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4:古诗鉴赏
2024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宝玉有来自上天的灵窍禀赋,贾政却来自人间现实环境。
众人都在做梦时,只有贾政是醒着的。
小说家给予贾政重任,让他兴建家园、重整家园,在各种紧要关头,起动警惕、总结、前瞻等作用。
贾政恨宝玉不务正,专在“浓词艳赋上作工夫”。
贾政打宝玉,是边怒打边流泪。
贾政一路提醒宝玉什么是现实生活,随时鞭策宝玉,催促宝玉醒来,必须接受历练而成长成熟,否则不能做好自己承继贾府的准备。
贾政是成人的标征。
在痛恨儿子是无用之人的同时,作父亲的却也一眼看得见他奇异天生。
我们终于明白了批评家脂砚斋所言——贾政之为人物,“有深意存焉”。
是贾政,扶养宝钗母子;是贾政,携贾母和黛玉等灵柩归葬南乡;是他,送别宝玉。
可以说,掉落人间的补天之石是宝玉,支撑现实人间的则是贾政。
A.对比宝玉的灵窍天赋,并讽刺礼教使读书人思维僵固B.凸显贾政的守旧思维,隐喻家族未来必然会走向衰败C.体现人在历练后,学会承担才是成熟面对生活的态度D.指出在现实人生中,可以选择浪漫地或理性地过生活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3-7题。
(16分)【文段一】①数字世界不应该是一个技术主导的世界,对数字时代的思考不能被技术专家独占。
技术专家总说:依靠某种技术,我们会有哪些以前没有的智力和体力,以及这些能力可能带来的物质和经济利益,但他们却没有告诉我们应用这些能力所可能带来的人文、道德、伦理的后果,为什么这些能力从人文价值角度看是好的。
②离开了人文价值的制约,数字技术很可能走火入魔。
今天的数字技术已经使得一种新的、增强版的对人的控制成为可能,这种控制的严密、彻底、全面均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今天这个数字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记住:对于数字技术、对互联网未来的研究、探索、展望或预言,不应该是单纯技术性的,而是必须包含关于自由人类的普遍价值,包含人文主义关于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性的理念。
③任何技术危机本质上都是人文危机,道德危机。
我们害怕的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它可能带来的人道灾难,我们担心的也不是数字技术本身,而是数字技术变成一种新统治形式的可能性,我们特别要警惕数字技术在没有完成民主化转型的国家导致的种种可能性。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2017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4:古诗鉴赏
2017年高三二模汇编4:古诗鉴赏宝山、长宁、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 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 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 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解析】【分析】(1)D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
故选D。
(2)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
故答案为:⑴D;⑵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2024.04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④⑤③①②B.②①④⑤③C.②⑤①④③D.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
(3分)【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70分(一)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
(16分)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
上海2022年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试题解析:积累运用+诗词鉴赏部分
上海2022年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试题解析:积累运用+诗词鉴赏部分积累运用2022年杨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自见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2)___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语气否定秦国统治者夺取、使用六国财富的做法和态度。
参考答案:1.按要求填空。
(5分)(1)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2)艰难苦恨繁霜鬓(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解析:(1)语句对仗,形式相似,参照可得;(2)经典篇目,难度不大,不容失分;(3)《阿房宫赋》全文四处问句。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言阿房内部壮丽;“谁得而族灭也?”示六国与秦之亡皆在于不爱惜人民;“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强烈诘问,表现秦始皇巧取豪与夺奢靡无度,结合前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可知秦对六国之掠,故而同题干提示相符。
2.按要求选择。
(5分)(1)高三学生小明在参加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自我陈述环节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2分)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老师们给我这个面试的机会。
我平时学习刻苦,喜欢钻研数理问题,【甲】一旦进入思考状态,常常会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知道学习贵在持久磨练,【乙】一旦松懈,坏习惯就会集腋成裘。
同时,我喜欢写时事评论,文章屡次发表在校刊上,【丙】虽是一己之见,但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与讨论。
我渴望到贵校深造,因为贵校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学术氛围,【丁】以及多如牛毛的学术名家都深深地吸引我。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A.甲B.乙C.丙D.丁参考答案:2.按要求选择。
(5分)(1)C(2分)解析:A.甲“一发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2022届上海市16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线下):古诗鉴赏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此组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 ②此诗是诗人遭贬任建阳令时所作,建阳地处南方,当时属荒僻之地。
