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合集下载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科技支撑力比较研究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科技支撑力比较研究

的统计 数据 对 沿海 1 1 个 地 区进 行 了评价 ; 白福 臣I 8 】 构 建 了沿海 地 区海 洋科 技竞 争 力评 价 指标 体 系 , 运用
灰 色系 统理论 建立 了多层灰 色评 价模 型 ,并对 我 国 1 1 个 沿海 省市 的海 洋科 技竞争 力进 行 了综 合评 价及 比较 分析 。 上述 研究 对 于深入认 识沿 海各 省市 的海洋科 技 发展水 平 和竞争 力无 疑具 有重要 价 值 。 但 其存 在 一个 共性 不 足 , 即没 有把 海 洋科技 发 展水 平 与 区域海 洋经 济 发展水 平 结 合起 来 考虑 , 在 对 各省 市海 洋 科技 水
2 0 1 3年 1月
浙江 万里 学院学报
异。 显 而易 见 , 海洋 经 济发展 规模 较小 的 国家 或地 区 , 其 海洋科 技对 海洋经 济 的支撑力 高于 海洋经 济发 展 规模较 大 的国家或 地 区 , 其海 洋经 济 的科 技贡 献率应 该更 高 , 海 洋科 技 的“ 相对竞 争力 ” 应 该 更强 。因此 , 仅仅局 限 于分析 和评价 海洋 科技本 身 的发展 水平 和竞争 力是不 够 的 , 还需 要结合 海 洋经 济发 展对 海洋 科 技 的“ 需求” , 来客 观评 判一个 国家 或地 区海洋 科技 对海 洋经济 的支撑 力 。 基 于 以上考 虑 , 本文 把沿 海各 省 市海 洋科技 发 展水 平 与海 洋经 济 发展 水平 有 机结 合起 来 , 构建 评 价 区域海 洋经 济科技 支撑 力 的科学评 价 指标体 系 , 并 结合 各省市 实 际展开 实证研究 。
沿海省市海 洋经济 科技支撑 力 比较研究
谢 子 远 ,王 琳 媛 ,徐 祺 娟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 1 5 1 0 0 )

基于浙江面板数据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基于浙江面板数据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即得 索罗 增长 速度方 程 为 ( 3 )
Y = = : + a*K + 8*L

( 4 )
( 5)
Y — a*K 一 口*L
Ea — / Y× 1 0 0
( 6 )
式 中 :E 为科 技 进 步 贡 献 率 ; 为科 技 进 步 增
长速 度 ;Y 为 GD P增 长速 度 ,且
K 为资 金增 长速 度 ,且
K= = =( K, 一 K。 ) / K。 *1 0 0 % ( 8 )
L为 劳动增 长速 度 ,且
L一 ( L / L 。 一1 ) *1 0 0 %

( 9 )
为资 金产 出弹性 系数 ,且
1 l 2

海 洋 开 发 与 管 理
( y, / Y。 一1 ) / ( K 一 K。 ) / K
Y= = =( y, / Yo 一1 )*1 0 0 ( 7 )
技 竞 争 实 力 和 科 技 转 化 为 现 实 生 产 力 的 综 合 性 指 标 。海 洋 产 业 科 技 进 步 贡 献 率 包 含 了 海
洋 技 术 创 新 等 纯 技 术 、硬 技 术 ,也 包 括 了 海 洋 管 理 创 新 、 组 织 创 新 、 海 洋 产 业 调 整 及 优 化 升 级 等 软 技 术 的 影 响 , 因 而 是 广 义 的 科 技 进 步 贡 献 率 ] 。 索罗增 长 速 度 方 程 的 推 导 过 程 :索 罗 中性
洋经 济发 展 的促 进 要 素 ,从 而提 出加 快 海洋 经 济 发展 、提 高 海洋 科 技 进 步 贡献 率 的对 策 - 9
建议 。基 于 浙江海 洋经 济 、海洋 产 业 经济 的时 间 序 列和 不 同变 量 的 面板 数 据 ,应 用 索 罗余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沿海各省科技金融绩效评价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沿海各省科技金融绩效评价

数在 短 期 内是个 常 量 。 1 9 5 7 年 ,索 洛将 技术 进 步要 产 函数进 行 全要 素 生产 率 分析 的前 提 是 边 际产 出效 素 引 入 生 产 函数 ,提 出 了 希 克 斯 中性 技 术 进 步 函 益 不 变 ,即d + B =1 ,而 回归方 程 中 的参 数估 计值
2 0 1 1 )等 从不 同角 度解 释 了科技 金融 的含 义 。在分 到我 国 G D P的 十 分 之 一 ,未 来 仍 有 很 大 的 增 长 空 ( 间 。 随着 我 国 “ 海 洋 强 国 ”战 略 的实 施 ,在 未 来 建 析 我 国不 同地 区科 技 金 融 效 率 的研 究 中 , 吕江林 , 设 “ 2 1 世 纪海 上 丝绸 之 路 ” 的战 略规 划 下 ,海 洋 经 王新 龙 和宋 高 堂 ( 2 0 1 2 )基于 D E A模 型对我 国中部 济 必然 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的新 引擎 。海 洋 经 地 区和 东部 地 区 各省 市 的科 技 和 金融 结 合效 率 进行
《 金融发展研究》 第4 期 【3 5】
率 测 度
式 如 F: I n 】 , = 4 . 4 4 4 + 0 . 0 6 8 t + 0 . 4 0 9 I n K + 0 . 0 8 4 l n L ( 3 )
( 一 )索 洛模 型简介 索洛 经济 增长 模 型 ( S o l o w G r o w t h Mo d e 1 )是 发 展经 济 学 中 的经典 模 型之 一 ,又 称 为新 古典 经 济增
国内关于科 技金融概 念 的讨 论方兴未 艾 ,其 中赵
二 、基 于索洛 模型的我 国海洋经 济科技进步 贡献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3 . 1 5

