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经典影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04134c48d7c1c708a1458f.png)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3) 脑实质:(图)分三部分 大脑(额、颞、顶、枕叶)、小脑、脑干 *基底节:(为脑出血好发部位)(图) 尾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苍白球(可钙化)
基底节
壳核
丘脑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4)脑室系统:(图) 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后、 下角 脑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ppt课件 15
2、脑CT:病变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 征象 1)直接征象:主要看密度(还有其他-略)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图)出血、钙化 等密度(图)软组织 低密度(图)水、气、坏死 混杂密度(图)以上各种混合存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增强: 均匀强化(图) 不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强化 2) 间接征象: 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 变
ppt课件 26
(二)肿瘤的间接征象:
1、占位效应: 肿瘤及其继发脑 水肿具有占位作 用,表现为相邻 脑室和(或)脑 池、脑沟的狭窄、 变形和移位,重 者可见中线明显 移位。
ppt课件 27
2. 骨质改变: 脑膜瘤可发生骨增生和破坏(图) 垂体瘤可发生蝶鞍扩大、破坏(图)
ppt课件
28
3. 脑水肿:影像上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区,一般沿脑白质分布,很少累及脑灰 质。水肿带常以肿瘤为中心,多与正常 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水肿区无 强化。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MRI :也以断层解剖为基础,解剖结
其T1WI、T2WI表现也不同。
构和形态与CT一致,但表现形式有差别,
ppt课件
14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f88785de80d4d8d05a4f2a.png)
CT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 多以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 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 重度水肿。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少数恶性或侵袭 性脑膜瘤可以侵犯脑实质及局部骨皮质。
MR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强化称为“脑 膜尾征”,并见“白质挤压征”、“脑脊液包绕 征”为脑膜瘤典型表现。
幕下室管膜瘤约占60%~70%,以小儿多见,多 位于四脑室内。幕上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70% 以上完全位于脑室外。
沿脑脊液种植转移。
CT幕下室管膜瘤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钙化和出血。幕上室管膜瘤CT表现多种多样,但 囊变与出血较幕下常见。
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作出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
MR DWI
ADC(水扩散系数)值可以反应脑肿瘤的细胞构 成,恶性胶质瘤的ADC值比良性胶质瘤的ADC值
低;水肿区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区的ADC值。
MRS
恶性肿瘤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胆 碱(CHO)明显升高,肌酸下降,乳酸升高。
脑肿瘤的CT和MR征象
线损伤。
检查体位
1.轴位。 2.冠状位。 3.矢状位。 4.平扫与增强扫描。 5.扫描参数及后处理,5—10mm层厚及层距
检查方法
1. 头颅X线平片 观察颅内钙化,蝶鞍扩大, 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等。
2. DSA作为诊断已经少用,血管栓塞治疗。 3. CT、MR最常用,确定有无肿瘤,并对其
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鞍区、 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肿瘤位 于脑室内。
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少数恶性或侵袭 性脑膜瘤可以侵犯脑实质及局部骨皮质。
MR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强化称为“脑 膜尾征”,并见“白质挤压征”、“脑脊液包绕 征”为脑膜瘤典型表现。
幕下室管膜瘤约占60%~70%,以小儿多见,多 位于四脑室内。幕上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70% 以上完全位于脑室外。
