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海岛冰轮初转腾
学习目标:
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

2、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3、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大家都知道四大名旦吗?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梅兰芳:雍容富丽。

荀慧生:俏丽清新。

程砚秋:深沉委婉。

尚小云:刚健洒脱。

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的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二、了解京剧历史及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京剧大师梅兰芳
1、京剧的诞生及发展。

2、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3、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师总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成就的艺术家。

如京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及老生三杰,这些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将中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学生课前预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回答。

学生答: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算起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但它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艺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在中国的戏曲当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

自己创编了很多唱段。

三、欣赏作品
1、播放录像《海岛冰轮初转腾》。

2、听音乐模唱《海岛冰轮初转腾》。

3、对比评价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4、谈对《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行腔感受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做概括性小结,启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索京剧的相关知识。

五、布置作业
预习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等)。

教学反思: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通过聆听京剧唱段,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京剧唱段《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欣赏教学。

1、介绍作者。

马连良是与梅兰芳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戏,10岁登台演出。

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兼蓄各派艺术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排,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把老生表演艺术提到新高度。

1949年后任北京京剧团团长等职。

主演过《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四进士》等。

“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海瑞罢官》剧被迫害致死。

2、给学生讲解《空城计》的故事。

3、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请同学们随音乐哼唱。

4、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

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

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

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三、总结结束本课。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

然而,当今校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青年学子心中站稳脚跟,我们是应该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
教学反思:
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

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并体验“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通过口传心授来掌握学习京剧唱腔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跟随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2、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听辨其主要乐器音色。

教学重点:
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前半段。

教学难点:
能偶根据《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段唱腔的需要,唱会板眼速度、尖团字、上口字的发音、老生唱腔的基本韵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造---课前播放以《三家店》剧照为背景的京剧曲牌“万家欢”。

1、师: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担任的角色叫行当,下面我们来欣赏几段京剧唱腔,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下这几段唱腔都是哪些行当?
2、师生交流生行(设计意图: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尽快熟悉课堂将要讲的内容。

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与交流---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以及了解京剧的场面。

1、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生共同唱出段中的“上口音”和尖字;将(ziang)身儿来至大街(tin)口,尊一声(shen)过往宾朋(pong)听(tin)从头:一不是响马并(bin)贼(ze)寇:二不是歹人(那)把城(chen)偷;杨林与我(now)来争(zen)(呐)斗;因此上发配到登(den)州。

(1)读准标注了拼音的字。

(2)整体朗读唱词。

(设计意图:京剧的唱腔因字行腔,字正才能腔圆,念准字是基础,而尖团字和普通话发音咬字不一样的,在学唱之前一定要把这些字读
准,才能学唱,所以让同学们在聆听的时候,提前关注这些字,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


2、人物介绍。

(1)《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

讲述是秦琼自二贤庄回家途中,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争斗中,失手伤人,发配登州。

路途之中思念亲朋好友所唱。

(2)秦琼---字叔宝。

唐初著名大将,曾追随汉高祖刘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民间与尉迟恭共称为传统门神。

3、发声练习。

(1)、波浪音。

师:在学唱之前,我们先做一组发声练习,请同学们坐好,身体保持正直。

首先让我们来练习波浪音,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的动作,我们用“yi”和“a”做母音进行练习。

(2)螺旋音。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螺旋音,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一起练习“yi”;跟着老师一起练习“a”。

(设计意图:京剧的演唱与唱歌的发音位置有所不同,所以学唱之前有必要同京剧的调嗓方法练习发声,其实也是从声音上为学习唱腔做好准备。


在老师指导下做以下两条发声练习。

4、学唱。

老师分句教唱,提示学生“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

老师打板,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注意板后起唱处要准确起唱。

随伴奏完整演唱后半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随伴奏演唱完整唱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三、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游园惊梦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2、欣赏、学唱、感受、《游园惊梦》片段,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

3、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民族戏曲的热爱以及为昆曲的传承做贡献。

教学重点:
感受昆曲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昆曲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唱昆曲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春江花月
夜》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
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

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二、走近昆曲。

(一)、介绍昆剧。

1、让我一起走近昆曲的世界!(出示昆曲的剧照)介绍昆曲: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专唱昆腔的剧种称作“昆剧”。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昆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称为家门,昆曲的行当不仅提炼了昆曲人物的类型,还各自具备相应的程式化表演,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反而使演出如行云流水,一无拘束。

(出示视频。


3、教师简单介绍南曲北曲的共同点。

昆曲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和北曲。

南曲和北曲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两种戏曲声腔。

南曲与北曲合流,使昆腔的音乐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南曲和北曲有三大共同点。

(二)曲体结构。

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它们都是曲牌体音乐,其主体是单一的独立的长短不一的曲牌,但这些曲牌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连缀演唱,视剧情和唱词而定。

(三)唱词形式。

它们都使用长短句的词律体,因此,反映在音乐上,其曲牌内部的句式长短不一,多有变化。

(四)伴奏乐器。

均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

接下来我们分别欣赏一首南曲,一首北曲,我们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三、欣赏《游园惊梦》片段。

介绍剧情: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

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

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

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游学偶宿园中,拾得一画,连连呼叫,画中女子现身,和书生梦梅结为人鬼夫妻,终于成就一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感人姻缘。

介绍出示《游园惊梦》片段视频,思考:在唱词念白、唱腔风格上表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唱名段加以引导)。

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合一,唱做并重。

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曲是歌舞结合的最佳典范。

学生感受昆腔,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学生模拟开门等动
作。

四、拓展与延伸:昆曲的传承。

戏曲史上有这样一句话,叫“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用来形容昆曲的普及。

但如今,如此景象已经一去不返,昆曲的繁荣,来源于高人雅士的偏爱,以及文人墨客的投身创作,但是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却难以抵抗商业发展的潮流,今天只有很少的人们愿意学唱昆曲,昆曲的寂静与城市的繁华喧嚣,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在如今的年代里,还有谁能体味到杜丽娘的百转千回?昆曲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同时又因为它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一份文化遗产。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墙内桃花,在墙外是怎么香的?请看这样一则视频。

今天的昆曲不仅走进了奥运,走到了世博,更走到了巴黎等国家,作为今天的我们请思考一下:你将如何为昆曲的传承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智斗
教学目标:
1、欣赏名剧,理解剧情内容。

2、知道三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尝试用各种颜色来代表剧中的人物。

3、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

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

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让学生唱一唱上一节课的《唱脸谱》并且说出歌曲中有几种脸谱及各种脸谱的特点(多媒体同时播放一段京剧,让学生注意京剧中的脸谱、行头、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2、老师、同学们:你们对京剧知道多少?(学生畅所欲言)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特别是脸谱、服装等,是中国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

你们喜欢吗?
二、欣赏《智斗》。

1、完整欣赏戏曲,让幼儿初步感知戏曲。

(1)、这一部影片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京剧。

)(2)、和传统的京剧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现代京剧。

)(3)、戏曲里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4)、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巩固加深。

1、让一部分学生上台试着表扬一下《智斗》中的人物,加深对唱段的巩固。

2、一部分学生根据对剧情的理解,试着给《智斗》中的三个人物画一下脸谱。

四、小结。

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京剧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收集和学习更多有关京剧的知识,把京剧国粹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
打虎上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打虎上山》让学生了解剧情,并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以及四大功夫。

2、让学生学京剧念白,并能尝试学习京剧武场跑龙。

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课前准备:
课件、音乐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听音乐做律动。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

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媒体出示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效果。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

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
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

“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

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

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