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治疗与诊断课件ppt
合集下载
重症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ppt

心静脉插管)al1. A5nn Hematol. 2012 Jan;91(1):115-21.
26.Wu UI et al.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10;43(4):310–316.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27,28
+15
+10
PSI评分 患者特征 PH<7.35 BUN>30mg/dL 钠<130 mEq/L 葡萄糖 ≥250mg/dL
红细胞压积<30%
得分 +30 +20 +20 +10
+10
PaO2<60mmHg 或O2饱和度<90% 胸膜渗出液
+10 +10
E.Polverino et al. Minerva.Anestesiol.2011;77:196-211.
疑有吸入因素时应优先选择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等有抗厌氧菌活性的药物,或联合应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老年有基础疾病患者要考虑到肠杆菌科菌感染可能,由于我国肠 杆菌科菌对氟喹诺酮耐药率高、产ESBL比例高,经验性治疗可 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厄他培南等碳青霉 烯类。
17
17
29.Tumbarello M et al. Epidemiol. Infect.2011;139:1740–1749.
MDR G-菌感染高危因素汇总25-29
患者存在以下高危因素: 住院时间≥ 5天、入住ICU、既往接受抗菌治疗(90天内)、插管、机械通气
细菌 产ESBL肠杆菌感染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教学查房目的
1、通过教学查房,掌握重症肺炎西医诊断 标准、抗生素选择;
26.Wu UI et al.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10;43(4):310–316.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27,28
+15
+10
PSI评分 患者特征 PH<7.35 BUN>30mg/dL 钠<130 mEq/L 葡萄糖 ≥250mg/dL
红细胞压积<30%
得分 +30 +20 +20 +10
+10
PaO2<60mmHg 或O2饱和度<90% 胸膜渗出液
+10 +10
E.Polverino et al. Minerva.Anestesiol.2011;77:196-211.
疑有吸入因素时应优先选择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等有抗厌氧菌活性的药物,或联合应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老年有基础疾病患者要考虑到肠杆菌科菌感染可能,由于我国肠 杆菌科菌对氟喹诺酮耐药率高、产ESBL比例高,经验性治疗可 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厄他培南等碳青霉 烯类。
17
17
29.Tumbarello M et al. Epidemiol. Infect.2011;139:1740–1749.
MDR G-菌感染高危因素汇总25-29
患者存在以下高危因素: 住院时间≥ 5天、入住ICU、既往接受抗菌治疗(90天内)、插管、机械通气
细菌 产ESBL肠杆菌感染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教学查房目的
1、通过教学查房,掌握重症肺炎西医诊断 标准、抗生素选择;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分开,洁污分开 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灰、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重症感染脓毒血诊断与治ppt课件

又称重症感染,是指脓毒症伴器官 功能障碍或衰竭
是指严重脓毒症患者在给予足量补液后 仍无法纠正持续的低血压,或血压下降超 过基础值40mmHg,伴有组织低灌注
学习交流PPT
11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 1、肯定或怀疑的感染,加上以下5个指标: • 一般指标 • 炎症指标 • 血流动力学指标 • 器官功能障碍指标(六系统) • 组织灌注指标
有助于我们对患者感染 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学习交流PPT
12
脓 毒 血 症 诊 断 标 准
学习交流PPT
13
脓 毒 血 症 诊 断 标 准
脏器功能障碍:肺、肾学、习交凝流P血PT 、消化、血液、肝。
14
严重脓毒血症
• 严重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合并由脓毒血症导致的 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SBP<90mmhg, 或MAP<70mmhg,或SBP下降超过40mmhg,除外 其他原因导致低血压)
学习交流PPT
3
感染分布于临床各科
• 1、呼吸----重症肺炎,肺脓疡,脓胸等; • 2、心内----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 • 3、外科-----重症胆管炎、腹腔感染; • 4、骨科-----骨髓炎、皮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 5、消化科---肝脓疡; • 6、神经内外科:颅内感染,褥疮继发感染……
记住:组织间隙低灌注表现:低血压或乳酸 酸中毒(不一定低血压)
学习交流PPT
1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 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 础上,相继引发 2个或 2 个以上器官同时 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学习交流PPT
16
是指严重脓毒症患者在给予足量补液后 仍无法纠正持续的低血压,或血压下降超 过基础值40mmHg,伴有组织低灌注
学习交流PPT
11
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 1、肯定或怀疑的感染,加上以下5个指标: • 一般指标 • 炎症指标 • 血流动力学指标 • 器官功能障碍指标(六系统) • 组织灌注指标
有助于我们对患者感染 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学习交流PPT
12
脓 毒 血 症 诊 断 标 准
学习交流PPT
13
脓 毒 血 症 诊 断 标 准
脏器功能障碍:肺、肾学、习交凝流P血PT 、消化、血液、肝。
14
严重脓毒血症
• 严重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合并由脓毒血症导致的 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SBP<90mmhg, 或MAP<70mmhg,或SBP下降超过40mmhg,除外 其他原因导致低血压)
学习交流PPT
3
感染分布于临床各科
• 1、呼吸----重症肺炎,肺脓疡,脓胸等; • 2、心内----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 • 3、外科-----重症胆管炎、腹腔感染; • 4、骨科-----骨髓炎、皮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 5、消化科---肝脓疡; • 6、神经内外科:颅内感染,褥疮继发感染……
记住:组织间隙低灌注表现:低血压或乳酸 酸中毒(不一定低血压)
学习交流PPT
1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 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 础上,相继引发 2个或 2 个以上器官同时 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学习交流PPT
16
重症肺炎诊治PPT课件

重症肺炎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影响因素
年龄
年龄越大,重症肺炎的预后通常越差,因为老年 人的免疫系统较弱,恢复能力较差。
并发症
重症肺炎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疾病、肾 脏疾病、消化道出血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预 后。
基础疾病
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 肺病等)的患者,重症肺炎的预后通常较差。
传播途径
重症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 者分泌物和密切接触传播。
02
重症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性病因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 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者。
非感染性病因
如吸入性肺炎(如吸入胃内容物、有毒气体等)、放射性肺炎( 如放射治疗引起的损伤)等。
平喘
对于呼吸困难、喘息等症 状严重者,可给予平喘药 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1 2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
重症肺炎患者通常需要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 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时调整 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3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血气分析
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重症肺炎患者X线胸片常显示 肺部大片阴影,病灶迅速扩散 。
CT检查
高分辨率CT能更准确地判断肺 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检查
在特殊情况下,MRI检查有助 于进一步明确肺部病变的性质 。
04
