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页为义符的一组同源词的义类关系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41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41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仅供参考)肖庆峰整理一、文字部分1、甲骨文:简称甲文,指近代以来发现的商周时期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贞卜文字、殷墟书契等。

2、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青铜铭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一带的文字,也叫籀文。

广义的大篆还包括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

4、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称秦篆。

5、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学上主要指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各诸侯国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一种别体,可能是对战国时流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变异而来的。

8、今文:文字学上特指汉代流行的隶书。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战国古文等。

10、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11、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的过程。

13、小学: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后来又指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

14、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认为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15、四体二用: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二用指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16、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17、本字:指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

18、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古音通假”。

19、通假字:用来代替某种意义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借字”。

20、古今字: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义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在语义关系的研究中,有一些常见的语义关系类型(语义关联,上下位关系、反义关系、同义词关系、关联关系等)。

“语义关系知识点”是这些语义关系类型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义关系,从而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一、语义关联语义关联是指词语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基于它们的语义含义。

语义关联有很多种类型,包括上下位关系、反义关系、同义词关系和关联关系等。

1. 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包含关系。

一个词语是另一个词语的上位词或超类词,另一个词语是其下位词或子类词。

例如,动物和猫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动物是猫的上位词,猫是动物的下位词。

2. 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相反关系。

一个词语的含义与另一个词语的含义相对立。

例如,大和小、好和坏,是反义词。

3. 同义词关系同义词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含义相近或相同。

例如,美丽和漂亮、喜欢和爱,是同义词关系。

4. 关联关系关联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概念或概念间的关系。

例如,手和指头是相关联的,汽车和公路是相关联的。

二、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1. 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语义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反映了词语之间的包含关系。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上下位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对于词义的判断和句子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位词和下位词的关系,可以通过语义角度和实质角度来理解。

从语义角度来看,上位词概括了下位词的含义,而下位词是上位词的具体实例。

例如,水果是上位词,苹果、香蕉、橙子是水果的下位词。

从实质角度来看,上位词是一种概念,下位词是这种概念的一个个体实例。

2. 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语义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反映了词语之间的相对立关系。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反义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对于词义的判断和句子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反义词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是对立的,有时候是互补的。

对于对立的反义关系,如大和小、好和坏等,是一种相对立的关系;对于互补的反义关系,如男性和女性、上和下等,是一种互不重叠的关系。

题干词语逻辑关系

题干词语逻辑关系

题干词语逻辑关系题干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的题目和上下文,常见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1.同义关系(Synonymy):题干中的词语具有相同或非常接近的含义。

a)例子:选择与下面单词意义相同的选项。

b)题干:快乐c)选项:A) 愉快 B) 伤心 C) 疲倦 D) 平静d)答案:A) 愉快2.反义关系(Antonymy):题干中的词语与选项之间存在相反的意义或含义。

a)例子:选择与下面单词意义相反的选项。

b)题干:善良c)选项:A) 善恶 B) 仁慈 C) 随和 D) 邪恶d)答案:D) 邪恶3.属性关系(Attribute):题干中的词语描述了某个事物的特定属性,而选项中的词语描述了与该属性相关的事物或特征。

a)例子:选择与下面单词具有相同属性的选项。

b)题干:红色c)选项:A) 苹果 B) 香蕉 C) 青菜 D) 橙子d)答案:A) 苹果4.类别关系(Category):题干中的词语属于某个类别,而选项中的词语也属于同一类别或亚类别。

a)例子:选择与下面单词属于同一类别的选项。

b)题干:狗c)选项:A) 猫 B) 鸟 C) 蛇 D) 猪d)答案:A) 猫5.因果关系(Causality):题干中的词语表示因果关系,而选项中的词语表示结果或影响。

a)例子:选择与下面单词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选项。

b)题干:下雨c)选项:A) 打雷 B) 晴天 C) 下雪 D) 大风d)答案:C) 下雪这些是常见的题干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示例,具体的题目和逻辑关系可能因题目类型和语境而有所不同。

在解答题目时,理解题干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正确选择答案非常重要。

汉字音、形、义的联系

汉字音、形、义的联系

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来源:语文味1.形态 2、量词 3、同源词、语转词 4汉语的形、音、义的关系王力《同源字论》一:“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

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

” 王力《同源字论》二:“但是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秦古音为依据,因为同源字的形成,绝大多数是上古时代的事了。

