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规则真的会被老虎吃掉!这么给孩子立规矩最有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守规则真的会被老虎吃掉!这么给孩子立
规矩最有效
以下是当时的监控视频(虽然没有血腥场面,但也够让人揪心了,若有不适请不要点开!)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禁止下车”的标牌出现在公园大门口、沿路等多个地方,进园游览需要签订的协议中也明确指出“锁好门窗、禁止下车”。

并且,24秒时女士被老虎拖走,35秒园区的管理车就到了,耗时11秒,认真看视频,其实是不到8秒就开过来了,反应速度已经相当快了,但还是没能阻止悲剧发生,实在是太让人痛心!
(军绿色的是驶来的管理车)
据新闻报道,这是一行四人的一次周末出行,车里有一男一女,还有老人和孩子(新闻未透露具体年龄,但从大人的年龄推断应该还很年幼),不知道幼小的他以后将如何面对这么惨痛的事故,心疼孩子。

网络舆论基本上是一边倒,都是谴责伤者nozuonodie的,不仅自己不守规矩,还连累老母亲再也不能颐养天年。

昨天萌芽看到一张真假莫辨的医生(@北医三院张大夫)朋友圈截图,称该患者家属“没有规则感,不守秩序,探视病人提非分要求”,“疑似医闹”。

@烧伤超人阿宝发微博辟谣,表示联系了三院的领导,对方说并没有发生医闹,但上图中提出的“不守规矩”的问题,在生活中却屡见不鲜。

随意插队,不守时,占用应急车道,横穿马路,明明“禁止抽烟”还点烟……好心提醒他们吧,他们还觉得“我碍着你什么事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是的,大部分时候不守规则都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让周围人不舒服,挨几个白眼,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但是,一旦因为规则被破坏而出事,出的都是大事,比如新闻中的女士不守”禁止下车“的规则,比如横穿马路遭遇车祸,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敬畏规则,遵守规矩,是一门应该从小学习的功课。

某些人或许会说,孩子还小,没规矩很正常,怎么能跟小孩子计较呢?长大了就会懂了的。

我想说,你对孩子的影响力再也不会有他的童年期大了,一旦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同伴,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再想要教会他基本的规矩就难了。

不然,
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长大了更熊呢?
#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之大动物森林的坤坤妈妈@徐铭浍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资质家长讲师,对于“如何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如何给孩子设立规矩”、“孩子挑战规则怎么办”等棘手问题都特别有心得。

让我们一起跟着坤妈学习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早早开始,认真坚持,因为养成好习惯,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

懂规矩到底有多重要?
一说到要让守规矩,仿佛就侵犯了“爱与自由”,是在限制孩子的发展。

其实,设立规则只是给孩子的生活设立一个界限,并通过学习如何遵守界限,让孩子学会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生活在由他人制定规则的环境中,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

如果放任孩子随心所欲,无视规
则,表面上,我们满足了孩子的一切愿望,让他不受挫折;长远来看,家长其实是向孩子欠下一笔教育债务,一笔未来要偿还的教育债。

因为我们的孩子终究要走进集体、走向社会。

如果现在他不学会如何遵守规则,那么未来在社会上受人冷眼或者遭人指点,就是我们的孩子。

(No,David!,DavidShannon)
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合适?
通常,三岁是规则设立的一个分水岭,不同年龄的宝宝,应该有不同的规则设立策略。

规则,就像桥梁两侧的安全护栏,应地制宜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孩子越小,这个安全护栏就越应该由我们把握,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则需要逐步放手,让其逐步参与到规则的制定。

三岁前
父母应该主动为宝宝设定规则,并让宝宝遵守规则。

因为宝宝还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不是十分顺畅。

三岁后
父母应该让孩子可以让孩子逐步参与到规则的设立和维护,并最终成为一个规则的制定者。

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在3岁后便逐渐建立起来,这时候,积极引导他参与规则的,对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非常重要。

(No,David!,DavidShannon)
怎样让规矩更容易执行?
表述清楚,执行清晰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但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收拾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当家里乱七八糟时,我们自己也经常无从下手。

实际上,孩子可能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好收纳工作,不知道该如何将玩具物归原处。

比如你能够发出“汽车放哪儿?娃娃放哪儿?”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得到明确的指示,他也许就能够更快做出决定,并更棒地执行。

适当授权,主动引导
我们都喜欢自己当家做主,不喜欢被他人命令或被指使,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可以制定一个大的基本规则,把设立小的细分规则的权力授予孩子,并主动引导他自行设立小规则,这时能避免很多亲子之间无谓的争端。

晓之以理,说清缘由
平时逛超市,经常见到小孩拿未买单的食物直接吃,最后由家长拿着包装袋去结账。

这时候,我们不仅要告诉孩子,超市禁止随便吃未买单的东西,还要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只有这样,宝宝才能理解规则,进而遵守规则。

比如说,我会告诉他,超市里的东西结账前不属于你。

不是你的东西你就不可以拿,也不可以打开吃,只有在结完帐以后,他才是你的。

执行到底,少说多做
很多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没有节制,妈妈在旁不停唠叨“你不能再看了、你要把它关了、你该睡觉了”,一点用都没有。

