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

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

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

图1.1(杜文佳摄)图1.2(杜文佳摄)图1.3(杜文佳摄)

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 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

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

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

图4.1(杜文佳摄)

观察点5,经纬度N31.09573°,E121.18553°,海拔67m,这里是第三循回开始的地方,岩石为流纹岩,由于冷凝过快,呈玻璃质,颜色深而质量轻,如图5.1。倾向为234°,倾角78°。这里可见绿泥石化表面,是后期风化作用形成的。

图5.1(杜文佳摄)

观察点6,经纬度为N31.09565°,E121.18763°。海拔70m左右。这里是第三循回里上部与下部的界限,这里的岩性为流纹岩,呈流纹构造,如图6.1。

图6.1(杜文佳摄)

观察点7,这里有一棵构树,附近是一个逆断层,在岩石上有树枝形状的黑色物质,是风化作用时水中的亚铁离子沉淀下来渗入其中形成的,如图7.1所示。

图7.1(杜文佳摄)

观察点8,经纬度为N31.09604°,E121.18855°,海拔85.5m,在天文博物馆附近。这里发育有闪长玢岩侵入角砾岩的现象,如图8.1。应该是在佘山形成后发生断裂进入的。倾向为345°,倾角80°。

图8.1(杜文佳摄)

结论或认识:

佘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岩性和现象,其上共有三层火山循回,是上海这个平原地区罕有的地质现象。

致谢:

感谢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协作,以及学院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上海佘山地区地质构造及岩石力学--《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