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PPT课件
植物保护PPT课件

防治方法 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栽培避螟品种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栽培避螟 选用生长期长短适宜的水稻良种改单、双季稻共存为大面积双季稻或一季稻,尽量消除有利螟虫生存的“桥梁田”。同时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使两头小中间大;大量种植生长期长短适宜的良种,适时栽插,合理管理,使螟虫的盛发期和水稻的分蘖期和孕穗期错开。 消灭越冬虫源 水稻收割后,及时灌水,淹没稻桩,杀死越冬幼虫。各种田要尽量拣尽外露稻桩,次春羽化前灌水灭蛹,同时处理寄主稿秆。
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对稻螟的抗性和耐性不同也影响到
螟害的轻重。抗螟品种一般茎壁较厚,髓腔较小,维管束之间距离及叶鞘气腔均较小,维管束两侧常有硅化细胞,叶绿素含量偏低。杂交稻茎粗、叶绿,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和稻株内营养丰富等生物学特点通常适于螟虫的发生,特别是二化螟和大螟。
气象因素 温度对发生期的影响较大。螟虫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达不到这个温度,越冬幼虫就不能正常化蛹、羽化。三化螟要求温度较高、二化螟次之、大螟最低,所以发生期各不相同。当年春季气温偏高,越冬代螟蛾发生较早,反之推迟。 湿度和雨量对稻螟发生量影响较大。三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期间及其以前1个月左右,如多雨,稻桩中的三化螟因缺氧窒息,或因病原微生物繁殖、寄生,并随径流而蔓延感染,或因水源充足,浸水溶田进度快,淹没稻桩而大量死亡,则发生量少。再如雨量特少,发蛾量也会显著减少。二化螟和三化螟盛孵期间,如经常下雨,稻叶、稻茎上布满水滴,能阻扰蚁螟爬行侵入,雨冲水淹,蚁螟大量死亡,则螟害减轻。
蚁螟孵出后,有的沿叶片下爬,有的爬到叶尖吐丝下垂,随风飘散,约经半小时左右,即选择适当部位蛀入茎内为害。水稻分蘖期、孕穗末期到破口吐穗期,最适合蚁螟侵入,称危险生育期。在分蘖期为害,一般从稻株基部离水面2cm左右咬蛟孔蛀入,取食稻茎,使心叶纵卷,发黄枯萎,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末期到破口吐穗期为害,蚁螟多由剑叶苞缝隙或咬孔蛀入,先取食稻花,4-5天后即转移到柔嫩的穗颈部分,咬孔蛀入,逐步向下蛀食,再过3-5天,蛀穿茎节,咬断稻茎,造成白穗。同一个卵块孵出的蚁螟,常在附近的稻株上为害,能造成数十根甚至一百余根稻株枯心或白穗,称枯心团(塘)或 白穗团。通常一株苗内只有1条幼虫,为害一株后能转入另一健株为害。1龄末期以上的幼虫能转株为害灌浆期稻株。茎秆粗壮的品种,不易被幼虫咬断而造成虫伤株。幼虫老熟后,转入健株茎内在茎壁咬一羽化孔,仅留一层表皮薄膜,然后化蛹。羽化后,蛾破膜而出。如积水超过羽化孔位置,水不会侵入茎内,蛹仍正常发育,羽化后,蛾穿过水层浮出水面,爬上稻茎。
稻田常见飞虱的识别.pptx

额颊均为暗褐色。
但脊为黄白色,且各脊 两侧具黑褐色条纹
白条飞虱
头顶中央及前胸与中胸 小盾片末端有白色纵纹
额颊均为黑色
白脊飞虱
头顶中央及前胸有白色 纵纹。
额颊均为黄褐色
抱握器
见 下 页
16
第17页/共25页
稗飞虱
白脊飞虱
白条飞虱
白边黄脊飞虱
黑面黄脊飞虱
17
第18页/共25页
六、灯下飞虱识别步骤
• 1、有翅痣---------------------------------------------------------------------2
无翅痣---------------------------------------------------------------其它飞虱
• 2、全体褐色(褐、拟褐、伪褐)----------------------------------------3
•
小盾片具黄白斑或黑色(白背或灰飞虱)--------------------
腹部背面斑纹
每节具山字形 浅黄褐色斑
第2-3节具明显 的黄白斑
两侧具八字褐 纹
头部正面 颜面正常
雄虫额黑色 雌虫额褐色
额黑色
落水后足 伸长情况 一字形
一字形
八字形
13
第14页/共25页
三种若虫分龄
• 1龄前后翅芽平直 • 2龄后翅成弧形 • 3龄前后翅芽明显 • 4龄前翅尖近达后翅
尖(白背已达) • 5龄前后翅尖平(白
•
颜 面 中 脊 中 断 , 雄 抱 器第及1第9页一/共负25辨页片 ? ? - - - - - - - - - - - - - - - - - - 拟
水稻病虫害防治最新版本ppt课件

最新编辑ppt
13
防治方法:
选用吡虫啉、扑虱灵、异丙威、敌 敌畏、啶虫脒等。根据虫情发生情 况用药。也可结合螟虫防治同时用 药。并保持寸水5-7天。
最新编辑ppt
14
3、稻纵卷叶螟
最新编辑ppt
15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寄主包括稻、麦、甘蔗及禾本科杂草。
越冬线:北纬30度以南。其他区域为迁入危 害。
2、注意农事活动,防止扩散。
3、对发病区撒石灰或草木灰。
