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

一、诗歌鉴赏

1.古诗阅读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②。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超然台:在密州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即明前茶。不同于雨前茶,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的茶,称作雨前茶,比明前茶稍晚,算不上新茶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阕首句以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词人由近及远登临远眺,借“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一切令词人心旷神怡。

C.词人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色彩对比、明暗相衬、浓淡相宜,画面丰富。

D.下阕紧承上阕所写之景,触景生情,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E. 全词情景交融,语言虽质朴无华,但写出了词人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其词风是豪迈与婉约相兼。

2.如何理解“诗酒趁年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AB

2.“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词人欲趁着年华未老来抓紧时机以诗酒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词人登上超然台所见台下春未老之景引起了词人对故国故人的思念感伤之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之情。“诗酒趁年华”作为全词的词眼,表现了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超然达观心态。超然物外,忘却一切,这是超然的最高境界,也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之意。

【解析】

1.A错误,上阕首句以拟人、通感修辞手法。B错误,应是由远及近。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酒趁年华”“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发出了诗酒趁年华的呼声,认为还是抓紧时间,借诗酒来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作者政治上屡不得志,性格上又桀骜不驯,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

之意。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菩萨蛮①

[宋]张元干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释)①该词作于诗人晚年。作者晚年遭逢厄运,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片“______”和“______”两句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

2.“插花还起舞”和“把酒共留春”两个行为,展现了词人________的生活状态。

【答案】

1.“老夫争肯输少年”“醉后少年狂”

2.洒脱、旷达乐观

【解析】

1.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对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的两句诗的提取。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如可分别提取“老夫争肯输少年”和“醉后少年狂”作为答案。这两句都流露出词人桀骜不驯、老当益壮的心境。

2.考查对诗句所表达的生活状态。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旷达乐观的风貌,开阔洒脱的胸襟。这首词中性灵的流露,具有一种真实、自然之美。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鸡豚”是指鸡肉、鱼肉,“足鸡豚”的正确语序应是“鸡豚足”。

B.颔联描写诗人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哲理。

C.尾联塑造了一个轻叩柴扉、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依恋。

D.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显得游兴十足。

2.诗中说“古风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

1.A

2.具体指村民保有吹箫打鼓,在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保有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豚”是小猪,诗中代指“猪肉”。所以A项中所说的“鸡豚是指鸡肉、鱼肉”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中说“古风存”是指“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和“衣冠简朴”。即:在立春后,村民保有吹箫打鼓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以及村民们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将别历下二首(之一)

晁补之

来见红蕖溢渚①香,归途未变柳梢黄。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②。

注释:(1)渚:水中的小陆地(2)汶阳:汶河之北。古时有济南到开封经汶河水路。1.本诗前两句写了芙蓉香和_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自选角度赏析本诗第三、四句的妙处。

【答案】

1.柳梢黄来时的愉悦和去时的伤感(表现作者对济南的不舍和怀念)

2.运用拟人,赋予趵突泉以人的情感,通过写趵突泉水送诗人回汶阳,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二句运用“红蕖(芙蓉)香”和“柳梢黄”两个意象,叙写了来济南时的欣喜和离开时的感伤,采用借景抒情(谐音双关)的方法,表达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用‘殷勤’赋予趵突泉水以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叙写趵突泉水送诗人回汶阳,表现出诗人离别时济南时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2)“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意思是“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徙倚:徘徊,彷徨。

(2)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运用典故,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修辞角度: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将士们内心的沉重。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2.表达了诗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解析】

1.赏析诗句。可通过分析词语的表现力或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赏析。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

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答案比较开放,合理即可。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雁门太守行》全诗激昂,浩大的战争场面让人读起来热血奔腾。我们可以通过对全诗的通篇赏析,感受鲜活的战争场面,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写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诗歌通过歌颂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士,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7.古诗文阅读

(甲)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乙)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歇不得处 A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时也不妨熟歇 B

(丙)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

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选项。

(l)与此孰.胜(_______) A.通“熟” B.谁,哪一个 C.成熟

(2)思欲就.林止息(_______) A.完成 B.即使 C.靠近

(3)若.人悟此(_______) A.好像 B.如果 C.你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

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

A“白须”和“酒红” B“误喜”和“一笑”

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B C B

2.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

3.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示例2: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B处,示例1: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2:填感叹号,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