”在汉字里有很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这类字往往是语出一源。

如“广”与“旷”,“坚”与“紧”,“空”与“孔”,“宽”与“阔”,“改”与“更”之类,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或相通转),所以称之为同源字。

如果语音毫无关涉,或音虽近而意义相去极远,就不能称为同源字。

音同音近是推断是否同源的关键。

假借字和异体字都不是同源字。

因为假借字不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异体字则是一个字的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写法,只是同字而已,谈不上同源。

同源是历史的概念。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一字一义的固然不少,一字兼有数义的也很多。

如数义各不相关,这个字实际上是代表着几个不同的词,只是同音而已,当然也谈不上同源。

不同文字的同源等于是追溯语源。

在声音上,就必须以上古音的声韵部类为基础去探求上古的读音;在意义上,就必须以古代的训诂和古籍中应用的词义为根据;分别何者为同源,何者非同源。

研究同源字是一件很繁难的事,要把形音义三方面联系在一起去探讨。

刘熙的《释名》用声训来推求词义的由来,也就是探讨词源,尽管具体论说大多是不成功的,但是仍不失为一部探讨词源的专著。

以后的右文说和“因声求义”说直到章太炎的《文始》、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都是在探讨汉字的字源,也就是汉语的词源。

汉语的同源词是指有共同语源、音义都有一定联系的词;它的产生同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

它同西方语言学中不同语言中的同源词不是一回事,而是相当于西方一个语言中由相同词根派生出来的词。

一、词义构词法形成同音的同源词汉语的同源词可以分为音同和音近两类,同音的同源词是由词义引申形成的。

第三讲 词义关系

第三讲 词义关系

2、同音同形词与多义词的关系
• 同音同形词,简称“同音形词”或“同音词”。 • 形音都相同的词。 • 多义词: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 • 同音词: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
• 【口轻】1 形 菜或汤的味儿不咸。指人爱吃味道淡一 些的饮食。 • 【口轻】2 形(驴、马等)年龄小。也说口小。 • 【龙头】1 名 自来水管的放水活门,有旋转装置可以打 开或关上。龙头也用在其他液体容器上。<方>自行车 的把。 • 【龙头】2 名 比喻带头的、起主导作用的事物。<方> 江湖上称帮会的头领。
• 王惠 2009 词义· 词长· 词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多义词计量分析,《中国语文》第2期。
• 《现汉》10,632条多义词,共有词义义项25,015 个,平均每个词2.4个。(该文所说的“义项” 仅限于词义义项)
★ 多义词意义的类型
• 1)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 如“集”,《说文》:“群鸟在木上也,从 从木。” 本义是“鸟栖止于树”,《诗经· 唐风· 鸨羽》“肃肃鸨羽, 集于苞栩”。 • 很多本义保留至今,仍可独立使用;有的保留至今,但 已不能独立运用,只出现在合成词或固定结构中。如: 干戈,短兵相接,扬汤止沸;有不少则已消失。

• 2)常用义(基本义) • 有些词的本义和常用义一致,如“火”。 • 有些词的本义和常用义不一致。如“集”(集 合;聚集)是常用义,不是本义。 • 3)比喻义 • 比喻义其实是引申义的一种,是采用比喻的方式 引申出来的意义。 • 如:打草惊蛇,打滚儿,打开天窗说亮话,打冷 枪,打落水狗,打埋伏,打退堂鼓,打先锋,打 响,打掩护,打游击,打肿脸充胖子;毒素,闷 雷,朝三暮四
(二)反义词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归纳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归纳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归纳语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包括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下面针对这些语义关系进行详细介绍。

1. 同义关系同义关系是指两个词语或短语在意义上相近或相同的关系。

同义关系不仅是词语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是短语、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同义关系可以分为绝对同义和相对同义两种。

绝对同义是指两个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比如“富有”和“富裕”、“喜欢”和“爱好”等。

相对同义是指两个词语的意义在某种语境下相近或相同,但在其他语境下意义可能会有所区别,比如“吃”和“进餐”就是相对同义词。

2. 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指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对立的关系。

反义词之间的意义互为对立,一般在同一个语境下,一个词的意义越强,另一个词的意义就越弱,比如“高”和“低”、“爱”和“恨”等。

3. 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概念之间的泛化和具体化关系。

在上下位关系中,上位词表示比较宽泛的概念,而下位词则表示较为具体的概念,比如“交通工具”和“汽车”、“水果”和“香蕉”等。

4. 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指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相互平级、平行的关系。