4、药剂防治:选用农用链霉素、二氯 异氰脲酸、氯溴异氰脲酸、中生菌素、 铜制剂等喷雾。
最新编辑ppt
34
稻曲病
最新编辑ppt
35
稻曲病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谷粒。
一般从幼穗形成至孕穗期降雨量大, 湿度大于90%,开花期遇低温(20℃ 左右),又有降雨有利于流行。
氮肥使用过多,生长茂密易发病。
最新编辑ppt
预防,在水稻孕穗末 期(水稻破口前3-5天)用药防治。
主要药剂有多菌灵、井岗霉素、铜制 剂等如用30%扫细500倍喷雾
最新编辑ppt
37
赤 枯 病
最新编辑ppt
38
赤枯病发生特点: 此病为生理性病害,俗称“坐兜” 。 地势低洼,长期积水。 缺磷、缺钾。
适宜湿度:大于90% 氮肥使用过多. 以早稻后期和中晚稻发生较重.
最新编辑ppt
26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上年病残体。 2、适时晒田。平衡施肥. 3、药剂防治:选用井岗霉素。以生长嫩绿、 阴避的田块是重点。
最新编辑ppt
27
稻 瘟 病
最新编辑ppt
28
稻瘟病发生特点: 水稻全生育期都可能发生. 症状分:苗瘟、叶瘟、穗瘟、节瘟。 适宜温度:25℃左右;适宜湿度:
《稻田常见飞虱识别》课件

防治稻田飞虱的措施
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优点 不影响粮食安全。
不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 害。 防治效果明显。
缺点 成本高、施工复杂,防治难度 大。 施工复杂,防治难度大。
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总结和建议
飞虱是危害稻田的重要害虫之一,影响稻谷产量和质量。了解飞虱的种类、特征和习性,掌握识别和防治措 施,是做好稻田管理的关键。在实际防治中,应该根据虫情合理选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稻田美景
绿色环保
稻田飞虱是危害稻田的重要害虫之一,保护稻田健 康发展,创造更美好的稻田景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防治稻田飞虱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倡导绿色环保,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创造更加 美丽的未来。
《稻田常见飞虱识别》PPT课 件
稻田中常见的飞虱,是稻田中的典型害虫之一。在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其种 类、特征和危害,并提供识别和防治这一害虫的有效措施。
飞虱简介
飞虱属于同翅目昆虫的稻虱科,是一种主要危害稻田的害虫。其体长约2-4mm,寿命较短,一般为20-30天。
棕色飞虱
以水稻为主要寄主,其头部和身体外壳呈棕色。
翅具有跳跃能力。 • 口器专门用于切口。
习性
• 以水稻为主要寄主,还可寄生于其他植物。 • 繁殖迅速,一年可产多代。 • 在气温27度左右生长最快。
飞虱对稻田的危害
吸食汁液
飞虱吸食稻株汁液,导致稻 株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传播病毒
部分飞虱可作为病毒的媒介, 进一步加剧病害程度。
影响产量和品质
飞虱危害下降了稻谷的产量 和质量,引起经济上的损失。
飞虱的识别方法
1
观察田间虫情
飞虱虫为群居害虫,观察到叶片上密集跳跃的虫群,说明该处可能存在飞虱危害。
第八章 水稻害虫 第二节 稻飞虱 农业昆虫学教学课件

▪ 适温高湿,水稻分蘖期到孕穗抽穗期食料丰富, 短翅型发育多;高温干旱,水稻移栽不久或成
熟期,食料不足,长翅型发生多。
▪ 虫口密度大时,长翅型虫数多;虫口密度小时 则多产短翅型。
▪ 16小时光照70~80%为长翅型,10小时,短翅 型明显增加。
▪ 短翅型成虫♀性比例高,发育快,产卵前期短, 产卵量高,故在适宜条件下,增殖迅速,短期
▪ 卵期:
▪ 寄生性——稻虱缨小蜂、拟稻虱缨小蜂、褐腰
赤眼蜂和柄翅小蜂。
▪ 稻虱缨小蜂是优势种,一般寄生率达5~15%,
高的达80%以上。被寄生卵后期卵壳呈橙红色。
▪ 捕食性——黑肩绿盲蝽,成虫、若虫一生可食
飞虱卵200粒。
▪ 若虫和成虫期:
▪ 寄生性——有稻虱螯蜂、线虫等。
▪ 捕食性——印度长颈步甲、黑尾长颈步甲、青
条斑,卵条单行排列(卵帽不外露,粒
数看不清)。
▪ 七、天气条件
▪ 最适温度为22~28℃,RH80~90%。
▪ 迁入:初夏盛行西南气流,梅雨期长有
内能大量发生。
2020/10/10
13
▪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1、气候条件 ▪ 适温范围在20~30℃,最适温度为26~28℃,
RH>80%。“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 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灾变的气候条件。
▪ 2、栽培制度 ▪ 亚洲热带稻区:推广了矮杆早熟品种、两季
改三季;
▪ 南方稻区:扩大双季稻和山区单季稻的面积; ▪ 北方:旱改水。
虫口密度(头/ 穴)
乳熟期
200
全株枯死(较早)
100
全株枯死(较晚)