重症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活 动量,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康复。
预后影响因素
年龄
年龄越大,重症肺炎的预后通常越差,因为老年 人的免疫系统较弱,恢复能力较差。
并发症
重症肺炎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疾病、肾 脏疾病、消化道出血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预 后。
基础疾病
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 肺病等)的患者,重症肺炎的预后通常较差。
传播途径
重症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 者分泌物和密切接触传播。
02
重症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性病因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 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者。
非感染性病因
如吸入性肺炎(如吸入胃内容物、有毒气体等)、放射性肺炎( 如放射治疗引起的损伤)等。
平喘
对于呼吸困难、喘息等症 状严重者,可给予平喘药 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1 2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
重症肺炎患者通常需要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 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时调整 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3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血气分析
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重症肺炎患者X线胸片常显示 肺部大片阴影,病灶迅速扩散 。
CT检查
高分辨率CT能更准确地判断肺 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检查
在特殊情况下,MRI检查有助 于进一步明确肺部病变的性质 。
04
重症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活 动量,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康复。
重症肺炎临床诊断和处理课件

接种时间:根 据疫苗类型和 接种对象,定 期接种
接种效果:预 防重症肺炎, 降低发病率和 死亡率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早睡早起、规律饮 1
食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 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4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等
加强锻炼,提高免 2 疫力,如跑步、游
泳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3 态,如保持乐观、
确保治疗效果
01
02
03
04
目的:维持患者生命体 征,保证重要器官的供
血供氧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如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等
防重 3 症 肺 炎 的 预
疫苗接种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疫苗类型:肺 炎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麻 疹疫苗等
接种对象:儿 童、老年人、 免疫力低下人 群等
谢谢
重症肺炎临床诊断 和处理课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 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演讲人
目 录
壹
重
贰
重
叁
重
症
症
症
肺
肺
肺
炎
炎
炎
的
的
的
诊
处
预
断
理
防
断重 1 症 肺 炎 的 诊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 不退
咳嗽:咳嗽频繁,痰液 增多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加快
胸痛:胸部疼痛,呼吸 时加重
理重 2 症 肺 炎 的 处
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患 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根据病情、抗生素的半衰期、 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ppt课件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概述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原则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具体控制措施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教育与培训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未来展望
01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概述
感染途径
详细解释感染的主要途径,如手卫生、医疗器械管理、环境清洁等 。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01
02
03
04
手卫生
教授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 并强调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的
核心作用。
防护用品使用
演示如何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 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
镜等。
医疗器械管理
培训医务人员如何正确管理医 疗器械,包括清洗、消毒和灭
传播途径多样
感染可通过接触传播、空 气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 。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 高患者安全性。
提高医疗质量
减少医院感染有助于提高 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降低医院感染率可以减少 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和资源 消耗,使医疗资源得到更 合理的利用。
06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未来 展望
新技术和方法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高新消毒技术
未来,重症监护室将更 多采用如紫外线、臭氧 等高新消毒技术,提高 消毒效率,降低感染风 险。
生物标志物监测
应用生物标志物监测感 染源和感染途径,实现 早期预警和快速干预。
抗菌涂层和材料
利用具有抗菌功能的涂 层和材料,减少医疗设 备和环境的细菌污染。
接触传播控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概述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原则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具体控制措施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教育与培训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未来展望
01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概述
感染途径
详细解释感染的主要途径,如手卫生、医疗器械管理、环境清洁等 。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01
02
03
04
手卫生
教授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 并强调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的
核心作用。
防护用品使用
演示如何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 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
镜等。
医疗器械管理
培训医务人员如何正确管理医 疗器械,包括清洗、消毒和灭
传播途径多样
感染可通过接触传播、空 气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 。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 高患者安全性。
提高医疗质量
减少医院感染有助于提高 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降低医院感染率可以减少 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和资源 消耗,使医疗资源得到更 合理的利用。
06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未来 展望
新技术和方法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高新消毒技术
未来,重症监护室将更 多采用如紫外线、臭氧 等高新消毒技术,提高 消毒效率,降低感染风 险。
生物标志物监测
应用生物标志物监测感 染源和感染途径,实现 早期预警和快速干预。
抗菌涂层和材料
利用具有抗菌功能的涂 层和材料,减少医疗设 备和环境的细菌污染。
接触传播控制
重症感染PPT课件

