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最新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最新5篇)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一
李桂树,男,48岁,徐州黄山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多亏了李校长,是他苦口婆心劝导我的孩子,让他浪子回头,重新
走上求学之路。

不然的话,孩子可能就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还有可能进监狱……”这是黄山外国语学校一位学生家长的肺腑之言。

办学12年来,
校长李桂树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赞誉。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在竭力将民
办教育做至极致!”李桂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参加工作以来,
他没有一个休息日。

他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曾获得市优质课评比第
一名,江苏省骨干教师。

他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组建“李桂树爱心工作室”,成立“心灵驿站”,专门帮扶留守儿童、单
亲家庭等困境学生。

建成全国首个校园内的“好人园地”,带出四届全国、省、市美德少年,让“好人文化”在徐州发扬光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黄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创
新之路。

为此,《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都相继作了报道。

用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走进黄山外国语学校就能找到校长李桂树,因为这么多年他都吃住在
学校。

徐州黄山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民办初中,2004年开始对外招生,迄今
已经办学12年。

“2003年,我被公派到美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开始创办
这所学校。

”李桂树说,他曾在徐州和苏州多所学校任教,对公办、民办、苏南、苏北以及国内、国外的基础教育都有研究,特别是对初中英语教学
有自己独到见解。

“我想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想法都用到教学中去,给孩
子传递有益的学习方法。


建校之初,没有生源,他挨家挨户去求;没有资金,他筹资、借资、
融资、垫资,硬是建成了拥有3000万固定资产的校舍。

“第一年,全校
只有127个学生;现在已经达到2000多人了。

”李桂树告诉记者,自己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不识字。

因此他愿意这辈子投身教育,
并且竭力将它做到极致。

12年减免、资助学费600万元
不让任何一个想上学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这是李桂树对自己
的要求。

该校初二学生王晓就是他“请”来上学的。

王晓住在铜山区单集镇,是家里姐弟三人中的老大。

父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母亲的劳动能力
也比较低,家庭经济情况很差。

小学六年级时,王晓的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她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孩子。

“只要孩子想上学,就得让她读下去。

”听说王晓的情况后,李桂树
想让她到自己学校来读书,于是上门家访。

“刚开始家长不同意,觉得民
办学校的学费贵,上不起。

”除了学费之外,家长还有另外一个顾虑,怕
学生之间攀比,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李桂树当时提出全免学费、住宿费、
生活费和日常生活开销,讲明学校的教学方法,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其实给孩子进行帮扶,不仅是物质上的,还要是心理上的。

”他定
期让女老师带着王晓去买新衣服和文化用品;学校开设了特色轮滑课程,
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双轮滑鞋送给王晓。

有一年暑假,学校组织孩子到清华、北大参加夏令营;王晓的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

她想参加,但也知道家庭
经济情况不太允许。

李桂树掏出1000块钱给王晓的父母送去,让他们去
给孩子报名。

“如果是我掏钱报名的话,王晓心里可能不太能接受,其他
孩子也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她。

如果是自己父母交钱的话,孩子就能心安
理得地接受。

”他说,有时采取的方法不一样,就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像王晓这样接受学费减免的孩子还有很多。

办学12年来,李桂树给
学生减免、资助学费累计达600万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去年,一位学生家长到学校来看孩子时,给李桂树送来十几个梨。


子用鱼皮口袋装着,个头很大,但每个梨都有被摔过的痕迹。

这么大的梨,为什么都被摔过了呢?
“我知道这位家长的家庭情况不是太好,让她把梨带回去给孩子吃。

”李桂树说,但家长不愿意,坚持要送,说也给孩子准备了一份。

她说,家
里有十几亩地的梨园,梨子成熟后,已经被果园的。

人采摘过了。

有些藏
在树叶后面或者树枝末梢等比较隐蔽地方的梨子被“漏摘”。

她在别人采
摘之后,到果园拾漏。

因为不好摘,只能用竹竿将梨子打掉,然后再拾起来,所以每一个梨子都有被摔的痕迹。

听完她讲完,李桂树哭了。

他知道这位家长住得离学校比较远,从家
到学校来回需要20元的路费,可能这些梨还没有路费贵。

“家长把孩子
送到我们学校,对我们又很信任,我们怎么能不把孩子教好呢!”他收下
了那些梨,对家长表示感谢。

并把梨子分给老师吃,讲述了这些梨子的故事。

在李桂树眼里,教育事业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想用我的绵薄之力,帮助那些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李桂树说,“我的行为只
是星星之火,但我坚信可以燎原。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二
(1)低调“救人哥”姜一诚
2023年8月24日中午,上海浦东新区上南八村小区内,一位七旬老
人突然晕倒在地,脸朝下、背朝上,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生命危急,现
场聚集了大量的围观者,但他们或没有技巧或缺乏勇气或怕惹事上身,谁
都不敢靠近老人。

