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下复习提纲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第八章
1.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如何理解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
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特征的主要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②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这种制度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5.我国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
6.如何看待股份制经济?
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
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7.如何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8.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依据是?
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9.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0.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中,先富起来的条件是?
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11.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
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2.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新”?
①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②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④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和衡量这工作的基本尺度是?
生活宽裕
1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第九章
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体治国有机统一
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影响国体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③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④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5.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有根本区别: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西方国家采取多党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决定的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后出
现的,是适应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时期的多种政党组织模式相互作用、一路走来的结果。
2、本质不同,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
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党间的关系不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
西方国家的多党之间,是在朝党和在野党、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是政敌关系,不存在互助的合作关系。
4、功能和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
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作为资产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工具,其作用在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挑选自己的代理人。
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7.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和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9.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生存权和发展权
10.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北洋军阀的伪宪制,国民党的国民大会,都在我国没有成功,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十章
1.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早提出于、基本内容包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
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主义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
(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思想道德建设
8.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十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社会和谐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坚持以人为本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哪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深化?
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③共产党执政规律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坚持民主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十二章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
就是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 “一国两制”的目标和前提是?
基础:一个中国;前提:祖国统一。
3. “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是谁提出的?
周恩来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4.新形势下指导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是谁提出的?
江泽民
第十三章
1.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国家主权和安全
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维护中国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第十四章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
尊重劳动
2.在当代中国,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就是要?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
①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会主义制度
②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第十五章
1.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2.为什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
证?
原因是:
①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②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③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④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⑤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大业
简答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占主体地位的表现。
①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历史依据。
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依法治国的基本定义及其科学内涵。
定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科学内涵: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4.当前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概括地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区别对待,试点先行5.和谐社会建设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怎样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的问题。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
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规范分配秩序。
6.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①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
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
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7.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关系。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
不坚持党的领导,就谈不上改善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论述题
1.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哪些历史性奇迹?在这一过程中,又存
在哪些问题?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出发,说明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为什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二)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三)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三)特权与垄断问题
3.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
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不需要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采取剧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为何要积极稳妥的推进政
治体制改革?在此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而不能照搬
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如何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1.一、民主、法治、人权、以人为本等现代政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有
力地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推进1.废除干部领导
职务终身制,实行了任期制、限任制和老干部离退休制度。
2.党和国家开始适度分离,党的活动被限制在国家法律范围之内。
3.不断完善人大制度,“橡皮图章”
状况有所改变。
4.实行了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六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6.探索和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三、比较自由宽松的民主政治环境在曲折中逐步孕育
2.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就是社会历史的辩证法。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经济的改革发展新突破,往往带来政治改革的新进步;政治改革的新举措,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3. 因为,它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形式。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但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
这种形式就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