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兄弟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叙述兄弟的情谊非常深刻,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叫:「同气连

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其实这每一句,都含有很

深的情义在其中,不只是对兄弟的情义,也是对祖先、对父母的这一份孝思。同气

连枝,连到那裡啊?连到祖先,连到父母啊。所以兄弟不和,父母是最难过的;兄

弟能友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再有钱,假如兄弟不和,父母一定无法安心。

有三对姐弟,两个姐姐一个弟弟,父母也是爱护子女,然后留了点钱,就希望给这

三个孩子宽裕一点。结果就问这个大姐,这个大姐就讲了,说:爸妈,我不需要这

个钱,你就给妹妹跟弟弟就好了。结果问老二,这个二女儿,二女儿说:我不需要钱,你就给姐跟弟就好了。结果问这个小弟,这个钱的事情,然后这个小弟说:爸

妈我不需要这个钱,你就给我两个姐姐就好了。当父母问过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

态度,都是「给我的兄弟姐妹就好」,我相信这父母会很放心,纵使他们不在了,

兄弟一定会非常的互相爱护,互相照顾。

而「各自荣」,也是一体的,所以兄弟如手足,哪有说手跟足不高兴,对立打架的

道理。所以兄弟姐妹吵架、记怨,这样的人生叫颠倒。假如还体会不到的话,那我

们就拿手去打脚,拿脚去踢手,感受一下是不是颠倒。古人这些比喻,都是让我们

好好去体悟这些人生的道理,各自发展,但是互相照顾。人这一生,陪我们最久的,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大我们一倍,而兄弟很可能陪伴我们的人生,可能七八

十年都有可能。有的长寿的,兄弟九十几岁还聚在一起,那是他家族的造化。

而古代这些圣贤,他们非常珍惜兄弟姐妹之情谊,甚至于在面对危难的时候,都能

为兄弟姐妹付出生命,在所不辞。汉朝赵孝、赵礼,他弟弟被抓去了,盗贼要把他

煮来吃,他赶到现场,赶紧就站出来,说:我弟弟病很多,我比较壮,吃我好了。

兄弟两个在那裡争着要死。我们看到这样的事例,为之动容,古代连生命都可以为

兄弟付出了,我们现在还为一点小事,几个月不讲话,甚至几年不讲话,那真是太

惭愧了。

所以接着下一句告诉我们,「些些言语莫伤情」,不要因为一点芝麻小事,就伤害

了这一份人生难得的兄弟之情。而这个在古代,兄弟相处,懂得忍让,懂得礼让,

他就不会因为言语发生冲突。所以在明朝,陈世恩,他的弟弟行为不是很好,但是

他也非常柔软,体恤备至,用一份诚心去感动他的弟弟,没有用言语去斥责。

我们要了解,这个兄弟之间,不要常常拿着道理去要求,讲理就伤情。坦白讲,伤

情了,也不在道理当中了。所以,重点不在讲的有没有道理,重点在心态对不对。

讲的都是道理,强势了、要求了、指责了,就适得其反。所以这个「些些言语莫伤

情」,还是要调伏得了自己的傲慢、自己的情绪化。

尤其,假如我们是弟弟妹妹,讲话还傲慢,那铁定长辈、兄姐更受不了,这是人之

常情。为什么?长辈、哥哥姐姐,从小看我们大的,都帮我们甚至一把屎一把尿都

换过尿布的,这样的情境,居然我们现在大了,我们拿着权势压自己的兄姐,傲慢了,学历高了,压他们,那这个不符合人情。所以,兄弟姐妹之间相处,还是要懂

得恭敬,懂得礼让,懂得不要要求对方,先把自己做好要紧。

所以就有人问他的老师说到,说我尽力已经去奉侍我的哥哥了,但是还是得不到他

的欢心,怎么办?他的老师告诉他,你就用更至诚去奉侍就对了,你也不要去强调,去要表白你的心意。

这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当我们自己觉得,我已经很尽力了,其实很可能我们还

没尽力。而那一份对兄姐的侍奉,其实还是带着条件的:我对你好,你得要对我好

才行哦。这不是情义啊,这还是利害,还是自我很重。得不到想要的,情绪就起伏了,这一份恭敬就难保持了。真心啊,不会改变的。

而这个不只在言语当中要能忍,「莫伤情」,包含财物也要忍、要让,不要去争。

所以《弟子规》才讲,「财物轻,怨何生」。言语能忍了,财物能让了,甚至于家

裡的这些工作,能主动去承担,不去互相推诿了,那这个家庭的气氛也会好了。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我们都是成人了,这一句话读起来,就很