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

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

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海洋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据统计,我国每年申请的海洋科技成果专利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

同时,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如深海探测、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 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逐步完善:为了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我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并逐步构建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具体来说,包括建立了多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如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等;同时,还加强了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 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服务体系等措施,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例如,一些海洋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还积极探索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如“互联网+海洋科技”等,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4.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和推广;其次,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最后,海洋科技成果的评估和鉴定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呈现出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体系逐步完善、成效显著等特点。

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高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完善评估和鉴定体系等措施,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海洋领域主要科技指标辨析

海洋领域主要科技指标辨析

海洋领域主要科技指标辨析李晓璇;刘大海【摘要】海洋科技指标研究可为海洋科技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选取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海洋领域仪器设备国产化率与自主化率、国有品牌海洋领域仪器设备市场占有率等海洋领域主要科技指标,分别对其概念定义、理论内涵、测算方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尝试解答关于以上指标的常见疑问,以期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海洋科技指标研究方法和业务化测算体系。

%Research o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and can provide decision reference and data support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This paper selected prim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such a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rate,the localization and independence rate of marin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the market share of state-owned brand marin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and deeply discussed their concept definition,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calculating methods.The paper tried to answer common questions on these indicators and aimed to help with forming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strongly oper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and regular calculating system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09【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国产化率;自主化率;市场占有率【作者】李晓璇;刘大海【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P7科技指标作为政策研究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地提升政策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索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现状海洋经济是指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中国沿海城市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据统计,2019年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福建等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5%、21.9%、16.4%、9.6%、6.7%。

其中,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海南五省份也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区规划》的名单中。

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总规模达到8.56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沿海省份在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旅游、海洋科技、海洋新能源、海洋化工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各项海洋产业在全国经济中的势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一)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中国沿海城市需要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其中,海洋垃圾治理、港口污染控制等方面尤为重要。

通过倡导绿色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监管机制等措施,推动海洋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

(二)海洋产业数字化升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商业模式在海洋产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化技术将更好地支持海洋货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能够升级海洋石油、海洋化工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海洋新型能源加速发展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风能、海洋温差能等多种类型。

随着海洋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海洋新能源成为了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沿海省市FDI对海洋生产总值影响研究

我国沿海省市FDI对海洋生产总值影响研究

我国沿海省市FDI对海洋生产总值影响研究[摘要] 海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对我国11个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表明: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政策性投资的范围和力度都有所收缩,政府支出对海洋生产总值无显著影响。

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当地消费情况对海洋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沿海地区要把利用FDI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引导FDI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FDI;海洋生产总值;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引言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连续创新高,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

浙江、广东、福建三省也相继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的总目标。

海洋生产总值简称GOP,它是国民经济中全部涉海经济活动的最终反应。

在核算过程中,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将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所有涉海行业纳入其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我国的规模日渐庞大。

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FDI1057.3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

沿海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能力尤其强大。

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向文琦;杨卫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
【年(卷),期】2015(33)1
【摘要】渔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渔业科技带来的推动作用,为分析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构建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利用上海市渔业相关生产数据,对1991~2012年上海市渔业各要素增长率及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不同时期的平均贡献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渔业经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增长和科技进步来带动,不同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明显,波幅较大,1991~2012年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仅为30.79%.针对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且不稳定的现状,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渔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建立上海市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建议.
【总页数】9页(P92-100)
【作者】向文琦;杨卫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11
【相关文献】
1.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刘子飞
2.上海市渔业合作社效率评价研究 [J], 谢冠艺;谢童伟;李盼
3.基于渔故事转化应用维度的上海市金山嘴渔村休闲渔业发展研究 [J], 刘顺;宁波
4.上海市海洋渔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J], 吴晓祥;张效莉
5."十四五"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研究 [J], 谢峰;张敏;陈新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作者:***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18期摘要: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沿海地区1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分地区来看,海洋科技对京津冀和其他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目前还未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发挥显著作用。

建议沿海地区以及分地区完善海洋科技管理体制,采取政策倾斜措施有意发展海洋科技,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面板数据模型一、引言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由传统劳动、资本投入一味追求海洋经济数量的增长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缺少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科技在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传统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沿海省、市、自治区共有11个,相较其他内地省份,经济发展基础好,科学技术先进,海洋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研究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成为重要内容。