12. 下面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咏物诗B. 都是近体诗C. 都押5个韵D. 都是讽喻诗
13. 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合的一项是( )
C. 苏轼诗歌首句指出统治之道,与后文构成铺垫与对比的关系。
D. 苏轼诗歌中的“叹”字表达对“前王”太平伟业不再的感慨。
14.李白诗中有“菊花何太苦”,苏轼诗中有“辛苦骊山山下土”,请赏析这两首诗中“苦”字的妙处。(5分)
12.(1分)D
13.(2分)C
14.(5分)
答案示例:
李诗菊花之“苦”,为菊花两遭采撷之苦。(1分)表面上同情菊花,实则暗写自己屡遭不幸;表面幽默诙谐,实则悲苦感伤(1分)。苏诗山土之“苦”,前一次因兴建阿房宫,后一次因兴建华清宫(1分)。表面上同情骊山之土,实则讽刺统治者穷奢极欲,隐含对民众遭受横征暴敛的同情(1分)。两首诗皆以拟人笔法,表达曲折而又意味深长(1分)。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错,《宾至》全诗直叙情事,描写作者于僻居老病之中有贵客不期而至而竭诚款待情事。没有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手法。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百年粗粝腐儒餐”可知,主人公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有客来访,“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待客只能用粗茶淡饭,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答案】(1)凄凉悲切;送别(2)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日暮独立图。
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不愿离去。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表明作者的孤寂,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归去来兮",说明叶衡离开建康奔赴京城,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中心。
由此可见,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凄凉悲切的氛围。
并由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中,“归去来兮”表达的是的不舍;“今我来思,杨柳依依”传达的是悲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引用,借李广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考生围绕这些要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凄凉悲切送别⑵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2023届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缃色:浅黄色。
②裼(xī):敞开。
③帨:女子的佩巾。
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
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
(1 分)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暖”“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
”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4分)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①李白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②。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垍,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
王征君,名字不详。
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1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2分)A. 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B. 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C. 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D.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
2021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之古诗鉴赏汇编
2021高三二模专题:古诗鉴赏(21二模·静安区)踏莎行·初春(清)徐灿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①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旧河山,月痕③休到深深处。
[注]①春魂:春日情怀。
本词作于明亡入清时。
②金衣:指黄莺。
③月痕:月影,月光。
1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起句点明时令尚在早春时节,梨花还没有开放,百草刚刚发芽。
B.“晶帘”句写水晶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触发词人愁思渺渺。
C.“金衣”句明写莺声悦耳,暗写词人渴望挣脱牢笼、奔向自由。
D.全词借景生情,含蓄地抒发了兴亡之感,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13.填入下阕“碧云犹☐旧河山”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叠B.隐C.画D.藏14.前人评价此词“于念旧伤离之中,寄沧桑之叹”,请据此赏析下阕情景相融之妙。
(4分)12.(2分)C(暗写无人赏识其歌喉的寂寞)13.(2分)A14.(4分)下阕首先以景物点明春愁原因:不见故国,没有归舟,唯见落日、江流不尽;“夕阳”“江水”暗示前朝没落,“扁舟何许”暗含词人精神无着落之痛,(2分)尾句词人祈求月亮不要将“旧河山”照亮,免得触动内心痛楚,这个典型的景物最为深切委婉,写尽易代之悲。
(2分)赏析:这首词上片即景叙情,情致委婉。
词起端就显示出心灵的酿化,在宽笔叙景之中传递着一股哀怨莫名的感情。
浅草萌绿,梨花皎皎,整个北国的春天刚刚开始着色,而女词人的心灵中却已经是漫天飞絮(难以收拾的情感的弱絮)。
这里的用笔微妙无比,“芽”字名词动用,尖颖而又空灵;“未雨”是指梨花尚未经春雨的洗礼,还是指梨花还没有乱落如雨,发人遐思;“春魂作絮”的联想,也给人奇幻空灵之感。
是什么促使她产生浓郁迷离的哀怨之情。