4.示例1:A:“白须”和“酒红”相对(写“对比”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示例2:B:“误喜”写出了“小儿”把老父亲“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写作《临皋闲题》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下,生活得自在舒服,“饮食沐浴”皆取自“峨眉雪水”,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更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

【解析】

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本题(1)中的“孰”古义既可以是通假字,通“熟”,也可以翻译成“谁,哪一个”,今义为“成熟”,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2)中的就即可翻译成“完成”,也可以翻译成“即使”和“靠近”,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C;(3)中的若即可翻译成“好像”,又可翻译成“如果”和“你”,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本题翻译为“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其中注意“半”翻译成“大部分”;“皆”翻译成“都”;“何必”翻译成“为什么一定要”。

3.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和情感的变化标出相应的标点符号。文中A处前面的一句表明心中有疑问,但从“良久忽曰”中的“忽”可知有突然明白之意,故可用感叹号,若用问号,形成自我反问,也可体现“忽得解脱”的惊喜和轻松之感,故也可用问号;B处是结尾句,用句号,平淡结尾,体现的是苏轼大彻大悟后的平静,用感叹号,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故用句号或者感叹号

均可。

4.考查诗歌词语的作用及情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其明确题干中两个词语的关系,可从对比,衬托等方面来写;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即可。A中白红颜色的对比,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B中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是要了解诗文的主题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处境和情怀。乙文中的“熟歇”二字体现的是作者不畏人生的挫折,在寄情山水之中依旧悠闲自得的豁达情怀;甲文中从“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中可知他称自己是“闲者”,说明他内心的豁达,这与乙文的“熟歇”相对应,据此可以作答即可。

【点睛】

【甲】参考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乙】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丙】参考译文:我这个多病的老翁在寂寥中打发时光;白须稀疏,面对着冷漠的秋风。小儿搞错了,庆贺我脸色红润健康;我不禁宛然一笑,这是喝了点酒,脸才有些红

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后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示例: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2.表达了词人希望有像孙权这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继而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同时流露出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愤慨、不满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

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设置疑问,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加以回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往事悠悠,英雄往

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人胸中此时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丹阳送韦参军①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②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丹阳:地名。唐天宝年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属江苏镇江)。二者地理位置相近。参军:古代官名。②心知:犹知心。指好友。

1.作者本次送别友人从________________(出发地)前往________________(目的地)。2.简析“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丹阳(郭)江北

2.“秋”字既交代了送别的时令,更烘托了人的离情别绪。此外,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秋”道明愁绪。

3.全诗表达作者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伤感孤寂之情。

【解析】

1.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

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鉴赏。“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3.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日晚”指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句是望中所见,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或寓情于

景),表达作者的悠悠的思念之情。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

(2)请对“梦觉流莺时一声”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1)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

(2)“流莺时一声”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1),(2)。

烟水极天鸿有影,(3)。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请从A、B、C三句中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原诗(1)(2)(3)处。

A.新月偏明落叶时

B.霜风卷地菊无姿

C.寒山常带斜阳色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C(2)A(3)B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场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解析】

1.《秋暮吟望》完整的诗句是: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此诗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诗人看似旷达、

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场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校书:官名,即校书郎。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_______)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_______)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________)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________)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________)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

1.①A②A③A④B⑤B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④句,“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理解错误。⑤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

来看,“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所以⑤句中的“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显然不准确。④⑤两项是错误的,其它三项正确。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叙写了李白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伸抑郁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据此理解作答。

202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㈠默写(16分) 1.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青山横北郭,。李白《送友人》 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3分) 齐人固善盗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⑵自谓名.不下人() 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5分)