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并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排痰、吸氧,保持呼 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 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 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康复指导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 复计划,逐步恢复体力。
重症感染的常见病因
细菌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
寄生虫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如流感病毒、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如念珠菌、隐球菌等。
如阿米巴原虫、疟原虫 等。
重症感染的症状与体征
01
高热
02
寒战
03 呼吸困难
04
神志改变
循环障碍
05
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39℃。 肌肉颤抖,身体发冷。 呼吸急促、费力,甚至出现三凹征。 意识模糊、昏迷等。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
03
重症感染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80%
抗生素选择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感染的严 重程度,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100%
联合用药
在单一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的情 况下,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以提高疗效。
80%
用药时机
尽早开始抗感染治疗,以降低感 染对机体的影响。
支持治疗
02
01
0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接 种相应的疫苗以预防重症感染 。
感染控制措施
隔离患者
《重症肺炎治疗进展》课件

重症肺炎的并发症
01
02
03
04
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可能导致肺通气或换 气功能严重受损,引起低氧血
症或高碳酸血症。
心力衰竭
肺炎引起的心脏疾病,可能导 致心力衰竭。
休克
重症肺炎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组织灌注不足,引发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肺炎可能引发多个器官功 能受损,如肝、肾、胃肠道等
。
REPORT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病 原体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重症 肺炎的传播。
改善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 污染物等措施有助于降低重症 肺炎的发病风险。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 足的休息时间等措施有助于提 高身体免疫力,预防重症肺炎
的发生。
重症肺炎的控制策略
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于疑似重症肺炎的患者,应及时诊断并给 予合适的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重症肺炎的定义
01
重症肺炎是指肺炎病情严重,可 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或危及生命 的疾病。
02
重症肺炎患者通常需要入住ICU接 受密切监测和高级治疗。
重症肺炎的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重 症肺炎。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程度 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的症状
咳嗽、咳痰、呼吸困 难、呼吸急促等症状 。
微生物组治疗
微生物组治疗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善免疫系统和 代谢状况,为重症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重症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重症肺炎的预防措施
感染重症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PPT课件

[2001年策略共识 ]
C.抗菌治疗
1.当发现重度症脓毒血症时,在留取适当
的培养标本后,静脉注抗菌疗法应该在四
小时内开始。
[E级]
2.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所选用的一或多 种抗生素,应根据可疑致病菌(细菌或真 菌)选择,且该抗生素应能够达到引起脓 毒血症的病灶。同时应该根据社区或医院 感染病原体的敏感譜指南选择。
美国胸科医生协会(ACCP) 美国胸科学会(ATS) 外科感染学会(SIS) 欧洲呼吸学会(EART) 国际脓毒血症基金会(ISF)
最新的sepsis处理策略
1. 及时鉴别和诊断病人; 2. 快速确定病原菌,及时、适当地采用抗 菌治疗; 3. 改善通气技术(低压力通气); 4. 适当的(目标指导性的)血液动力学支持; 5. 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活性的] drotrecogin alfa); 6. 免疫治疗; 7. 控制血糖(加强胰岛素治疗); 8. 适当的营养;有效地支持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抗凝
令人担心的是,从现在重症sepsis为每年的3个 病例/1,000人口,即千分之三的发病率起,将以 1.5%比率增长。到2020年光是在美国每年就会 增加一百万的病例。
Sepsis的死亡率
(在不可以接受的高水平上;在非心血管疾病ICU内重症
sepsis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现在美国仍保持在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表中名列第 10位。 1995年美国人口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 236,000患者死于此症。而实际的死亡数可能高过目 前的估计。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C.抗菌治疗
1.当发现重度症脓毒血症时,在留取适当
的培养标本后,静脉注抗菌疗法应该在四
小时内开始。
[E级]
2.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所选用的一或多 种抗生素,应根据可疑致病菌(细菌或真 菌)选择,且该抗生素应能够达到引起脓 毒血症的病灶。同时应该根据社区或医院 感染病原体的敏感譜指南选择。
美国胸科医生协会(ACCP) 美国胸科学会(ATS) 外科感染学会(SIS) 欧洲呼吸学会(EART) 国际脓毒血症基金会(ISF)
最新的sepsis处理策略
1. 及时鉴别和诊断病人; 2. 快速确定病原菌,及时、适当地采用抗 菌治疗; 3. 改善通气技术(低压力通气); 4. 适当的(目标指导性的)血液动力学支持; 5. 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活性的] drotrecogin alfa); 6. 免疫治疗; 7. 控制血糖(加强胰岛素治疗); 8. 适当的营养;有效地支持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抗凝
令人担心的是,从现在重症sepsis为每年的3个 病例/1,000人口,即千分之三的发病率起,将以 1.5%比率增长。到2020年光是在美国每年就会 增加一百万的病例。
Sepsis的死亡率
(在不可以接受的高水平上;在非心血管疾病ICU内重症
sepsis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现在美国仍保持在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表中名列第 10位。 1995年美国人口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 236,000患者死于此症。而实际的死亡数可能高过目 前的估计。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ppt

非ICU病人
(n = 365)
139 71 (51.1) 14 (10.1) 16 (11.5)
7 (5) 2 (1.4) 10 (7.2) 1 (< 1) 4 (2.9) 3 (2.1) 1 (< 1) 7 (5) 3 (2.1) 10 (7.2)
ICU 病人
(n = 92)
64 30 (46.8) 10 (15.6)
影响重症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因素
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最初的治疗反应不佳 出现与肺炎无关的并发症 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加用PEEP和较高浓度的吸氧
重症CAP患者6周死亡率中的相关危险因 素
年龄>65岁 合并恶性肿瘤 无胸膜疼痛 精神神志改变 生命体征异常:收缩压小于90mmHg或心率>120次/分 高危的病原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吸入性或阻塞性肺炎
HAP:美国每年有近2百万HAP患者,导致9万多人死亡,占院内感染 的第二位,增加医疗费用支出达45~57亿美元。
重症肺炎引起的呼吸与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是许多疾病的直接死因: 脑卒中--吸入性肺炎 血液病、肿瘤--HAP 外科手术、麻醉、肺切除、上腹手术、术后卧床
三、影响重症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 因素
6 (9.3) 3 (4.6) 4 (6.2) 3 (4.6) 1 (1.5) 1 (1.5)
1 (1.5) 3 (4.6) 4 (6.2) 12 (18.7)
Chest. 2007; 132:515-522
199 例入ICU的CAP24h内经气管吸引物病原体
Organisms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 其他GNB 结核分枝杆菌 其他病原体
