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命运观
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走向死亡。

因此,人们对于生存状态的思考也就是命运观历来是各个学科的重要主题。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灵魂入身体是一种羁绊与惩罚,而死亡则是“灵魂离开肉体的监狱而获得解放。

因此他们信奉“灵魂不灭”的思想,相信命运力量的牵引,比如早期的命运三女神之说,按次序剪断命运之线掌控人类生死。

早期戏剧创作也多以人与命运的冲突为主题。

比如在著名的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背负着神谕,弑父娶母,在逃脱神谕的命途中一步步走向悲剧。

这里的神谕就是命运的力量。

后来随着宗教的发展,神明就蜕变成了上帝。

莎士比亚的悲剧思想博大精深,他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以来的悲剧观念。

戏剧的主人公大多是王公贵族,而他们也时常受到命运之力的指引,如麦克白就是受到三个女巫的蛊惑,弑兄篡位,成为一代暴君。

莎士比亚还受到了较深的基督教的影响。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大家普遍相信有来世存在,即使在当时最先进的人士中,也很少有否定神灵观念的,很多主人公在他们的话语中表示相信来世生活,相信上帝或神灵。

基督教认为人类背负着原罪活在身上,而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要去和父亲的鬼魂对话时,就说“我早已把我的生命视得轻于鸿毛,至于我的灵魂,它亦是个永恒之物,它又能把我怎么样,”众所周知,哈姆雷特最后的复仇是华丽而盛大的,而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倘若你(指哈之好友赫睿斯)曾爱我,那就请你暂且牺牲天国之幸福,留在这冷酷的世界里去忍痛告诉世人我的故事吧。

”以上皆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宗教思想,相信上帝的力量。

莎士比亚受基督教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莎士比亚对《圣经》了如指掌,作品中具有大量的台词典故引用自《圣经》,比如哈姆雷特引用远古最初之诅咒就是指圣经里亚当与夏娃之长子该隐杀害其弟亚伯,在《麦克白》中引用“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我们的日子如同影子一样转瞬即逝”等句子。

其次,其作品中还存有大量的神学引喻,《哈姆雷特》中王子选择在叔父祈祷忏悔中复仇,就是怕杀死祈祷中的灵魂会升入天堂,这是一种神谕。

最后,在他的众多传记中,他从未因不信国教而与当局发生过纠纷。

莎士比亚对于基督教观念有着充满想象力的理解,时常以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有学者称莎士比亚的悲剧为“基督教悲剧”,他信仰上帝的命运观总是使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悲剧色彩。

但莎士比亚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相信罪恶总有一天要受到惩罚,相信理想总归是美好的。

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时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文本,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支持个性解放,肯定现世生活反对教会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命运观。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极力塑造的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他在当时新文化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教育,学习了许多与传统和教会截然不同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身世变故之后,发出“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肩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的呼喊。

哈姆雷特无疑是一个性格矛盾之人,但并不愚昧。

他对叔父、鬼魂的怀疑,恰恰是人性力量的觉醒。

他不完全信任父亲的鬼魂,排了一场戏,“当犯罪者看戏时,有时逼真的剧情能使他突然天良发现,使他当场忏悔罪恶……那时我可注意他的反应,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我可用此剧为陷阱来捕捉国王良心内之隐秘,获得最确凿的证
据”。

可以说,哈姆雷特确定叔父为仇人的证据,最终是靠自己内心的洞察获得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既受到传统的基督教的神明观念的影响,又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

两种命运观,一个宣扬灵魂不灭,一个主张现世生活,他们之间的激烈碰撞,看似有着极大的矛盾。

以最负盛名的悲剧《哈姆雷特》最为典型,作品贯彻了基督教的种种思想与神谕,但是又借主人公之口,又表现了对宗教观念的怀疑。

这种矛盾,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神学产生怀疑的具体体现。

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的戏剧诗人,将这两种思潮以优美的艺术形式融合表现出来,造成了“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成为文学界的艺术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