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
孙江波
一、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案例
(一)名师成长之路
1、路培琦老师成长之路
路培琦老师是全国知名的自然特级教师,他和浙江章鼎儿老师一同被誉为我国自然教学的两座“丰碑”,久负盛名,素有“南章北路”之称。路培琦、章鼎儿、王子平三位老师被誉为我国自然教学“三剑客”。
我们看看路老师的简介便知他在我国自然教学领域达至的境界是非常之高。路培琦,特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主编。原任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进修部自然教法教师。曾参与人教版《自然》教材、《小学自然教师手册》、《小学生学自然》、《小学自然教学法》等书的编写,著有专著《路培琦自然教学改革探索》。曾任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自然学科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研究会理事等职。
路老师执教的一节《植物的果实》,成为体现自然课改革精神的代表作,又由于两次参加了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培训班,在自然和数学两个学科中大胆探索,兰本达教授专门写信邀请他去路易·艾黎创办的山丹培黎学校传授“探究—研讨”教学法。
路老师的两篇自编课:《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课堂实录见/kcs/alyj/xx/200212/t20021204_14166.htm)和《连续测量一
杯冷水加热的温度》(教学设计见/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8),这两节课使用的教具极简单,人人可以做得到;但他选择的角度,设计的教法与学法却颇为新颖,是一般人难以想到的。这两节课的内容有价值,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更是难能可贵,堪称“一举多得”的杰作。
再看路老师的从教之路,参加工作以来,曾在一所师范二附小教书,开始教过语文、数学。他在课余经常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模型飞机,搞半导体收音机等。由于这方面的爱好和特长,校长便让他教了自然课。
从1960年参加工作一直到1980年,20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也曾在市、区做过几次公开课,但总没教出什么名堂来。因为那时大纲、教材是旧的,他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也是陈旧的,总是在那些知识上下功夫。
1981年接受人教社试教新教材的任务是他教学思想的转折点。
试教《植物的果实》(教学实录见/article/989459.html)那一课时,刘默耕老师从北京赶来听课。课一开始,路老师让学生汇报一下带来了哪些果实?结果有的孩子把胡萝卜也带来了(那时还没有讲根),有的孩子说胡萝卜不能算果实,一些孩子抢着说胡萝卜算果实,一下子形成了两派争论起来。于是路老师说:“胡萝卜算不算果实,等一会儿我们再讨论,现在先听我讲。”课上完以后,刘默耕老师问他:“刚才课上孩子们争论胡萝卜是不是果实的场面多好啊!你为什么不让他们争论下去呢?”他说,“我备课时没有想到这种情况,怕驾驭不了”。刘老说:“你很能驾驭课堂。三言两语就把他们压下去了。问题是向哪个方向引导。”这是路老师对《植物的果实》这一课的第一次试教。在刘默耕老师的启发下,他大胆对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改进,从“胡萝卜”是不是果实
的讨论开始,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确立了整个教学结构,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一堂体现自然课改革精神的代表作。
路老师常说:“热爱是我最好的老师”他最感兴趣的是科技,这也是他走上自然教师之路的“先天因素”,是他偏重于理科爱好决定了自己发展的道路。
路培琦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幽默,也特别亲切,所有上他课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紧张。有一回,他在深圳上课,他向孩子们自我介绍:“我姓路,马路的路,千人踩万人踏的路”,短短的几句话,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却极大地释放了孩子们紧张的心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是路老师语言这种的魅力,孩子被“卷入”了。
紧接着他又问孩子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自然课的?”孩子们回答:“平时都是老师讲,我们听!”底下观众笑。路老师说:“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老师一句话也不讲,你们来讲怎么样?”下面听课的老师都屏气凝神看着路老师,看他今天怎么个在公开课上一句话不讲呢,路老师不慌不忙拿出一个气筒,给一个瓶子打气,瓶子冲破塞子,向前冲去。路老师问孩子:“看到这个现象,你们怎么想?可以怎么说?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你的问题?”于是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
课堂上,路老师特别善于抓住孩子的心,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来。有一次,一上课,路老师就问上课的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今天最担心什么呢?”孩子们说了一大堆:什么不说话啦,声音小啦,还有什么等等,但路老师一律摇头,最后孩子没词了,路老师才慢悠悠说:“我担心你们不会玩?”这个问题把孩子问懵了:玩了上十年了,还不会玩?路老师拿出一个气球,给孩子玩。结果大多数孩子们只会吹起来、放开。紧接着,路老师演示了好几种新鲜的玩法:带
静电的气球、会响的气球、气球小车、气球气垫船……看得孩子们一愣一愣的,看看时机成熟了,路老师拿出两个气球,问孩子连通起来会怎么样……
路培琦老师特好学。每遇到什么新鲜事物,他老人家总是全神贯注,探个究竟。曾记得,他和章鼎儿老师在杭州的路边探究落叶为何正面朝下,被面朝上,两个白发老人捧起一大捧树叶,洒向天空,然后站在街上,细细地数一片一片叶子的正面和反面,搞得路上的行人对他们侧目以视。
回顾路老师的从教历程,立志也很重要。当时在师范附属小学,他的师傅带了他几年,后来他就独立进行教学了。当年他就立志要做一名模范教师。有了志向后,就有了无穷的动力。他带领孩子们做过十几种兴趣小组的活动,并且每种活动都获奖。既然要干就得比别人干得好,干得强,如果没这点狠劲,就是混混的,就是把这个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同时,要做出色的老师,就要有创造性,要不一般地教,要比别人教得好。他经常给自己提出一种挑战,不断否定自己。于是,才有了后来成就卓越的路培琦老师。
2、曾宝俊老师成长之路
曾宝俊老师自诩是路培琦老师的弟子,虽然没有进行过正式拜师,但是在曾宝俊老师的成长历程中确实很大程度得益于路老师的指导。
今天的曾宝俊老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连串炫目的光环:他是无锡市名教师、科学学科带头人;他是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实验通讯》责任编辑;他上的课获得全国一等奖、他写的文章在杂志上连载十二期、他的讲座深入浅出深受欢迎……
曾宝俊老师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就没有见过什么航模船模,对于一些实验室的仪器、实验,到了读师范的时候才见过、做过;工作以后,他落脚在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