在并列关系中,两个词语的意义对等,没有上下位关系,比如“苹果”和“香蕉”、“唱歌”和“跳舞”等。

5.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因果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语义关系,包括直接因果和间接因果。

直接因果是指一个事件直接引起另一个事件的发生,而间接因果是在多个事件之间存在着连锁反应的因果关系。

6.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指两个事件或现象之间呈递进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或承前进后,比如“进步”和“进化”、“增长”和“扩大”等。

二、语义关系的表示形式语义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示,包括词语义关系图、关系网、关联矩阵等。

1. 词语义关系图词语义关系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表示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词语义关系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词语,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词语之间的关系,比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等。

同源词——精选推荐

同源词——精选推荐

同源词⼀、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语⾔中的词是⾳和义的结合体,在语⾔产⽣的初始阶段,⾳和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什么样的语⾳来记录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所以,同⼀个语⾳可以表达多种⽆关的意义,语⾔中因此产⽣了⼤量意义⽆关的同⾳词;同样,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也可以⽤不同的语⾳来记录,语⾔中因此⼜产⽣了⼤量的同义词,语⾔中的同⾳词和同义词都反映了词的⾳义联系的偶然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语⾔中的词汇不断丰富。

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新词时,有⼀条重要途径,就是原词的意义引申到距本义较远以后,远引申义脱离原词⽽独⽴成为新词,这就是词的派⽣。

由同⼀语源派⽣出来的新词,⾳和义都来源于它的根词,所以彼此之间产⽣了⾳近义通的关系,这种由同⼀语源派⽣出来、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近义通的⼀组词叫同源词。

例如:“⾔”和“语”是同义词,但两个词并不同源,特点不同。

“⾔”和“谚”、“唁”同源,“谚”是传说,是主动说话,“唁”是慰问,也是主动说话。

“语”的同源词有“御”“”、“圄”、“”,“御”、“”、“圄”、都有“抵抗”义,“抵抗”是与对⽅相反的动作; “”是⼀种乐器上的装置,可以有开合的相关动作。

这⼏个词都具有“相对”这⼀特点。

由“⾔”和“语”各⾃的同源词可以清楚地看出,“⾔”是主动说话,“语”是与⼈对答,互相交谈,这⼀差异正是由于它们不同源⽽造成的。

“缺”指器⽫有缺⼝;“决”指⽔有了缺⼝;“珏”是有缺⼝的圆形佩⽟;“阙”是宫殿,祠庙等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

这四个词都指“有缺⼝”。

“崖”指⼭边;“涯”是⽔边。

“枯”是草⽊缺⽔;“涸”是江河缺⽔;“渴”是⼈缺⽔。

“张”是张开⼸;“涨”是⽔涨;“胀”是腹胀。

“浓”是⽔厚;“”是酒厚;“脓”是汁厚;“”是⾐厚;“”是花⽊厚。

“⽿”是听觉器官;“”是⼀种⽿饰;“”是割⽿的⼀种刑罚。

“颈”是脖⼦:“刭”是割脖⼦。

“舞”是舞蹈、跳舞;“巫”是以舞降神的⼈。

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合集

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合集

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合集一、同义关系同义关系是指两个词或短语在意义上非常接近或相同的关系。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相似、等效或替代的概念。

比如,"汽车"和"轿车"、"高兴"和"愉快"就是同义关系。

二、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指两个词或短语在意义上相反的关系。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对立、矛盾或相反的概念。

比如,"黑"和"白"、"善"和"恶"就是反义关系。

三、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两个词或短语在意义上存在层级关系的关系。

其中一个词或短语是另一个词或短语的一种特例或更具体的概念。

比如,"动物"和"狗"、"水果"和"苹果"就是上下位关系。

四、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事件或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关系。

一个事件或现象是另一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或结果。

比如,"下雨"和"地面湿润"、"吃药"和"病好了"就是因果关系。

五、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指两个词或短语在意义上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关系。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同时发生、同时存在或并列的概念。

比如,"苹果"和"香蕉"、"读书"和"写作"就是并列关系。

六、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指两个词或短语在意义上相互补充或递进的关系。

一个词或短语是另一个词或短语的进一步发展或深化。

比如,"小学"和"初中"、"努力"和"成功"就是递进关系。

七、对比关系对比关系是指两个词或短语在意义上相互对比或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个词或短语可以强调另一个词或短语的不同或相反之处。

