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8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4月第9卷第4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65·
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86例
高菁刘玉芹任可王秀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86例,均为我院肾内科住院病人,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

其中男性36例,女性50例;年龄23~80岁,平均(57.88±15.17)岁,20~30岁8例,30~40岁9例,40~50岁12例,60~70岁28例,>70岁15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平均(1.66±1.59)年。

病因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者27例(31.4%),慢性肾盂肾炎者25例(29.1%),肾小球动脉硬化者24例(27.9%),糖尿病肾病者5例(5.8%),其它5例。

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倦怠乏力、神疲气短、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等临床表现。

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心肝功能、肾图、肾脏B超。

1.2 分期
按1992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病专业组专题讨论会制定的标准,根据血肌酐将病人分为4期。

Ⅰ期:Scr133~177μmol/L;Ⅱ期:Scr178~442μmol/L;Ⅲ期:Scr443~707μmol/L;Ⅳ期:Scr≥707μmol/L。

本组病人中Ⅰ期1例,Ⅱ期28例,Ⅲ期30例,Ⅳ期27例。

1.3 分型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病人分为三型三候。

三型:①脾肾气(阳)虚型。

症为畏寒肢冷,腰部发冷,夜尿清长,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共24例,占27.91%。

②肝肾阴虚型。

症为头晕头痛,口舌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无苔,脉沉细或弦细。

共17例,占19.77%。

③阴阳两虚型。

症为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大便溏泄,小便黄赤,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

共45例,占52.33%。

三候:①湿浊候。

症为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身重困倦,舌苔厚腻。

共25例,占29.01%。

②水气候。

全身浮肿,共6例,占6.98%。

③血瘀候。

面色晦暗,腰痛,肌肤甲错,舌紫黯,有瘀点。

共5例,占5.81%。

2 治疗方法
2.1 饮食控制
全部病人均摄入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摄取量按肌酐清除率确定,具体要求为:肌酐清除率30~50ml/min、10~30ml/min、5~10ml/min、<5ml/min者,其蛋白摄入量分别为40g/d、25~30g/d、20~25g/d、20g/d。

总热量 1 500~2 000Kcl/d。

若饮食摄入蛋白量不足时,可给予适量必需氨基酸补充(口服或静脉滴注)。

2.2 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可酌情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如降压、利尿、强心、控制感染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2.3 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为益肾补虚、行气活血、降浊祛湿。

基本方为生(或炙)黄芪20~30g,当归10g,枸杞子15g,紫苏叶10g,紫苏梗10g,陈皮10g,丹参20~30g,泽泻10~15g,益母草15~30g,熟大黄10~15g,藿香10~15g。

水煎服,日1剂。

肝肾阴虚型加太子参15~25g、五味子10g(打);脾肾阳虚型加桂枝6~10g、淫羊藿10~15g、菟丝子10~15g;气滞血瘀明显加枳实或枳壳6~10g、柴胡6~10g、川芎10~15g;浊毒化热加金银花15~30g、连翘10g、黄芩10g;胃肠结滞加生焦三仙各10g、生炒谷麦芽各10g;肾衰水泛加猪苓30g、车前子10g。

2.4 中药灌肠治疗
对于Scr≥442μmol/L 的病人,配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灌肠方:生大黄30g,蒲公英30g,煅牡蛎30g,地榆炭30g,槐花炭30g。

水煎至200ml,温度37~37.5℃,高位保留灌肠1h 左右,疗程4周。

3 疗效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加≥30%或Scr降低≥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加≥20%或Scr降低≥2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标准者。

3.2 治疗结果
经治疗,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显效28例,有效3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7.91%。

治疗后与治疗前血肌酐分期比较,Ⅰ、Ⅱ期病人增多,Ⅲ、Ⅳ期病人增多,说明本组病人经治疗后病情减轻,分期趋前。

治疗前后肾功能对比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x
项目
±s)
治疗前治疗后
肌酐清除率(ml/min) 9.00± 9.43 12.71± 16.37*
血肌酐(μmol/L) 641.88±360.94 542.23±311.01**尿素氮(mmol/L) 23.36± 9.58 19.74± 9.40**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01
4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属内科重症,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等各种原因导致肾脏亏虚,阴阳失调,复有外邪侵袭伤肾,如外感六淫、劳倦、情志不舒、房室不节等均可促发本病。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肾脏虚损劳衰,不能分清泌浊,致水湿浊毒内停,或犯溢肌肤,或化热蕴毒,或停留于胃肠,干扰中焦枢机升降,或瘀阻经络,复伤五脏及气血,形成了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一系列症状。

笔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祛邪为一体的治疗方法,以益肾化瘀降浊为原则,选用药物以保护肾气为主,兼有利湿泻毒、活血化瘀、和胃降浊,其补而不峻,泻而不猛。

其中大黄通腑泻浊、凉血化瘀、推陈致新,为排氮之主药;黄芪、当归、丹参、枸杞子有益气保肾、活血化瘀之功;紫苏叶、苏梗、陈皮、藿香和胃降逆化浊,调畅三焦壅塞之气机;泽泻、益母草可活血利湿,清除肾脏淤积之浊邪。

研究证明,大黄的水溶性提取物经口连续给予,可使血BUN、Scr、甲基胍、胍基琥珀酸明显降低,使低钙高磷酸血症改善,对机体氮质代谢有良好的影响,能缓解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残余肾的肥大,以及抗炎、抗凝与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1]。

丹参可改善诱导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尿毒症症状,能明显降低尿素氮、肌酐、甲基胍、胍基丁二酸的浓度,改善高磷酸血症,对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当归能改善家兔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轻肾损害,促进肾小管病变的恢复[3]。

结合现代药理及实验研究的结果,为我们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病例观察的结果表明,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灌肠,使病情得到了缓解和改善,病人亦乐于接受,在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均,徐琳,程晓霞,等.尿毒净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1):649
(收稿日期:2001-1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