接韵曲折地传递出她心中的苦味感怀:纵然自己在水晶帘后幽幽等待所爱者的知遇,他也是不知此情。
这里的典故化用十分巧妙,词人化用的是李白《玉阶怨》中表现妇人空闺之怨的诗句:“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汇编:古诗鉴赏
2020高三二模:古诗鉴赏2020二模·长宁区九日渡江(明)李东阳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消息,遂作此诗。
12.下列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首诗的韵脚相同。
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
C.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
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
13.下列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九日渡江》第一联由景入情。
B.《九日渡江》第二联即景抒情。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领起全篇。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
14.“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较其表达效果。
(5分)12.D(1分)13.D(2分)14.答案示例:两首诗都以四个地名连续转切,分别以“直过”“更东下”和“即从”“便下”等词衔接,节奏紧凑,绾合紧密,流转自如,渲染出归心之切。
李诗的地名收于“维扬”,重阳节还是免不了漂泊在外,在归程的急切和愉悦中,还透出一点孤独落寞之感;杜诗的地名则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
(5分)评分说明:如果从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2020二模·黄浦区闻角(唐)章孝标边秋画角①怨金微②,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 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 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 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
“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故选B。
(2)“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故答案为:⑴B;⑵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
“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
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上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
上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2020年徐汇区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黄庭坚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
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
②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
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
(1)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A.《山谷外集》B.《草堂诗余》C.《古诗纪》D.《唐诗别裁集》(2)以下关于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
B.颔联实写夜景,触动真情。
C.颈联巧用典故,寄意深远。
D.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3)诗题中有一“怀”字,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着“怀”字来写的。
2020年闵行区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酬范记室云[南朝•梁]何逊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注】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注】:风光,指风中闪动的草木光色。
(1)诗歌中与诗题的“酬”字紧扣的一句是。
(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明白晓畅B.意境宁静清幽C.写景以景托情D.抒情凄寂哀婉(3)请对本诗的第二联进行赏析。
2020年浦东新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易水歌陈子龙①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②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④.【注释】①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
②骊驹:《诗经》篇名。
③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精选汇编(12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精选汇编试题精选汇编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________ 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①。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12.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水龙吟B.生查子C.浣溪沙D.水调歌头13.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
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
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
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14.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12.(1分)D13.(3分)C14.(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感”。
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后两句转回现实,“戎虏和乐”“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