2017届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7届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5.,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首联诗的内容。(2分) 7.对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怅然若失之感 B.岁月沧桑之慨 C.忘我陶醉之情 D.思乡念家之意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0.不能表现桃花源人长期“与外人间隔”的一项是(4分) A.见到渔人非常惊讶。 B.为躲避秦时的战乱来到桃花源后没再出去过。 C.对汉朝、魏朝和晋朝一无所知。 D.不希望渔人把桃花源的存在告知世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管仲弃酒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计弃身不如弃酒()(2)就坐() 12.“管仲半弃酒”是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 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用意的赞许。 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情”是幸福之本 乐黛云 ①人们常常试图找出幸福的量化指标和客观状况,如统计“幸福指数”之类。其实,在我看来,幸福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人感受的幸福都不相同。孔子最看重的学生颜回“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认为他虽然穷苦,却是幸福的。古希腊的狄奥根尼无家无室,常年居住在一个木桶中。当亚历山大大帝去见他,问他需要什么帮助时,他唯一的回答是:“请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他们都在享受自己的幸福。 ②幸福需要各种条件,如和平、温饱、健康等,这些都是幸福的基本条件,但拥有了这些条件的人,不一定都感到幸福。别人可以认为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不是真正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幸福的家庭又何尝一样呢?农民家庭“阖家团圆瓜棚坐,闲对风月笑呵呵”应是幸福的吧;今天的一些“空巢家庭”,儿女东零西散,父母独守“空巢”,但想到孩子学有所成,都有可期许的未来,安知父母心中不感到幸福呢! ③回顾我自己曾有过的一些难忘的幸福时刻,也不尽是产生于所谓“金榜题名”之类的时节,倒反而是更多地出现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年月。 ④当然,幸福的源泉并不止此。中国古人尝言:“乐莫乐兮新相知”,又说:“知音其难哉”。如果真有一个忠心耿耿、始终相信你的品质、懂得你的弱点、蔑视任何谣言、传闻、曲解和误导,随时向你进忠言的朋友,那无疑是难得的幸福。 ⑤幸福确实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它的根本是情,是对人、对周围一切的热爱!很难想象一个对事冷漠,对人无情的人会有真正的幸福。 14.下列观点属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幸福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人感受的幸福都不相同。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翩跹.(xiān)嫉.妒( jí)古刹.( shà)呜咽.(yàn ) B.亘.古(gèng)妩.媚( fǔ)褴褛.(lǚ)殷.勤(yīn) C.对称.(chèng)迸.溅(bèng)押解.(xiè)教诲.(huì) D.血渍.(zì)酿.造(niàng)诘.责(jié)相形见绌.(chù)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随着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节能减排”正成为炙手可热 ....的话题。 B.经过忍辱负重 ....的刻苦训练,她终于夺得了全国公开赛的冠军。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 ....了。 D.庆祝晚会上的小品表演让台下观众忍俊不禁 ....地开怀大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 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 B.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C.经过事实的教育,使全体医务人员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D.在本次比赛中,皇家马德里队为了夺冠,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场。 4.下列解说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快回来!”陈奶奶大声喊着:“前面的路都被堵上了!” 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不正确。 B. 我不是一个一遇到困难就后退的懦夫。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是懦夫。” C. 勤劳勇敢独立思考骗取信任心情舒畅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变成残荷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 解说: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 .....的一项是(3分)(▲) A. 萧红,现代女作家,《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课文中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积累运用)(含答案)(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积累运用汇编 宝山区 1. 按要求填空(5分) (1)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分)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2分) (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好形象的“,”两句诗。(2分)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很嫉妒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 要改良教育,必须从养成良好风俗下手。有了良好的风俗,庶几对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 ①施之以无言之教 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 ③熏陶感化于无形 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1.(5分,每空1分)(1)遥岑远目(2)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5 分)(1)D (2分) (2)A(3 分) 崇明县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吾尝跂而望矣, 。 (荀况《》) (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营造凄冷氛围,蕴含词人孤寂难耐心情的两句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丰台区2012年初三统一练习(二) 语文试卷2012.5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订正(dīng)氛围(fēn)强人所难(qiǎng) B.干涸(hé)巢穴(xué)断壁残垣(huán) C.暂时(zàn)恣意(zì)茅塞顿开(sè) D.赈灾(zhèn)惘然(wǎng)锐不可当(dǎng) 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临(频,濒) 判断:“濒”有“接近”的意思,而“频”有“屡次”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频”。 B.完归赵(壁,璧) 判断:“壁”有“墙”的意思,而“璧”是“美玉的通称”,所以横线处应填“璧”。 C. 诀(密,秘) 判断:“密”有“关系近”的意思,而“秘”有“不公开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密”。 D.明秋毫(查,察) 判断:“查”有“检查”的意思,而“察”有“仔细看”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查”。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入春以来,国内各大景区竞相“抬门槛”,5A级景区门票集体跨入百元时代。门票价格过高,抑制了百姓消费,打压了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发挥景区的综合效益,单靠涨价恐怕是不行的。 A.不仅而且因此 B.既又但是 C.不仅而且但是 D.既又因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他担任校刊主编的时候,对所有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 B.世间万物永远在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C.能否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D.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执着。 5.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回到古镇,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虽然我们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又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有时它还带来果实醇厚的芳香,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最令人迷醉的还是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那就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更像一曲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故乡的血脉么? A.选段中,将风拟人化,写出风的调皮可爱,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 B.选段中,把“古镇”比作“画廊”,写出了古朴的小镇在烟雨轻笼下的诗意之美。 C.选段中,用“国画小品”“美丽小诗”“江南丝竹”构成排比,写出了小桥如诗如画的美。 D.选段中最后一句,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面对“流水”而引发的思考。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诗人好事,真如俗语所谓挖空心思了。 ①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②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③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④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浦东新区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