二、文献综述文章研究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因素基础上从海洋科技投入角度切入,相关文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是影响海洋经濟增长的因素。

狄乾斌(2014)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及GDP海洋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验证了1997~2004年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增大趋势,2004~2011年呈缩小趋势。

王波等(2017)基于VES生产函数建立了以海洋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估计模型验证了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

李帅帅等(2018)利用2006~2015年我国沿海各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杜宾模型验证了投资、人力资本、创新均对海洋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摘要: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探明其竞争优势和劣势,对确保海洋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稳定以及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构建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加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一级指标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海洋产业;竞争;能力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一、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海洋产业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海洋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在人才、资本、国际化水平、制度因素、科技水平以及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体现的是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且研究领域有所不同。

国外学者在海洋经济领域主要集中于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上,尤其是对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特定产业的评价分析。

国内学者对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鲜有定量分析。

其中,殷克东、王晓玲(2010年)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设计构建了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方法,设计构建了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四维一体”的联合决策理论测度模型。

王圣、张燕歌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聚集和创新力四个方面构建了8个二级指标的山东省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海洋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海洋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还取决于海洋产业的竞争动力和竞争环境。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洋产业的产业特征,按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代表性等指标选取原则,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入手,对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将海洋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概括为海洋产业实力、海洋人力资本、海洋产出能力、海洋运输能力、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五个方面,并选取了20个二级指标,组成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比较分析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比较分析
课题 总数 这 1 指 标 , 别 用 X1 X 、 3 …X1 3个 分 、 2 X … 3代 替 。
1o o 10 0 10 0
2 海 洋 科 技 评 价 数 据 的收 集
采 纳 中 国 海 洋 统 计 年鉴 统 计 的 数 据 . 集 20 收 0 1年 至 20 0 7年 各 项 3 采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进 行 指标 聚合 指 标 的 基 础 数 据 .分 别 在 E C L表 格 中输 入各 沿 海 地 区 2 0 X E 0 1年 至 主 成 分 分 析 是 把 原 来 多 个 变 量 划 为 少 数 几 个 综 合 指 标 的 一 种 统 20 0 7年 的 1 指 标 原 始 数 据 [ 对 各 指 标 变 化 趋 势 进 行 评 分 。无 量 纲 3项 6 1 , 计 分 析 方 法 。 数 学角 度 来 看 , 是 一 种 降 维 处 理 技 术 。 虑 评 价 指 标 从 这 考 化 处 理 的 计算 公 式 为 : — A+ o x IA。 , , ] 设定 最 小 较 多 , 标 之 间 的 相 关性 明 显 , (- ) 1 。 指 宜采 用 主成 份 分 析 法 进 行 降 维 处 理 , 消



— — — —
l3 _ O39 .8 O15 .2
006 6 0. 9 01 0.04 0 O. 2 oo
99 7 .9 29 3 9 09 9 5
0. 7 50 0. 4 14 0 03 . 3 0 01 4
9 3 53 7 9 -3 83 9 .8 92 9
7 3 0. 21 1 O1 5. 9
累积 贡 献 率 %
7 32l 0. 85 3 4
1 海 洋 科 技 评 价指 标 的确 定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摘要】近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东省海洋经济的概况和海洋资源优势,包括海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等。

接着分析了海洋产业结构多样化、海洋经济贡献率逐年提升、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海洋旅游业蓬勃发展以及海洋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

文章指出了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政府支持政策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海洋经济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海洋资源优势、海洋产业结构、贡献率、科技创新、海洋旅游业、海洋保护、环境治理、持续增长、未来发展趋势、政府支持政策1. 引言1.1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着优越的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发展日益壮大。

山东省的海洋经济以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为主要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海洋产业结构。

渔业是山东省海洋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海产资源丰富,渔业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海洋能源方面,山东省拥有着丰富的海洋风电资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前列。

海洋旅游业也是山东省海洋经济的亮点之一,山东蓬勃发展的海滨旅游业吸引着大量游客。

山东省还注重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政府的支持下,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增长,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看好。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山东省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1.2 山东省海洋资源优势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

山东省海岸线长达3100多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山东省海域水深适中,适宜各类海洋生物生长,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

山东省拥有大规模的海藻养殖业,是全国最大的海藻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省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如海沙、碳酸钙等,为海洋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殷克东;金雪【摘要】文章通过数据调查与分析对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详细阐述。

从我国整体与沿海11省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展开叙述,幵做出2001-2013年各产业产值变化图;从制度、科技、不平衡性等多个角度提出我国陆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最后就我国陆海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This paper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between the land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 in Chinathrough the dat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From two aspects,overalland11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to analyze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ts economy and economic structure;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marine economy in China fromaspects ofeconomic output, economic structureanddevelopmentof themain marine industry,moreover,made achange chartof the industrial output valuefrom the year2001to 2013;Describetheproblemsbetween the land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etc..Finally,this articlepresen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to solvethe proble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betweenthe land 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9页(P13-21)【关键词】宏观经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作者】殷克东;金雪【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下大气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403海洋蕴含大量人类发展所必需能源、矿物质、水资源和稀有金属等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解决全球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
成就。

以下是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一些主要成就:
1. 深海探测技术
中国在深海探测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

