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第九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 他说,“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 ,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 二者,天之行也。”
• “一统”的永恒法则化为中央集 权政治体制和君主专制统治提供 了认识依据。
• 3、“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说 、天谴说
• 维护君权至上是董仲舒的基本政 治主张之一。
•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 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 ……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 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王道通三》)
• 3、汉武帝时期内忧外患严重,提 倡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 适应汉政权面临的挑战。儒家思 想则主张有为,能为汉武帝的有 为提供理论支撑。
• 外有匈奴对边疆的屡次侵犯,内 有分封诸侯的坐大对皇权的威胁 ,同时豪强地主与一般民众的矛 盾也日益尖锐。
4、传统儒家总的来讲适应宗法分 封亲亲的诸侯国家的要求,不少 方面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如孟 子讲“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杀之。”“推 恩足以保四海”。
、御、书、数;或者六艺即六经,谓《易》 、《书》、《诗》、《礼》、《乐》、《春
秋》)内容丰富富有弹性。对于不 同的思想,有兼容并包的可能。
• C儒学能够独尊不仅在“理”的方面,还 与“势”有关。(韦正通)儒学知识传 播强调师承,儒生众多。
• D儒学强调维护现实的社会制度,符合上 层统治者的需要,同时强调矛盾双方的 妥协和高扬民本思想,有助于缓和社会 矛盾,使传统等级压迫制度受到一定约 束,从而也符合上层统治者的长远需要 。
•。
E汉武帝时内忧外患严重,无为思想已不适 合时代,而儒学强调有为则为汉武帝的 文治武功提供了理论根据。
F 儒学经过董仲舒改造的,理论更加完密 ,内容日益丰富,能更好地适应中央集 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远非其他各家所能 比。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董仲舒强调以人为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当代,教育也应该以人
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其次,董仲舒提倡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核心,要以准则和规范的方式引导人
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需要强调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
道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第三,董仲舒强调崇尚天理,认为人类生活与宇宙万物是一体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们遵循宇宙的规律而不是自己的私欲。
在当代,也应该重视环保意识,在思想政
治教育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董仲舒倡导实践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让人们在实践
中不断提高自己。
在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需要将其
理念运用到当代的教育中,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是由于五德运行产生的影响。
按照邹衍的学说,每个朝代必须与五德之一相连,因此,这个朝代就应当遵循这五德之一的要求来运转。
董仲舒修改了这个理论,认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依循五德运行的顺序,而是依循“三统”,即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
他在《三代改制质文》中说:每个朝代都依循一统,每统又各有其为政的系统。
按董仲舒的观点,夏朝代表黑统,商朝代表白统;周朝则就是赤统。
夏、商、周三朝顺利完成了这一历史循环。
之后,历史又已经开始一次代莱循环,代莱朝代又应代表黑统。
承继周朝统治者的既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而是孔子,他忍受天命,创办了黑统。
孔子所受到天命,不是一种“法统”,而是一种“道统”。
董仲舒说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相同,就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无人知晓列兹涅古瓦。
臣愚以为诸无此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并使分道。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培尔,民知所从矣。
”《春秋》本是鲁国的史书。
按董仲舒一派的说法,《春秋》乃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中,孔子树立了他的道统的统治。
孔子代表了黑统,并创建了黑统的各项制度。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②针对强化君权须要,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适当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
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
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
在《书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
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
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
董仲舒的思想与大一统
董仲舒的思想与大一统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诸家学派的思想精华,创立了新儒学,并使新儒学成为西汉的正统思想,而这种思想在之后中国的两千年历史中得以不断地丰富,直至现在,儒家思想对社会发展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董仲舒有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体系政治、思想、哲学……,可谓包罗万象,庞大非常。
董仲舒是一位关照现实的思想家,是一位注重社会发展的思想家,他庞大的思想体系有着明确的服务对象,即:西汉的大一统。
哲学是一切思想的指导,董仲舒自然也不例外。
董仲舒的哲学,集中表现为“天”的哲学,“唯天为大”,是其“天论”的核心,同时,也是他大一统思想的灵魂所在。