有味道了。成年之后,可能有各自的事业家庭,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的机会相对减少,有时候一年见不到几次。所以每一次见面,感觉彼此好像这个头髮变白了,或者皱

纹变多了。那我们当弟弟妹妹的,常常想到,这个成长过程当中,兄姐对我们的爱

护照顾,常常放在心上,一有机会,表达这一份感恩,甚至于表达在对兄姐他孩子、后代的关心上面。

我自己感觉这一点也很深刻,因为我父亲是长子,我们小时候是跟姑姑、叔叔统统

住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和睦,和乐融融。现在回想小的时候,一家这样十口人,住

在那个房子这么小,奇怪,怎么挤进去的,都觉得很,觉得现在想起来,觉得不大

可思议,可是那时候虽然挤,觉得很温暖。我现在回自己那个老家,进我的房间,

那个时候是三个姐弟一起住,那是小得不得了,可是我记忆当中,我们三个还在裡

面玩捉迷藏。所以,其实家裡有温暖的时候,吃什么、用什么,都觉得很愉快。家

裡假如都争来争去,都不知足了,所有最好的条件,也觉得匮乏。

而叔叔、姑姑都是后来出去成家立业,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每一次回到老家来,

叔叔姑姑就对我们特别好,都可以感觉得到,他觉得要回报自己的哥哥跟嫂嫂。尤

其是嫂嫂,为什么?嫂嫂没有血缘关係,都能够这么样照顾他们,所以这样的家风

就是重情义、重恩义。

所以,我在看到唐朝「李勣焚鬚」,把鬍子烧掉,就为了帮他姐姐煮个粥,因为年

龄都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可以帮姐姐多做一些事情。

在淮阴,淮阴是在江苏一带,有一个官员的两个儿子,从小就不和睦。结果后来,

年纪大了,这个哥哥生了重病,可能也寿命不久了,他就把弟弟叫到跟前来。他感

叹的跟他弟弟讲,他十九岁就结婚了,结婚之后,跟妻子的相处也不是很好;三十

八岁,父母就去世了,所以也没有再有父母的爱;结果兄弟又从小就不和。所以他

现在就很感慨,没有好好珍惜兄弟的情谊,悔悟了,生命却不长久了,可能就快离

开了。他谈这个话的时候,旁边这些亲朋好友听了,都为之动容。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勿以小嫌疏至戚」,不要因为小小的不愉快,疏远了自己

至亲、兄弟姐妹。所以「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居住在一起,要多包容、多体谅,要能忍住脾气,忍住要求。为什么齐家之后可以治国?因为在大家庭当中,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处世态度,忍让、谦让的这些态度,他出社会当然能跟人家和睦相处。

所以唐朝的皇帝看到这个张公艺先生,他们家是九世同堂。九世住在一起,那挺不

简单的,那都可能这个大家族,都延续几百年都有可能,甚至更久了。孔子的后代

现在八十几世了,那他们这个大家族假如汇集在一起,可能会有十代同堂的情况。

为什么?因为我见过夫子的后代,已经七十三代到八十一代,我们都见过或听说过了。我们接触到的很少,假如孔子后代全部聚集在一起,可能有超过十代了。曾经

我们在南京办课程的时候,一期的学员,居然出现四个孔子的后代,然后是七十四代,七十五代、七十六代、七十七代。然后相见欢,他们一起拍照,四代同堂,而

且那个七十四代,年龄最小,辈分最大。

所以这个皇帝看张公艺先生,能把自己这个大家族领导得这么和睦,就去请教他。

皇帝请教了,臣子当然很慎重,结果在纸上写了一段话,进呈给皇上看。皇上一看,写了什么?写了一百个字,都是「忍」。这很有学问,很有哲理,这一百个字就回

答了皇上所有的问题。假如这样了怎么办?忍。假如那样了怎么办?忍。假如又这

样了怎么办?忍。人遇到一件事情,能想忍想一百次,我看也没有脾气了,是吧?

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所以「兄弟同居忍便安」。

而其实人与人会冲突,就是觉得自己有理,要去争理了,可能就容易吵了。

所以汉朝的缪彤,这个读书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四个兄弟住在一起。后来他这

个兄弟吵着要分家,他自己觉得很难过,黯然神伤,进自己的房间裡,就对着上天讲,「缪彤啊,你这个修身、求学问,是为了要代圣贤人教化风俗啊」。从这个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