其实对孩子来讲,你这些话都已被屏蔽了,她知道妈妈只是唠叨,不能把我怎么样。

所以唠叨一百句,不如直接说“宝宝该睡觉了,现在我们要把电视关掉”,然后很平和的把电视关掉。

你的一百句话不如你这一个动作有效,所以,要坚定执行你的规则。

同心同力,不唱反调
坤坤爱吃巧克力,有一次没有节制地吃了很多,我就不给他了。

他哭着还要吃,不给就哭,因为他知道,哭是满足愿望的手段。

姥姥在旁,看孩子哭就坐不住了,说“你多给孩子吃一块怎么了?”“你别让他哭了,你看大热天儿的。

就再给他一个吧!”然后姥姥就自己去拿了一个巧克力给了他。

现场我并没去反驳姥姥,但事后我单独跟姥姥沟通了这个事情,跟她说,以后无论怎么样,在我管教孩子的时候,请她不要去和我持相反的意见,因为这样对于孩子来讲是不利的。

在孩子面前双方不要唱反调,即使你不认同对方的管教方式,也可以暂时先离开战场,不要当着孩子去反驳对方。

(No,David!,DavidShannon)
宝宝故意挑战规矩怎么办?
有时候孩子虽然知道家里的规矩,但总会忍不住试探你的底线,看看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孩子都是小小外交家,经历过的妈妈肯定都懂的!明明答应的好好地,到了执行的时候就是不去做,该怎么办呢?
其实呢,规则其实可以简单分为两类:
第一类必须严格执行,执行时不能随意变动。

因为它涉及个人人身安全和社会道德底线。

这类规则,一旦不能很好地遵守,后果就非常不堪设想,比如新闻中的“禁止下车”,以及我们每次都会强调的坐安全座椅。

第二类相对灵活,可以因具体情境不同而做出微调,一般和日常生活相关。

比如,是八点睡觉还是八点半睡觉?当时
当地的情境可能会有不同,也许今天爸爸晚归,孩子希望跟爸爸说晚安以后再睡,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冷冰冰地规定必须在八点睡着了。

(No,David!,DavidShannon)
孩子的年龄不同,做法也有所不同:
(1)针对小孩子,让孩子挑战规则,并承担自然后果。

前提是没有人身危险或伤害。

比如孩子说我不想吃早饭,那就不吃了,让他体验什么是饥饿,他才能知道吃饭的重要性。

这里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
前提,一顿早饭不吃,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什么太大影响。

但是如果孩子说我想自己过马路,我们就不能随意让孩子体验这个自然后果,因为危险性是非常高的。

(2)针对大孩子,让孩子去体验逻辑后果。

孩子想在屋子里面开小汽车,但在屋子里面开汽车可能会把屋子弄乱,甚至可能会撞坏桌子。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命令禁止说,“你不可以在屋子里开汽车”,而是可以试着问孩子:“如果在这里开汽车会发生什么事呢?”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怎么样怎么样,那么接着再去问孩子,“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撞坏花瓶、撞坏桌子呢?”
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去想解决办法,并提出解决方案,你可以让他去执行他的方案。

这个时候我们就把跟孩子之间的争端,化作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并且去执行的一次成长机会。

当孩子不听话、故意装傻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这不是
一个有效的答案,我们再想想好不好?对于故意去破坏规则,或者是强硬的去挑战父母的孩子,也不要急于去训斥孩子或者惩罚,而是可以先放下事情本身,去认同孩子的感受(比如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妈妈也知道,你可能对我有什么意见,你可以说出来给我听),去探索孩子这些破坏行为背后的原因,先去解决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3)让孩子守规矩的小技巧:日常惯例表
双方都认可并共同遵守的日常管理表,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口水和冲突。

当孩子挑战规则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问孩子,我们的日常惯例表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日常惯例表”就是你和孩子一起制定的,日常每件事情的执行程序。

这个小工具适用于让孩子熟悉家庭日常规则。

比如,起床要做几件事情:07:00起床、07:10洗脸刷牙、07:20
吃早饭、07:30从家里出门去幼儿园,把一天要做的事情都明确的做出一个时间表。

可以做起床惯例,也可以做睡前惯例。

比如说,睡觉之前我们要做几件事情,还有包括玩玩具的惯例、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惯例,这些都可以用日常惯例表,帮孩子去把规则放到这个惯例表里面,让孩子去执行。

“日常惯例表”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把规则融入到习惯,执行就更顺利;而且,孩子形成了一个日常惯例,会很有安全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把自己想给孩子的惯例强加给他,那样就变成了命令,也不要试图去引诱孩子去按照家长的惯例去执行,要把权力充分给孩子。

最后还想要啰嗦几句:
也有些人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守规矩的人那么多,我教自己的孩子守规矩,他以后遇到不守规矩的孩子,会不会受欺负?会不会被认为傻?萌芽觉得,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应该学习对规则保持敬畏,都应该学会用规则保护自己,以及不
去侵害别人。

人以群分,我们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了,那些不守规矩的熊孩子,根本不会成为咱家孩子的朋友是不是?美德和人格,才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朋友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