“唯天为大”,是什么含义?天,是一切的主宰。
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天”不是简简单单指头顶的蓝天,他的“天”有着三重含义,而正是这三重含义,使得天变得至高无上。
首先,“天”是自然之天,“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矣。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这里的天,是宇宙万物的总称。
“天之道,终而复始。
故北方者,天之所终始也,阴阳之所合别也。
东至之后,阴俛而西入,阳仰而东出,出入之处常相反也。
多少调和之适,常相顺也。
有多而无溢,有少而无绝。
春夏多阳而少阴,秋冬少阳而多阴,多少无常,未尝不分而相散也,以出入相损益,以多少相溉济也。
”(《春秋繁露·阴阳终始》),这里的天,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其次,“天”是神灵之天,“天者,百神之君也。
”(《汉书·董仲舒传》),天是百神之君主,也就是神王,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另外,“天”还是道德之天,“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
”“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仁,天心,故次以天心。
”(《春秋繁露·俞序》),在此,天成为了绝对的仁者,天心,便是仁者之心。
经过这三重含义的叠加,“天”,就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天”,就成为了民众的信仰。
论董仲舒的政治改革思想——兼论其天道观的德治本质
政 治思想 的改革本质 。董仲舒 虽然是个唯 心主 义的哲 学家,但却是 中国早期封 建社会 中杰 出的政 治改 革理 论 家。他 的政 治 学说 , 管存在 历史的 、 尽 阶级 的局 限 , 并带有 某些神秘甚 至荒谬的成 分 , 但其主流 方
面继承 了先 秦儒 家的 民本 思想与道德 人 文精神 , 当时历 史 条件 下代表 了解放 生产 力的方向 , 应 了社 在 顺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0 1 )2 1 年第 2 期
浙东学术与中国哲 学
论董仲舒的政治改革思想
兼论其天道观的德 治本质
吴 光
( 江省 社会 科 学 院 , 江 杭 州 3 0 2 ) 浙 浙 10 5
[ 要】 摘 本文结合 具体 的历 史背景分析董仲舒 的 “ 天道” 观和 “ 王道” 论的具体 内容 及其相互 关 系, 揭示 其
度 , 官名 , 礼乐” 定 兴 。司马迁 同意贾谊 的看 法 , 在 《 史记 ・ 高祖 本 纪》 中批评 秦 政说: 周秦 之间可 谓文 “
福 禄 日来 。诗云 : 宜 民宜人 , “ 受禄 于 天。 ”为政 而宜 于 民者 , 当受禄 于天 。夫仁 、 、 智 、 固 义 礼、 信五 常之
到善 治 。 他说 : 譬之 瑟瑟 不调 , 者必 解 而更 张之 , 可鼓也 : 甚 乃 为政 而不行 , 甚者必 变而更化 之 , 乃可理 也 。当更张 而不 更张 , 虽有 良工不 能善 调也 ;当更化 而不 更化 ,
虽有 大 贤不 能善治也 。… …今 临政 而 愿治 七十 余岁
在 上世 纪 8 代 以前 , 0年 学术界 对董 仲舒及 其政
当时 的历 史 背景 ,通 过对 董 仲舒 的天 道观 和王 道论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思想意蕴及当代价值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思想意蕴及当代价值董仲舒是我国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他立足大一统的时代要求,以《公羊春秋》为依据,继承孔孟儒学传统,汲取道家理论精华,融会阴阳五行观念,收纳墨法合理因素,对当时社会提出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哲学及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建构起一个集“天地”、“阴阳”、“道统”、“规则”等百家学说与儒家“三纲五常”于一体高度融合的大一统理论,将政治儒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思想发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以董仲舒基本著联盟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为基本文献,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从哲学高度对其思想作一系统研究,并对其理论意蕴与当代价值进行阐发。
一、董仲舒政治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是关于社会兴衰更替、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终极原因的追问与理想设计,是如何以道统和政统治理社会、国家的学问。
从汉武帝即位始,汉朝进入政治、经济全面繁荣的全盛时期,统治者急于寻找一种新的思想学说作为治国的理论指导。
面对西汉社会大一统的政治需求,董仲舒竭力推崇易学、尚书学、春秋公羊学,以“春秋大一统”的核心,并融合了先秦的各家学说,建构起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与神学的理论体系,成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并从此成为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意识形态。
董仲舒政治哲学适合西汉中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产生于西汉中期,当时中央皇权与诸侯国势力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西汉初期吸取秦亡的教训,采用分封制建立了许多王国。
后来各国诸侯逐渐形成了气候,显得尾大不掉,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七国之乱。
武帝时期,西汉前期的王国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各方势力都想要脱离中央的统治,想要割据自治,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统治,是这一时期统治者及社会政治哲学家所面临的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董仲舒的背景和思想1. 董仲舒的生平简介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出生于公元前179年。
他在当时的政治和思想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董仲舒的学术思想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学术思想上。
他提出了“性即圣人”和“天人合一”的观点,将人的本性和宇宙的道德秩序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 董仲舒与儒家经典的关系董仲舒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对《大学》、《中庸》等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为儒学的发展贡献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