语文试卷(201605)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2.,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3.辛苦遭逢起一经,。(《过零丁洋》) 4.?止增笑耳。(《狼》) 5.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情感。(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是这首词叙事、抒情的背景。 B.“试”刻画了词人心系花事不忍见花落的心理。 C.“知否,知否”是词人对卷帘人说“海棠依旧”的嗔怪。 A.吴广素爱士卒,深得徒属拥戴。

B.徒属本来就有举大名而死的想法。 C.陈胜的演说有鼓动性,激发士气。 D.陈胜和吴广能力超群,富有远见。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②楚:古代拷打责罚人的小杖。③擢:提拔,提升。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业.不进()(2)许.授《左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12.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奇”的是(2分)。 13.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C.介绍了刘子玄“以字行”的原因、读书轶事及成就。 D.揭示了只有读合适的书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 青春别被“颜值”裹挟 ①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一只邮筒在路边静立多年,默默无闻。直到4月8日晚,一位名叫鹿晗的帅小伙,手扶邮筒拍了张照片,一切都改变了。当晚12时,也就是“网红”鹿晗发微博1小时后,粉丝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为了跟这只“鹿晗邮筒”拍合影,不惜排队到凌晨三四点钟……原因之一,据说是鹿晗有超高的颜值。 ②时下,似乎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颜值”俨然成了排在权力、财富、社会地位之后的“第四指标”。在人数剧增的“外貌协会”群体中,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如果颜值低,其他什么优点都是浮云。 ③颜值,果真决定一切吗?美当然是好的,拥有美丽的外貌,既能给自己增加自信,也能让旁人赏心悦目。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仪表、服饰、装扮,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然而漂亮并不是吸引人的唯一特质。如果放眼望去,周边尽是帅哥美女,漂亮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时候我们都需要思考,到底还有什么能让你出类拔萃? 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说“学问改变气质”,看看林徽因的一生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个道理。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有个“太太的客厅”,是“京派”文学和贵族文化的殿堂,也是林徽因的家。人们说到林徽因,更多的是“才女”而不是“美女”。当时林徽因已经身染严重的肺病,但她仍保持着人们熟悉的开朗明丽、优雅睿智,她侃侃而谈,妙语如珠,总是聚会的中心人物。费正清曾经回忆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有丰富的审美能力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送秦中诸人引 (金)元好问 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游观 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 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鄂、杜①间风物,则喜气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仲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署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淡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①蓝田、鄂(hu)、杜:均为地名,在今西安附近。②结夏课:参加科考的文人在夏日会集读书习文称?结夏课?。③靳:吝惜。④辋川:关中地名,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也 B.矣 C.乎 D.焉 2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是近于“序”的文体,本文是为送友人归秦中作的赠序。 B.首段描写秦中山川壮丽、人情质朴,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从原文明显可见,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 D.本文笔触含蓄委婉,描述了恬淡闲适、清高自守者的生活情趣。 23.第②段是怎样抒写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的?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24.第③段议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五)(13分) 21.(1分)D 22.(3分)C 23.(4分)【评分说明】概述四冬意思2分,分析各展之间的关系2分 【答紊示例】先写追悔,记少时入长安秋武,因“纨绮气”未脱,“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的情形;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讲解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 1.默写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淸照《如梦令》)(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重点字: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 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关汉卿。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D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 【分析】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这首小令描写

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闵行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雨前初见花间蕊,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晴》) 2.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_____,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本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2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此首小令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之情。 B.作者以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来写。 C.“杨花雪”一词语出苏轼《少年游》。 D.“人去也”一声长叹,包含离别伤痛。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8.“过王而行”中的“过”与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过.故人庄 C.过.目成诵 D.以.其境过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10.《说文解字》中,“辞”:从“舌”,从“辛”,诉讼辩词。晏婴在辩论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他“习辞”的特点。(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朱冲,字巨容,南安人也。少有至行.,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邻人失犊,认冲犊以 归,后得犊于林下,大惭,以犊还冲,冲竟不受。有牛犯其禾稼,冲屡持刍①送牛而无恨色。主愧之,乃不复为暴。 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疾不应。寻.又诏曰:“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征书至,