影响重症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因素
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阿奇霉素或β -内酰胺+氟喹诺酮
12
重症肺炎的治疗 抗菌药物
13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疗程 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于退热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D停
药,但疗程视不同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不能把肺部阴 影完全吸收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对于普通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用药至患者退热后72h 即可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等 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的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建议抗菌药物疗程 ≥2周
1
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2
主要定义 重症肺炎病情评估 重症肺炎的辅助检查 重症肺炎的治疗 重症肺炎治疗后的评估及处理
3
主要定义
肺炎(pneumonia) 具备下述前4项中任何1项加上第5项,并除外肺 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问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 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即可诊断。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
14
重症肺炎的治疗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疗程 对于非典型病原体治疗反应较慢者疗程可延长至10-14天。军
团菌属感染的疗程建议为10-21d ,但这些研究多为门诊患者,或者住院患者中 对初始治疗快速反应的患者 对于重症肺炎,尤其初始反应不佳甚至失败的患者,其治疗疗 程会显著延长
床效果,应肯定其对免疫缺陷患者及病毒感染的作用 细菌感染尚有争论,对于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有待进一步的循证证据
17
非抗菌药物
白蛋白:在合并脓毒症尤其需要液体复苏时,可考虑应用白蛋 白治疗作为液体复苏的治疗手段之一
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并防止细菌 移位和器官功能障碍,同时亦需要注意高分解代谢状态
12
重症肺炎的治疗 抗菌药物
13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疗程 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于退热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D停
药,但疗程视不同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不能把肺部阴 影完全吸收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对于普通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用药至患者退热后72h 即可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等 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的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建议抗菌药物疗程 ≥2周
1
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2
主要定义 重症肺炎病情评估 重症肺炎的辅助检查 重症肺炎的治疗 重症肺炎治疗后的评估及处理
3
主要定义
肺炎(pneumonia) 具备下述前4项中任何1项加上第5项,并除外肺 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问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 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即可诊断。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
14
重症肺炎的治疗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疗程 对于非典型病原体治疗反应较慢者疗程可延长至10-14天。军
团菌属感染的疗程建议为10-21d ,但这些研究多为门诊患者,或者住院患者中 对初始治疗快速反应的患者 对于重症肺炎,尤其初始反应不佳甚至失败的患者,其治疗疗 程会显著延长
床效果,应肯定其对免疫缺陷患者及病毒感染的作用 细菌感染尚有争论,对于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有待进一步的循证证据
17
非抗菌药物
白蛋白:在合并脓毒症尤其需要液体复苏时,可考虑应用白蛋 白治疗作为液体复苏的治疗手段之一
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并防止细菌 移位和器官功能障碍,同时亦需要注意高分解代谢状态
《重症感染治疗》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 的重症感染威胁。
05
重症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重症肺炎的治疗
重症肺炎的概述
01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
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重症肺炎的治疗原则
02
治疗重症肺炎需要综合运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免疫治疗等手
段,以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和免疫状态。
循环障碍
出现血压下降、四 肢厥冷、尿量减少 等症状。
持续高热
体温持续高于 38.5℃,且使用退 烧药后效果不明显 。
意识障碍
出现昏迷、嗜睡、 反应迟钝等症状。
严重感染中毒症状
出现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等症状 。
重症感染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休克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 60mmHg,或脉压差小于30mmHg ,持续1小时以上。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 如肝、肾、肺、心脏等。
严重脓毒症
血培养阳性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且 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严重脓毒性休克
在脓毒症基础上出现循环衰竭,需要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重症感染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 、痰培养等检查有助于确 定感染的病原体。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重症感染,如脓肿形成 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
如局部清创、引流等,以清除感染 病灶,促进愈合。
特殊治疗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采用 特殊的治疗方法,如抗真菌治疗、 抗病毒治疗等。
04
重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 的重症感染威胁。
05
重症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重症肺炎的治疗
重症肺炎的概述
01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
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重症肺炎的治疗原则
02
治疗重症肺炎需要综合运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免疫治疗等手
段,以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和免疫状态。
循环障碍
出现血压下降、四 肢厥冷、尿量减少 等症状。
持续高热
体温持续高于 38.5℃,且使用退 烧药后效果不明显 。
意识障碍
出现昏迷、嗜睡、 反应迟钝等症状。
严重感染中毒症状
出现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等症状 。
重症感染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休克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 60mmHg,或脉压差小于30mmHg ,持续1小时以上。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 如肝、肾、肺、心脏等。
严重脓毒症
血培养阳性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且 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严重脓毒性休克
在脓毒症基础上出现循环衰竭,需要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重症感染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 、痰培养等检查有助于确 定感染的病原体。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重症感染,如脓肿形成 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
如局部清创、引流等,以清除感染 病灶,促进愈合。
