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城市是大量人口和非农产业活动在较大地域空间的集聚,是构成

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的人居中心,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的高级形式。

2、城市学:城市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城市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演变和进化过程,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

飞跃。

从历史上看,无论城市量的扩张还是质的发展都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制约。

4、集聚效益:指在一定集聚和协调程度上城市活动的效果和水平,是在投入基础上产生的综合效益,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城市地域结构:指各种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空间组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职能分化带动形态分化而形成的结构。

6、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物质实体在空间形式普遍联系的体系,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和空间形式,主要包括城市内各种物质实体的密度、位置(布局)和形态3个方面。

7、城市运行:是指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相关的各项事宜,是政府、市场与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共同作用于城市各结构要素产生的动态过程。

8、城市功能: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以及由于这些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

9、城市功能的优化:指在现有资源、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依据城市功能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城市功能的合理结构和空间布局,确立城市功能运作的有效方式,对原有城市功能中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使城市功能系统更加有效的运行,提高城市竞争力,以实现城市价值的不断增值。

10、城市社区: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和社会分工的密集人口组成的社会,即以非农业或第二、第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社区。

11、社区服务:广义:泛指为居民提供的所有服务。

狭义:主要是为基本日常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便利问题。

社区服务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基层管理的组成部分。

12、城市规模:有两个含义:一是城市总规模,即国家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它表示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二是单个城市规模,即每个城市的人口数量、用地数量和经济实力。

13、城市IT级别指数:是指综合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全市总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销量、软件业规模、上网计算机数量等各项指标,考察了城市IT市场发达程度,并通过精细的调查研究、计量研究和案例研究,形成了对中国城市IT环境的现状倾向性、变化趋势和规律性的重要发现——城市分级标准。

14、城市管理:指城市各职能部门对城市各部分及各子系统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城市能够正常运转。

15、城市文化:指城市社会成员在特定城市区域内,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为该城市社会成员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6、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17、城市化: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或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18、城市现代化:指社会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不断提高的过程,包括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区逐渐演化为城市地域,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居民生活和居住水平不断改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主体等。

二、简答题

1、简述城市学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学的产生:现代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后得以快速发展,使城市的综合性较之过去更加显著,综合性的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仅以某一学科单独来完成任务,几乎已不可能,故需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以求应对城市问题。正如钱学森认为的“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需要一种多学科联合作战研究城市的做法,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这就是城市学产生的实践基础和时代条件。故另外建立一个设计多学科知识而又自成体系的综合性极强的单独学科——城市学,它应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城市学的发展:作为科学术语,“城市学”(urbanology)一词最早是由苏格兰生物学家帕特里克·盖迪斯在1915年出版的《城市的演化》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日本学者吉村英一在《城市问题事典》中增补“城市学”Urbanology (城市学)条目,提出了城市学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框架。1979年美国出版的《韦伯斯英语大辞典》第一次收入“城市学”一词。

2、简述韦伯的“理想型的完全城市模型”。

第一:城市以贸易和商业为基础。第二:城市是相对自治的。第三:城市内存在一定的民间社团和正式组织,城市居民通过这些组织参与社会生活。3、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城市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在奴隶社会开始后形成的。因此,城市不是产生于一切社会阶段而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阶段中。

A、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者生产的东西自食、自用而有余,可以供给别人食用和交换后,产生了部落管理阶层。当掌握更多生产资料着凭籍手中的生产资料能够剥削他人时,就产生了剥削者。管理阶层和剥削阶层的出现和存在,产生了集中居住和活动的需要。

B 、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的形成。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者可以脱离土地而集中于城市生产,而生产者也有多余的物品需要互相交换时,才有城市形成的必要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