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上数学单元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

计划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3.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4.重视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上、下”“左、右”“前、后”这三组位置关

系。

5.在教学中,教师应慎重对待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必能任意提高

教学内容的难度。

计划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5

以内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5.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把解题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6.适时、适度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7.要重视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计划教学课时:

11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我会拼图。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撘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

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

创新意识。

5.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计划教学课时: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