对“业”声字的理解

对“业”声字的理解

对“業”声字的理解本文系联了以“業”为声符的15个字,分析它们的同源类义关系,以补王力《同源字字典》及刘均杰《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再补》未收之不足,同时也试着从同声符的字出发寻找探求同源词的又一方法。

标签:業同源类义形声字分为声符与形符,一般的文字学家认为:形符主义,声符主音。

但我国的语言文字学家很早就发现声可表义这一现象,最早可追溯到许慎的《说文解字》。

宋朝王子韶提出的“右文说”认为:形声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而左边的义符只有类别范畴,而右边的声符表意义。

右文到清代向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发展为“音近义通”说。

本文对从“業”得声的15个字,从考察同源字词的角度,即“音近义通”的标准进行分析。

分析发现,它们能构成一定系统的同源关系。

首先,从语音角度来考察这些“業”声字,即要考察它们的上古音。

由上表可知,这些“業”声字在上古为疑母、泥母或匣母,泥母和疑母为准双声,疑母和匣母为旁纽,属同韵部盍部,因此,它们为声近韵同关系。

其次,从意义角度来分析“業”声字。

一、“業”字形义考“業”,《说文》:“業,大版也,所以饰悬钟鼓,捷業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鋙相承也。

从丵,从巾,巾象版。

《诗》曰:‘巨業维樅。

’。

”《尔雅》:“大版谓之業。

”郭璞注云:“筑墙版也。

俗作。

”《广韵·業韵》:“業,事也、大也、叙也、次也、始也、敬也、严也。

”《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毛传:“業,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虡,衡者为栒。

”《文选·张衡〈西京赋〉》:“洪钟万钧,猛虚趪趪,负笋业而余怒,乃奋翅而腾骧。

”薛综注:“當筍下,爲兩飛獸以背負,又以板置上,名爲業。

”由此可知,“業”的本义即“大版”。

二、“業”声字语源义分析由于声符的音表示的语源义有多元性特征,便可能向不同方向孳乳。

本文对以“業”为声符的15个字加以分析,找出其从不同方向发展的类义关系,进行归纳阐释。

古代汉语(七):词义关系

古代汉语(七):词义关系

【过关宝典】古代汉语(七):词义关系第七部分词义关系文言文中,词与词之间在音和义方面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关系的不同,划分出同音、同义、反义、同源等各种音义关系群。

词义关系是指不同的词在意义方面存在的关系,主要包括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两种。

一般而言,具体同义关系的词称为同义词,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叫做反义词。

◆模块一同义词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相对于双音词来讲,单音词的义项更多,指向更广,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往往更复杂。

如,“发”,常见的就有8种意思,即把箭射出去、出发、派遣、征召、生长、颁布、兴起、打开。

同义词的丰富为语言的运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是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

古人在行文中也很注意通过同义词的选择使用来增强表达效果。

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准确理解词义、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知识点一同义词的定义与特点1、同义关系是词的一种特殊的聚合关系。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读音不相关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

2、同义词的主要特点:①同义词是指在某个义位或是某几个义位上同义,而不是所有的义位都同义。

所有义项都相同的词是等义词,其数量是很少的,而且随着语言的成熟和规范,等义词会越来越少。

②有些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由于词义的演变,某些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只存在某个历史时期,并非自古就有,也非至今都在。

3、同义词之间在语音上互不相关。

同义词只是在一个或几个义项上相同,在语音上却没有关系。

如果语音上也相同或相近,那就是出自同一个语源的同源词。

4、同义词是相互的。

知识点二同义词的差异1、掌握同义词,重点不在于识其同,而在于辨其异。

一般认为,同义词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词的理性意义的差异、组合功能的差异、情感色彩的差异。

2、理性意义的差异:①范围广狭不同。

问、询、访在询问、征求意见的义项上是同义词。

但“访”的适用范围比“问”“询”要小,“问”“询” 的对象通常没有什么限制,而“访”通常是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征求意见。