2012年,中国成功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第四个成功下
潜到该海沟底部的国家。

此外,中国还成功开展了多次深海探测任务,如南极深渊、西太平洋等。

2. 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
中国在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在南海的
几个岛礁周围,已经建设起了一系列人工渔礁和人工珊瑚礁,以增加
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此外,在南海油气勘探方面,中石油、中
海油等公司也已经在南海进行了多次勘探活动。

3. 海上风电技术
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风电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2017年,中国在福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福鼎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5兆瓦。

4.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包括水质、气象、潮汐等多个方面。

此外,在南海和东海等地区还建立起了多个大型海洋观测站。

总之,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

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会有更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出现。

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相关概念,综合运用生产函数和索洛余额法构建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沿海11省市2002-2009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测算,最后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洋科技贡献率索洛余额法海洋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如今,海洋已经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科技也日益成为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但是我国海洋科技综合实力仍然落后发达海洋国家10-15年。

国内学者多对海洋科技进行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面也多是分海洋产业的研究。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尝试构建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模型,并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实证测算和分析。

一、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相关概念科技进步指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运行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控制和改造能力的提高。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衡量地区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指人类以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为对象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活动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剔除资金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部分。

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构建通过分析和比较索洛余额法、指标体系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测算科技贡献率的方法,本文采用生产函数与索洛余额法相结合的模型对我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其假定条件有:规模报酬不变、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和完全竞争。

一般生产函数yt=atf(k,l)中yt为产出,at为技术进步系数,t为时间变量。

该函数对t做全微分并且同除以y,得到:式1令,且当t较小时,用差分近似替代微分,得到:式2令当△t=1时有:y=a+ k+ l 式3上述增长速度方程式中y、a、k、l分别表示产出量、科技进步速度、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劳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219435038_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

219435038_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

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撰文|李旭辉,何金玉,严晗制图|柠语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三圈”格局初具规模,迅速崛起的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0010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3.4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4.9%。

海洋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强调,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为引领,充分利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空间布局。

然而,在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的同时,由于三大海洋经济圈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制约着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羁绊。

由此,科学考察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和失衡影响因素,对于“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统筹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岛自然风光Ocean World重点推介>>协调推进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外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大多关注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等问题,选取定量模型进行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国内学者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静态定性研究,这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海洋经济提升策略及对策建议与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等方面。

加快中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中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中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作者:朱坚真来源:《珠江水运》2012年第19期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争取海洋利益、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了世界沿海国家的重要战略。

随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也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调整。

海洋经济发展开始从量到质转变,从海洋资源经济到海洋科技经济转变,从单纯的海洋资源开发向海陆一体化开发转变,从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向社会综合效益转变。

在中央引领下,海洋开发纷纷成为沿海各省(市、区)的新世纪战略工程。

辽宁、山东先后提出建设“海上辽宁”、“海上山东”,浙江提出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大省”,江苏、福建、广西、广东也加快了海洋开发步伐。

沿海地区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共同掀起了一场“海洋运动”。

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动力海洋经济开发是区域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其发展与壮大将直接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发展海洋经济是顺应世界海洋开发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沿海国家加大了海洋开发力度,努力挖掘海洋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海洋经济成为了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在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644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2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1%;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9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5%。

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从区域空间、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发展海洋经济是各省市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我国海洋科技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海洋科技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海洋科技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暴露很多问题,本文以国内外关于科研项目项目管理、项目中期检查、项目评价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体系,完善科研项目中期管理,保障科研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完成项目预期目标。

【关键词】海洋;科技;管理1.引言随着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开展和实施,我国对海洋事业愈加重视,海洋行业及相关学科得到蓬勃发展。

但是我国在海洋科技工作中仍存在着科技贡献率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海洋科技工作尚不能满足海洋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就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管理、环境保护、公益服务、防灾减灾、权益维护以及海洋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

2.我国海洋科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暴露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在最初的阶段,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呈现出“重立项、轻管理”现象。

随后,为防止预算执行中存在着财政支出进度不均衡、年末支出相对集中、结转下年支出偏大等问题,国家开始逐年重视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的监管力度。

但是同时也造成了项目组为了达成预算执行进度,突击花钱,资金安全不能保障。

在没有有效的完成项目进展而盲目追求预算执行进度,导致预算执行与项目进展相脱节,对科研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作用。

3.国外科技管理工作经验借鉴(1)美国科研项目管理研究美国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水平,对联邦机构采取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也应用到对科研管理机构和国立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评价之中。

由于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特殊性,在实施绩效评价的实践中,这些机构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绩效评价的探索。

(2)智利国家科委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智利国家科委对科研项目预算实施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总结管理。

