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二册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二册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二册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二册

7.《富饶的西沙群岛》

执教教师:乔子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富饶”“风景优美”造句。会用“什么成群结队地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

2.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2、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都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师生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海鸟、鸟蛋、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海面--(海水颜色多)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

海滩--(贝壳、海龟多)

海岛--(鸟、鸟蛋、鸟粪多)

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有什么特点呢?(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学生读一读这句,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

2、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3)全班齐读。

(4)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3、指导学习3自然段: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5)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再次朗读这一段

5、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朗读第5自然段;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草稿) 第一部分前言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人不但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适合水平、决策水平、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水平,以及使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适合和满足社会进步以及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从培养聋生适合未来社会的水平,促动聋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依据语文教育和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在内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适合现代社会生活和聋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 一、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聋生融入和适合社会必备的基本条件。聋校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聋生适合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基本理念 ㈠注重聋生发展,提升语文素养

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聋生,针对不同学段聋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一个聋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生动、主动的发展。语文课程要注重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培育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协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激发和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识字水平、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和沟通交流的水平,为他们融入和适合主流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语文教育要跳出“聋”的限制和束缚,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发掘每一个聋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让每个聋生在成长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㈡准确把握聋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聋校语文教育应注重认真观察、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聋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语言使用的基本规律。 观察、体验、操作是聋生获得外部信息,提升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重直观性原则,注重聋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聋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起始年段,应特别注意借助具体事物或图像来理解与把握文字,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中高年级,要特别注重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提

聋校语文十二册拼音生字词练习

1 难忘的日子 nán wàng mào zhy yán hán zhǎn lǎn guǎn j? d?ng pyng pyng tiào cí xiáng de wyi xiào j?ng l ì h?ǎi kt q?n q?n qia w? shǒu ch?n zhu? cüo z?ng tú xíng l?u chū nián líng zàn xǔ pǔ j ? diàn zǐ jì suàn j? xìng fan g? wài càn làn dün fù z? ran 2 雨中 bàng wǎn x? lì x?lì ra nào ün jìng xiōng yǒng ran cháo qiün jiü wàn hù shuǐ lín lín shǎn shan fa guüng fáng fú fú zài huü bàn ou er shui bo chuan suo ji cong cong luo kaung lu hua guai wan wai dao you yuan you hong beng dao huang shou huang jiao jian qi lai du du jiao zhao hu qi shou ba jiao zhou mei tou tao qi yi hong er san pang hu hu feng suo jiao tong hui dong jiao che dun shi xun su yu lian xi xiao 3 开演之前 wei zhi jie fang jun xiang shi ju jing hui shen yu gao leng sheng pang tou pang nao hong ling jin chou zhe ji ling 4 我和姐姐争冠军 guàn jūn píng páng qiú qiú mí qiú sài yǒng yua bào míng yù sài zhàn shang duì shǒu ju? sài qià qià zhyng du? m? lǜ sa yì lùn bǎ w? máng lù w?i chí zhì xù jǐn zhüng tū tū tiào lì hài ra lia de zhǎng shyng fü huüng gu? lǜ hū gáo hū d? hū zuǒ hū y?u k?u shü xuán zhuǎn mtng rán j? lia de zhàn d?u

聋校语文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文

1、我们的学校 1、这是我们的学校。走进学校门,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大花坛后面,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穿过教学楼,是一片宽阔的操场。最后面是一排宿舍楼,宿舍楼旁边是食堂。 2、学校里种了许多树木花草,像个美丽的花园。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很愉快。

2、拔河 1、操场上,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2、哨子声响了,双方比赛的同学都蹬住脚跟,抓紧绳子,用力向后拉。 3、同学们站在旁边,高兴地挥动着双手,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3、这是我应该做的 1、有一次,李小鸥被石块半倒了。 2、王小芳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李小鸥对王小芳说:“谢谢你!”王小芳说:“不用谢!” 3、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同学们热烈鼓掌。王小芳:“这是我应该做的。”

