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晖《松花江上》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寒晖《松花江上》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鉴赏《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作于1936年
张寒晖(1902~1946),原名张兰璞、张含晖。
1902年5月5日出生在顺直省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西建阳村一个衰败的书香之家。
祖父琴棋书画皆通,曾考取功名,却弃官不做,终生过着一种恬淡的田园生活。
父亲以教书为生,酷爱音乐,是位进步的民主主义者。
中学毕业后,张寒晖考入了北京戏剧专科学院,曾参加演出《朱砂痣》。
毕业留校后,又参加演出了《黄绸衫》、《终身大事》、《英雄与美人》、《一片爱国心》等剧。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寒晖用古老民歌《三国战将勇》的曲谱填写了《可恨的小日本》;还以《满江红》的曲调填写了《告我青年》,号召青年“激奋进,齐赴国难”。
从此,他开始了用民歌唤醒民众投身抗战的革命艺术生涯。
1932年,张寒晖来到西安,被任命为民教馆总务部部长。
这期间,他创办了民众剧社,并亲自编导了《不识字的母亲》、《鸟国》等。
在这里,他耳闻目睹了西安街头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激起了他创作的念头。
他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他的友人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竟呜咽地哭了。
”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
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
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1941年8月,张寒晖因被国民党监视迫害,来到了陕甘宁根据地,1942年初,他来到延安。
被任命为边区文协秘书长兼组织部长。
他用陇东民歌曲调又创作了著名的《军民大生产》,这首久唱不衰歌曲后来也被收入到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中。
1946年3月11日张寒晖在延安病逝,年仅45岁。
他长眠于宝塔山麓,人们将他誉为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人民艺术家。
张寒晖的一生,除《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外,还创作了《游击乐》、《去当兵》等70多首抗战歌曲。
为缅怀他的事迹,2002年,在纪念他百年诞辰之际,西安人民在他曾战斗过的地方,陕西师大附中校园里,为他树立了一座雕像。
《松花江上》鉴赏:
不为人知的张寒晖和他的《松花江上》
中国广播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
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
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
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
“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
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
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
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
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
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
会议。
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
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
思念故乡的情绪。
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
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
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
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
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
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