2. 董仲舒对儒家仁义道德的强调董仲舒对仁义道德的重视是他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
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养和教育,人们可以达到道德高度,实现自己的完美。
三、董仲舒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 董仲舒的政治观点董仲舒提出了“以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该以公正、仁爱的方式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
2. 董仲舒对君主的影响董仲舒对君主的思想影响深远。
他在西汉时期曾担任过宰相,为汉武帝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建议,对于帝国的发展和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董仲舒对后世的影响1. 董仲舒的学说传承董仲舒的学说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董仲舒的影响与现代社会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古代,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仍然对现代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总结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术思想对儒家教育和政治理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他的思想也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董仲舒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指引。
董仲舒思想总结
董仲舒思想总结董仲舒(179 BC-104 BC)是中国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以其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推动方面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董仲舒与汉武帝关系密切,他曾担任过汉朝的宰相,并在政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
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一位重要代表,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哲学。
他主张“天人合一”,即“以天为师,以天为本”,认为人与天地之间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
他强调天命观念,认为天地自有道义,人类应该遵循天意,在天道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董仲舒还提出了“治国安邦”的思想,认为国家的安定与否与人民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来塑造优良的公民品质,以达到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目标。
他提出了“以礼治国”的理念,认为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秩序和谐。
董仲舒还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思想,使其成为有德有才的优秀人才。
他提出了“建章立法”的观点,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制定适当的法律和制度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秩序。
他还强调人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认为人民应该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不依赖外在的约束。
董仲舒对政治理论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主张有序的等级制度,对于管理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阴阳”、“五行”、“八风”的思想,认为这些天文自然的因素对于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主张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应该相互适应,政府应该根据形势的需要来调整政策和措施。
总结来说,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道德教育和自我约束,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认为人民的道德和思想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他的政治理论充分考虑了天地自然的因素,强调了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应该相互适应。
董仲舒的思想为后世政治家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董仲舒生平及其思想(大百科)
董仲舒生平及其思想(公元前179~前104)中国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著作很多,据《汉书·董仲舒传》称:“凡百二十三篇”,外加说《春秋》的《玉杯》等数十篇十余万言。
现在尚存的有《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天”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即西周以来传统宗教神学所说的“百神之大君”,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
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苍苍的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
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
他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霹、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说:“天地之气,阴阳相半,和气周旋,朝夕不息”。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薰蒿□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董子文集·雨雹对》)。
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
在《对策》中,他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
董仲舒《天人三策》中所见政治思想研究
董仲舒《天人三策》中所见政治思想研究董仲舒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政治家和哲学家。
