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师同文馆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人民的反抗,使清政府受到巨大的震动。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采纳了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的主张,开始兴办“洋务”。在教育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举办学习“西文”和“西艺”的近代学校。1862年6月11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挑选八旗学生10人,由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教授英文,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近代学校,是北京近代教育的开端。

清政府举办京师同文馆的目的,是培养满族翻译人才,以便在与外国人办外交时“不受人欺蒙”。据《天津条约》规定:两国交涉,均使用英文或法文,暂时附送中文,俟〔等〕中国选派学生学习外文以后,即停附中文照会;此后各项文件或文词发生争议,均以外文为准。因此,开办京师同文馆有着极强的“急用现学”目的。开始时京师同文馆只设英语,后来逐渐增加了俄、法、德、日等语言。四年后,京师同文馆开办天文算学馆,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化学、格物〔物理〕、医学、机器制造、外国史地和万国公法等。学生修业年限为八年,前几年偏重外语,后几年增加其他学科的学习。

京师同文馆的开办,在京城保守的士大夫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京城一时间谣言四起,前门大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未同而言,斯文将丧。”“孔门弟子,鬼谷先生。”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紧随其后,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福建、上海等沿海地区纷纷开始设立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示范。1902年近代学制颁布后,京师同文馆并入了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