。
2、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意义上 有否主次关系,如果前一个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 方式,即有主次之分,表修饰。如果只两个贯的 动作,则表承接。
4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迁移练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②扣舷而.歌之。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①③句中的“而” 作连词,表承接;②④句 中的“而” 作连词,表修饰。
5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6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②杀一老卒,何.甲也?
为什么,副词
③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什么,作定语,代词
④君何.患焉?
什么,作宾语,代词
⑤而又何.羡乎? ⑥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什么,作宾语,代词 怎么,副词
21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22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2、从意义上辨别。“何”作副词时, 译成 “为什么”“怎么”“何必”等;作代词时,译 成“哪里”“什么”等。
3、从相邻词上辨别。如果“何”后有 “能”“可”之类的能愿动词,这个“何”肯定 是副词。
20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迁移练习】
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为什么,副词
10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段太》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 ③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与妻书》 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①②句 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③④句 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 》 ③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 ④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①②句 “以”前的动词短语表动作的方式, 作状语,两个动作同时发生,表修饰;③④句 “以”前后的动作有先后之分,表目的。
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一、词性相同,用法不同(而、以) 二、意义相同,词性不同(以、与) 三、语气相同,词性不同(何、焉) 四、义性相同,用法不同(则、乃)
1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连词)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简能而.任之。《《旧唐书·魏征传》 》 ②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晏子治东阿》 ) ③余扃牖而.居。 (《项脊轩志 》) 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①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段太尉逸事 》 ②何.可胜道也哉! ③姜氏何.厌之有? ④大王来何.操?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①②句中的“何” 作副词,在句中作状语; ③④⑤句中的“何” 作代词,在句中作定语、 宾语或主语。
19
辨析方法五:何(表疑问)——副词?代词?
1、从语法上辨别。“何”作副词时,在句中 作状语;作代词时,在句中作定语、主语,作动 词或介词的宾语。这是最主要的辨别方法。
11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辨析方法三:以(因为)——介词?连词?
以+短语(名词短语、代词等) 作介词
以+分句
作连词
12
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
【迁移练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