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云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里山的云雾》教后反思:
标题——阅读教学中不要丢弃了语言的理解
《阿里山的云雾》教后反思:标题——阅读教学中不要丢弃了语言的理解
《阿里山的云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得很美。是写景的文章。写了无风和有风两种情况下阿里山云雾的特点。讲这一课,我是“紧贴文本的地面行走”着的。
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学生自己理出了课文的思路:先写无风时的云雾特点,再写有风时的云雾特点。接下来让学生提字词篇章方面的疑问。最后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课文的文字上。几乎是逐句讲解的。如:千山万壑如何理解?有些……有些……有些……有些……这个排比句是从几个方面写不同情况下的云雾特点?每读一句,我都让学生想象课文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在讲到“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时,我让学生想象唱戏时,舞台上演员拂袖而去的情形。只可惜学生看过戏得少得可怜。于是,我就用笨手在黑板上画了一朵云带有小尾巴的云,说这片云被风吹走时,留下一个小尾巴,慢慢飘走。理解完了以上两个内容后,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阿里山的云雾“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学生言:惊愕是惊奇于云雾的不一般,喜悦是这里的云雾给我带来高兴。我同意了学生的理解。又问为什么加莫名二字。学生答这种高兴和惊奇是说不出理由的。我也同意了这种理解。
如果这是一节公开课,肯定是失败的课。几乎没有新课标的一点精神的影子。但我自认为还是一节好课。好在哪里呢?好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比较到位。逐句理解显得笨,但我认为这篇课文这样处理是最好的。解词——解句——想象——朗读。这就够了。而这恰恰又是我在一些所谓的我讲过的“好课”中所最缺少和最困惑的。那些课上,多数是对于内容的挖掘上多,而对于语言的处理很少很少,因为没有时间和机会处理语言。但这似乎在理论上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你在理解内容时,就是在理解语言。但我们的确是在不顾语言地在讲解或说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的课多的很。因此,有的老师曾这样说:“最不喜欢讲写景的文章,因为我不知怎样讲。”讲写人的或叙事的文章,就有把握了,问一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问一问这件事中体现出的人物的品质。然后再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谈一谈收获等。你看这样的课是不是撇开语言只讲内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