4、我选我 1、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 2、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3、大家都愣住了。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5、蒋小芸洗手帕 1、蒋小芸的手帕脏了。 2、她端来了一盆水,先把手帕放在水里浸湿,再在手帕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最后将手帕拧干。 3、洗完手帕,蒋小芸把手帕晾在竹竿上,用夹子夹住。

6、我自己做 1、上课了,秦老师叫大家做六道数学题。韩小宁做好了五道题,还有一道题没做出来。 2、放学了,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郑敏花看见了,说:“韩小宁,我做好了,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韩小宁认真地看了题目,想了又想,就做出来了。

全日制聋校美术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 《美丽的海底世界》教案

全日制聋校美术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案《美丽的海底世界》 一、教材分析 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刻、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本课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鱼以及海底世界的美好景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以及鱼类生活的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色,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鱼类的特征及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激趣、图片欣赏、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观察、体验、相互启发、动手创作,养成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感知美、表现美、创作美的能力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鱼类,了解鱼类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感受鱼类

的美丽。 教学难点: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海底世界,表达对海洋生物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的突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大量海洋生物(重点为鱼类)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点、感受鱼类的美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我用三步来完成,第一步用课件展示鱼类的画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绘画要点,第二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学生作品,从构图、色彩、表现内容三方面的赏析解决绘画时的注意事项,第三步学生创作时巡视指导,随时点拨。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表现出海底那个神奇美丽的世界和开发建设海底的美好设想和愿望。 教学过程: 一、畅游海底,视频激趣 1、师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去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观看视频《海底世界》(认识各种生物) 2、学生描述:美丽的海底世界,有鱼、珊瑚、水草、螃蟹…… 3、导入新课:本课我们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二、欣赏图片,认识鱼类 1、师: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鱼类是其中的一个大家族,你会画鱼吗?请你用30秒时间用线画一条鱼,教师数秒,30、29……学生快速画一条鱼。展示几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观察这些鱼少了什么?学生

聋校语文第十册第13课《日记两则》教案

13日记两则 一、教学内容:学习写日记。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新词。常用词语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读懂日记内容,学习怎样挑选写日记的材料。 3、复习日记的书写格式,练习写一篇日记。 4、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怎样挑选写日记的材料,并写一篇日记。 四、教学难点:写一篇日记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 六、教具准备:放大课文 七、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习过怎样写日记,请同学们说说日记的书写格式和日记的内容有什么要求?

(日记的格式:第一行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情况。第二行写日记的正文。日记的内容有许多:可以写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或者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但要选择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板书:13 日记两则 二、新授。 1、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1)让学生读课后的预习,明白预习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第一则日记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则日记里是怎样讲两只小鸡抢虫子的? (2)检查预习情况。 先让学生说说,然后师生评议。 (第一则日记讲了“我”去食堂买饭时看到的及听到的。第二则日记讲“小金鸡捉虫头,小花鸡捉着虫尾,谁也不让谁。) 2、教师范读两则日记。 3、让学生读,标出生字和新词。 mài fàn ái màzēng gǒng juéji àng zhuóchóng 卖饭挨骂曾巩 倔强啄虫 4、教学生字词。 (本课多音字较多,要引起学生注意。)

5、让学生读课文。 6、指名读。 三、练习。 让学生读课文,分别说说两则日记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小结。 五、作业。 1、书写词语。 2、熟读课文。 课后记: 本节课学习了课文《日记两则》里的生字新词,重点讲了“曾、倔、啄”等字的书写,学生学的很认真,效果较 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倔强买饭挨 骂啄虫 2、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两则日记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学习第一则日记: 1、指名学生读第一则日记。