沿脑脊液种植转移。
CT幕下室管膜瘤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钙化和出血。幕上室管膜瘤CT表现多种多样,但 囊变与出血较幕下常见。
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作出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
MR DWI
ADC(水扩散系数)值可以反应脑肿瘤的细胞构 成,恶性胶质瘤的ADC值比良性胶质瘤的ADC值
低;水肿区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区的ADC值。
MRS
恶性肿瘤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胆 碱(CHO)明显升高,肌酸下降,乳酸升高。
脑肿瘤的CT和MR征象
线损伤。
检查体位
1.轴位。 2.冠状位。 3.矢状位。 4.平扫与增强扫描。 5.扫描参数及后处理,5—10mm层厚及层距
检查方法
1. 头颅X线平片 观察颅内钙化,蝶鞍扩大, 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等。
2. DSA作为诊断已经少用,血管栓塞治疗。 3. CT、MR最常用,确定有无肿瘤,并对其
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鞍区、 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肿瘤位 于脑室内。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9e32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5.png)
组织学分为: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 粒型、血管瘤型等15型。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脑肿瘤pptPPT课件
![脑肿瘤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630e2cf18583d049645997.png)
或卵圆形,多为等密 度,常伴低密度区, 部分表现为混杂密度。
②增强扫描后, 90%的肿瘤为中等至 明显强化,多数均匀 强化,有时则呈环状 强化。
③瘤体多以内听道
口为中心向脑桥小脑 角区生长,肿瘤多紧 贴岩骨,以锐角与岩 骨相交。骨性内听道 常呈漏斗状扩大或骨 质破坏。
④脑桥小脑角池闭
塞,第四脑室向对侧 及后方移位,其上方 可有脑积水。
+C:不均匀强化 多见小儿及青少年,70%来自四脑室,可种植转移,常位于脑室周围及脑实质内,实性或囊性。
CT表现:菜花状等或混杂密度,可有钙化,可发生脑积水,室管膜下转移时可见局灶性密度增高 块影。
• 室管膜瘤: • 右侧脑室三角区肿块,T1加权呈略低信号中间
见低信号的坏死区,T2加权病变呈高信号。
( 1 )囊状膨胀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呈单囊和多囊形。以单囊形多见,表面 为边缘硬化而清晰的透光区,骨皮质轻度膨胀变薄,外缘光滑,内缘呈波浪状或 较粗糙。透光区内有条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以长骨及肋 骨多见。多囊形病变则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大小不等,与正常骨质分界 清楚,有较短的骨嵴致边缘伸向囊腔,呈舌状或梅花瓣状。 ( 2 )磨玻璃状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由于纤维组织直接化生为不成熟的骨小梁。 表现为正常骨纹消失,髓腔密度如磨玻璃样,髓腔闭塞,其中可见数量不等,程 度不同的骨化阴影,呈粗大之条状骨纹和钙化斑点相互交错。此症常见于四肢长 骨及肋骨。 本病发生于髂骨实属罕见
• 右额骨内板下,
左额骨内板下, 右顶骨内板下, 左顶骨内板下 分别见等密度 梭形病灶,其 内缘边缘清楚, 双侧前额角受 压,后移。
多发转移瘤. 白质水肿.
增强扫描是必需的.
1
22
多 发 性 转 移 瘤
②增强扫描后, 90%的肿瘤为中等至 明显强化,多数均匀 强化,有时则呈环状 强化。
③瘤体多以内听道
口为中心向脑桥小脑 角区生长,肿瘤多紧 贴岩骨,以锐角与岩 骨相交。骨性内听道 常呈漏斗状扩大或骨 质破坏。
④脑桥小脑角池闭
塞,第四脑室向对侧 及后方移位,其上方 可有脑积水。
+C:不均匀强化 多见小儿及青少年,70%来自四脑室,可种植转移,常位于脑室周围及脑实质内,实性或囊性。
CT表现:菜花状等或混杂密度,可有钙化,可发生脑积水,室管膜下转移时可见局灶性密度增高 块影。
• 室管膜瘤: • 右侧脑室三角区肿块,T1加权呈略低信号中间
见低信号的坏死区,T2加权病变呈高信号。
( 1 )囊状膨胀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呈单囊和多囊形。以单囊形多见,表面 为边缘硬化而清晰的透光区,骨皮质轻度膨胀变薄,外缘光滑,内缘呈波浪状或 较粗糙。透光区内有条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以长骨及肋 骨多见。多囊形病变则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大小不等,与正常骨质分界 清楚,有较短的骨嵴致边缘伸向囊腔,呈舌状或梅花瓣状。 ( 2 )磨玻璃状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由于纤维组织直接化生为不成熟的骨小梁。 表现为正常骨纹消失,髓腔密度如磨玻璃样,髓腔闭塞,其中可见数量不等,程 度不同的骨化阴影,呈粗大之条状骨纹和钙化斑点相互交错。此症常见于四肢长 骨及肋骨。 本病发生于髂骨实属罕见
• 右额骨内板下,
左额骨内板下, 右顶骨内板下, 左顶骨内板下 分别见等密度 梭形病灶,其 内缘边缘清楚, 双侧前额角受 压,后移。
多发转移瘤. 白质水肿.