九年级 二模 语文 试卷1 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8分)①烟波江上使人愁②不义而富且贵 ③甲光向日金鳞开④受任于败军之际 ⑤玉盘珍羞直万钱⑥五岭逶迤腾细浪 ⑦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3分)①睢②懵③锱 3.(3分)C(危言耸听:故意说一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听了惊疑震动。) 4.(3分)B(《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 5.(3分)D 6.(3分)B(王伦嫉贤妒能,刁难林冲) 7.(5分)(1)(2分)A是武松(1分),武松血溅鸳鸯楼(1分)。 (2)(3分)一身虎胆,武艺高超(0.5分):独自一人上鸳鸯楼,动作迅猛,杀死蒋门神、张督监等人(0.5分);狂妄豪放,敢作敢为(0.5分):武松杀人后,连喝三四钟酒,还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0.5分);有仇必报、滥杀无辜(0.5分):武松在鸳鸯楼一共杀了十五人,连夫人、奴仆都不放过(0.5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 (一)(12分) 8.(2分)C 9.(2分)B 10.(4分)①哀:同情,可怜。②固:坚决。③御:驾驭车马。④恶:说坏话(诬陷、诽谤)。(每个1分) 11.(4分)(1)(2分)范雎说:“我的主人熟悉了解他。只有我能拜见到他,就请让我将您引见给张君吧。”(得分点:“习”、“谒”、“请”各0.5分,句子通顺0.5分) (2)(2分)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呢? (得分点:“万钟”、“辩”、“加”各0.5分,句子通顺0.5分。) (二)(6分) 12.(6分)(1)(3分)“霜”,本义是露所凝聚的冰珠(1分),这里的含义是“年”(1分)。这里给人以凄凉之感(0.5分),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0.5分)。 (2)(3分)诗人的感情复杂,表现的情感有:诗人久居并州,思念家乡;一旦回乡,又觉得舍不得久居之地;感慨命运对人的追弄,让人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答出一点得1分) (三)(8分) 13.(1分)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 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14.(3分)比喻论证(1分),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0.5分),具体有力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1分),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通俗易懂(0.5分)。 15.(4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 种最好的心灵修复的方式(1分),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四个分论点(1分),逐一具体论