这时,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青年职工的80后
姜一诚正好经过事发地,他停下脚步一问究竟之后,迅速冲开人群来到老
人身旁,立马蹲下身子抱起老人,让老人侧卧并微微托起老人头部,使其
呼吸顺畅,一直到120急救车赶到后才放心离去。

施救过程中,不断有人
向他喊话:“小伙子,你要当心啊,会有麻烦的”,但姜一诚毅然决然地说:“你们不要这样,做人要有点良心,好吗”,他不动摇、不放弃,用
善心、果敢和智慧使老人转危为安。

8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黄金
时段长时间报道了姜一诚的救人义举,他的高尚品行为我们全社会传播了
精神文明的“正能量”。

(2)古稀老人勇救落水儿童
2023年3月19日上午9时许,罗店镇张士村村民徐秀珍跟往常一样,到自家的自留地里弄了点蔬菜后,准备到家附近的南泾河边清洗一下。


她走近河旁的水桥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离水桥外2米处,有个幼
童溺水了。

只见小孩面向水里、背朝天半沉半浮在河水中,已无力挣扎。

在这命悬一线的危难时刻,徐秀珍没有多想,扔掉手中的菜篮子,顾不上
脱下身上厚厚的棉衣,就跳进了河水中。

她一只手抓住水桥边的面板,另
一只手向孩子的方向伸去,希望能够拉到小孩,但由于离小孩较远还是无
法抓到孩子。

3月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水又比较深,而且身上厚厚的
棉衣,被水一浸变得重起来,73岁的徐秀珍老人每挪动一步都很艰难,
但她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此时耽误一分钟,孩子就可能没命了。

她奋力
用手划着水面,向孩子的方向挪去,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当周围的邻居、村民问徐秀珍:“你都73岁了,当时哪来的这么大勇气
跳入河中?”她笑呵呵地回答道:“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你看见一
个孩子在水中奄奄一息时,能忍心不救吗?换作谁都会这样做的。

”几十
年来,徐秀珍帮助的人、做过的好事,没人数得清,她的高尚品格已根植
在街坊邻居的心中。

(3)跨越海峡的“父子”情
(4)无声的灯盏
(5)奉献的青春最美丽
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十一中队战士叶乃阳,入伍5年来坚持把爱心献
给社会、忠心献给使命、恒心献给岗位,出色完成世博、大运、涉日维稳
等重大任务。

个人荣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总队标兵士官、武警部队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2023年12月至今,他坚持用爱心帮助“植
物人”方祖俊一家,每月从士兵津贴中拿出200元、士官工资中拿出800
元予以捐助,“一定要让方祖俊醒过来!”抱着这个朴素的信念,在首次
探亲休假的20天里,叶乃阳17天住在方家,四处打探唤醒“植物人”的
办法,为之购买轮椅、MP3等康复用具,每天帮其洗澡按摩、注射营养剂,不停的呼唤着他的名字,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料,方祖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先进事迹被安徽省委宣传部、文明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以及上海电视台、安徽省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武警新闻台、文汇报等国家和地
方80余家新闻网络媒体宣传报道,个人被安徽省六安市评为“六安好人”,第三届六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荣登安徽省“好人榜”。

身边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xxx,男,54岁,是市办事处林庄村村委会委员。

今年五十好几的,
就像邻家的一位长者,和蔼、热情、宽和、亲切。

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的
热情、爱心为村民们默默无闻的做好事,赢得了村民们的普遍赞扬。

深知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村民,更是村民信赖的村民代表、村委委员,
在工作中深知村民的诉求与自己的职责。

2023年“百日攻坚”之际,村
中决定修缮我村主要道路,虽然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可是原材料的运送衔接,工人的工作计时都需要心细的人来完成,只有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才
能保证不出错不出现多记工冒领工资的情况,这个重任自然地落在了的身上。

施工过程中,时间的拿捏几乎无误,保证了原料的及时使用;记工准
确无一人工资有误。

除了施工过程中的事项,修路也会遇到与临街住户的
各种问题,因为施工队对村里情况不熟悉,也都是靠他来协调的。

最终这
条道路完美修好,村民出入方便,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心里很明白,虽然只
是默默的付出,可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之后的“十月突破”中,有
大量的清理垃圾任务,又是他主动带领村民清理垃圾,保证环境卫生,宣
传长效机制。