增强扫描是必需的.
1
22
多 发 性 转 移 瘤
脑瘤的ct诊断 ppt课件
![脑瘤的ct诊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ae8e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8.png)
19:25
12
松果体区胆脂瘤
a平扫:松果体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侧脑室略扩大。 b增强:肿块无强化。
19:25
13
松果体区Ⅱ级星形细胞瘤
a平扫:松果体区呈等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双侧脑室前部 扩大,三脑室后部封闭。
b增强 :肿块呈类圆形明显强化。
19:25
14
松果体区Ⅲ级星形细胞瘤
a平扫:松果体区呈类圆形高密度肿块,周围有水
19:25
26
小脑成血管细胞瘤
a平扫:右小脑半球病灶呈低密度,四脑室受压右移,幕上脑
室扩大。
b增强:病灶无明显强化。
19:25
27
脑肿瘤的CT诊断
★概述:
★颅内肿瘤的分类: ★脑肿瘤的基本CT表现: ★不同类型脑肿瘤的CT表现: 一、胶质瘤:
(四)成髓细胞瘤: 二、脑膜瘤:
生殖细胞瘤平扫为高密度并明显强化,松果体钙 化被肿瘤包埋,有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 与畸胎瘤、胶质瘤可作鉴别;但与松果体主质 细胞肿瘤鉴别困难。
19:25
9
生殖细胞瘤 ▲ 男,10岁,头痛伴呕吐10余天。
-------------平---扫-------------------增---强------------------------标---本-----------------------
●分型:颅内肿瘤分脑实质、硬脑膜外、穹窿和 软脑膜四型。
●部位:好发于顶、枕叶,这与肿瘤栓子较易进 入大脑中动脉末梢分支有关,也可发生在小脑, 但脑干少见。 80%见于大脑半球的皮质及皮质 下区。
●原发病灶:原发癌多为肺癌,女性常为乳癌。
●转移方式:以血行转移最常见。
19:25
29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分析PPT课件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8818a16137ee06eff918eb.png)
女,20岁 【鉴别诊断】: 1.节细胞胶质瘤 2.多形性黄色星 形细胞瘤 3.肉芽肿性病变
2019/11/2
.
56
中央神经细胞瘤
概述:良性,II级,脑瘤5%,平均年龄31岁 病理:光镜类似少突,电镜见神经元颗粒和突触,
免疫组化见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起源 影像学:室间孔区肿块,多发小囊变,钙化
2019/11/2
.
23
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胶质瘤
概述:纯少突少见,多为混合性;颅内肿瘤2-5%, 胶质瘤5-10%;35-45岁,男性稍多
病理:85%在大脑半球髓质,朝皮质生长,额叶 常见,侵润慢,肿瘤、肿瘤血管及邻近血管钙化、 囊肿
影像学: CT:皮质、皮质下肿块;钙化40%,出血、囊变 各20%,17%颅骨侵蚀,不均一强化 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不均一强化
.
7
胼
胝
体
压
部
胶
质
母
细
胞
瘤
2019/11/2
.
8
巨细胞性胶质母 细胞瘤
男,14岁 为胶质母细胞瘤特殊 亚型,以儿童、青少 年多见,好发于脑表 浅
【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
淋巴瘤
PNET(原始神经外胚 层肿瘤)
星形细胞瘤
2019/11/2
.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心性胶 质瘤
a-c:混合 性少突—星 形细胞瘤II 级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 与分析
2019/11/2
.
1
脑瘤分类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2.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 3.脑膜肿瘤 4.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 5.生殖细胞肿瘤 6.囊肿和瘤样病变 7.鞍区肿瘤 8.局部扩散性肿瘤 9.转移性肿瘤 10.未分类肿瘤
2019/11/2
.