特殊治疗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采用 特殊的治疗方法,如抗真菌治疗、 抗病毒治疗等。
04
重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症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频率、血 压和心率等指标,肺部听诊是否有异常呼 吸音。
影像学检查
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了解肺部炎症情 况及病灶范围。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痰液检查等,了 解患者感染情况及呼吸功能状态。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重症肺炎的危害
总结词
重症肺炎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详细描述
重症肺炎可能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此外, 重症肺炎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增加治疗 难度和患者的死亡率。
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重症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存在地域和季节性差异。
重症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 件
目录
• 重症肺炎概述 • 重症肺炎的诊断 • 重症肺炎的鉴别诊断 • 重症肺炎的治疗 • 重症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01 重症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词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 的特点。
详细描述
重症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导致肺 部组织严重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症状,病情恶化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 亡。
04 重症肺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重症肺炎,应尽早开 始治疗,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综合治疗
针对不同症状和病因,采取综 合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氧
疗、机械通气等。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频率、血 压和心率等指标,肺部听诊是否有异常呼 吸音。
影像学检查
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了解肺部炎症情 况及病灶范围。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痰液检查等,了 解患者感染情况及呼吸功能状态。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重症肺炎的危害
总结词
重症肺炎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详细描述
重症肺炎可能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此外, 重症肺炎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增加治疗 难度和患者的死亡率。
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重症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存在地域和季节性差异。
重症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 件
目录
• 重症肺炎概述 • 重症肺炎的诊断 • 重症肺炎的鉴别诊断 • 重症肺炎的治疗 • 重症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01 重症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词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 的特点。
详细描述
重症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导致肺 部组织严重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症状,病情恶化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 亡。
04 重症肺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重症肺炎,应尽早开 始治疗,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综合治疗
针对不同症状和病因,采取综 合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氧
疗、机械通气等。
重症肺炎ppt课件

。
肺癌
肺癌患者通常有长期吸烟史,影 像学检查可见肺部肿块或结节,
痰液或支气管镜活检可确诊。
其他疾病
重症肺炎还需与其他肺部疾病如 肺栓塞、肺水肿等进行鉴别诊断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鉴别
。
03
重症肺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 染。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恢复 情况。
03
02
健康饮食
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营 养。
预防再次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 再次感染的风险。
04
05
重症肺炎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影响因素
年龄
年龄越大,恢复期越长,预后相对较差 。
并发症
出现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 患者,预后较差。
健康饮食与作息
保持合理饮食和充足的休息,增强体质。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体温、呼吸、 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
遵医嘱治疗
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 药物或停药。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 清理痰液。
心理支持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 疏导,减轻焦虑情绪。
康复指导
01
合理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锻炼,增强 体质。
通过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部炎症浸润程度和范围 ,判断是否为重症肺炎。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实验 室检查,了解患者炎症程度和 呼吸功能状况。
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
了解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免 疫功能低下等高危因素,以及
是否处于流行病疫区等。
鉴别诊断
肺癌
肺癌患者通常有长期吸烟史,影 像学检查可见肺部肿块或结节,
痰液或支气管镜活检可确诊。
其他疾病
重症肺炎还需与其他肺部疾病如 肺栓塞、肺水肿等进行鉴别诊断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鉴别
。
03
重症肺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 染。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恢复 情况。
03
02
健康饮食
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营 养。
预防再次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 再次感染的风险。
04
05
重症肺炎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影响因素
年龄
年龄越大,恢复期越长,预后相对较差 。
并发症
出现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 患者,预后较差。
健康饮食与作息
保持合理饮食和充足的休息,增强体质。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体温、呼吸、 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
遵医嘱治疗
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 药物或停药。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 清理痰液。
心理支持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 疏导,减轻焦虑情绪。
康复指导
01
合理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锻炼,增强 体质。
通过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部炎症浸润程度和范围 ,判断是否为重症肺炎。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实验 室检查,了解患者炎症程度和 呼吸功能状况。
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
了解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免 疫功能低下等高危因素,以及
是否处于流行病疫区等。
鉴别诊断
重症肺炎治疗PPT课件