董仲舒的作品《天人三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政治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所见政治思想。
首先,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倡君主应当具备仁德之心。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提出了“明君臣之道”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应该具备仁慈、平和、公正等品质,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他说:“民惟以天下为家,家惟以君民无不以天下为心。
地广山高,邦有乱事,忧虑盈腹,皆体于君民之心。
故曰天下可一治也。
”董仲舒在这里指出,将天下当家做主的心态置于最高,将人民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能够成为治理天下最高效的方法。
举一个例子,董仲舒认为君主不能依靠暴力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而是应该依靠道德来维护社会和谐。
他说:“夫暴虐之主虽有权柄,天下岂不诛之!太平之君虽不关市朝,天下不岂赖之!应学仁义以宽厚人心,以泽及黎元,讲信号,以天下宁靖为先。
”董仲舒认为行使政治权利的君主应该具有仁慈、公正、宽容等品质,消除人民的不满,增加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其次,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强调了文化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董仲舒认为,国家的兴旺需要依靠文化和教育的推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还能够培养国家的管理和领导人才。
他说:“夫兴福之国,不可以无道德教化,不可以无德化之师,不可以无尊贤纳士,不可以无好学之民。
故曰德义兴,而后政治治。
”董仲舒的思想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借助于新的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
举一个例子,董仲舒认为文化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只有建立先进的教育制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
他说:“学问谲乎治,治谲乎学问,治和乎学问,学问和乎治。
”董仲舒认为,治理国家需要依赖学问和实践相结合,只有建立先进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领导人才,从而推动国家不断发展。
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政治思想
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政治思想
董仲舒,字伯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统一战线思想创始人,他提出的“大一统”政治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的统治理念和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的“大一统”政治思想,认为有效的国家统治只能以一统为标准,绝不允许容许分裂。
他在《大学》中提出,“以大一统为宗旨,以克分裂为本,以团结实
力为势,则一切缺乏尊严、艰难困苦的担当可以克服,强大的国家才可以持久”。
也就是说,坚持“大一统”,只有唯一的中央权力,国家的力量才可以牢固而持久。
董仲舒认为,只有推进大一统,才能有效推进国家的发展,他主张将党、政府、军事、私企等组织机构的力量整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使之协同行动,达到一心一德、一致一行的目标,进而形成全民为一家的整体,把国家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董仲舒的思想受到了当时广大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拥护。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精英,而且也狠深的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董仲舒的大一统政治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重新阐释其精神,在当今社会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他在教化思想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观其所由生,察其所由养,所以教化之。
”的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深刻启示。
本文将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出发,探讨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涵和价值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其所由生”,指的是通过观察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二是“察其所由养”,指的是通过观察人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了解他们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方式。
董仲舒强调了教化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他认为教化不仅仅是对人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教,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化来培养人的内在品格和道德观念。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教化的重要性。
董仲舒认为教化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因为它关乎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二是注重教化的方法。
董仲舒提出“观其所由生,察其所由养”的教化方法,强调了对人的全面观察和全面教化。
三是强调教化的目标。
董仲舒认为教化的目标是使人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品德高尚、思想深刻的人才。
1. 强调全面性教化2. 注重培养内在品格董仲舒教化思想强调了培养人的内在品格和道德观念。
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启示,即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内在品格和道德观念的培养,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董仲舒教化思想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认为教化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