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问题及建议

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问题及建议

2023年 第11期海洋开发与管理37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问题及建议王琼(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广州 510220)收稿日期:2023-06-05;修订日期:2023-10-19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2018B 020207014).作者简介:王琼,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摘要:海洋科技是支撑海洋强国㊁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引擎与驱动力㊂文章从海洋科技战略演变及海洋调查等方面,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从海洋科技管理体制机制㊁科技创新投入及海洋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创新平台建设等角度指出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㊂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海洋强省建设需求,提出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㊁打造海洋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以及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渠道与力度等方面的具体建议㊂关键词: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经验建议;广东中图分类号:P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3)11-0037-09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P r o b l e m s 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WA N G Q i o n g(G u a n g d o n g C e n t e r o fM a r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l a n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G u a n gz h o u51022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sa ni m p o r t a n t e n g i n ea n dd r i v i n g f o r c e t os u p po r t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a s t r o n g m a r i n e c o u n t r y a n da s t r o n g m a r i n e p r o v i n c e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t r a t e g y ,m a r i n e s u r v e y ,t o s o r t o u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w h i c hh a s m i l e s t o n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p l a y e da m a j o rr o l e i n p r o m o t i n g G u a n g d o n g 's 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m e n t s i n c e t h e f o u n d i n g o f t h e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 .T h i s p a p e r p o i n t s o u t t h e 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v e s t m e n t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h i gh -l e v e l t a l e n t s i nt h e m a r i n ef i e l d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i n n o v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O n t h i s b a s i s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n e e d s o f b u i l d i n g a s t r o n g m a -r i n e p r o v i n c e i nG u a n g d o n g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s y s t e ma n dm e c h a n i s mf o r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c r e a t i n g ah i g h l a n d f o r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a l e n t s3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s,a n d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c h a n n e l s a n d e f f o r t s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S u g g e s t i o n s,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0引言科技是国之利器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㊂党的十八大将科技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㊂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洋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 主战场 ,已经成为各国在经济㊁政治和军事方面博弈的重点领域㊂海洋高科技创新攻坚战已经打响㊂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针对海洋科技创新政策㊁创新机制㊁创新效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集中在近10年,但针对我国尤其是地方海洋科技创新历史发展路径的研究较少[1-3]㊂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海洋经济发展先进省份,在海洋科技战略的引领下,海洋科学调查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科技行动蓬勃发展,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4]㊂海洋科技战略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科学调查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素材和数据资料㊂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海洋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提供研发设备和场地㊂本研究以海洋科技战略演变及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两条主线来阐述广东省的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通过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国家在海洋科技发展的注意力分配与资源布局重点,广东地方海洋科技发展的政策倾斜及具体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剖析广东的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推动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㊂以期充分发挥广东海洋科技在助推强国建设㊁民族复兴的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㊂因整个研究时间跨度大㊁涉及面广㊁专业性强,本研究仅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总结㊂1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1.1以政府为主导的萌芽期(1949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对海洋的认识重在海防等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广东海洋科技发展主要以中央方针和省级政府政策引导为主㊂1956年1月,党的八大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提出 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随后,我国第一张科技发展蓝图‘1956 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发布, 中国海洋的综合调查及其开发方案 被列为第7项[5]㊂1963年,国家科委组织制定第二个科技十年规划‘1963 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出台㊂在国家科技规划指导背景下, 1964年,广东省科委会同省计委编制了‘广东省1963 1972十年科技规划“,其中在海洋方面明确提出 南海水产资源开发利用 ㊂1970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组科研办公室组织制定‘广东省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科学实验规划“,进一步提出重点抓 南海水产资源调查 工作[6]㊂这一时期的广东海洋科技发展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类海洋科学调查工作,因当时还不具备海洋资源深度开发条件,对海洋的探索主要以基础调查为主,渔业资源及环境本底调查居多㊂相应的海洋科技事业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工作㊂一是成立了一批海洋管理部门与科研机构,如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㊁广东省水产实验所(1982年改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㊁地质部海洋第二㊁第四调查大队等涉海管理与科研调查专业机构㊂二是依托上述管理及科研机构,开展大量海洋基础调查,主要涉及海洋地质调查㊁海洋水文调查㊁渔业资源调查等专项调查及一些海洋综合调查,为后期海洋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6-9](表1)㊂第11期王琼: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㊁问题及建议39表11949 1977年广东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T a b l e1I m p o r t a n t e v e n t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d u r i n g1949t o1977年份事件备注1952开展全省沿海海洋渔业调查由广东省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渔业普查队开展,编写了第一部‘广东海洋渔业概况“1953成立广东省水产实验所1982年改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956开展西沙㊁南沙和中沙群岛海区的渔场调查由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组织开展,广东海洋科技调查向远海迈进1957开展全省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水养殖资源调查由广东省水产厅组织1958开展南海海洋综合调查和渔业资源调查 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 中提出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通过大规模的海洋普查活动,得到了较完整的南海海域基本情况资料1959成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全国第二个海洋研究所,开拓南海研究视野的第一个海洋研究所成立广东省气象局,建立海洋观测站开展水文气象观测研究启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广东承担南海北部17ʎN以北海区的海洋综合调查,初步掌握了广东近海海洋生态环境本底情况,为广东后期海洋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打下基础;出版我国第一部正式的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暂行规范“,为此后海洋调查提供了重要指引1960开展华南沿海第一次海岸带调查 