平均减产 (%) 51.3
36.6
60
叶片全部发黄
褐飞虱危害和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共27页文档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
• 随着害虫抗药性研究不断深入, 抗性监测的内容与概念已 扩展为抗性检测、抗性监测和抗性风险评估。
(1) 抗性检测是测定害虫种群对药剂敏感性的变化即确定 是否产生抗性, 这在害虫抗性形成早期是非常重要的.
(2)抗性监测是通过抗性系统测定了解害虫抗性水平的时 空变化, 为制定抗性治理决策或衡量抗性治理成效提供依 据。
• 冒顶:水稻乳熟期,田间常因严重受伤而呈点片枯黄,倒 伏。称冒顶。造成谷粒千粒重下降、瘪谷增加,甚至颗粒 无收等人在2019至2019年统计的数据显示:
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公顷的水稻受到揭飞虱侵袭,尤其在年和 年分别达到了万公顷和万公顷,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而且这 种趋势还在增加。 近年来,每年稻飞虱在我国的发生面积约0.25亿hm2等,,虽 然实际防控面积0.67亿hm2次以上,投入的农药制量和成本相 当高,但水稻的损失仍在25亿kg以上。
COEs 昆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产生的代谢抗性主要与酸酯酶活性变化相关,其 主要机理是是通过隔离并缓慢代谢杀虫剂产生广谱抗性或者直接代谢含有一个共通 酯键的有限类型的杀虫刻
P450s Cty p450介导的昆虫主要:p450过量表达、氨基酸序列改变及两者的联合作用。昆虫 p450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CYP2、CYP3、CYP4和线粒体亚家族。
2.解毒代谢作用增强(一般主要原因)
褐飞虱主要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OEs)及微 粒体单加氧酶(细胞色素P450,P450s)进行解毒,其中醋酸酯酶起 主要作用。
羧酸酯酶在褐飞虱对有机磷农药抗性中起主要作用, 氨基甲酸醋类的 抗性机理以乙酞胆碱醋酶(AChE ) 敏感性降低为主。
4.其他机理
褐飞虱可能会产生一个替代回路, 使正常的生理过程不受影响,这可能是抗性产 生的另1 种机理。
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ppt课件

稻飞虱危害特点
• 稻飞虱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 食水稻液,呵斥水稻植株碳 氮失调,干扰光协作用产物 的正常分配,导致保送到根 系的光合产物减少,扰乱根 系的生理活动,加速稻叶衰 老。稻飞虱是群居性的一旦 发生危害数量都特别多。稻 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如 今三个方面:〔1〕直接刺吸 危害 〔2〕 产卵危害 〔3〕 间接危害
稻飞虱分布区域
• 稻飞虱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 区)发生较烈。在湖南省主要稻区均发生严重。而长沙县 在黄兴镇、春华镇、安沙镇、北山镇、青山铺镇尤为严重。
稻飞虱的发生世代及流行要素
• 1、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六个世代 :
• 〔1〕第一代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 。
• 〔2〕第二代6月上中旬。 • 〔3〕第三代7月上中旬。 • 〔4〕第四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 • 〔5〕第五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 • 〔6〕飞虱为害时呵斥大量伤 口,也有利于水稻纹枯 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 危害.取食后排泄的“蜜 露〞富含各种糖类、氨 基酸类,覆盖在稻株上, 容易招致煤烟病的繁殖, 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 虫的取食,添加产卵量。
稻飞虱的危害性
• 具有迸发生、危害大特点,轻那么使稻株变黄,严重 枯死,呵斥穿顶死苗,甚至颗粒无收 。
稻飞虱的生活习性以及种类
• 1、生活环境:稻飞虱生长 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 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 度80%以上。
• 2、生活习性:〔1〕稻飞虱 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嫩绿 性。〔2〕栖息在稻丛下部 叶鞘产卵和取食。
• 3、稻飞虱种类:褐飞虱、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成虫分 为长翅飞虱和短翅飞虱。
• 2、流行要素:
• 〔1〕外地虫源迁入时间与数量稻 飞虱的起飞时自动的,迁移是被动 的,降落也是被动的当遇锋雨那么 下降,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多, 那么发生量大。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
21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三、水稻白叶枯病
发生规律:
.
22
第二节 水稻病害
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
23
第二节 水稻病害
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及为害:是国内检疫对象,从气孔 侵入,病斑在叶片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病原: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发病规律:与白叶枯病相似。
综合防治:加强检疫,处理病稻草。药 物与白叶枯病一样。
发病规律: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种谷 上越冬。以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感 病。雾多、露重、寡照易发病。
.
14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一、稻瘟病:
综合防治: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
3、减少越冬菌源:处理病稻草,种子 消毒;
4、化学防治:三环唑、稻瘟净、春雷
霉素。
.
15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二、稻纵卷叶螟 形态特征:参见课本84页 生活习性:迁飞危害,每年1—11代。幼虫具
转包危害特性,每头为害6—13片叶。 预测预报:两查两定 1、查发蛾高峰期,定防治适期; 2、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
.
9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二、稻纵卷叶螟 综合防治:1、保护利用天敌:赤眼蜂; 2、生物防治:喷洒BT乳剂; 3、化学防治:锐劲特(优秀的胃毒剂),毒
3、灰飞虱:主要为害秧田期
和分蘖期水稻,是发生. 最早的飞虱。
11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三、稻飞虱:
综合防治: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天敌压基 数,压前控后争主动,合理用药保丰收。
1、农业防治:抗虫品种利用、科学管理。
2、生物防治:天敌黑肩绿盲蝽和各种蜘蛛。
3、化学防治:防治指标—前代300—500头
褐飞虱

④为防止后期褐飞虱增殖,禁用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及甲胺磷等防治稻飞虱,褐飞虱吡虫啉类药剂(如蚜 虱净、千红、抗虱丁等)已产生高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应停用吡虫啉,轮换使用噻嗪酮、毒死蜱、敌敌畏等药剂, 示范推广吡蚜酮等新型药剂,控制三唑磷的使用。
⑤注意药剂的轮用,单季水稻使用同一种药剂的次数不超过2次。
2龄:体长1.5mm。初期体色同1龄,倒凸形斑内渐现褐色;后期体黄褐至暗褐色,倒凸形斑渐模糊。翅芽不 明显。后胸稍长,中胸后缘略向前凹。
生活习性
Hale Waihona Puke ① 10℃左右褐飞虱也能正常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在自然变温条件下,褐飞虱卵期胚胎发育的起点温度为 10.6℃。褐飞虱卵在25℃左右孵化率最高,达91.5%,完成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与气温高低有密切关系,在15℃、 20℃、25℃、28℃及29℃恒温下卵期分别为26.7、15.2、8.2、7.9及8.5天,在28℃左右卵期最短。在12-13℃ 条件下褐飞虱4龄和5龄若虫均能正常生活与活动。褐飞虱长翅型雄成虫正常活动的温度范围为9-30℃,长翅型雌 成虫为10-32℃。在20-33℃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成虫寿命缩短。褐飞虱雌成虫寿命在25℃下为22天,在 17-20℃时寿命长达30天。气温较高时,褐飞虱雌成虫的产卵率较高。褐飞虱雌成虫产卵盛期历时10-15天,产卵 高峰期通常持续6-10天。如果气温低于17℃,褐飞虱卵巢管不能发育,但将这些成虫每天只放在较低温度下几小 时,几天后,它们在低于17℃的温度下也能产卵。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23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பைடு நூலகம்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2.褐飞虱