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启示,即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认真对待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全力以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 强调教化的目标董仲舒教化思想强调了教化的目标是使人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品德高尚、思想深刻的人才。
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启示,即应该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董仲舒的主张本文话题:董仲舒的主张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董仲舒思想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曾出现了许多耀眼的思想家,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或者具有预见性的主张,而这些主张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主要活动于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他是汉初杰出的大儒,他治学严谨,学识丰富,为适应汉初政治上加强封建大一统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他提出了许多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主张,而且其中一些思想主张对中国后来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初的社会形势董仲舒生活在西汉前中期,战国后期以风靡之势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经过二世而亡,西汉在农民浪潮以后得以建立,汉代建立以后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作为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在汉代封建剥削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汉代的封建剥削主要有:其一是领户制即所谓的封建领主制;其二是豪强地主实行的租佃制。
汉承秦制,继续实行奖励军功的食邑制度,这一方面是刘邦为自己夺取天下招揽人才,另一方面是解放奴隶,实行封建制,更好的适应历史的发展要求。
此外汉初尤其注重对暴秦短命而亡的总结,对农民起义尤为重视,因此汉初轻徭薄赋,于民生产。
除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封建富商和封建政府之间的矛盾,豪强宗族地主和封建官僚地主之间的矛盾,而这三个矛盾整体上还是中央集权政府一方与富商、宗族地主以及地方割据势力一方的矛盾。
他们之间的矛盾在汉初社会中超过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敌对阶级的矛盾,成为了汉初的主要矛盾。
汉初时,由于刚刚结束秦末战争,汉初几位统治者都实行休养生息,轻租薄赋的政策,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然而到汉武帝使土地兼并迅速膨胀,对封建政权和封建经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关系国家生活的盐铁,铸钱很多都未集中在中央,商业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封建中央政权的根基。
大政治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及其意义与影响
经济 、历 史与民族等各 个方面 。他 的这些思 想,在 当时产 生 了巨大的现 实意 义:奉 “ 元 ”而起的祭祀 、封禅 、改历;促
进 了汉 民族 的形成 与奠定 了中华民族融合之 思想基础 ;司马迁 的 ( ( 史记》 受董 仲舒思想 的影响深刻 ;改变王侯将 相养 士
风 气与废 除诸侯 政治上 的权力 ;君 主爱 民为 民,官 吏奉公 廉洁; ( ( 春秋 决狱 、断事深入人 心 ,君 臣 普 遍遵循 ;独尊儒
董仲舒更予以热情天下诸侯各以其职万方数据华友根大政治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及其意义与影响13来祭贡地上所有二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奠定了中华民族融春秋繁露王道合之思想基础后来汉武帝见到司马相如的遗书中谈到封禅之董仲舒提倡忠孝仁义不仅使各家各派知识分子事就与倪宽及其师褚大一起研究封禅具体事宜公认接受君主百官万民尊信实行就是少数民并于元封元年从;开创 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学时代。而且,在以后的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历史上都
有极 其深刻的影响 。
关键 词 :董仲舒;儒学;统一思想;经学;更化;循环论;三纲五常;仁政
董仲舒思想
第五部分董仲舒的思想一、董仲舒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思想史经由春秋战国至两汉时,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折,即原先的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为独尊儒术的思想集权所取代,这一转折是专制主义政治在思想上寻求一统的具体体现。
汉初统治者接受暴秦一味地任用法家苛严刑律而加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以“黄老之术”作为治国安民的指导思想(“黄老之术”乃假托黄帝、老子之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的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综成。
具体表现为清静无为、以柔制刚、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刑德相辅)。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上述主张使得战乱和灾荒之后的汉初,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虽然黄老之术也杂糅有儒家思想,然而汉朝统治者,作为对秦“焚书坑儒”的反动,也曾十分有意识地利用儒家的礼制和德治来加强统治。
刘邦初登帝位,曾痛感群臣“造反”的野性未改,君主威严一时难以确立,于是请出儒生淳于越按礼制定君臣等级及其礼仪规范。
文帝则重用贾谊,强调儒家的父子、君臣之关系伦理,明确尊卑名分,大力提倡忠孝,强化了儒家的纲常礼教。
礼制和德治的贯彻,推进了儒家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的新阐发,《礼记》堪称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如《礼记》中的《大学篇》提出了“三纲领”、“八条目”的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三纲领表现为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指由认识论上的格物、致知,到伦理学上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在转化为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实践。