语义关系的种类范文

语义关系的种类范文

语义关系的种类范文1.同义关系同义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

这种关系可以根据词义的相似程度分为完全同义和近义两种。

完全同义的词在所有上下文中可以互换使用,而近义词则有时仅限于特定的语境中可以替代。

例如,“笑”和“笑容”就可以看作是完全同义的词语。

2.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指两个词语的意义相对或相反。

一个词的意义与另一个词的意义相反,常常指的是其中一属性或状态的对立面。

例如,“高”和“矮”、“喜欢”和“讨厌”之间就存在着反义关系。

3.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两个词语之间的整体与部分、范围与成员等关系。

上位词是更广泛的概念,下位词则是具体的组成部分。

例如,“动物”是“狗”的上位词,“狗”是“动物”的下位词。

4.同类关系同类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属于同一类别、同一范畴。

这种关系是根据词语的分类特征来划分的。

例如,“梨、苹果、香蕉”都属于水果这一类别。

5.延伸关系延伸关系是指两个词语之间存在着一种概念或意义的扩展或延伸。

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引申出了其他含义。

例如,“太阳”原本指的是天空中的恒星,而在口语中也可以指人类的父亲。

6.部分与整体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是指两个词语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一个词语表示整体,另一个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例如,“树”是“森林”的一部分。

7.时空关系时空关系是指两个句子中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在家等你”与“你在家的时候我会来拜访”的时间关系是先后顺序。

8.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

一个事件导致了另一个事件的发生。

例如,“下雨导致道路湿滑,发生了交通事故”。

9.联想关系10.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意义逐步增加或扩展的关系。

一个句子的内容在下一个句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这个城市有很多景点,比如有著名的博物馆、美丽的公园,还有历史悠久的故居。

”以上是常见的语义关系的种类。

这些关系的理解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句子和篇章。

论《尔雅》中同源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论《尔雅》中同源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论《尔雅》中同源词的语义关系类型《尔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含有丰富的语义信息,其中同源词可以用来提高文本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本文将对《尔雅》中出现的同源词进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探究它们所属的语义关系类型。

第一部分:《尔雅》中同源词的语义关系类型1.义词《尔雅》中提到了很多同义词,它们体现出语言的多样性,使文本更加丰富。

例如,它把“健”的意思写成“壮”,把“宝”的意思写成“宗”,把“爱”的意思写成“忠”等等。

这些同义词有助于增强文本的描述性,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2.义词《尔雅》也提到了很多反义词。

它们用来强调文本中出现的特定概念,使这些概念更加丰富,也使得文本更加引人入胜。

例如,它把“廉”的意思写成“害”,把“仁”的意思写成“忍”,把“淑”的意思写成“恶”等等。

这样的反义词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3.喻词《尔雅》中也出现了许多比喻词。

它们用来强调文本中出现的概念,使得文本更加生动。

例如,它把“德”的意思写成“庆”,把“正”的意思写成“昌”,把“述”的意思写成“言”等等。

这样的比喻词让人们能够更自然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4.形词《尔雅》中也出现了一些同形词,它们是同源词中最常见的类型,其语义关系也是非常清晰的,例如,它把“仁”的意思写成“忍”,把“德”的意思写成“庆”,把“和”的意思写成“合”等等。

这样的同形词能够提升文本的密度,从而使读者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住文本的内容。

第二部分:同源词的重要性同源词是《尔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作者更加准确、更加浓缩地表达思想,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文本的内容。

比如,它可以增加文本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也可以提高文本的密度,让读者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住文本的内容。

结论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了《尔雅》中出现的同源词,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它们所属的语义关系类型,并指出了同源词在《尔雅》中的重要性。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自从“现代语言学之父”、世界最著名的语文学家索绪尔于本世纪初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观点以来,词语之间的系统联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重视,围绕词语之音的语义联系问题,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概念,如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等等。

传统语言学只注意到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而实际上词语之间还有许多别的重要的语义关系。

有些语义关系已被语言学家发掘出来了,还有一些则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这里谈谈除了同义反义关系之外的几种重要的语义聚合关系,并谈谈他们在词语解释中的作用。

一、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是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一个词语的全部语义(概念意义)包括在另一个词语的语义之中,这两个词语就构成上下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就是逻辑学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就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义词,如:“笔-钢笔”、“人-男人”、“听-偷听”、“销售-批发”、“红-粉红”、“白-雪白”等等。

其中“笔”是“钢笔”的上义词,“钢笔”是“笔”的下义词。

其余依此类推。

上下义词都有属种关系,没有属种关系的词不是上下义词,如构成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词就不是上下义词,如“中国-北京”、“衣服-衣襟”、“森林-树”、“船-船队”都不是上下义词。