22.褐飞虱22.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
全国稻区均有发生,长江以南发生较多,为害较重,目前是我国及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首要害虫。
其食性专一,只有取食水稻和野生稻才能完成发育。
取食时,成虫和若虫群集稻丛基部吸汁为害,唾液中分泌有毒物质,因而稻株不仅被吸食耗去养分,使谷粒千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而且在虫量大时,引起稻株基部变黑、腐烂发臭,短期内水稻成团、成片死秆倒伏,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其吸汁或产卵造成的伤口,有利水稻小球菌核病的侵染并助长其扩展。
[识别]成虫:雌雄均有长、短两种翅型。
长翅型体长(连翅)4~5毫米,淡褐色至黑褐色,有油状光泽。
翅褐色,半透明,前翅有翅斑。
后足胫节端距有小齿30~36个。
雌虫色较淡,体较大,腹部肥胖,末端尖。
雄虫腹部细瘦,末端呈喇叭筒状。
短翅型雌虫体长3.5~4毫米,雄虫2~2.5毫米,翅长不超过腹部,其余同长翅型。
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较细的一端出现1对紫红色眼点。
10~20粒卵排列成行,卵帽与产卵痕相平,微露。
幼虫:共5龄,3~5龄若虫褐色,近椭圆形,腹部第3、4节背面各有1个“山”字形蜡粉状白斑,以后各节都有3~5个近三角形的浅色纹。
褐飞虱抗寒力弱,具远距离迁飞习性,冬季低温和食料是限制其越冬的两个关键因子,某一地区冬季能否种植水稻,可作为其能否越冬的“生物指标”。
我国北纬25°以北的广大稻区无越冬虫源,初次虫源来自南方,每年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往北逐代逐区迁入,到秋季又回迁到南方。
安徽稻区每年可发生4~5代。
常年长翅型成虫(初次虫源)在6月下旬迁入,7月上、中旬为成虫高峰,称为第一代成虫。
第2代若虫在7月中、下旬,第3代若虫在8月中、下旬,第4代若虫在9月中旬至10月上句,4代若虫盛期为害最严重。
田间还可发生5代若虫,大多不能完成发育而死亡。
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有趋嫩绿习性,处于分蘖盛期——乳熟期,且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虫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昆虫种群
于2012 - 2014 年 采集中国八 个 省 21 稻 田 褐 飞 虱 田 间 种 群 , 每 个 地 区采集 1500头褐飞虱成虫 和 6 00 褐 飞虱若虫,取虫龄一致的若虫或成虫在 26℃-27℃ 温 度 和 70-80% 湿 度 、 光 照 16 小 时 水 稻 幼 苗 上 饲 养 至 下 一 代 , 取 褐飞虱 3 龄中期若虫供药剂敏感性测 定
接虫生长环境:温度 27 ± 1℃ ,光周期 16L ∶ 8D,相对湿度 70-80%的恒温人工气候 箱中培养。处理后用脱脂棉保湿稻茎根,防稻茎干枯。
杀虫剂处理时间:异丙威、毒死蜱、醚菊酯杀虫剂处理72 h后,检查死亡率 ;
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胺、啶虫脒、噻虫啉杀虫剂处理 96 h 后检 褐飞虱田间种群的 LC50值/褐飞虱敏感种群的LC50值。 • 抗性水平分级标准( 邵振润等) : • 抗性倍数为 5 及以下为敏感; 抗性倍数5 ~ 10 为低水平抗性; • 抗性倍数 10 ~ 100 为中等水平抗性; 抗性倍数100 以上为高水平抗性。 • 虫源:噻虫胺和醚菊酯的LC50敏感基线的建立所用虫源为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室
-
5
2、3 生物测定
褐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测定方法——稻茎浸渍法。
稻茎的处理:连根挖取健壮一致的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的稻株,洗净,剪成约10 cm长 的连根稻茎,3 株 1 组,在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将稻茎在药液中浸 30 s 后取出晾 干,以浸水的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一次性500ml塑料杯中。
设计空白试验:选取标准一致的 3 龄中期若虫为试虫,每杯 20头,每个浓度重复 3 次, 以清水为对照 ( 含 0. 1% Triton X-100) 。
Fig. 1. Sampling sites of Nilaparvata lugens field populations in China. 1. Nanning, Guangxi; 2. Shaoguan, Guangdong; 3. Ningxiang, Hunan; 4. Nanchang, Jiangxi; 5. Hangzhou, Zhejiang;6. Wuxi, Jiangsu; 7. Hefei, Anhui; 8. Zhijiang, Hubei.