56
中央神经细胞瘤
概述:良性,II级,脑瘤5%,平均年龄31岁 病理:光镜类似少突,电镜见神经元颗粒和突触,
免疫组化见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起源 影像学:室间孔区肿块,多发小囊变,钙化
2019/11/2
.
23
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胶质瘤
概述:纯少突少见,多为混合性;颅内肿瘤2-5%, 胶质瘤5-10%;35-45岁,男性稍多
病理:85%在大脑半球髓质,朝皮质生长,额叶 常见,侵润慢,肿瘤、肿瘤血管及邻近血管钙化、 囊肿
影像学: CT:皮质、皮质下肿块;钙化40%,出血、囊变 各20%,17%颅骨侵蚀,不均一强化 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不均一强化
.
7
胼
胝
体
压
部
胶
质
母
细
胞
瘤
2019/11/2
.
8
巨细胞性胶质母 细胞瘤
男,14岁 为胶质母细胞瘤特殊 亚型,以儿童、青少 年多见,好发于脑表 浅
【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
淋巴瘤
PNET(原始神经外胚 层肿瘤)
星形细胞瘤
2019/11/2
.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心性胶 质瘤
a-c:混合 性少突—星 形细胞瘤II 级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 与分析
2019/11/2
.
1
脑瘤分类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2.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 3.脑膜肿瘤 4.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 5.生殖细胞肿瘤 6.囊肿和瘤样病变 7.鞍区肿瘤 8.局部扩散性肿瘤 9.转移性肿瘤 10.未分类肿瘤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f5deb6d0d233d4b14e699a.png)
– 左侧颞、顶、枕交界区受到侵犯,病人将出现失认及失语症。 – 脑室周围组织受累及所产生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常随颅内
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颅内压严重升高时,症状变得明显, 颅内压下降时可暂时得到缓解。
精神障碍
• 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一 般症状比较轻,在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的减退, 周身软弱无力,对周围反应迟钝及精神萎靡等。
• 大多数肿瘤发生于室间孔附近,
•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的肿块,瘤 内常见灶性钙化,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均 匀性强化,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脑 积水。
• MR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明显 强化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脑室脑膜瘤
• 脑室内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的三角区,约占颅 内脑膜瘤的2%,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见, 有好发于左侧的倾向。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转移瘤
• 室管膜下转移多见于髓母细胞瘤、松果 体生殖细胞瘤、室管膜瘤,CT表现为脑 室周围略高密度带状影。增强:室管膜 下转移则为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
• MRI平扫:多数转移呈长T1 长T2信号。 增强:为均一结节状强化或环状。
metastases
• CT:多呈高密度,边缘光滑均匀一致的强化团 块,可有钙化。肿瘤多由脉络膜动脉供血,增 强可见粗大的脉络膜动脉向肿瘤供血。
• MR:表现为轮廓清楚,T1一般是低信号,有 明显的增强效果,但其信号可受血管密度、钙 化、囊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呈不均匀状。
脑室脑膜瘤
• 侧脑室三角区多见 • 常见于中年人 • 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可有钙化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 • 显著均质强化
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颅内压严重升高时,症状变得明显, 颅内压下降时可暂时得到缓解。
精神障碍
• 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一 般症状比较轻,在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的减退, 周身软弱无力,对周围反应迟钝及精神萎靡等。
• 大多数肿瘤发生于室间孔附近,
•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的肿块,瘤 内常见灶性钙化,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均 匀性强化,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脑 积水。
• MR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明显 强化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脑室脑膜瘤
• 脑室内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的三角区,约占颅 内脑膜瘤的2%,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见, 有好发于左侧的倾向。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转移瘤