表示等级关系的词也不是上下义词,如“博士-硕士”、“处长-科长”、“年-月”都不是上下义词。

因为这些词语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属种关系。

上下义词具有包容性,上义词的所指范围包容下义词所指范围,可以进入“乙是甲”的格式,但不能反过来说“甲是乙”。

如可以说“钢笔是笔”,但不能说“笔是钢笔”。

从逻辑上讲,如果乙真,则甲必真;如果乙假,则甲或真或假。

如,“这是钢笔”为真,那么“这是笔”必真;若“这是钢笔”为假,那么,“这是笔”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并不是陌生的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的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人们常常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

特别是人们在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中,这种等同体现得非常明显。

例如:朱星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说:“同源字,是指音义俱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由于汉字是方块字,一个字一般都具有音、形、义三个部分,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所以,同源字,实际上也就是同源词。

”为什么大家总是把同源字和同源词、字源和词源混为一谈呢?这大概有两种原因。

一是受传统小学、字源学的影响,以为解字即是解词,字、词无须严格区辨。

同源词乃是用字符来表现的,故同源字与同源词合二为一,名异实同;二是迄今科学的,系统的同源字研究较为鲜见,这方面甚至存在着理论上的欠缺,而同源字之名不能空设,于是就约定俗成,戴同源字之名,行同源词之实。

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区分同源字和同源词。

“就字与词的本质来看,二者绝不是相同的东西。

词是语言中表义的最小单位,它是音义结合体。

而字则是书写词的符号,字形对语言来说,是外在的东西,而月一个字并不只与一个词对当;同样,一个词也并不只有一个字与它相应。

何况它们并非同一阶段的产物,而且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发展变化。

在研究字与词的产生、发展、变化时,既要看到它们相互联系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本质区别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字’与‘词’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

”由此可以看出,同源字和同源词是明显是两个概念。

所谓同源词,朱、王二先生给同源字所下的定义正好适用。

表述得完整一些应该是:“凡语音相同相近,具有同一语义来源的词叫同源词。

”同源字的定义应该是:“凡读音相同或相近,具有同一形体来源的字叫同源字。

”同源词的着眼点在于词的音义来源和音义关系上;而同源字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字的形体来源及其形义关系上。

说得再明确一点,同源词属于词义系统问题,同源字则属于字形系统问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之欧阳引擎创编

古代汉语简答题之欧阳引擎创编

1、什么是六书?欧阳引擎(2021.01.01)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

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

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语义关系的种类

语义关系的种类

语义关系的种类1.同义关系:同义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之间在意义上相似或相近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聪明”和“机智”在意义上是相似的。

2.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指两个词语之间在意义上相对或对立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强调文本中的观点或概念。

例如,“好”和“坏”在意义上是相对的。

3.上位关系:上位关系是指一个词语表示的概念包含或属于另一个词语所表示的概念。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概念之间的层级结构。

例如,“狗”是“动物”的一种。

4.下位关系:下位关系是指一个词语表示的概念被另一个词语所包含或所属于。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具体地表达概念。

例如,“玫瑰”是“花”的一种。

5.同属关系:同属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归纳。

例如,“橘子”和“苹果”都是属于“水果”的。

6.部分关系:部分关系是指一个词语表示的概念是另一个词语所表示的概念的一部分。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描述事物的组成部分。

例如,“轮子”是“汽车”的一部分。

7.例证关系:例证关系是指一个词语表示的概念可以作为另一个词语所表示的概念的例子。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支持论点。

例如,“苹果”可以作为“水果”的一个例证。

8.原因与结果关系:原因与结果关系是指一个词语表示的概念是另一个词语所表示的概念的原因或结果。

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行动的动机或结果。

例如,“下雨”是“湿润”的原因。

除了上述提到的语义关系,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语义关系,如反转关系、否定关系、比较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干、工、土(士)

干、工、土(士)

干、工、土(士)27干“干”,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文几乎都是“ ”这个模样,像长杈之形。

“干”本义是指树干,也是农耕时代人们方便制作、随手可操持的武器。

“干”与“戈”结合为“干戈”,就成了兵器总称,如大动干戈,也就不足为奇了。

“杆”、“竿”中的“干”表义兼表音。

“干”由树干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如“躯干、骨干、主干、干道、干线”等。

因“干”作为兵器使用,自然就有攻击、冲犯的感觉。

如今,“干扰、干预”大概就来自于此。

后来,“干”的引申义复杂起来,没办法,古人又造“幹、榦”分担树干之“干”,本来简单的汉字,变得复杂了。

好在汉字简化时,“幹、榦”又返璞归真到了“干”。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汉字简化时,以“干”替代“乾湿”的“乾”和“幹部”的“幹”。