华南沿海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的调查研究0701 海岸带调查研究计划,于1964年年底完成调查研究报告㊁地质地貌图和新构造图等调查研究成果1964开展南海北部(海南岛以东)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形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报告1965成立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同步设立海洋调查船大队,广东海洋调查专业队伍初步形成1971地质部在湛江成立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同年开展北部湾沿岸水深15m以深海区1ʒ50万海底表层沉积和砂矿调查,至1974年完成1975地质部在广州成立第四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广东海洋地质㊁地球物理调查专业队伍至此组建并壮大起来1976开展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向阳红5 号远洋调查船,首次驶往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域,为中国运载火箭试验海区选划工作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揭开了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的序幕1.2面向市场需求转型的快速提升期(1978 2011年) 1978年至21世纪初,广东海洋科技调查在国家和省相应规划指引下,由较为单一的专项调查逐步转变为更为系统㊁更为深入的综合性㊁系统性科学考察,并拓展到深远海,向大洋进军㊂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重要论断[10]㊂1979年,广东省科委完成‘1978 198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将 海洋科学技术:开展南海及南海诸岛的海洋环境综合调查;加强海南岛㊁西沙群岛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列入规划58项重点项目,广东省海洋科技发展就此拉开了发展序幕㊂1985年,广东省科委㊁广东省计委组织编制完成‘广东省 七五 科技发展计划“,加强了科技规划和计划管理,并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如对于项目实行招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管理新措施㊂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之后催生了科技兴海战略4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思想㊂广东依海而生,依海而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广东海洋科技整体发展方向迎来了由政府引导为主向面临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转变的快速提升期㊂1998年,‘中共广东省委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出台,提出 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催生海洋产业,使其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㊂1999年‘广东省1999 2010年科技兴海规划“‘广东省海洋与渔业高新技术产业 十五 发展规划“分别提出 要依靠科技进步催生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 建设广东海洋与渔业高新技术创新体系 [11]㊂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㊂作为全面加快海洋开发的基础工作,海洋调查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㊂2000年,‘中共广东省委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提出 大力推进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 ,并明确指出集中抓好海洋资源开发㊁海洋工程建设㊁海洋勘探调查等领域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2]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 和谐海洋 思想和远海防卫战略[13]㊂2004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提出,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并从科技创新体制㊁创新能力㊁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14]㊂2007年,‘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 十一五 规划“将 海洋㊁资源与环境 发展列为八大重点领域与优先主题之一,并明确提出 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 [15]㊂2010年,‘广东省科技兴海规划(2010年 2015年)“出台,对全省科技兴海任务与目标做了详细规划㊂总体来讲,这一时期,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逐步增大,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㊂在这一阶段,广东相继开展了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的综合科学考察㊁广东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㊁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等大型规模化㊁综合性科学考察,进一步摸清了广东海洋资源环境家底,为地方接下来近20年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6-7,16](表2)㊂表21978—2011年广东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T a b l e2I m p o r t a n t e v e n t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d u r i n g1978t o2011年份事件备注1978开展太平洋考察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向阳红5 号远洋调查船承担,共4个航次,编写形成‘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域调查图集“及调查资料㊁调查报告1986 1993中国首次赴南太平洋贝劳群岛附近海域开展远洋渔业调查和生产性试验由南海水产研究所 南锋701 南锋703 海洋渔业调查船对贝劳群岛附近海域进行远洋调查,填补我国大陆远洋渔业的空白,为我国在世界各大洋的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提供宝贵经验1978 1979开展赤道低纬度区域大洋考察主要进行高空气象㊁水文㊁底质㊁生物㊁化学等海上观测;1979年执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机构组织的全球大气试验第二特殊观测期海洋调查作业1980 1987开展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主要围绕南海中部㊁北部㊁三沙群岛等区域开展地球物理综合调查1981建立汕头大学汕头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983 1985开展海洋环境资源综合调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与第二㊁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进行南海中部海洋环境资源综合调查,至1985年1月完成1984 1987开展 三沙 海域综合海洋科学考察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㊁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联合执行第11期王琼: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㊁问题及建议41续表2年份事件备注1985 1990开展西太平洋㊁南海国际合作海洋科学考察1985 1990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派出海洋科学考察船执行中美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计划,共进行了10个航次的现场调查;1986 1987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向阳红5 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西太平洋执行中国㊁美国㊁澳大利亚3国联合参加的赤道中尺度试验和澳大利亚季风试验;1987年,中国与联邦德国合作,在南海进行两个航次的科学调查1980 1986开展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共34份,系统摸清广东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现状,较客观地评价了这些资源的质量及利用价值,为广东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开发㊁海岸工程建设㊁海岸带整治修复㊁海岸管理和海防建设提供重要可靠的基础资料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海岸带的综合开发㊁利用㊁保护打下了基础1989 1994开展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形成资料汇编228册及约100万字的调查报告,掌握全省海岛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为省内有居民大岛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性资料和开发意见,为广东科学制订一系列海岛规划㊁开发海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1993创建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广东省第一个海洋科学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科研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具有开展海洋生物学研究的优越条件1995开展南海北部海域地质调查调查获得有关南海北部海山的彩色三维地形地貌图1996创建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展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㊁渔业环境保护与生态调控㊁海水健康高效养殖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㊁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任务1999开展 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期调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奋斗五 号调查船执行,揭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新篇章1997 2000开展南沙群岛海域珊瑚礁㊁鱼类资源专项调查研究成果全面掌握南沙群岛珊瑚礁经济鱼类种类组成㊁优势类群和分布特点,准确计算岛礁水域面积,该成果在广东㊁海南和广西得到应用,成为地方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制订南沙渔业开发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2002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国家专项正式启动2017年5月,首次试采成功2004组织开展广东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 908 专项调查)此次调查是广东历史上组织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海洋综合调查,通过对全省港湾㊁河口㊁海岛及重点调查区域进行海洋水文与气象㊁生物生态㊁海洋化学和海底底质等多领域的综合调查,为广东沿海社会经济发展㊁海洋综合管理㊁海洋开发与保护㊁海洋工程建设㊁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创建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向南海,开展明显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在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㊁海水健康增养殖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2010 