2020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一)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一) 宝山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现代人与创新人格 刘铁芳 ①创新品质 ....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恰恰拒绝对人的简单规约。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这样,尽管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标准范型,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 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 ....。现代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的人,创新人格范型不足以涵括现代人的人格范型。 ③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突出创新品质在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人格生成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创新品质在人的个性发展、整体人格生成中究竟意义如何?创新,中文意为“创造新的,更新”,英语中意指“bring forth new ideas;make innovations”。就创新的基本含义而言,它所指涉的其实只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中性的、与价值并无直接关涉的 指称,也就是说 ....,创新所直接关注的只是观念和行为的“新”,并不直接指涉观念和行为本 身的价值与意义,简单地说 ..价 ...“为什么”,是.事实而非....,创新所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 值。换言之 ....,在个体的人格整体中一定有...,创新本身并不足以确保其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 比创新更基本、也重要的因素,比如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社会责任感,比如德性等。创新说到底只是个体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乃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性,创新只是实现个体人格的手段和形式,是个体人格的外化,创新是为个体人格服务的,而不是人格为创新服务,尽管一定的人格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归根到底创新还是要服务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人格永远也不是或者说不应是创新或者别的什么 的手段,人格就是目的。也许 ..,就我们的惯于听从、服从的人格现实而言,强调独立人格比创新人格更有价值。 ④当然,也有人把创新所需要的个体人格特质,诸如开放的心态、批判质疑意识、进取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等与创新相关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创新人格。尽管如此,这种看似完整的“创新人格”仍不足以标识完整的个体人格,个体人格中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2018年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浦东新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诉衷情》)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6.《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展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C.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授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2分) 9.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上文中对屠户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 B.对狼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狼的凶残和狡猾。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共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沉着、冷静对待每一题,认真、细致争取每一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5分) ⑴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⑵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 ⑶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⑸ ,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 龚自珍) 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 李煜) ⑺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陆 游) ⑻千嶂里, 。(《渔家傲》 范仲淹) ⑼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 苏轼) ⑽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李白) 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君子好逑。(关睢 《诗经》) ⑿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望岳》杜甫) ⒀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周敦颐) ⒁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欧阳修) ⒂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强聒不舍 谈笑风声 出类拔翠 走投无路 3.请看范例,然后从下面几组汉字中任选一组展开联想,体会汉字的魅力。(2分) 例:熊对能说:“穷成这样了,四个掌全卖了。” 臣对巨说:“一样的面积,我可是三室两厅。” 王 皇 果 裸 比 北 巾 币 4.名著阅读。(4分)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请你从阅读过的名著中,选择这样的一位人物加以介绍。 名著: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2分) 请简述与人物相关的一个情节,写在下面的空白处。(2分) 5.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2分)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约在春秋战国之际,随着铁器的发明,取火方式又前进了一步。人们在日常劳动中用铁工具制造石器时,发现了铁石相击能迸出火花,这便启发人们创造了金与石相击的取火方法,并逐渐提高简化成能随身携带的火镰火石。自从火镰发明以后,它便成为我国古代最流行、最实用的取火工具。 ; ; ; ; 。 ①用绒纸或草纸卷成的火绒纸卷,要保持干燥,用于引火 ②完整的一套火镰取火工具由4部分组成 ③一小块微弧形的钢板,用于撞击燧石 ④一个筒形的双筒插,可插入火绒纸卷和长条燧石 ⑤一小块长条形的燧石,即火 7.读下列消息,按要求完成问题。(5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务院联合工作组经过七天实地调研,今天(25日)就“瘦肉精”事件向河南省政府提出四条反馈整改意见。 瘦肉精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河南省政府发出紧急通告,全面排查全省生猪饲喂瘦肉精情况。目前,生猪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 联合工作组组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河南全省共检查规模在50头以上的养殖场养殖户59289个,抽检223291头猪,确定阳性的生猪126头,全省公安机关共控制到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68人,目前公安机关已基本查清央视曝光的销售、使用瘦肉精情况以及河南省内瘦肉精来源和销售网络,对使用瘦肉精饲喂的生猪进入食品环节的有关情况在进一步核查中。 针对河南在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有关人员执法不严等问题,联合工作组向河南提出了4条反馈整改意见。 一、依法从快从严惩处犯罪分子;二、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三、加快建立全程 密 封 线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学生版)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 长宁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马伶传 [清]侯方域 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风》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③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④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⑤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⑥马伶名绵,字云将,其先西域人。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注】①候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复社领袖,对权奸魏忠贤及其余孽阮大铖等进行过斗争。 ②顾秉谦:明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依附魏忠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其士女之问.桃叶渡()(2)梨园以技鸣.者()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无虑 ..数十辈() A.不愁 B.大约 C.不及 D.不要扰乱 (2)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A.请 B.召集 C.证明 D.征收 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 答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__________。(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_》;乙文选自《论语》,它是_______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_____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

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大兴区2011年初三质量检测(二) 语文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è)脊.梁(jǐ)脂.肪(zhǐ)惩.恶扬善(chěng) B.符.合(fú)翘.首(qiáo)瞥.见(piē)贻.笑大方(yí) C.处.理(chù)脑髓.(suí)自诩.(xǔ)惊涛骇.浪(hài) D.滑稽.(jī)剔.除(tì)憎.恶(zèng)锐不可当.(dāng)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渊博.博.学 解说:两个“博”字意思相同,都是“(量)多;丰富”的意思。 B.无端.端.正 解说:两个“端”字意思不同,“无端”的“端”是“原因”的意思;“端正”的“端” 是“正”的意思。 C.焕然一.新一.筹莫展 解说:两个“一”字意思相同,都是“一个”的意思。 D.举.一反三举.世闻名 解说:两个“举”字意思不同,“举一反三”的“举”是“提出”的意思;“举世闻名” 的“举”是“全”意思。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地震时的汶川灾区,可以用来形容;三年后的汶川,一座座充满明清风韵的藏羌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用世外桃源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前途,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前途。所以,一个富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目光远大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A.断壁残垣细致虽然/但是 B.流离失所精致虽然/但是C.流离失所细致不但/而且 D.断壁残垣精致不但/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