形成了熔认识论、伦理学和政治学于一炉的思想体系,不仅为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武帝时的“独尊儒术”作了舆论准备。
二、董仲舒生平董仲舒,河北广川人,公元前179-前104年。
其学术研究专攻经学,曾精研《春秋公羊传》,并广及群经。
董仲舒的儒家政治哲学
董仲舒的儒家政治哲学
董仲舒的儒家政治哲学是以“仁”为基础的政治思想。
他认为,仁主义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体现了一种友善、有礼、尊重他人、让利等道德观念。
他强调,忠臣必须服从皇帝,而且要尊重皇帝,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
此外,他认为,政治权力应当以文官执掌,而非武将以武力统治。
他认为,文官能够以仁政维护公平秩序,确保社会稳定,而武士以武力霸权则会导致暴力和混乱。
另外,董仲舒还认为,通过开展理性的实践和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忠诚、礼貌和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他的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董仲舒主张“教化人心,立德修身”,强调政治和教育的相互关系,提出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培养人才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他的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强调“教化人心”,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观念的淡化和虚无化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道德和文明的重要性。
加强道德教育,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强调政治和教育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政治和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
在当代社会,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政治教育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政治教育,培养具有正确政治观念和政治素养的公民,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教化思想强调“教化人心”,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这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他强调政治和教育的相互关系,这为当代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他强调培养人才是国家的根本任务,这为当代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当深刻领会董仲舒的教化思想,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正义 正我 正民——董仲舒廉政思想解读
收稿 日期 :2 1—21 0 20—0
基金项 目:河北 省社 会科 学基 金项 目 “ 仲舒 廉政 思想 及其现 代 价值研 究 ”( 1L 05 董 HB 1 S0 )
作 者简 介 :李奎 良(97 )男 , 北枣 强人 , 水学 院 院长, 15 一, 河 衡 教授 :
曹迎 春 (96) 女 , 北景县 人 , 水学 院法政 学 院副 教授, 史学 博士 . 17 一, 河 衡 历
观念 ,才算 “ 正”。正如 《 华》中所说 : “ 义 精 是故 大小不蹄等 ,贵贱 如其伦 ,义之正也[ 】 嬲。” 社会系统得 以运转 、一定 的社会秩序得 以维持的基本 “ 正心 ”的重要性 ,而且提 出了一系列能有效促进其 品德形成的外部手段 ,其 中最主要 的就是用天 意约束 董仲舒用天意约束君主 ,提 出了具有董 氏特 色的
V O .1 N o. 1 4. 3
21 0 2年 6月
Jn 2 1 u.02
正义
— —
正我
正 民
董仲舒廉政 思想解读
李奎 良,曹迎春
( 水 学 院 ,河 北 衡 衡 水 0 30 ) 5 0 0
摘 要 :董仲舒廉政思想的核心是正义、正我和正民。f ̄是构建符合儒家道德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董仲舒廉政思想 fL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衡水大地孕育出的一代大儒董仲舒,其思想至今仍 同义 词语 。董 仲舒 要 “ ” 的 “ ” ,要 “ ”的 正 谊 明 散发着穿越时空的光芒 。在董仲舒政治思想体系中,廉 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对董仲舒的廉政思想进行深
项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意义的重要工作 。
一
“ ”到底是什么呢 ? 道
董仲舒的义利观选取 了新 的角度 ,也提出 了新 的 卑之分 ,强干弱枝 以明大 小之职 ,别嫌疑之行 ,以明 表述 。他 的义利观 的一个重要命题就 是 “ 正其谊不谋 正世之义 ,采摭 托意, 以矫失礼fl 1 】 ¨ 。”在 《 春秋 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l 9 。谊 ,即义 ,正谊即正 繁露 ・ 】J 正贯》 中他再次重 申: “ 义定尊卑之序 ,而 立 义 。这两句话是用不 同的词语表达 同一个 意思。 “ 正 后君 臣之职 明矣[H 。 ”由这些论述 可知 ,董仲舒 其 】 其谊 ”与 “ 明其道 ”, “ 谋其利 ”与 “ 其功 ”都是 实是把伦理范畴 的 “ 计 义”引入政治范畴 ,使之成为定
董仲舒生平及其思想(大百科)
董仲舒生平及其思想(公元前179~前104)中国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著作很多,据《汉书·董仲舒传》称:“凡百二十三篇”,外加说《春秋》的《玉杯》等数十篇十余万言。
现在尚存的有《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天”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即西周以来传统宗教神学所说的“百神之大君”,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
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苍苍的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
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
他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霹、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说:“天地之气,阴阳相半,和气周旋,朝夕不息”。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薰蒿□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董子文集·雨雹对》)。