南锋 号渔业科学综合考察船首航该船为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㊁自行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性海洋科学调查船,标志着中国实施 科技兴海 科技兴渔 战略在硬件设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1设立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重点研究南海及其邻近大洋海洋环流系统㊁热带海洋气候变异㊁热带海洋动力过程的生态与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强化海洋观测技术研发及应用1.3以市场为主体,政府统筹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期(2012年至今)201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十二五 规划“提出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㊂2012年,‘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发布,方案进一步强调了要提升海洋钻井平台4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等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能力[17]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发展㊂广东海洋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海洋科技创新措施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海洋科技创新政策力度逐步加大㊂2017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十三五 规划“印发,从培育创新主体㊁推动协同创新㊁搭建研发载体3个方面提出要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㊂2021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十四五 规划“印发,从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㊁激发涉海企业创新活力㊁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育㊁改善海洋科技创新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强化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的具体措施㊂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海洋科学调查伴随着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大流,深远海㊁大洋㊁南极和北极科考调查已趋于常态化,海洋调查类型呈多元化迅猛发展态势㊂涉海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增加,科研基础条件持续夯实㊂海洋科技逐步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科考设备不断向高精尖化发展,海洋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㊂有超过150余项涉海前沿成果得到转化应用㊂海洋可再生能源㊁舰载雷达㊁海洋油气及海底矿产开发利用产业㊁海洋药物㊁海洋生物及微生物等领域专利授权数从2011年156项增长至2020年超1700项,增加了近10倍㊂目前,海洋科技发展已成为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在以市场为主体和政府统筹协调的引导下,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广东关心海洋的维度㊁认识海洋的深度和经略海洋的力度(表3)㊂表32012年至今广东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T a b l e3I m p o r t a n t e v e n t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s i n c e2012t o p r e s e n t 年份事件备注2012广东省海洋预报台海洋环境专题预报室全国首个以海洋渔业为专题的省级海洋环境专题预报室,开启地方海洋专题预报业务体系改革之路2012 2016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调查开展了南海中北部包括华南沿岸㊁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珊瑚礁的野外现场调查和观测,项目获得了有关南海中北部珊瑚礁与环境的基本科学数据㊁资料㊁样品和调查报告等数据资源2013开启咸潮在线监测广东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咸潮在线监测的省份2016开展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该项调查是国务院批准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实施为全面㊁系统掌握广东海洋经济基本情况,完善广东海洋经济基础信息,为省委㊁省政府科学谋划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2017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创新联盟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2018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科学考察依托广东海洋大学南海生态环境科学考察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创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实验室重点研究领域涵盖深海装备㊁海洋牧场㊁海洋绿色能源和海洋大数据等方向,致力打造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海洋科研创新高地创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实验室围绕海洋环境与资源㊁海洋工程与技术㊁海洋人文与考古三大研究领域,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重大项目创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实验室聚焦 南海边缘海形成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核心科学问题,着力解决岛礁可持续发展㊁资源可持续利用㊁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科技难题建设全国首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由广东湛数大数据有限公司开发的全国首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 海上云 国家海洋科技大数据综合平台 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专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数据资产运营的大数据平台正式诞生第11期王琼: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㊁问题及建议43续表3年份事件备注2019粤港澳大湾区海岛陆生脊椎动物资源专项科学考察依托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本底科学考察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海藻资源科学考察依托华南理工大学2020开展广东省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针对地震灾害㊁地质灾害㊁气象灾害㊁水旱灾害㊁海洋灾害㊁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六大类灾害开展全面调查;建立分类型㊁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不同尺度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2020 2021广东省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 横琴新区调查示范项目该项目以横琴新区㊁滨海湾新区为核心,运用当今地球物理㊁地球化学㊁海洋地质㊁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示范,是广东省首个海岸带综合性地质调查示范项目2021雷州半岛周边海域海龟资源科学考察依托广东海洋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河口及海湾湿地动物重点资源调查依托中山大学广东海岸带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与环境影响评估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海岸带牡蛎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现状调查与评估依托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项目系统调查广东省海岸带牡蛎礁的地理分布特征和物种资源多样性,掌握广东省海岸带牡蛎种质资源家底,研究牡蛎礁礁栖生物多样性和牡蛎生物质量,评估牡蛎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状况及生态现状2022启动省级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专项全国范围内首个由省级部署开展的管辖海域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建立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标志着部省合作共同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建设重大部署迈上新的台阶2广东海洋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海洋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广东海洋科技管理涉及省科技厅㊁省自然资源厅㊁省生态环境厅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科技项目管理上缺乏有效统筹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及经费资助方面难以达到最优化配置㊂从海洋科技创新主体来看,省内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山大学㊁广东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还有以海工装备㊁海上风电㊁海洋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机构㊁企业在科研项目上存在彼此重复㊁攻关课题交叉重叠,导致科技经费较为分散,浪费现象难以避免㊂2.2海洋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有待加强尽管近年来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与许多发达国家和先进沿海地区相比,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旧不足是事实㊂目前 卡脖子 问题还比较突出,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问题依然严峻㊂尤其是重点领域的核心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自给率仍偏低,例如海洋重大装备制造技术仍受制于人㊂在深远海资源开发科技支撑能力方面,应用于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水下生产系统,其研发㊁设计㊁制造等核心技术主要由美国和挪威的4家公司掌握,高附加值核心部件全部依赖进口㊂海域关键领域自主研发专利技术方面,海上风电叶片的关键材料巴沙木和P V C泡沫等核心部件国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相关概念,综合运用生产函数和索洛余额法构建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沿海11省市2002-2009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测算,最后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洋科技贡献率索洛余额法海洋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如今,海洋已经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科技也日益成为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但是我国海洋科技综合实力仍然落后发达海洋国家10-15年。