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实事,也许别人都不以为然甚至
忽略了,可他觉得只要是对村民有好处的事就是大事,就应该去认真完成。

时常有人调侃“一分钱挣不着,你图个什么啊?”他一脸笑容地答道:“不图什么,就图自己心里舒坦。

”就这么为大家做着贡献,自家的小饭
馆没有时间打理,家里人忙的晕头转向,他依然说没什么能克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迹、平凡的感情,却在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中造就了许多的
不平凡,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汇聚成一个个文明、和谐、温馨的音符,奏
响了林庄村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篇章。

身边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一,杉尼家园业主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杉尼家园两年以前,是一个垃圾成山,老鼠,苍蝇,蚊虫满院,二楼
以上没水,晚上无光的闹心小区,顶楼漏水无人管,下水堵了没人修,供
热站无人管理,小区的门锁坏了无人修,有的住户被盗了无人报案,小区
的居民十分期盼有人能为他们整治环境,解决恼人的问题,有些居民多次
将问题向利民街道办事处,燕京路社区及北京路派出所反应,燕京路社区
孙振平主任了解了小区的具体情况,立即与多部门协调,并调动小区居民
实现自我管理,至此,于2023年7月16日,杉尼家园业主委员会在利民
街道,燕京路社区,北京路派出所及呼兰区房产处的多方参与下应运而生。

居民大会选韩同文为第一届业主委员会的主任。

孙世强为副主任,牛铁兵、李和平、荆国庆三人为业主委员。

二、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衫尼业主委员会个个击破
1、摆在业主委员会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问题;韩同文主任带领的第
一届业主委员会在同利民街道,燕京路社区及考虑小区居民的情况下于2023年7月,向每户业主收取200元作为启动资金。

2、水的问题;二楼以上没水吃,大家迫切要求启动二次加压泵,韩
同文主任带领居民来到电业局查看情况,发现原物业公司骏升物业还欠衫
尼家园电费四千余元,韩同文主任立即同燕京路社区主任孙振平商量此事,孙振平主任与相关部门协调,终于使小区居民用上了放心水。

3、卫生的问题;由于小区弃管多时,无人管理,小区垃圾成山,招
来很多苍蝇,蚊虫,老鼠,环境之差可想而知,有的居民竟然直接从楼上
窗户向外丢弃垃圾。

韩同文主任带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成员租来车辆将垃
圾山一个个运走,韩主任又调动在家的居民亲自打扫小区庭院,并调教居
民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对极个别的不遵守小区规定的业主给予罚款处理。

4、小区设施维护问题;衫尼小区是2023年建成进户,至今有六年了。

很多设备陈旧,损坏严重,衫尼业主委员会在不挣分文的前提下,带领广
大业主义务劳动,他们维修泵房,刷水箱,修路灯,将小区大门前铺成石
板路,多次维修大门,并给单元门喷漆等。

衫尼业主委员会让很多居民感
受到了光明和温暖。

5、小区屋顶漏水,地下室漏水的问题;由于前期物业弃管,并未留
下任何资金,因此,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没有大型房屋维修资金,且小区进
户已满五年,开发商及建筑商都以超过五年而拒绝维修,韩同文主任多次
与相关部门协商,终于建筑商给屋顶重新做了防水。

6、物业管理介入难;韩同文带领的第一届业主委员会积极为小区寻
找合适的物业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奔波与相关部门的协商,大部分的物业
公司不愿意接收杉尼小区,因其设备陈旧,小区又没有专项维修基金。

类似的问题很多很多,韩同文主任带领的第一届业主委员会为自己的
家园为邻居付出了很多很多。

三、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第一届业主委员会的义务劳动精神的带领下,小区涌现了很多好人
好事,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1、李维英,75岁,以前是大医院的护士长,几年来,她无论春、夏、秋、冬都在默默的为小区义务打扫庭院,她还说:小区的事得大家来干,
我坚决支持我们的业主委员会。

2、史俊洪老人,80岁,老人免费为小区写宣传品,同时还带着老伴
参加小区的义务劳动。

3、刘天宇为小区捐献一扇铁艺大门。

4、牛先生自掏资金为小区修建亭子,喷泉。

5、钱有财为小区捐助节能灯,水泵,逆水阀等。

6、于先生为小区四处化缘,为小区节省很多资金。

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篇五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

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

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

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

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伤心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

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

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

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助老人洗澡的习惯一直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
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
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
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
忙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

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

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
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
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
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顾老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