聋校九年级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课件); (2)学生多读课文,相互交流阅读收获,相互启发,读懂课文。 五、应掌握的手语: (各课的生字新词,有手语教材)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31课时) 第一课(6课时) 第二课(7课时) 第三课(6课时) 第四课(3课时) 读写例话(1课时) 基础训练1(6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写一篇读后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聋校语文教学法是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与普师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具有很多方面的共性。在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在突出其自身特殊性的同时,还必须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使耳聋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语文教学确实得到提高,其言语及行为缺陷确实得到补偿。特师的教法课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就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必要的调整。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变革历程,从1989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993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直至1998年新版《小学语文教学概论》,都无不在绪论的“学习方法”一节中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原则。这不仅是中师生毕业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更是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实现自身素质的再提高,以适应教学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普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形势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几乎都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解决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关系问题,语言训练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窘迫局面的问题。而这些模式中的相当一部分正逐步被聋校语文教师所认同,而且有些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聋校语文教法课的教学,应以增强特师生的内功为主要任务,为他们毕业后的继续发展积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判断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否合理,标准至少应有三个方面:一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三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语文教学理论的方法。 针对学科及其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经过不断摸索,我尝试设计了理论研讨课、观摩课、操作课、综合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研讨课 此种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聋校语文教学法的总论部分。其目的是要学生理解聋校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并明确这些基础理论对聋校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常就当前反映聋校和普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的论文、课堂教学纪实等结合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展开研讨。 以“聋校语文教学原则”为例,在新课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学路引导、讨论助学和独立自学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明确该原则的基本含义;再展示聋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观察案例的同时体会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关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效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针对“此案例中,教者如何贯彻此原则”的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出贯彻此项原则的几条要求。第二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系列化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按照第一条原则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逐步通过回顾和分析在聋校见习的案例,归纳出该原则的基本要点。第三条原则,传授语文知识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我要求学生遵循上述学习思路自读教材,提出问题,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聋校教

聋哑学校语文第十三册期末复习卷完整版

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一、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二、按名词、动词、形容词,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三类。 蔚蓝水壶制订化装勇敢 茂盛燃烧机翼饲料沉甸甸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下面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海滩上的贝壳各式各样有的像一把灯打开的扇子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宝塔还有的像猫的眼睛我低下头去拣贝壳一个大浪打来海水溅到我的嘴上我用舌头一舔呀又咸又腥又涩我真正尝到了海水的滋味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 2、海边是沙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 3、我的家乡是一座海滨小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句) 4、出海捕鱼的船队迎着晚风回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句) 5、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6、我不小心把一块窗玻璃打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五、认识拟人。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把溪水当作了什么。 溪水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子儿,一会儿摸摸刚从地下探出头的小草。 想想作者把溪水当作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搭配起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阔的声音()的街道平坦的() 清清的泉池()的大坝陡峭的() 快乐的泉水()的湖水厚厚的() 清脆的节日 七、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并说说每个比喻句用什么比喻什么。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下面每组五个词语当中,有四个是同类的,用横线把不是同类的词语画出来。 1、丝线棉线麻线毛线前线 2、黑板钢板老板铁板塑料板 3、金鱼黄鱼活鱼带鱼鲤鱼 九、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近义词。 1、李时珍的父亲医术很高。 2、这是什么缘故呢? (1)精(2)好(3)高尚(4)高明(1)原因(2)起因(3)因为(4)事故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1)有色(2)好看(3)出众(4)出名 十、画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1、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聋校高中语文 必修一 说教材

高一语文人教版说教材 祁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转眼间,我在特效工作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特教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带领的31班也已经升入了高二,两年后他们将参加高考,走入理想的殿堂。进入高二后,学生将开始学习普通高中人教版教材,这对于聋哑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今年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必修一。下面我将从“说学情、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研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 一、说学情 高二31班共有学生8人,其中两人部分听力,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一人智力有障碍。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其中孙亚楠、卜帅露语文成绩能达到良好,王艳飞、刘晨旭语文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得到培养,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完成一定字数的写作,在阅读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因为先天条件的不足,聋生的语文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首先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语序存在极大问题,表达能力差。其次积累少,理解能力弱。语文是一个读和写结合的学科,聋生先天的身体条件决定了学生在读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足。高中语文难度加大,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更多,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突出重难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 (1)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2)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化。 (3)坚持“守正出新”,适应时代特点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2、编写体例: 必修教材一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阅读鉴赏是必修教科书的主体,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 表达交流分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主要训练学生的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梳理探究,侧重于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名著导读每册安排两本名著,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阅读鉴赏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 选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一单元学习现代诗歌。本单元是必修阶段唯一的现代诗歌单元。在组织学生进行本单元学习时,首先应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放在首位。其次,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新诗的一般特点,理解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艺术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新诗的学习中积累朗读、品味、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整合方向:通过意象把握情感。所以,这四首诗备课的核心就是分析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并且让学生掌握规范答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第二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所选的3篇记叙散文,或记政治外交上的刀光剑影,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雨》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智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想先考一考大家,谁能说出描写雨的俗语或词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雨的。(板书课题、出示课件)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 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一、讲授新课 问:请一位同学说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雨的 —雨前、雨中、雨后 (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如果按照“雨前、雨中、雨后”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 (出示课件) 1。学习第一段(出示课件) (找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雨呢(—夏季)