定期复查
预防再次感染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 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注意预防再次感染,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 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应加强防护措施 。
05 重症肺炎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性,52岁,因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 状就诊。
诊断
经医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
案例三:重症肺炎的护理经验与效果
患者基本信息
诊断
护理经验
护理效果
患者王某,男性,38岁,因高 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就诊。
经医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 诊为重症肺炎。
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了精心护 理。护士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 、呼吸等指标,评估患者的病 情状况。同时,护士还对患者 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焦 虑情绪。
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 高达39℃以上,同时伴有寒战、 出汗等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重症肺炎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 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
结合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 难等症状,以及发热、胸痛等
体征。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 肺部炎症浸润程度和范围,判断是 否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氧疗、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 。治疗过程中,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咳 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 炎症明显吸收。
案例二:重症肺炎的预防措施与效果
患者李某,女性,75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ppt课件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概述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01
02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 指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 起的重症急性下呼吸道 感染,以咳嗽、发热、 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于儿童群体。
总结与展望
总结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研究成果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研究成果包括对支原体感染、免疫反应、肺外并发症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疾病严重 程度与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诊断与治疗进展
研究成果包括对疾病早期诊断、准确分型、合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新型药物和治 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预防与控制策略
胸痛
部分患儿感到胸痛,可能 与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其他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 。
02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发热大于38.5℃且持续时间较长,咳嗽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胸部X线或CT显示大 片状阴影或实变影,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出现多系统损害,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心肌炎、心包炎等。
研究成果包括对疾病预防、疫苗研发、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有效控制措施 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探讨。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2
诊断标准与分型标准的不统一
目前对于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临床实践中的诊疗方案 存在差异。
肺外并发症的机制尚不明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常伴有肺外并发症,但其发 生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概述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01
02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 指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 起的重症急性下呼吸道 感染,以咳嗽、发热、 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于儿童群体。
总结与展望
总结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研究成果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研究成果包括对支原体感染、免疫反应、肺外并发症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疾病严重 程度与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诊断与治疗进展
研究成果包括对疾病早期诊断、准确分型、合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新型药物和治 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预防与控制策略
胸痛
部分患儿感到胸痛,可能 与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其他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 。
02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发热大于38.5℃且持续时间较长,咳嗽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胸部X线或CT显示大 片状阴影或实变影,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出现多系统损害,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心肌炎、心包炎等。
研究成果包括对疾病预防、疫苗研发、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有效控制措施 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探讨。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2
诊断标准与分型标准的不统一
目前对于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临床实践中的诊疗方案 存在差异。
肺外并发症的机制尚不明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常伴有肺外并发症,但其发 生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引起医院内血液感染的指标病原菌株中排除肠球菌
• 对于杀菌效果反应的目标达成率 (70% t>MIC)
–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 q8h
98.0%
– 美罗培南 1g q8h
87.6%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 g q8h
61.4%
Maglio D et al. Clin Therapeut 2005; 27: 1032
99.5±23.9(101.2)
AUC8 (mg • h/L)
208±85.9(209)**
92.5±21.4(91.6)
Vdss (L)
17.7±4(16.4)**
27.1±7.7(28.1)
MRT(h)
2.4±0.47(2.44)
2.6±0.73(2.56)
CL(mL /min)
116.4±42.3(110.8)**
不同碳青霉烯对绿脓杆菌敏感率
敏感率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73.30%
49.30%
2005
年份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10
基于选择产生耐药性的危险, 美罗培南不在一些国家的药品目录范围内
(瑞士,法国……)
11
71%
*这一计算是回顾性的,计算中所应用的数据来自以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Mouton JW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0; 39:185-201.