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
在《对策》中,他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第九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 2、天人合一与大一统思想。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注:合适的道理)也 。”
• 《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 正月”。元即是一,即原,即始, 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人 的本源,“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 人之元在焉”(《重政》)。其次, 董仲舒提出“一”是天地运行的规 律。
d儒学强调维护现实的社会制度符合上层统治者的需要同时强调矛盾双方的妥协和高扬民本思想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使传统等级压迫制度受到一定约束从而也符合上层统治者的长远需要e汉武帝时内忧外患严重无为思想已不适合时代而儒学强调有为则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理论根据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一、董仲舒的生平
•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河北枣强人, (《史记》讲为广川人,但历史上德州、枣 强、景州三处,郡名皆曰广川,都号称是 董仲舒的故乡,修建纪念馆。))主要活动 于景武之世。景帝时任博士(古代学官名。 武帝时指专管传授经学的官员。武帝继位 后,以对策(即贤良对策三篇,保存在 《汉书》中,人称《天人三策》)得到汉武 帝的欣赏。武帝派他为江都相,事易王。
董仲舒画像
二、时代的新问题:董仲舒政治思想 产生的时代背景
• 1、新制度需要新的理论论证。 • 秦朝确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制度,不能建立在赤裸裸的镇压之 上,需要一套意识形态为其辩护,提供 合法性和权威性。法家和黄老之学都不 能完成这一使命。
• 2、信仰失落,人的失落,人的尊严 与地位的丧失,需要新的理论纠正 这一危机。春秋以来理性的发展, 人文主义盛行,上帝、天命信仰被 严重打击和毁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天的体系与天人合一 为了为君主专制统治寻找理论依据, 为了为君主专制统治寻找理论依据,董 仲舒从天人关系入手, 仲舒从天人关系入手,把天人关系作为 他创建政治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他创建政治理论的基本出发点。董把人 类社会与天地宇宙视为一个整体, 类社会与天地宇宙视为一个整体,通过 对宇宙社会的总体分析, 对宇宙社会的总体分析,寻找解决政治 问题的切入点。 问题的切入点。
天的权威无限, 天的权威无限,是具有神秘性和人格化的至 上神。 上神。 首先,天的内容极其博大,包括天、 首先,天的内容极其博大,包括天、地、阴、 人十项内容, 阳、木、火、土、金、水、人十项内容,彼 此之间自成系统,有着内在的生成关系, 此之间自成系统,有着内在的生成关系,气 是沟通天和人的中介。 是沟通天和人的中介。
董关于政治一统的认识 董关于政治一统的认识, 不仅为汉代帝王 政治一统 的认识, 维护中央集权, 维护中央集权, 巩固刘家天下提供了理论 依据, 依据 ,而且为后世君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 系统的理论依据。 系统的理论依据。
统一的君主专权制, 统一的君主专权制,还需要统一的思想 作为保证,只有思想统一, 作为保证,只有思想统一,才能制定出 统一的法令制度,随着汉武帝时君主专 统一的法令制度, 制制度的巩固, 制制度的巩固,统一思想的要求十分迫 董仲舒适应这一要求, 切。董仲舒适应这一要求,明确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 把儒学定为西汉王朝的正统思想, 把儒学定为西汉王朝的正统思想,其根 本目的是在思想领域禁绝一切敌对思想, 本目的是在思想领域禁绝一切敌对思想, 在思想领域禁绝一切敌对思想 用儒家伦理政治学说, 用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统一人们的思想 和意志。 和意志。
其次,天通过阴阳五行与人联系, 其次,天通过阴阳五行与人联系,不再是单 纯的自然物, 纯的自然物,而是具有了与人一样的意志和 感情。 感情。 再次,人是天的造物。 再次,人是天的造物。天是依照自己的形态 和规律造出了人,人的形态和内在道德、 和规律造出了人,人的形态和内在道德、感 意志都是从天那里塑造演化而来。 情、意志都是从天那里塑造演化而来。
为了加强四时之政的有效性, 为了加强四时之政的有效性,对君主的情感 好恶、 好恶、行为举止和政治要素等提出了种种要 根据天的五行提出了王者五事, 求。根据天的五行提出了王者五事,即:貌、 言、视、听、思。
二是利用天人感应即“天谴说” 二是利用天人感应即“天谴说”来制约君 利用天人感应即 主的个人行为和政策。 主的个人行为和政策。 天谴说的理论基础是:如果君主滥用权力, 天谴说的理论基础是: 如果君主滥用权力, 逆天道而行,致使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逆天道而行 , 致使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 天 就会给予责罚。 就会给予责罚 。 天显灾异必有人事与之相 适应,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 适应 , 美事召美类 , 恶事召恶类 。 他把自 然界某些事物的应和现象无限扩大, 然界某些事物的应和现象无限扩大 , 以论 证天谴说的合理性。 证天谴说的合理性。
董还提出强杆弱枝, 董还提出强杆弱枝 ,提出了君权至上的政 治主张。目的在于强化君权, 治主张。 目的在于强化君权, 树立君主的 绝对主宰地位,抑制群臣百官。 绝对主宰地位, 抑制群臣百官 。 臣下必须 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威,一般百姓, 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威, 一般百姓 ,更是要 绝对服从君主,民之服从君主, 绝对服从君主, 民之服从君主 , 如草木之 应四时也。君与民如同心与体,心之所好, 应四时也。君与民如同心与体,心之所好 , 体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从之。 体必安之 , 君之所好, 民必从之 。依照强 杆弱枝建立的政体形式必然要以中央集权 和君主专权为根本特征。 和君主专权为根本特征 。 群臣百官分职而 各敬而事,争进其功,君主大权在握, 治,各敬而事,争进其功,君主大权在握 , 百姓俯首贴耳, 百姓俯首贴耳, 从而形成井然有序的大一 统君主政治。 统君主政治。
在董看来,天与人外在相同,内在相通, 在董看来 , 天与人外在相同 , 内在相通 , 下而为人,大而为天,天人合一。 下而为人 , 大而为天 , 天人合一 。 天人合 一的内在逻辑是:天是人的主宰, 一的内在逻辑是 : 天是人的主宰 , 人是天 的附属物,人必须服从天道的指引, 的附属物 , 人必须服从天道的指引 , 服从 天意的约束。 天意的约束 。 天人合一为调解天人关系规 定了基本模式, 定了基本模式 , 一切有关人类社会政治问 题的解答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 题的解答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 董天人合一理论的提出, 董天人合一理论的提出 , 标志着汉代儒学 向神秘主义转化的形成, 向神秘主义转化的形成 , 使传统儒学在意 识形态领域里有了宗教束缚力。 识形态领域里有了宗教束缚力。