• 室管膜下转移多见于髓母细胞瘤、松果 体生殖细胞瘤、室管膜瘤,CT表现为脑 室周围略高密度带状影。增强:室管膜 下转移则为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
• MRI平扫:多数转移呈长T1 长T2信号。 增强:为均一结节状强化或环状。
metastases
• CT:多呈高密度,边缘光滑均匀一致的强化团 块,可有钙化。肿瘤多由脉络膜动脉供血,增 强可见粗大的脉络膜动脉向肿瘤供血。
• MR:表现为轮廓清楚,T1一般是低信号,有 明显的增强效果,但其信号可受血管密度、钙 化、囊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呈不均匀状。
脑室脑膜瘤
• 侧脑室三角区多见 • 常见于中年人 • 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可有钙化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 • 显著均质强化
脑部肿瘤的影像学PPT课件
![脑部肿瘤的影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c073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9.png)
• CT增强扫描50%~80%呈明显均匀或
不均匀强化,单环或多环状强化,囊变 坏死区不强化;
• MRI:1、肿瘤多呈不均匀的长T1、T2 信号,多有囊变;
•
2、肿瘤出血时,血肿与囊变处
可形成液平面;
•
3、能清晰显示内听道内的肿瘤,
以T2显示最好;
•
4、注射Dd-DTPA后肿瘤实质
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处不强化。
• (一)胶质瘤(glioma)
•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脑内肿瘤,占 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 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等,最 常见者为星形细胞瘤。
• 星形细胞瘤(astracytoma):占颅内肿瘤的 30%—35%,又分为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及多 形胶母三个亚型。肿瘤分级采用4级分类法, Ⅰ、Ⅱ级偏良性,Ⅲ、Ⅳ级为恶性,现在国际 上倾向于三分法:既: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 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有纤维 型、原浆型、肥胖型和间变型。成人多发于大 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星形细胞多呈浸润 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质分界不清,肿瘤 常有囊变,囊内有肿瘤结节,恶性者易发生坏 死和出血,血管形成不良,可见钙化。
池。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 死或囊变。偶可钙化。临床表现有压迫症状, 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痛等。 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泌乳素(PRL)腺瘤出现 闭经、泌乳、生长激素(HGH)腺瘤出现肢端 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 Cushing综合征等。
[影像学表现]
• X线:平片显示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 收、破坏,鞍底下陷,偶尔可见鞍内钙化。 部分病例可见颅高压征象及颅骨增厚等。
脑膜瘤钙化
顶叶脑膜瘤
三、听神经瘤(acoustic
小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小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0937c910a6f524cdbf85b1.png)
ppt课件
53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ppt课件
54
转移瘤
转移性肿瘤:年龄大,病程短,发展快,可找到原 发灶。
最常见原发肿瘤如肺癌和乳腺癌,还有黑色素瘤、 甲状腺癌和肾癌。
小脑转移性肿瘤多同时伴有大脑的转移病灶出现, 多发于小脑皮髓质交界区。(转移瘤大部分为血 行播散性疾病,脑供血动脉在皮髓质交界处变细, 瘤栓易受阻于此而形成瘤灶,因此转移瘤多位于 小脑半球周边部位,少数位于小脑蚓部)
ppt课件
55
临床特点:
一般发病较急,病程短。
大部分病人在出现脑部症状之前,临床上已确诊其原发癌。也有少 数病人颅内症状出现先于原发灶的发现,其中以肺癌最多见。
颅内转移的症状根据肿瘤所在位置而异。
ppt课件
56
MHale Waihona Puke 特点:位于小脑半球较表浅处,直径多在5cm以下,常有囊变坏死,瘤周 多伴有水肿带(中重度?轻度?)。
ppt课件
case1 男,14y
头晕一周
CT
46
MR
T2
T1
DWI
ppt课件
47
+C
case2 男 13y 头晕、呕吐 CT
铸型
ppt课件
48
T2
经过侧孔及中间孔延伸—塑形生长
ppt课件
49
T2
T1
Case3 男,3y 反复呕吐2月 行走不稳1月余
DWI
ppt课件
50
+C
室管膜瘤VS髓母细胞瘤
特点:弥散DWI亮—肿瘤细胞较密集,核浆比高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T2 T1-sag
T1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8875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3.png)
报告格式
按照医学规范和标准格式 书写报告,确保信息的准 确性和规范性。
报告审核
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诊 断结论准确无误,并及时 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意见 和建议。