“乾”字读“前”时,如“乾坤、乾隆”,不能用“干”代替“乾”,否则乾隆就会大动肝火了,乾坤就会大逆转。

至于“天干、地支”中的“干”,那只是同音假借而来,与“干”本义相差十万八千里。

也有的说“天干、地支”,犹如说树干与树枝,想想也是蛮有道理的。

“干”部首内,《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只有4员大将:干、刊、邗、顸。

2021年7月中旬上架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第5版基础上增加了:平、罕、鼾0。

请注意,第6版与第5版有一显著变化就是在检字表中部分汉字右上角出现“0”,表明该汉字是非规定的归部。

也就是说此字本不属于该部首,只不过为了读者查找方便而特别加的。

如“鼾”真正意义上是归“鼻”部首。

在“鼻”部首内,“鼾”右上角就不带“0”而在“干”部首内右上角就带“0”。

凡右上角带“0”汉字,笔者一般不作解释,等到归部时(如“鼾”放在“鼻”部首内)才做解释。

从“干”的字,基本上以“干”表音,个别兼表义。

读an的有“犴、岸”等;读gan有“杆、秆、竿、肝、矸、旰”等;读han的有“旱、汗、邗、鼾、罕、扞”等;读kan的有“刊、衎”等。

不管读音咋变,基本上跑不了“an”这个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 文 整 齐 化 。 变 后 楷 书 作 , 简 化 为 页 。 徐 中舒 《 隶 后 嘲 甲骨 文字 典》 : , 也 , 日 页 头 从 从 儿 。象 人 之 头及 身 , 上 有 发 形 。以人 头
身 映衬 头 部 特 点 。表 示 人 之 头 颅 , 与省 略身 形 之 、 首字 故
重 于表 示 本 义 头 的 引 申义 如 器 物 顶 端 、 情 的 起 点 终 点 、 领 、 事 首 次序 领 行 等 义项 义 。
关键词 : ; 申; ; 页 引 头 同源 词
页, 象形字 , 甲骨文作孝 , 金文作 ≯小篆作 宛。『 1 ] 甲骨文像