13
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差别:
泰能(亚胺培南)对比美罗培南(脓毒血症病人)
两组脓毒血症病人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N=10 /组)
191±52.2(187.1)
Fu (%)
43.2±4.8(44.9)
48.1±5.8(49.04)
Novelli A et al. Clin Pharmacokin 2005; 44: 539
14
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差别:
泰能(亚胺培南)对比美罗培南(脓毒血症病人)
泰能(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Novelli A et al. Clin Pharmacokin 2005; 44: 539
一种或多种机制综合作用
4
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和外排泵
外排泵 排出通道 (OprM)
外膜
美罗培南被 外排泵排出, 而亚胺培南
未被排出
外周胞质
连接体 脂蛋白 (Mex A)
细胞质膜
外排泵 (Mex B)
亚胺培南 和
美罗培南 在此进入
膜孔蛋白
5
交叉耐药的机制: 假单胞菌属
喹诺酮所选择的突变株可以影响其他类药物 MexAB-OprM主动泵出系统可以产生对美罗培南的耐药:主动泵
喹诺酮类 青霉素 (非羧苄青霉素) 头孢烯类 (非头孢他定)
美罗培南
四环素 氯霉素 氨基糖甙类
7
外排泵系统突变流行情况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MIC比率 >1
比利时 南非 北京 香港
15-27% (H Goossens and Belgian group) 30% (A Brinks) 29% (DX Shen) 17% (PH Ho)
6
外排泵系统引起的美罗培南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MexAMexB-OprM
青霉烯类 头孢烯类
美罗培南
氟喹诺酮类 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TMP-SMX 利福平
夫西地酸
MexCMexD-OprJ
喹诺酮类 青霉素 (非羧苄青霉素) 头孢烯类 (非头孢他定)
美罗培南
四环素 氯霉素 新生霉素 生物杀菌剂
MexXMexY-OprJ
出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MexAB-OprM主动泵出系统可以诱导对其他抗生素的交叉耐药,
如氟喹诺酮、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磺胺 通道蛋白OprD的丢失仅导致对碳青霉烯的耐药 抗生素可以导致对其他种类抗生素的耐药,也能够影响其他种类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氟喹诺酮可以导致对碳青霉烯的耐药 – 三代头孢菌素可以导致耐药性
8 6 4 2 0
亚胺培南
耐药发生率 以每代中的耐药菌株比例表示
头孢吡肟
美罗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孟多
头孢曲松
百分比
3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 产生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 Carbapenemase) • 外膜通透性降低(膜孔蛋白OprD2或OMPD2缺失) • 泵出机制(外排泵:OprM等过度表达) • 靶位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变异)
16
2005ATS指南
HAP,VAP,HCAP起始经验性治疗的成人静脉用药剂量
药代动力学参数
泰能(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C max (mg/L)
90.1±50.9(77)*
46.5±14.6(40.7)
C min (mg/L)
2.9±2.7(1.84)
2.2±1.2(1.99)
t1/2β(h)
2±0.31(1.92)
2.13±0.57(2.1)
AUC∞ (mg • h/L)
216.5±86.3(227.3)**
15
抗生素经验治疗的药代动力学模拟
(院内血液感染病人)
• 根据5000个病人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和Mystic Surveillance研 究的MIC值(由Sentrydata 2002审核),采用蒙特卡罗 (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不同暴露条件下抗生素杀菌效果的 范围(% t > MIC)
8
2003和2004上海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Nhomakorabea不同碳青霉烯对绿脓杆菌敏感率
敏感率
80.00% 78.00% 76.00% 74.00% 72.00% 70.00% 68.00%
79.50%
73.30%
73.90%
b
72.90%
2003
年份
2004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9
2005年天津血液病医院细菌学统计资料
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比较
12
药效学比较: 泰能(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
计算泰能(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于MIC(4 g/mL和1 g/mL)的时间百分比 *
用药方案
泰能(亚胺培南) 500 mg q6h 美罗培南 1 gm q8h
时间百分比
>4 g/mL
>1 g/mL
45%
78%
46%
重症感染的治疗 ——碳青霉烯类的比较
1
提要
• 1 耐药机制——泵出机制 • 2 临床疗效——PK/PD • 3 退热时间 • 4 治疗费用
2
泰能:对肠杆菌属的低耐药性
在一项体外研究中,泰能(亚胺培南)未选择出对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 的耐药性,而美罗培南和第三、四代头孢菌素都选择产生了耐药性。
16 14 12 10
• 对于杀菌效果反应的目标达成率 (70% t>MIC)
–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 q8h
98.0%
– 美罗培南 1g q8h
87.6%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 g q8h
61.4%
Maglio D et al. Clin Therapeut 2005; 27: 1032
99.5±23.9(101.2)
AUC8 (mg • h/L)
208±85.9(209)**
92.5±21.4(91.6)
Vdss (L)
17.7±4(16.4)**
27.1±7.7(28.1)
MRT(h)
2.4±0.47(2.44)
2.6±0.73(2.56)
CL(mL /min)
116.4±42.3(110.8)**
不同碳青霉烯对绿脓杆菌敏感率
敏感率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73.30%
49.30%
2005
年份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10
基于选择产生耐药性的危险, 美罗培南不在一些国家的药品目录范围内
(瑞士,法国……)
11
71%
*这一计算是回顾性的,计算中所应用的数据来自以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Mouton JW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0; 39:185-201.