杀虫剂毒理学 Insecticide Toxicology
杀虫剂对田间褐飞虱抗性监测 及相关分析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nsecticides in fieldpopulations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in China 2012–
6
2、4 酶测定
• 酶液制取(冰上操作):取约50头褐飞虱若虫于1000ul 磷酸钠缓冲液(0 .1M PH 7; 1mM EDTA,1mMDTT,1mM PTU,1mM PMSF和 20%的甘油)。匀浆液于4℃下,15000转速下离心 20min,取上清夜存于-80℃备用。
• 酯酶的酶活性测定:含96个孔的酶标板内加入200uL分析液(2uLα-乙酸萘底物和稀释了10倍 的酶液(0.2M PH 7.2)),混匀30℃孵育15min后加入染色试剂FAST Blue B,用酶标仪在600nm 处测定吸光度。
• GST 酶 活 性 的 测 定 : 酶 标 板 内 加 入 1000uL 反 应 混 和 物 ( 30uL30mM CDNB 酶 作 用 物 , 30uL30mM GSH和50uL酶液(稀释10倍 0.1M PH 7.5)).SHIMADZU UV-1800分光光度计在 340nm处测定吸光度,每个30秒读一次数,读10次。
-
4
2、2供试杀虫剂
杀虫剂 吡虫啉 毒死蜱 噻虫嗪
氟虫胺 噻虫啉 噻虫胺 异丙威 啶虫脒 乙虫氰 噻嗪酮 醚菊酯
纯度(%) 96 98 95
生产企业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91 96 96 97.9 98.5
96.8 95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盼丰化工有限公司 苏州奥特莱化工有限公司 苏州奥特莱化工有限公司
• P450酶活性的测定:含96个孔的酶标板内加入200uL分析液(100uL2mM p-NA,10uL9.6mM NADP和90uL的酶液(0.1M PH 7.8)),混匀30℃孵育,用Bio-Rad型酶标仪在405nm的波 长下,用吸光光度法记录吸光度,共记录15min.
-
7
2、4 数据分析
• 数据分析依据和公式:根据Abbott公式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利用概率分析求出 致死中浓度( LC50) 值及 95% 的置信区间,斜率。不同种杀虫剂相关性是运用计算通 过IBM SPSS 统计软件包来统计。
2014
Xiaolei Zhang , Xun Liao a, Kaikai Mao , Kaixiong Zhang , Hu Wan ,Jianhong Li
-
1
• 1、背景介绍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目录
-
2
1、背景介绍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属半翅目飞虱科, 是我国、日本、菲律宾、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水 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褐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通过刺吸水稻汁液和产卵直接危害水稻,还能够传 播病毒病,导致水稻大面积受害,所造成的经济损 失估计每年已超过3亿美元。一直以来,褐飞虱的防 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常 用杀虫剂有滴滴涕和六六六等;从70年代至今常用 杀虫剂各种各样有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 虫菊酯类、新烟碱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 吡啶类、苯基吡唑类等。由于对化学药剂的长时间 运用,褐飞虱已对以上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褐飞虱危害水稻和传播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