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知识点整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关键。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意识的本质: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5、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6、实践的特点;(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时间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地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8、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10、度的含义及适度原则: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11、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2、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参考课本P33)

1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8、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参考课本P33)

1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2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的含义;(参考课本P5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3、两条根本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无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4、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5、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感觉、知觉、表象;(参考课本69页最后一段)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含义;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时间、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真理与谬论既对立又统一。(1)真理与谬论是对立的。(2)真理与谬论是相互联系的。(3)真理与谬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课本74页)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表现;

3、社会形态;(P110)

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8、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9、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

10、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1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13、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14、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1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学说

2、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含义(P148);

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4、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含义;

5、货币的本质: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6、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观念上的货币;

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的原因: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9、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10、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11、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