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课件) (板书:闷热、暗、狂风) 过渡:这是夏季阵雨前的天气特点,那雨中又是什么景象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段 (齐读课文) “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说明雨来的急,这也是夏季阵雨的特点) “粗大的雨点落下来,打的玻璃窗叭叭直响”是作者…… (板书:听、叭叭) 阵雨刚来的时候,是粗大的雨点,那么雨越下越大又是什么景象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这是作者…… (板书:看) 作者在看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板书:天地之间、屋顶、房檐、地上) 作者在描写雨中景物时,你认为哪句话写的最好为什么 作者在详细描写雨中情景的时候,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在本册课文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比喻句,哪位同学能说个比喻句。 作者在这里运用比喻,把夏天阵雨的雨中景色写得很具体,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雨中景色的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作者把雨中景色写得形象、具体、生动,那么谁能把雨中景色复述一下呢 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真是一场及时雨呀”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我仿佛看到”是不是真的看到 —不是,是想到的。 (板书:想) 作者看到雨中的美景,想到了“渴极了的……”,玉米苗会不会咕咚咕咚的喝水呢这里是把玉米苗当作什么来写的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修辞方法(出示课件) 小结:这场雨流进了大田,流进了果园,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说明了大田里的庄稼需要水,果园里的果树需要水,人们呢,热切的盼望着下雨,现在下雨了,人们心情怎么样呢所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板书:及时雨) 读到这里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出示课件)我们也和小作者一样,心情特别高兴。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过渡:夏季的雨就像小孩子的脸,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阳光灿烂。那么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三课《友谊》教案

友谊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国小朋友为日本小朋友画画所表达的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学习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3、能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认真朗读,加强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心情的体会。难点是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一个小女孩拿着水彩和画笔,她身后是她画好的两幅画。一幅画的是几个人在练武术。另一幅画的是一个中国小朋友和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片梅树前热烈拥抱。 教师:这个小女孩为什么画这两幅画?画上的内容是什么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课。板书:13、友谊 二、新授。 1、让学生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美术小组接受的任务是。 “我“画了两幅画,一幅是,一幅是。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2、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可指导学生抓住“一天早上“,“下午”,“当晚霞在天边燃烧的时候“这些句子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们“美术小组接受了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我“画了《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和《小武术》两幅画。 第三段(第4、5自然段)讲画画完了,“我”觉得画上的每一笔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3、让学生分段读课文。 4、教学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段。 点明时间:一天早上 人物:我们美术小组 什么事:接受一项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3)让学生读这一段,并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讲我们美术小组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4)让学生读这一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了解了美术小组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五、作文。 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说美术小组接受的任务是什么。 二、新授。 教学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读这两个自然段。 2、让学生说说:“我”为日本小朋友画了哪两幅画? 3、让学生读课文,进一步讨论,教师小结:这两幅画的内容各是什么,“我”为什么为日本小朋友画这两幅画?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小结) 4、结合挂图,理解画上的内容。 5、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心情。 三、巩固练习。 让小说自由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全日制聋哑试验教材第十三册语文教科书