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
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古诗鉴赏》
2024高三二模古诗鉴赏汇编【24二模徐汇区】(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
(7分)初发夷陵①〔南宋〕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
〔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
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
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诗人船上的旗帜。
12.下列对本诗写景笔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以听觉写船出三峡,再侧面点染船闯险滩。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江天一色,画面壮阔立体。
C.颈联从天空到水面,鹘飞鱼跃,景象生动传神。
D.中间两联写景动静、点面结合,虚实互为映衬。
13.尾联以问答抒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对此作赏析。
(5分)12.(2分)A13.(5分)答案示例:前三联写船行出三峡后江面豁然开朗,轻舟即将顺风顺流而下,抬头见船头旗帜飘扬,自问为何喜不自禁,自答为告别多年异乡生活而欣喜,为将要回归故乡而激动,更有对向皇上倾诉报国襟怀的期待、对实现驰骋沙场理想的憧憬,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
评分要点:诗句分析2分,情感分析2分,效果1分【24二模金山区】(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2题。
(8分)寄李儋元锡①(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和元锡是韦应物的诗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此诗是诗人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社会动荡,贫苦百姓逃亡。
11.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选出填入上面这首律诗空白处的中间两联并说明理由。
(4分)①身多疾病思田里 ②春愁黯黯独成眠 ③世事茫茫难自料 ④邑有流亡愧俸钱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我的选择是(),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_______ 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①中酒:喝醉酒。
14.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踏莎行B.青门引C.诉衷情D.如梦令15.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还”则点出冷暖交替频繁。
B.第二句写词人独处庭轩,面对风雨吹打后的残红狼藉,更是万端愁绪袭上心头,无计自持,只好以酒解闷,以致“中酒”。
C.第三句写词人在雕梁画栋处流连,被凉风吹醒,夜色浓浓、门户重重反衬出周边环境的宁谧,无限凄凉之感随醒而复炽。
D.全词融情于景,虚实交融,抓住“清明”的时令特征,营造了孤苦、寂寞、凄美的意境。
16. 结合全词内容,赏析“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句。
(4分)【答案】14.(1分)B15.(3分)C16.(4分)例:词人妙用对比。
下片写眼前寂寞庭轩,入夜后重门深锁,心情愈发沉重;而此时明月朗照,却送来别院秋千影动,今昔虚实对比,以乐衬哀,旧时往事历历涌上心头,秋千影动,荡秋千之人却渺然不知所之,此情此景,情何以堪?突出春日怀人之悲。
【静安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三二模汇编4:古诗鉴赏宝山、长宁、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3.(1分)B14.(3分)A15.(4分)答案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跟(与己相对的)“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评分细则: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
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 — 15题。
(8分)【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乔吉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
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①。
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
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
行呵,官大忧愁大;藏呵,田多差役多。
【注释】①捋:能力低.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U分)A.【双调】确定了本曲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
B. “雁儿落过得胜令”限定本曲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C. “自适”表明了本曲主旨。
D.本曲用韵严谨,对仗工整。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用语不避通俗的口语,体现了元曲雅俗结合的特点。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语意表达曲折,使情感更加含蓄。
C. “枚”字作量词,用法新颖别致,形象地写出屋舍之小。
D.曲中含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意,显出潇洒自适。
15.有人认为本曲题为“自适”却又喑含“不适”之意,试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看法。
(4分)15. 评分说明:观点1分;分析3分。
认可与否均可得分,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示例1:本曲描绘出黄花数朵、翠竹数竿、鸡鹅栖于篱落的田园小景,营造出独特的秀雅、清闲的境界,表现出作者身处其中的自适安乐。
但是,曲中依然含有“不适”之意,三四句的对比中暗含对官场名利的厌弃之情,同时又略有不甘之意。
尤其是最后四句更是点明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不论为官、退居,都难免忧愁的无奈,可见曲中“自适”之中暗含“不适”之意。
参考示例2:本曲整体上以描述自己身居黄花数朵、翠竹数竿、鸡鹅栖于篱落的田园的生活为主,主要传达的是一份自适安乐。
尽管三四句略有对比中不甘之意,但更多是一份对官场名利的厌弃之后的自适。
同时,最后四句,前两句也正是对以往官场生涯的否定,对如今生活的眷恋。
