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第1章_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经济原则 : 马赫主义的一条认识论原则,马
赫在1872年提出,指人们在进行哲学 思维时,必须遵循一条最简单、最省 事、费力最小而又最能说明问题的原 则。
③ 为贝采里乌斯原子量和元素符 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化 学的发展。
贝采里乌斯原子量(1818和1826)
元 道尔顿原子量 贝采里乌斯原子 贝采里乌斯原子 当今相对原子质
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
原子(的总称)。 目前,已知的核素超过2000种。
核素有两类: 一类是稳定核素,它们的原子核是稳
定的; 另一类是放射性核素,它们的原子
核不稳定,会自发释放出某些亚原子 微粒(、等)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
例: 衰变
A Z
核AZ42
实验室的 连续光谱


黄绿
青蓝

到185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基尔 霍夫和本生发明了光谱仪,奠定了光谱 学的基础。
光谱仪可以测量物质发射或吸收的 光的波长,拍摄各种光谱图。光谱图就 像“指纹”辨人一样,可以辨别形成光 谱的元素。
H He Li
Na Ba Hg Ne
然而,直到20世纪初,人们只知道物质在高温或电激励下会发 光,却不知道发光机理;人们知道每种元素有特定的光谱,却 不知道为什么不同元素有不同光谱。
道尔顿原子论的重要贡献:
①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量的概念, 并用实验测定了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
② 道尔顿用符号来表示原子,是最 早的元素符号。
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1-2道尔顿的 (简单)原子和复 合原子(分子)
水 一氧化氮 二氧化硫 甲烷
氢氧化钾
碳酸钡
图1-2中他给出的许多分子组成是 错误的。这给人以历史的教训——要 揭示科学的真理不能光凭想象,更不 能遵循道尔顿提出的所谓“思维经济 原则”,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不会因为 人类或某个人主观意念的简单化而改 变。
1-1 道尔顿原子论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古代希腊的原子理论 道尔顿(J. Dalton) 的原子理论--- 19世
纪初 卢瑟福(E.Rutherford)的行星式原子模
型---19世纪末 近代原子结构理论---氢原子光谱
• 古希腊原子论
Democritus(460-370 B.C)
内容: 宇宙由虚空和原子构成; 每一种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 原子是物质最小的、不可再分的、永
素 (1810)
量(1818)
量(1826)
量(1997)
O7 Cl F N5 S 13.0 P9 C 5.4 H1 As 42 Pt 100
16 35.41
32.2 62.7 12.5 0.99 150.52 194.4
16.026 35.470 18.73 14.186 32.239 31.436 12.25 1 75.329 194.753
3646 .00 n2
n2 4
后来,里德堡(J.R.Rydberg 1854-1919) 把巴尔麦的经验方程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巴尔麦经验公式~
1
RH
(
1 22
1 n2
)
RH为里德堡常量, 实验确定为 1.096 77×107 m-1 。
The allowed values for n in above equation
氢原子光谱
氢光谱在可见范围内有四根比较明显 的谱线:一条红、一条青、一条蓝、一 条紫,通常用H、H、H、Hδ来表 示,它们的波长依次为656.2、486.1、 434.0、410.2nm 。
氢原子光谱的特征:
♦ 不连续光谱,即线状光谱; ♦ 从H-Hδ频率有明显的规律性。
1883年J.J.Balmer发现谱线的频率 服从如下 经验公式:
1u等于多少?取决于对核素12C的一 个原子的质量的测定。
最近的数据是: 1u=1.660566(9)×10-24 g 核素的质量与12C的原子质量1/12 之比称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核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核 素的原子质量,量纲为一。
1-2-4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长期以来称 为原子量)。根据国际原子量与同位素 丰度委员会1979年的定义,原子量是指 一种元素的1摩尔质量对核素12C的1摩 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个定义表明: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1 宇宙之初 2 氢燃烧、氦燃烧、碳燃烧 3 α过程、e过程 4 重元素的诞生 5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是非
1-4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
1-4-1 氢原子光谱
“光谱” (spectrum)一词是牛顿根 据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得到红、橙、黄、 绿、青、蓝、紫而提出的。
自然界的 连续光谱
存不变的微粒。
道尔顿(J. Dalton) 的原子理论 ——19世纪初
道尔顿原子论要点: 每一种化学元素有一种原子;同种原
子质量相同,不同种原子质量不同;原 子不可再分;一种原子不会转变为另一 种原子;化学反应只是改变了原子的结 合方式,使反应前的物质变成反应后的 物质。
道尔顿原子论的试验基础是对化学物 质的定量测定。 18世纪中叶,一系列定量定律的发现: 1785年 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 1797年 李希特——当量定律; 1799年 普鲁斯特——定比定律; 1805年 道尔顿——倍比定律。
4108Ar
在自然界,有的元素只有一种稳定 核素(不计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称 为单核素元素,有的元素有几种稳定 核素(半衰期特别长的天然放射性同 位素也常称作稳定核素),称为多核 素元素。
通常用元素符号左上、下角添加数 字作为核素符号。核素符号左下角的数 字是该核素的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左上 角的数字称为该核素的质量数,即核内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如
布的一理解原子结构的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 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和 s、p、d、f 区元素的原 子结构特点。
5. 能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性质、原子半径、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本章教学内容
1-1 道尔顿原子论 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 1-5 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 1-6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7 元素周期表 1-8 元素周期性
15.9994 35.4527 18.9984032 14.00674 32.066 30.973761 12.0107 1.00794 74.92160 195.078
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1-2-3 原子的质量 1-2-4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 纯数。
单核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 子量)等于该元素的核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
多核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 子量)等于该元素的天然同位素相对 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就是几个数值分别乘 上一个权值再加和起来。对于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这个权值 就是同位素丰度。
16 8
O
,
1 1
H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 子(的总称)。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不同中子数的核 素属于同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里占 据同一个位置,互称同位素。例:
16 8
O
,
17 8
O
,
18 8
O
;
1 1
H
,
2 1
H
,
3 1
H
同量异位素:核子数(质量数)相同而 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的原 子(的总称)。
1-4-2 玻尔理论
1913年,28岁的Bohr在
爱因斯坦的光子学 普朗克的量子化学 氢原子的光谱实验 卢瑟福的有核模型
的基础上,建立了Bohr理论
Bohr 理论的主要内容
1. 行星模型 假定氢原子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线
性轨道上绕核运行的,正如太阳系的行 星绕太阳运行一样。
这是一种“类比”的科学思维方法。 因此,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形象地称为行 星模型。
同中素:具有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的总 称)。
核素
自然界的元素
稳定核素 不稳定核素
多核素元素
同位素丰度:
某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分数组 成(原子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 例如,氧的同位素丰度为: f(16O)=99.76%,f(17O)=0.04% f,(18O)=0.20%;
对单核素元素,如氟,同位素丰 度为:f(19F)=100%。