04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胶质瘤影像诊断
总结词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影像学检查对于胶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胶质瘤在CT和MRI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增强扫描后,病灶可强化。通过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和密度等特征,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对胶质瘤做出诊断。
新技术的展望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数据进 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影像(如MRI、CT、 PET等)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 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断。
功能影像学
利用功能影像技术(如MRI的 DTI、fMRI等)揭示肿瘤对脑功 能的影响,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X线诊断
X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进行成像 的技术,主要用于颅骨肿瘤的 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颅骨的形态和结 构,对于颅骨肿瘤的定位和定 性有一定的帮助。
X线诊断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但分辨率较低,对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CT诊断
CT诊断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 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
行成像的方法。
可靠性。
THANKS
颅内肿瘤概述
颅内肿瘤的定义
介绍颅内肿瘤的概念, 即发生在颅骨内或脑实
质内的肿瘤。
颅内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性质、部位和 生长方式,将颅内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
颅内肿瘤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局灶性高信号依然,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微腺瘤: 形态特点:直径小于1cm, 直接征像:具有可见的异常信号瘤体; 间接征像:垂体上表面不平,垂体柄 缩短、偏移,鞍底加深或上抬, 垂体后叶移位,部分空蝶鞍。 对比剂:早期负强化,后期均匀强化
垂体微腺瘤(micro adenoma)冠 状位TIR WS T2WI、矢状位 SE
右侧顶枕颞叶脑内胶质细胞瘤 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
右侧顶枕颞叶脑内胶质细胞瘤矢状位 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
右侧顶枕颞叶脑内胶质细胞瘤冠状位 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
囊性胶质细胞瘤 轴位SE T1WI 示右侧额叶病灶呈均匀低信号
囊性胶质细胞瘤 轴位TSE T2WI 显示右侧额叶囊性病灶,呈均匀高信号
垂体瘤
垂体瘤CT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SE T1WI 显示蝶鞍扩大,鞍内病变 经鞍隔孔进入鞍上池和三脑室,视交叉受压上移,两侧室间孔梗
阻,两侧侧脑室明显扩大;呈(对比脑灰质的)等信号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冠状位TSE T2WI 显示蝶 鞍扩大,鞍内、鞍上、三脑室内占位病变,两侧侧脑室
明显扩大;呈(对比肌肉的)稍高信号
两侧侧脑室扩大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脑外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等
形态特点:脑外生长,境界清晰,膨胀性生 长……
CT密度特点:均匀较高密度 MR信号表现:T1WI等或稍低信号,
T2WI等或稍高信号; 存在钙化-不均匀低信号 对比剂后:大多均匀、明显强化
性变
右侧听神经 瘤轴位TSE T2WI显示 右侧桥小脑 角占位病变, 境界清晰, 呈高或稍高 信号,提示 病变部分囊
性变
右侧听神 经瘤轴位
SE T1WI 增强扫描 显示病变 不均匀性
强化
右侧听神经瘤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变不均匀性强化
右侧听神经瘤冠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变不均匀性强化
T1WI 显示垂体柄缩短、垂体腺上表 面隆起,腺体内未见异常信号
鞍区病变特例-颅咽管瘤:
形态特点-病变部位鞍上区,境界 清,囊液性
信号特点-脂质成分的各序列均为 高信号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矢状位SE T1WI、轴位TSE T2WI显示鞍上类圆形病 灶。病变与垂体腺无联系
颅咽管瘤冠状位SE T1WI、TSE T2WI显示鞍上类圆形病灶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矢状位SE T1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
信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冠状位TIR WS T2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 变化信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坏死囊变区呈高信
