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
成的标志是1924 年 1 月
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
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实
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它和中共
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上一致,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
基础。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
国民党一大旧址
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国共合
作的组织形式
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中国人民掀起了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在大革命的紧要关头,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大资产阶级公开叛变,而民族资产阶级也附和了大资产阶级的反动,以致国民革命失败。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中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虽然退出了革命的营垒,但没有掌握国家政权,他们仍受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限制。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
农民,高举革命的旗帜,推动革命走上复兴之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发生明显变化。但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无视这些变化,继续实行“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错误政策。结果丧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革命事业再次受到重大损失。遵义会议后,特别 1935 年 12 月的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讲话中,毛泽东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强调在警惕右倾投降主义的同时,要着重克服“左”倾关门主义的倾向,同时认为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左翼抗日,右翼中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英美派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从而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战线与策略问题。
3.抗日战争时期。卢沟桥事变后, 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社发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 9 月 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其特点是:
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矛盾的复杂性,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第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质上是两个政权和两种军队带有阶级对抗性的合作。
第三,国共两党没有共同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点只有抗日。
第四,处于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确方针,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壮大。
1948 年4 月30 日,
中共中央在“五一”口号发出召
开新政协,准备成立民主联合
政府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
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他
们的代表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
中共领导下的新政协的筹备工
作。1949 年9 月,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
纲领》的制定和通过,表明统
政协一届四次会议
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
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的确是战胜敌人的一个主要法宝。
82宪法(1982年)宪法第十条:...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在改革中不断调整,社会阶层也发生了变化。经济生活的变化使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出现。面临这种新的情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所以后来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这一新的理论观点,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序言中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