4 2
He(
)
A Z
核 AZ42

120663Sg 215094 Rf
22868Ra
22826Rn + 42He
alpha particle
衰变: 又分为-, +及电子俘获三种:
164C 9453Tc 4109K + -01e
174N + -01e
particle
9452Mo + 01e
positron
第1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原子能级、波 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概念。
2. 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范围。
3. 熟悉 s、p、d 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4. 理解原子结构的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
2.定态假设 假定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
行时具有一定的、不变的能量,不会 释放能量,这种状态被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定态叫做基态;能量高 于基态的定态叫做激发态。
据经典力学,电子在原子核的正电场 里运行,应不断地释放能量,最后掉入 原子核。如果这样,原子就会毁灭,客 观世界就不复存在。
因此,定态假设为解释原子能够稳 定存在所必需。玻尔从核外电子的能量 的角度提出的定态、基态、激发态的概 念至今仍然是说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基础。
3. 量子化条件 玻尔假定,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
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在轨道上运
行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角动量(L=mvr, 其中m电子质量,v电子线速度,r电子
线性轨道的半径),只能按下式取值:
L n h n 1,2,3,4,5,
2
n叫做量子数(quantum number), 取 1,2,3,…等正整数。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 意味着轨道半径受量子化条件的制约, 图 中示出的这些固定轨道, 从距核最近的一 条轨道算起, n值分别等于1,2,3,4,5,6,7。 根据假定条件算得 n = 1 时允许轨道的半 径为 53 pm, 这就是著名的玻尔半径。
有些元素的同位素丰度随取样样 本不同而涨落,通常所说的同位素丰 度是指从地壳(包括岩石、水和大气) 为取样范围的多样本平均值。若取样 范围扩大,需特别注明。
1-2-3 原子的质量
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的某核素一 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 1u等于核素12C的原子质量的1/12。有的 资料用amu或mu作为原子质量单位的符 号,在高分子化学中则经常把原子质量 的单位称为“道尔顿”(小写字首的 dalton)。
用Ar代表多核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则:
Ar=ΣfiMr,i 式中:
fi ——同位素丰度; Mr,i——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原子量和同位素丰度委员会每 两年公布一次最新的原子量。
我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 莲先生是测定原子量的专家。至今, IUPAC的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先后采纳 了7个由张青莲先生的研究组提供的相 对原子质量数据。
(原子量)
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元素: 具有一定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的原子称为一种(化学)元素。 原子序数: 按(化学)元素的核电荷数进行排 序,所得序号叫做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每一种元素有一个用拉丁字母表达的
元素符号。在不同场合,元素符号可以 代表一种元素,或者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也可代表该元素的1摩尔原子。
4. 跃迁规则 电子吸收光子就会跃迁到能量较高
的激发态,反过来,激发态的电子会放 出光子,返回基态或能量较低的激发态; 光子的能量为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 之差,这就是跃迁规则。
Name
n1
n2
Lyman series
1
Balmer series
2
Paschen series
3
Brackett series
4
Pfund series
5
2,3,4,… 3,4,5,… 4,5,6,… 5,6,7,… 6,7,8,…
对于氢原子的可见区的四条谱线:
n = 3 红 (H) n = 4 青 (H ) n = 5 蓝紫 ( H ) n = 6 紫 (Hδ ) 为什么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四条谱线为什么这样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