后两句的“田多差役多”也因自己所拥有的仅是“小庄”“五亩清闲地”而不受影响。
因此,全诗应是围绕“自适”展开的。
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旅寓洛南村舍郑舍(唐)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14.诗中体现清明节习俗的是“”一词。
(1分)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夸”一字表现出女孩争玩秋千的热闹景象,想象她们轻盈娇建的身姿。
B.颔联“妨”“见”二字,体现出作者入微的观察力,展现出当地特有风韵。
C.颈联“窥”“认”二字,以静衬动,使得原来平和的画面增添了几许热闹。
D.诗人用实笔写景,以自然晓畅的笔触描绘村居充满野趣的生活,潇洒不着力。
16.全诗围绕“旅寓”一词展开,对此加以分析。
(4分)14.秋千(1分)15. C(3分)16.(4分)诗人以“旅人”的视角写眼中所见,先从时令、季节入笔,描绘出所见清明景象,整个画面疏朗和谐,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与后文的“自适”照应。
“幽栖”一句呼应“寓”字,展现“旅人”心中所想,既表现出他身处此境的闲适、恬淡,又以“虽”字转折,表达对京华和故友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旅寓者的淡淡哀愁。
“旅寓”一词画龙点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虹口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回车驾言迈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②以为宝。
[注]①回车驾言迈:转过车头,驱车远行。
②荣名:美好的名声。
13.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1分)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开头“悠悠”“茫茫”等叠词渲染出苍凉凄清的氛围。
B.“四顾”二句运用比拟手法,意在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C.“盛衰”二句前后存在因果关系,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D.这首诗语言质朴流畅,不事雕琢,情景交融,富于哲理。
15.结合作品内容评价诗中表现的人生态度。
(4分)13.古体(1分)(3分)15.答案示例:作者认为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所以要抓紧时机立身建业:生命虽然会终结,但美好的名声却能留存于世。
作者的人生态度看似消极颓废,但最终还是肯定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4分)黄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
(8分)咏怀阮籍①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②,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注】①阮籍:三国时魏国人,“建安文学”重要作家阮瑀的儿子。
②乌号:良弓名。
13.对作者与嵇康等七人并称的雅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建安七子B.邺中七子C.竹林七贤D.正始七贤14.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壮士”句,用“何”字,直抒胸臆,奠定全文基调。
B.“驱车”,描绘出征,承上启下,推进情节发展。
C.“岂为”句,巧用反问,强调语气,增强诗歌气势。
D.“忠为”句,采用互文手法,交代了远赴战场的原因。
15.清人方树东认为这首诗“雄杰壮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4分)13、(1分)C14、(3分)B15、(4分)答案示例:从形式看:每句都押ang韵,用韵激昂,掷地有声,“光”“扬”“彰”“常”等词,明亮向上;写实手法,再现战士出征时的豪情,具有可视的画面感。
从内容看:表现拼死征战、舍身报国、名垂后世的雄心壮志。
如:“临难”二句写壮士临国难,愿身死魂飞赤胆忠心,出语壮烈,读之令人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情。
评分说明:形式2分,内容2分。
嘉定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酹辛稼轩墓,在分水领下①[元]张野②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
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
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
漫③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
不见戟门华第。
见萧萧竹枯松悴。
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
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
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
【注】①分水岭:在江西铅山县境内,辛弃疾墓地所在地。
下阙“带湖”“瓢泉”都在铅山,“戟门华第”指辛弃疾旧居。
②张野,由宋代至元代的词人,官至翰林修撰。
③漫:空,徒然。
13.这首词的词牌是()。
(1分)A.水龙吟B.水调歌头C.雨霖铃D.苏幕遮14.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遐方异域”,三句写辛弃疾领兵北伐、收复中原的大志受阻,含恨而死。
B.“星斗撑肠,云烟盈纸”赞扬辛弃疾文学才华及其作品浓厚的浪漫色彩。
C.上阙“游戏”、“漫”显示了作者的观点,辛弃疾的词作是游戏,是徒然。
D.下阙首句描写辛弃疾身后萧条,暗示了作者对后人忘却民族英雄的不满。
15.这首凭吊辛弃疾的词作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加以分析。
(4分)13.(1分)A14.(3分)C15.(4分)示例一:词作首先通过设问、衬托追怀辛弃疾收复失地的壮志,然后直抒胸臆,表达对于辛弃疾杰出文学成就的赞美;作者情感借助辛弃疾的遭遇与自己的对比得到彰显:辛弃疾常感叹人生短暂而中原难以收复,如今作者身处元代,汉族河山早已易主,作者的悲愤之情比辛弃疾更为深沉痛苦。
示例二:全词通过“青山”、“云”、“星”、“云烟”、“枯竹”、“悴松”、“湖烟”等自然意象,既烘托出辛弃疾的豪迈形象,为其无法实现的报国之志蒙上一层悲凉慷慨之气,表达出对英雄的缅怀与遭受异族统治“不堪回首”的浩叹。
示例三:首先,作者通过回忆辛弃疾的事迹来凸显辛弃疾的英雄风骨和文学才华,表达了他对作者对辛稼轩的敬仰和怀念。
其次,词作有大量景物描写,以萧瑟凄凉之景衬托辛弃疾身后的萧条,表达出作者的痛心与无奈。
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凭吊前贤、临风高歌的深层感慨。
(手法2分,情感2分)静安区(三)阅读下面这首词,成第14一16题。
(8分)·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苏轼①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