号,提示非自由水状态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Flash FS T1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证实局灶性
颅脑肿瘤CT与MRI
脑胶质细胞瘤(星型细胞瘤)
脑胶质细胞瘤轴位SE T1WI显示右侧顶枕颞叶脑内不 规则形病灶,明显占位效应,侧脑室和透明隔受压左移,
伴不均匀性稍低信号
脑胶质细胞瘤轴位TSE T2WI显示右侧顶枕颞叶脑内不 规则形病灶,明显占位效应,侧脑室和透明隔受压左移,
伴不均匀性高信号
脑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 轴位SE T1WI 显示右侧蝶骨嵴类圆形病灶,境界清晰, 呈相对于脑灰质的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脑膜瘤 冠状位、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病变显示明显、均匀强化
右侧听神经 瘤轴位SE T1WI显示 右侧桥小脑 角占位病变, 境界清晰, 呈低或稍低 信号,提示 病变部分囊
室管膜瘤钙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轴位SE T1WI显示三 脑室后部病灶,形状不规则,境界清,大部呈低或稍低
信号,提示病变大部钙化,两侧侧脑室扩大
室管膜瘤钙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轴位TSE T2WI显示三 脑室后部病灶,形状不规则,境界清,呈低信号,提示
病变大部钙化,两侧侧脑室扩大
室管脑膜瘤钙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矢状位SE T1WI、 冠状位TIR WS显示三脑室后部病灶,形状不规则, 境界清,大部呈低或稍低信号,提示病变大部钙化,
囊性胶质细胞瘤 矢状位SE T1WI 示右侧额叶病灶,呈均匀低信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右侧额叶囊性胶质细胞瘤 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右侧额叶囊性胶质细胞瘤 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右侧额叶囊性胶质细胞瘤 冠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ependymoma)
室管膜瘤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灶明显强化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SE T1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信 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坏死囊变区液平面形成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TSE T2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信
号-不均匀性高信号,坏死囊变区液平面形成
高信号非脂性质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鞍区巨大病变不均匀强化,
局灶性高信号依然,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冠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鞍区巨大病变不均匀强
化,局灶性高信号依然,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鞍区巨大病变不均匀强
脑外肿瘤-垂体瘤-大腺瘤和 微腺瘤(macro adenoma and micro adenoma)
大腺瘤: 病变形态:直径大于1cm,蝶
鞍扩大,境界清晰,视交 叉、垂体柄移位,海绵窦 受压。
信号特点: T1WI等或稍低信号, T2WI等或稍高信号;
合并征像:出血或囊变 (相应的信号变化);
对比剂:病变实体均匀、明显 强化。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冠状位TSE T2WI 显示蝶 鞍扩大,鞍内、鞍上、三脑室内占位病变,两侧侧脑室
明显扩大;呈(对比肌肉的)稍高信号。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冠状位SE T1WI 增强扫描 显示鞍内、鞍上、三脑室内占位病变明显强化。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灶明显强化
微腺瘤: 形态特点:直径小于1cm, 直接征像:具有可见的异常信号瘤体; 间接征像:垂体上表面不平,垂体柄 缩短、偏移,鞍底加深或上抬, 垂体后叶移位,部分空蝶鞍。 对比剂:早期负强化,后期均匀强化
垂体微腺瘤(micro adenoma)冠 状位TIR WS T2WI、矢状位 SE
右侧顶枕颞叶脑内胶质细胞瘤 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
右侧顶枕颞叶脑内胶质细胞瘤矢状位 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
右侧顶枕颞叶脑内胶质细胞瘤冠状位 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
囊性胶质细胞瘤 轴位SE T1WI 示右侧额叶病灶呈均匀低信号
囊性胶质细胞瘤 轴位TSE T2WI 显示右侧额叶囊性病灶,呈均匀高信号
垂体瘤
垂体瘤CT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SE T1WI 显示蝶鞍扩大,鞍内病变 经鞍隔孔进入鞍上池和三脑室,视交叉受压上移,两侧室间孔梗
阻,两侧侧脑室明显扩大;呈(对比脑灰质的)等信号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冠状位TSE T2WI 显示蝶 鞍扩大,鞍内、鞍上、三脑室内占位病变,两侧侧脑室
明显扩大;呈(对比肌肉的)稍高信号
两侧侧脑室扩大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脑外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等
形态特点:脑外生长,境界清晰,膨胀性生 长……
CT密度特点:均匀较高密度 MR信号表现:T1WI等或稍低信号,
T2WI等或稍高信号; 存在钙化-不均匀低信号 对比剂后:大多均匀、明显强化