全日制聋哑试验教材第十三册语文教科书 《绿色的办公室》教案设计 驻马店特殊教育学校常冰瑶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绿色办公室”的深刻含义。 2、能力目标: “以读文本,读中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问、划、读、议等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升华,获得思想的陶冶。 3、感情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坚定、执着、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列宁为革命吃苦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列宁取得的成就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绿色办公室”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看课题质疑 这是谁的办公室?它位于什么位置?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二、感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列宁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三、品读感悟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绿色”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方面? (二)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作批注,写出感受。 (三)读中品,品中悟。 1、介绍:(1)十月革命 (2)列宁 2、理解课题 (1)观图:讨论列宁的办公室是一间真正的办公室么? (2)理解:“绿色办公室”为什么加引号。 3、了解绿色办公室 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列宁的办公室是什么样的? 板书:

屋顶----蔚蓝的天空 地板----碧绿的草地 椅子----一截树桩 卧室----草棚 厨房----树枝支起的铁锅 4、参观完了列宁的办公室,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谈感受。 5、老师做补充,使学生对列宁当时工作环境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四)取得成就 1、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列宁是怎样工作的? 2、划出列宁工作是动作、神态的词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讨论列宁取得的成就。 四、升华感情 学习完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谈谈从课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延伸 认真阅读课文,细心理解品味,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绿色的办公室 屋顶----蔚蓝的天空 绿色的办公室地板----碧绿的草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椅子----一截树桩 卧室----草棚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第十三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第十三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发布者:何辉发布时间: 16/11/2011 AM 8:53:06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 内 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 七年级语文第十三册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明白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 点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验试过程。 难 点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设计 教具 准备 导学案10份、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暗示法、问题讨论法、观察法、自学法等。 教学环节教学设 计 设计意图 一 图片导入 设疑激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 了蝙蝠和雷达。谁来说说你 们的收获。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 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 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 感知蝙蝠和雷达,为学习下文打下 基础。

物,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蝙蝠和雷达》的秘密。板书:蝙蝠和雷达 二 问题入手引领全文 1、首先我们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想一想第 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夜航”指什么? 3、夜航指飞机夜间航 行,难么在黑夜里,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他 们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过渡 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 的本领呢呢?下面我们学 习第三自然段。 鼓励学生多动脑 三 深入分析 探究原因 1、蝠蝙在夜间能安全 飞行吗?说明什么? 2、你是从哪句话中看 出来的?在你的导学案里 画出来。 3、由此,科学家们产 生了什么疑问?(难道他 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 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西吗?) 4、谁能用疑问的语气 再来读一读 通过引导质疑,进一步增强学 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按“读读—看看— 找找—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 引导学生认真读,用心看,仔细找。 想象着说。 过渡 同学们,既然我们心 中都有疑问,那就让我们 跟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 其中的奥秘吧!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聋校语文第十册教案《1晨读》