国内学者多对海洋科技进行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面也多是分海洋产业的研究。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尝试构建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模型,并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实证测算和分析。

一、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相关概念
科技进步指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运行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控制和改造能力的提高。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衡量地区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指人类以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为对象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活动
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剔除资金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部分。

二、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构建
通过分析和比较索洛余额法、指标体系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测
算科技贡献率的方法,本文采用生产函数与索洛余额法相结合的模
型对我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其假定条件有:规模报酬
不变、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和完全竞争。

一般生产函数yt=atf(k,l)中yt为产出,at为技术进步系数,t
为时间变量。

该函数对t做全微分并且同除以y,得到:
式1
令,且当t较小时,用差分近似替代微分,得到:
式2

当△t=1时有:
y=a+ k+ l 式3
上述增长速度方程式中y、a、k、l分别表示产出量、科技进步
速度、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劳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表示
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对上述方程变形后得到a=y- k- l,因此,利用ea= ??00%=(1-
- )??00%来测算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

陆域经济中一般采用分配份额法、经验确定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
法确定弹性系数和的值,本文将采用回归分析法测算和的值。

下面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具体分析。

三、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采用一个周期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更为合理。

本文采用2002-2009年作为测算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间。

通过查阅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获得了测算需要的数据。

由于2006年统计口径调整,沿海地区涉海就业人员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口径发生变化,因此各省市涉海就业人员年均增长率和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统一采用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测算。

表1 2002-2009年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模型参数的确定。

为避免统计口径变化对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1985-1991年的数据测算、的值。

采用y=ak l 和y=a0ertk l 的形式进行回归,得到的参数结果不符合实际经济意义,而且也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进而采用y=ak l 的变形式 = a() ,经过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ln = 0.8959+0.3566ln
adjustedr2=0.7872,f=18.4919,d.w.=2.3898
该结果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得到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643,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357。

(三)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

根据以上数据,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

(四)结论及分析。

1、浙江、广东、上海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位居前列。

由表1发现,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四个地区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海洋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

上述四个省市是我国海洋科技力量的聚集区,不管以海洋科技人力资源还是海洋科技投入和产出衡量,都是我国海洋科技的重要省市。

浙江省自从2006年颁布《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就一直积极实施科技兴海创新工程,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开展浙江省新增海水淡化高压泵的研究开发等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海洋大省,因海而兴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依靠海洋科研人才和机构的优势,广东取得了不少海洋科技成果,在重要海洋科技项目攻关和海洋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海市的海洋科技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近几年,上海的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战略。

2、天津、河北、海南等地的海洋科技贡献率较低
从测算结果还可以看到,天津、河北和海南的科技贡献率比较低,且均在10%以下,表明其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影响还较小,未能形成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天津市一直很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但其海洋科研人员和机构数量和结构却不占优势,海洋科技基础水平相对较弱,因此,总体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还和其他省市有较大差距。

截至2009年,海南省仅有3家海洋科研机构,参与的海洋课题数也很少,除了海洋基础水平较弱之外,海南在海洋投入和海洋产出方面也落后于其他省市,因此,难以发挥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

河北省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比较薄弱,不仅海洋科研人员较少,而且海洋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大大减缓了海洋科技开发的进程,此外,海洋生物利用、海水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科技对海洋开发和海产品生产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10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工程)
参考文献:
[1]傅毓维,钟蔚扬.科技进步贡献度新方法的研究.技术经济,2000(2).
[2]吴小玲,王锦功. 科技进步作用的测算方法与实证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
[3]王元地,潘雄峰,刘凤朝.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预测实证研究.商业研究,2005(5).
[4]周天勇.新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李京文.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