性变
右侧听神经 瘤轴位TSE T2WI显示 右侧桥小脑 角占位病变, 境界清晰, 呈高或稍高 信号,提示 病变部分囊
性变
右侧听神 经瘤轴位
SE T1WI 增强扫描 显示病变 不均匀性
强化
右侧听神经瘤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变不均匀性强化
右侧听神经瘤冠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变不均匀性强化
T1WI 显示垂体柄缩短、垂体腺上表 面隆起,腺体内未见异常信号
鞍区病变特例-颅咽管瘤:
形态特点-病变部位鞍上区,境界 清,囊液性
信号特点-脂质成分的各序列均为 高信号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矢状位SE T1WI、轴位TSE T2WI显示鞍上类圆形病 灶。病变与垂体腺无联系
颅咽管瘤冠状位SE T1WI、TSE T2WI显示鞍上类圆形病灶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矢状位SE T1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
信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冠状位TIR WS T2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 变化信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坏死囊变区呈高信
号,提示非自由水状态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Flash FS T1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证实局灶性
颅脑肿瘤CT与MRI
脑胶质细胞瘤(星型细胞瘤)
脑胶质细胞瘤轴位SE T1WI显示右侧顶枕颞叶脑内不 规则形病灶,明显占位效应,侧脑室和透明隔受压左移,
伴不均匀性稍低信号
脑胶质细胞瘤轴位TSE T2WI显示右侧顶枕颞叶脑内不 规则形病灶,明显占位效应,侧脑室和透明隔受压左移,
伴不均匀性高信号
脑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 轴位SE T1WI 显示右侧蝶骨嵴类圆形病灶,境界清晰, 呈相对于脑灰质的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脑膜瘤 冠状位、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病变显示明显、均匀强化
右侧听神经 瘤轴位SE T1WI显示 右侧桥小脑 角占位病变, 境界清晰, 呈低或稍低 信号,提示 病变部分囊
室管膜瘤钙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轴位SE T1WI显示三 脑室后部病灶,形状不规则,境界清,大部呈低或稍低
信号,提示病变大部钙化,两侧侧脑室扩大
室管膜瘤钙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轴位TSE T2WI显示三 脑室后部病灶,形状不规则,境界清,呈低信号,提示
病变大部钙化,两侧侧脑室扩大
室管脑膜瘤钙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矢状位SE T1WI、 冠状位TIR WS显示三脑室后部病灶,形状不规则, 境界清,大部呈低或稍低信号,提示病变大部钙化,
囊性胶质细胞瘤 矢状位SE T1WI 示右侧额叶病灶,呈均匀低信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右侧额叶囊性胶质细胞瘤 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右侧额叶囊性胶质细胞瘤 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右侧额叶囊性胶质细胞瘤 冠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ependymoma)
室管膜瘤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灶明显强化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SE T1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信 号-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出血,坏死囊变区液平面形成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TSE T2WI 显示鞍区巨大病变,呈复杂病理变化信
号-不均匀性高信号,坏死囊变区液平面形成
高信号非脂性质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鞍区巨大病变不均匀强化,
局灶性高信号依然,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冠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鞍区巨大病变不均匀强
化,局灶性高信号依然,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巨大垂体腺瘤合并坏死囊变和出血 矢状位SE T1WI增强扫描显示鞍区巨大病变不均匀强
脑外肿瘤-垂体瘤-大腺瘤和 微腺瘤(macro adenoma and micro adenoma)
大腺瘤: 病变形态:直径大于1cm,蝶
鞍扩大,境界清晰,视交 叉、垂体柄移位,海绵窦 受压。
信号特点: T1WI等或稍低信号, T2WI等或稍高信号;
合并征像:出血或囊变 (相应的信号变化);
对比剂:病变实体均匀、明显 强化。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冠状位TSE T2WI 显示蝶 鞍扩大,鞍内、鞍上、三脑室内占位病变,两侧侧脑室
明显扩大;呈(对比肌肉的)稍高信号。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冠状位SE T1WI 增强扫描 显示鞍内、鞍上、三脑室内占位病变明显强化。
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 显示病灶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