1晨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和新词。常用词语会用。 2、能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小要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3、练习扩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照要求正确预习,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难点: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一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正确理解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三个小伙伴认真读书的。 第三课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说写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四课时: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查漏补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能正确理解生字词义。并用“珍惜”、“思考”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生字新词。 难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有一句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一天当中,早晨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今天早晨,你们做了什么?以前的早晨呢,回忆一下,有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生自由反馈。 2、师导入:清晨的时间是美好的,村里的三个小伙伴早早地起床了,他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效果 1、生读预习题 2、生反馈自己是怎样做这道题的。师引导:通过看图和读文来思考。 3、生反馈自己的答案,师引导。 三、流畅地读课文 1、生齐读课文,如遇生字,读准生字音,并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检验自己是否还有不会读的字词。 四、随文学字词 1、生反馈本课生字词和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生读大家反馈出来的所有生字新词,后自由反馈,自己理解哪个词语,能帮助别人解决哪些生字新词。 生自由发言,并相互补充、完善。师引导点拨。 3、师引导生边读课文,边理解剩余的生字新词。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生字新词教学具体如下: “悠闲”: (1)图片欣赏,动作演示。 (2)老母鸡和小鸡们怎样寻找食物? “寻找”:找 “呈现”:结合句子内容理解。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四课《我和姐姐争冠军》教案 4、我和姐姐争冠军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七个生字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本课七个生字词语。会用“踊跃”,“忙碌”造句。会用指定的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能找出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能仿照课文,说、写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和姐姐争冠军的决赛过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讲的一些乒乓球动作的术语。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4、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新授。 1、让学生看课后的预习要求: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重点句子。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预习效果。 4、学习生字词语。 xuān bùyǒng yuè yù sài qiāqiā wéi chíkòu shā 宣布踊跃预赛恰恰维持扣杀 5、教师范读课文。 6、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谁与谁争夺冠军?最后是谁夺得了冠军?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7、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特别是一些乒乓球术语。 8、指导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讲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报了名。 第二段讲预赛的情况。 第三段讲决赛前场内的情况。 第四段讲决赛进场试球。 第五、六、七段讲决赛情况。 9、让学生默读课文,讨论问题:课文哪几段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了什么? 在决赛第三局的比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书写词语2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手势写词语。 维持踊跃扣杀预赛 2、让学生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什么? 二、新授。 1、教学第一段。 (1)指名读。 (2)让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什么。(讲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3)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4)让学生说说读了第一自然段,了解了哪些内容? 了解了我和姐姐在同一个学校读书,课后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小球迷。国庆节前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5)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2、教学第二段。 (1)让学生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讲我和姐姐在预赛中都战胜了自己的对手,两个人将在决赛中争夺冠军。) (3)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教学第三段。

聋校语文教学

聋校语文教学 应注重“两条腿走路” 语文生活化教学观的认识与尝试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黄晓梅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课堂上,不管采用怎样完善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保证十全十美的教育。对课堂中各门学科基础知识学起来也非常困难的人,就越不能把他的智力生活只限于基础知识。要防止学生成绩不好而无止境地挽救他们的不佳成绩,而要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引到丰富的智力生活中来。”因此,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概念,注重课内与课外“两条腿走路”,才能切实提高聋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聋生适应社会生活,继续学习和参与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两条腿走路” 生活化教学就是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情境教学为手段,把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聋生主体活动,激励聋生主体参与实践、探究、创新,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消除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背诵词语、分析课文、回答问题,以语导文的形式去理解、积累、内化课文的语言,很少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语言来学习语言的弊端,将学习目的、要求转化为聋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参与活动,引导其自己去探索、发现,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解决问题,培养聋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和习惯。 目前聋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用短短的40分钟负担那么重的语言(口语、手势语、书面语及其他)学习、训练任务,同时还要兼顾聋生的思想、智力、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没能利用语言能力环境浅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和专以培养聋生语文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一起,来发展聋生的个体语言能力。然而,今天聋生步入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已经呼唤聋校语文教学的概念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的圈内。笔者经过几年聋校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对生活化教学观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起始教学中萌发探究意识 聋生由于视觉感知,留在脑中的视觉表象较多,联想、搜索能力差,特别是对抽象事物更是难以接受。针对这一点,在起始教学中,把课文学词识字和环境学词识字结合起来,从小培养探究意识,是聋生不断自我发展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把握大纲,抓住教材,在生活中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环境中一切物体的名称,如广告语、招牌、门牌、标语等语言的手势语。在活动中认识一些动作词语的手语。再指导学生理解事物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手势语按汉语语法说句子,逐步说句群,描述简单的场景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一年级学词识字中,教学《笤帚、簸箕》时,先把课文所学用具的名称,在生活中对照实物用手势语教给学生,再在实物上贴上牌子,使其挂牌“上岗”。学生做值日时,指导其明白各种用具的用途。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了字、词的音、形、义。不但按课文要求仿写了“谁拿什么做什么”的句子,聋生在环境中识了词,说了句,还生动地描述了每组同学做值日、扫教室的情境。如此真正理解了词意、句意,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词又作书面认识、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能牢固地记住了语言,积累了材料,达到了最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