填 《 雅 ・ 亲 》 顾 : : 也 。易 ・ 》 “ 于顺 ”陆 德 明 广 释 : 额 数 《 夫 :壮 ,
字. 页部 》 “ 拜 中 之 顿 首 必 重其 用颡 ,故 凡 言稽 颡 者 皆谓 顿 :九
简化成头 . 以“ ” 则 页 为义 符 的 “ ” 就 具 有 了 与 “ ” 系 联 颈 字 头 相 的 的 若 干 义 , 们 主要 是 : 一 , 、 袋 或 相 关 的 部 位 : 它 第 头 脑 第 二 , 上面、 高 、 前面 , 明显 ; 三 : 明、 智慧 ; 四 : 最 最 最 最 第 聪 有 第
相 同 意思 的还 有 颓 :集 韵 ・ 韵 》 “ , 作 颓 。” 庄 子 ・ 宗 《 尤 :螟 或 《 大 师 》 “ 颡 颓 ” 陆 德 明 释 文 一 《 文 ・ 部 》 颓 , 也 。 《 文 :其 , 说 页 : 颧 说
实 同 。 佛 言 以为 :页 之 最 古 者 。 人身 体 全 部 , 书 身 、 、 丁 “ 象 许 首 手 等 皆 由此 分 析 而 各 自为 部 此 训 头 也 以一 部 分 之 义 而训 象 全体 之 文 , 为 随 俗 这 义 , 欲 非 今 返 古 。 又 说 :沫 , 面 也 . 此 不 ” “ 洒 古 文 从 页 作 鹊 , 鬻亦 即 页也 , 全 体 形 也 。 从 页 而 象 其 所 其 具 但 动 作 也 。 ”1 【 3
J1 09 u. 0 2
Vo . 16 No. 7
以页为义符的一组同源词的义类关 系
叶 红
( 西 师 范 大 学 , 西 桂 林 5 10 ) 广 广 4 0 4
摘 要 : 页” 一 个 常 用 字 , 据 它的 原 始 字形 “ 向 一 个人 的 脑 袋 ” 一 词 义 的 特 点 , 们 把 以 “ ” 义 符 的 “ 是 根 指 这 我 页 为
字 所 表 示 的 词 的 意 义进 行 归 纳 区分 形成 了一 个 以“ ” 中心 的 同 源 词 系统 。经研 究 我们 发 现 : “ ” 义符 的喉 牙 页 为 从 页 这
音 字着 重 反 映 “ 表 示 头 、 脑 、 头 相 关 的 面部 特 征 及 思虑 、 法 这 几 类 义 项 义 ; 从 “ ” 页” 头 与 想 而 页 义符 的 舌 齿 音 字 则 是 侧
句读 ・ 部》颓 , 页 : 面颧 也 。 集 韵 ・ 韵 》 须 , 骨 或 作 顾 。 见 《 脂 : 颊 可
颓 、 二 字 在 古 代 是 同 义 字 , 是 由头 延 伸 出来 表 面 颧 骨 义 的 顺 都
字。
《 文 ・ 部 》 :面 旁 也 , 页夹 声 。 ” 《 子 ・ 说 页 颊 “ 从 闱墨 备城 门》 : “ 颊 长 二 尺八 寸 ”孙 诒 让 引 《 文》 《 文 - 部 》 颊 , 旁 马 , 说 一 说 页 : 面
日: 。 也 。 颡 额 焦循 章句 : , 之 上 半 也 。 意 也 在 方 言 中也 有 颡 首 此
与头 相 关 的 动 作 如 叩 、 头 、 头 等 义 ; 五 : 磕 低 第 与头 脑 相 关 的心
理活动如心愿 、 恼义 ; 六 : 别 。 量。 烦 第 类 数 从“ ” 个义符的字 . 其声母来看 . 页 这 从 大致 可分 为两 个 系 统 , 类 是 喉 牙音 的 如页 ( 结 切 )颜 ( 奸 切 ) 颊 ( 叶切 ) 一 胡 、 五 、 古 、 颌 ( 感 切 )项 ( 讲 切 )愿 ( 怨 切 )顽 ( 还 切 )顾 ( 慕 胡 、 胡 、 鱼 、 五 、 古 切 ) 顼 ( 王 切 )显 ( 、 许 、 呼典 切 ) ( 洳 切 ) 。 少数 唇 音 如 烦 预 羊 等 ( 袁 切 ) 一类 是 舌 齿音 的如 头 ( 侯 切 ) 颡 ( 朗切 )颠 ( 附 ; 杜 、 苏 、 都
首, 非稽 首也 。『 方 言 》 十 : , 也 。 ” 5 《 卷 颁 颡 中夏 谓 之 颁 , 齐谓 之 东
颡 。 子 . 世 间 》 “ 解 之 以 牛 之 白颡 者 ” 陆 德 明释 文引 庄 人 :故 , 司 马 云 : , 也 。 《 ・ 卦 》 “ 的 颡 ”李 鼎 祚 集 解 引 虞 翻 颡 颁 易 说 :为 ,
释 文 : , 也 ; 循 章 句 : , 也 , 面 之 两 畔相 等 。李 鼎 祚 螟 颧 焦 顺 颧 居 集 解 引翟 日 : 之 前称 顾 。 , 间 骨 。 头 引 申表 示 面 颧 骨 , 首 顺 颊 由
个 突 出 的头 部 的 人 形 , 为头 和发 , 为 人 身 ; 文 线 条 化 ; 上 下 金
所 以 ,页 ” “ 的本 义 为 头 是 不 容 置 疑 的 , 与 釜 、 为 同 一 它 首 个 意 思 。 又 因 每个 头部 都 有 一 张 面孔 . 叉读 为 叶音 . 作 量 故 用 词 。 是表 示 头 的意 思 便 另 加 声 符 豆 。 页 豆声 , 作 颐 . 今 于 从 写 如
20 0 9年 7月 第 6卷 第 7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文社会科学版 ) 人
J u n lo b iU ie st fE o o c ( ma i e n o ilS i n e o r a fHu e n v r i o c n mi sHu nt s a d S c a c e c s y i
也 。 《 就 篇 》 三 :颊 颐 颈 项 肩 臂 肘 ”颜 师 古 注 : 两 旁 日 急 卷 “ , 面 颊 。《 问 ・ 素 刺热 篇 》 “ 荣 颊 前 , 病 也 。” 冰 注 : 前 , :色 热 王 颊 即颧 骨 下 近 鼻 两 谤 也 《 文・ 说 页部 》 :颁 也 , 页 桑 声 。 ” 段 玉 裁 注 《 文 解 颡 “ 从 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