董仲舒的全部政治学说是把儒家的德治 原则和法家的法治手段结合起来, 原则和法家的法治手段结合起来,把严格的 等级名分同维护君主专制和君权至上结合起 在神学的外衣下融合以“三纲五常” 来,在神学的外衣下融合以“三纲五常”为 准则是政治理论。 准则是政治理论。就在于把封建制度全面肯 定下来,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定下来,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神圣 性和永恒性。 性和永恒性。
第二章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 (1)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2)西汉王朝的发展(文景治之) 西汉王朝的发展(文景治之) (3)汉武帝统治的需要
二、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董仲舒“天人合一” 董仲舒所处的时代, 董仲舒所处的时代 , 是两汉王朝发展 的鼎盛时期, 的鼎盛时期 , 他在吸收先秦各家思想中有 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观点的基础 之上, 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改造, 形成了 之上 , 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改造 , 以儒学为主熔阴阳家、 黄老、 以儒学为主熔阴阳家 、 黄老 、 名法家等多 种学说为一炉的新儒学, 讲阴阳五行、 种学说为一炉的新儒学 , 讲阴阳五行 、 好 言灾异和天人感应பைடு நூலகம், 言灾异和天人感应等 , 使之充满了神学色 彩 , 建立了一整套旨在维护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的“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 统治的“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
董还提出了两种确立儒家思想的具体手段: 董还提出了两种确立儒家思想的具体手段: 一是神化孔子及其思想, 一是神化孔子及其思想,认为孔子受天命 神化孔子及其思想 而立法, 而立法,所以他的思想成为万古不变的真 理。 二是建议汉武帝立五经博士, 二是建议汉武帝立五经博士,采取以经取 建议汉武帝立五经博士 士的办法。 士的办法。
4、阴阳合分与三纲五常 、 董所谓的天是一个有着内在秩序的运动着的体 系,阴阳之道作为天的运行法则直接规范着人 民的社会政治关系。 民的社会政治关系。董就是阴阳之道的基础之 上提出了阴阳合分论 阴阳合分论: 上提出了阴阳合分论:
阴阳合分论: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 阴阳合分论: 在的,必有与其相对的方面, 在的,必有与其相对的方面,形成一系列对 应关系,如君臣、父子、 应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妻等的关系都受 阴阳之道的支配,所谓“物莫无合, 阴阳之道的支配,所谓“物莫无合,而合各 有阴阳” 阴阳之道的内在秩序为阴兼于阳, 有阴阳”,阴阳之道的内在秩序为阴兼于阳, 阳制约阴, 在具体的社会政治关系中, 阳制约阴 在具体的社会政治关系中,君阳 臣阴、臣者君之合,父阳子阴、子者父之合, 臣阴、臣者君之合,父阳子阴、子者父之合, 夫阳妻阴,妻者父之合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 妻者父之合, 夫阳妻阴 妻者父之合,君臣父子夫妇之道, 皆属阴阳之道。 皆属阴阳之道。
董仲舒还将孔子的学说加以改造, 董仲舒还将孔子的学说加以改造,继承 和发展了西周的“天命观” 和发展了西周的“天命观”,把“天” 神秘化、人格化和道德化, 神秘化、人格化和道德化,认为天是百 神之中地位最高的神, 神之中地位最高的神,而且是有计划有 目的的支配着自然界、 目的的支配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每一 个人的命运。 个人的命运。把天作为其政治思想中的 最高范畴。 最高范畴。
3、以天道制约君主 、
董沿着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线, 董沿着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线 , 提出了两种 用天的权威制约君主的方法。 用天的权威制约君主的方法。 一是利用天道规律即四时之政约束君主的 一是利用天道规律即四时之政约束君主的 政治活动。 要求君主遵循天的规律, 政治活动 。 要求君主遵循天的规律 , 以天 道作为政治活动的摹本。 道作为政治活动的摹本。 四时: 四时:春 夏 四政: 四政:庆 赏 四副: 四副:暖 暑 秋 冬 罚 刑 凉 寒
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出现, 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出现 , 表明了维护封 建统治的政治思想最终形成,所以, 建统治的政治思想最终形成,所以,他的学 说不仅在汉代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说不仅在汉代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整个 封建社会里都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统治的建设 支柱。以后封建政治思想的发展, 支柱。以后封建政治思想的发展,不过是在 新的具体条件下, 新的具体条件下,对他所提出的基本观点和 原则具体化并赋予新的形式。 原则具体化并赋予新的形式。董仲舒其人和 他的理论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 他的理论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 是在封建社会后期,被统治阶级愈捧愈高, 是在封建社会后期,被统治阶级愈捧愈高, 其作用也愈来愈反动。 其作用也愈来愈反动。
同时, 同时,董还用唯心主义的宗教观看待人类 社会的历史发展, 社会的历史发展,提出了王朝更替不过是 道的外在形式的简单循环,也就是“ 道的外在形式的简单循环,也就是“三 三统”的依次交替,朝代变了, 正”、“三统”的依次交替,朝代变了, 但社会制度不可以变化,王朝有改制之名, 但社会制度不可以变化,王朝有改制之名, 无改道之实。这种道统论, 无改道之实。这种道统论,是维护君主专 制统治的理论依据。 制统治的理论依据。
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就是心脏与身体的关 一国之君,犹如一体之心也。 系,一国之君,犹如一体之心也 君主专制制度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根本, 君主专制制度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根本 , 君主是绝对的, 君主是绝对的, 臣民对君主只能绝对服 绝对尽忠。 从,绝对尽忠。 董还通过辨析名号, 董还通过辨析名号 ,通过正名为现实存 在的复杂多变的政治关系和身份定位, 在的复杂多变的政治关系和身份定位 , 为政治一统树立了认识标准。 为政治一统树立了认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