13
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差别:
泰能(亚胺培南)对比美罗培南(脓毒血症病人)
两组脓毒血症病人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N=10 /组)
191±52.2(187.1)
Fu (%)
43.2±4.8(44.9)
48.1±5.8(49.04)
Novelli A et al. Clin Pharmacokin 2005; 44: 539
14
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差别:
泰能(亚胺培南)对比美罗培南(脓毒血症病人)
泰能(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Novelli A et al. Clin Pharmacokin 2005; 44: 539
一种或多种机制综合作用
4
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和外排泵
外排泵 排出通道 (OprM)
外膜
美罗培南被 外排泵排出, 而亚胺培南
未被排出
外周胞质
连接体 脂蛋白 (Mex A)
细胞质膜
外排泵 (Mex B)
亚胺培南 和
美罗培南 在此进入
膜孔蛋白
5
交叉耐药的机制: 假单胞菌属
喹诺酮所选择的突变株可以影响其他类药物 MexAB-OprM主动泵出系统可以产生对美罗培南的耐药:主动泵
喹诺酮类 青霉素 (非羧苄青霉素) 头孢烯类 (非头孢他定)
美罗培南
四环素 氯霉素 氨基糖甙类
7
外排泵系统突变流行情况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MIC比率 >1
比利时 南非 北京 香港
15-27% (H Goossens and Belgian group) 30% (A Brinks) 29% (DX Shen) 17% (PH Ho)
6
外排泵系统引起的美罗培南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MexAMexB-OprM
青霉烯类 头孢烯类
美罗培南
氟喹诺酮类 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TMP-SMX 利福平
夫西地酸
MexCMexD-OprJ
喹诺酮类 青霉素 (非羧苄青霉素) 头孢烯类 (非头孢他定)
美罗培南
四环素 氯霉素 新生霉素 生物杀菌剂
MexXMexY-OprJ
出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MexAB-OprM主动泵出系统可以诱导对其他抗生素的交叉耐药,
如氟喹诺酮、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磺胺 通道蛋白OprD的丢失仅导致对碳青霉烯的耐药 抗生素可以导致对其他种类抗生素的耐药,也能够影响其他种类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氟喹诺酮可以导致对碳青霉烯的耐药 – 三代头孢菌素可以导致耐药性
8 6 4 2 0
亚胺培南
耐药发生率 以每代中的耐药菌株比例表示
头孢吡肟
美罗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孟多
头孢曲松
百分比
3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 产生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 Carbapenemase) • 外膜通透性降低(膜孔蛋白OprD2或OMPD2缺失) • 泵出机制(外排泵:OprM等过度表达) • 靶位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变异)
16
2005ATS指南
HAP,VAP,HCAP起始经验性治疗的成人静脉用药剂量
药代动力学参数
泰能(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C max (mg/L)
90.1±50.9(77)*
46.5±14.6(40.7)
C min (mg/L)
2.9±2.7(1.84)
2.2±1.2(1.99)
t1/2β(h)
2±0.31(1.92)
2.13±0.57(2.1)
AUC∞ (mg • h/L)
216.5±86.3(227.3)**
15
抗生素经验治疗的药代动力学模拟
(院内血液感染病人)
• 根据5000个病人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和Mystic Surveillance研 究的MIC值(由Sentrydata 2002审核),采用蒙特卡罗 (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不同暴露条件下抗生素杀菌效果的 范围(% t > MIC)
8
2003和2004上海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Nhomakorabea不同碳青霉烯对绿脓杆菌敏感率
敏感率
80.00% 78.00% 76.00% 74.00% 72.00% 70.00% 68.00%
79.50%
73.30%
73.90%
b
72.90%
2003
年份
2004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9
2005年天津血液病医院细菌学统计资料
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比较
12
药效学比较: 泰能(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
计算泰能(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于MIC(4 g/mL和1 g/mL)的时间百分比 *
用药方案
泰能(亚胺培南) 500 mg q6h 美罗培南 1 gm q8h
时间百分比
>4 g/mL
>1 g/mL
45%
78%
46%
重症感染的治疗 ——碳青霉烯类的比较
1
提要
• 1 耐药机制——泵出机制 • 2 临床疗效——PK/PD • 3 退热时间 • 4 治疗费用
2
泰能:对肠杆菌属的低耐药性
在一项体外研究中,泰能(亚胺培南)未选择出对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 的耐药性,而美罗培南和第三、四代头孢菌素都选择产生了耐药性。
16 14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