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有关槟榔致癌的原文及中译文
有关槟榔致癌文献的反驳说明
湖南槟榔不致癌的证据1
湖南槟榔不致癌的证据2
湖南槟榔不致癌的证据3
Oral Oncology (2007) 43:424–430
中国大陆咀嚼槟榔习惯与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综述
张筱林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Peter Reichart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虽然在中国大陆南方诸省对咀嚼槟榔习惯的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 尚有限,但是就咀嚼槟榔习惯的特点而言已显示明显的地区差别。 湖南省的槟榔产品是否与它们有相同的有害影响尚不得而知。 与Pan Masala相比,与湖南槟榔产品相关的口腔癌患病率明显低。 就我们所知,湖南槟榔产品主要是槟榔壳很不寻常。湖南可能是世 界上独特并唯一的咀嚼槟榔壳的地区。以往检测并分析过槟榔的大 多数成分(特别是亚硝胺),但是这些分析主要针对槟榔仁和槟榔 叶,而不是槟榔壳。因此就难以推论槟榔壳与口腔疾病的关联。 在中国大陆口腔癌患病率似乎相对低于在印度和东南亚的研究 数据。这种差异可能能用咀嚼物(尤其是湖南嚼食槟榔壳)成分不 同来解释。目前也没有关于咀嚼槟榔数量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资料。 这些都导致难以解释中国大陆咀嚼槟榔者中口腔 癌患病率相当低 的原因。 本综述收集22篇中国大陆的相关论文。不过这些论文以中文发 表,这就使国际上进行咀嚼槟榔与口腔病变相关性研究的同行无法 阅读并据此评估中国大陆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
槟榔的食用方法1
1、鲜果槟榔:
食用地域:南亚、东南亚、台湾、海南
槟榔的食用方法2
2 印度槟榔
槟榔食用方法3
湖南湘潭槟榔
食用槟榔产品的主要成份
组成部分 食用部分 鲜食槟榔 七至八分成熟槟 榔的全鲜果 印度槟榔 成熟槟榔的种核 湖南槟榔 七至八分成熟槟榔 烘干果的壳
蒌叶 碱石灰(贝壳粉) 烟叶 香精香料
槟榔嚼后易形成致癌物
槟榔嚼后易形成致癌物“经常咀嚼槟榔容易增加口腔癌的风险,这个结论是勿庸置疑的。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钟凯副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槟榔确认为一类致癌物,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专题报告第85卷。
槟榔嚼后易形成致癌物咀嚼槟榔容易导致口腔癌,这主要与槟榔含有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致癌化合物一一亚硝胺类物质有关,研究者从嚼槟榔的人的唾液中检测出三种亚硝胺类物质。
另外,槟榔质硬,易使口腔黏膜受损,特别是用荖花(或称为榔叶)和石灰包裹后对口腔的磨损更厉害,经常使口腔黏膜处于受损状态,增加癌变几率。
烟草(包括嚼食和吸烟)还和槟榔“臭味相投”,共同促进口腔癌的形成。
许多调查研究的资料都表明,经常咀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癌、口腔白斑、牙隐裂、牙根纵裂等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关,特别是用荖花和灰粉包裹槟榔咀嚼,更易增加其致癌风险。
钟凯告诉记者,1985年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含烟草成分的槟榔制品致癌的确凿证据,只是当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槟榔本身就能致癌。
后来流行病学证据逐渐出现,尤其是从印度、巴基斯坦获得了含烟草和不含烟草成分的槟榔制品都能致癌的证据。
同时,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证据不断涌现,证明不仅槟榔制品有致癌性,其青果同样致癌。
在致癌物分级中,槟榔属一类致癌物,虽然致癌物等级和致癌性的强度没有必然联系,但“一类致癌物”意味着它对人的致癌作用证据确凿。
“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说法具欺骗性槟榔食用时味微涩略带甜辣,有轻微刺激感,可使人发热兴奋,因此咀嚼槟榔有成瘾性。
人类咀嚼槟榔的历史非常久,目前,喜食槟榔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印度、我国南方及台湾。
虽然流行病的研究发现嚼食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全世界约有两亿人咀嚼槟榔,而且还不断增加中。
在欧美,癌症谱排行前几位的分别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但是东南亚国家口腔癌一直名列前茅。
在南亚一些地方,口腔癌甚至是男性癌症第一杀手,这是证明槟榔与口腔癌相关性的非常重要的佐证。
槟榔文言文翻译
昔者,槟榔生于南方之荒野,其叶翠绿,其果甘美。
彼时之人,未知其味,不知其用,乃任其自然,任其生长。
及乎汉魏之际,有君子游于南方,见此奇木,叹曰:“此物独秀于南土,实为珍异。
”遂采其叶,啖其果,味美而回味无穷。
于是,槟榔之名,始播于中原。
槟榔之树,高大而雄伟,叶似芭蕉,果如樱桃。
其叶可制扇,其果可入药。
古人云:“槟榔有益于脾胃,可去痰止渴,安神定志。
”故槟榔之用,非止一端。
予尝游于岭南,见彼处之人,皆以槟榔为食。
每当晨昏,男女老幼,咸食槟榔。
彼等啖之,口齿生香,心神愉悦。
予亦试之,果真妙不可言。
槟榔之食,有法有则。
先取其果,去皮去核,取其肉。
以刀剖之,取其汁。
然后以手揉之,使汁液与肉相融。
复以口啖之,口齿留香,回味悠长。
予闻,食槟榔者,须先净口。
若口中有异味,则槟榔之味,亦受影响。
故食槟榔者,必先净口,以示敬重。
槟榔之果,色如黄金,形似宝石。
食之者,须择其时。
古人云:“食槟榔,宜在清晨。
”盖此时心神清爽,味觉灵敏,食之最为适宜。
予观彼处之人,食槟榔者,多以此为娱乐。
或聚于街头,或集于庭院,共食槟榔,谈笑风生。
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槟榔之食,虽为南方之风物,然其风味,遍及四海。
凡游历南方之人,无不欲一尝其味。
予亦曾携槟榔之果,赠与远方友人,以示友好之情。
岁月流转,槟榔之食,渐成风俗。
今之人,亦多食槟榔。
然食之者,未必尽知其由来,未必尽晓其妙处。
予尝思,槟榔之食,非独为味美,更在于其寓意。
食槟榔者,心无旁骛,专注于当下。
此情此景,与禅宗之“禅定”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槟榔之食,亦为一种修行。
食之者,可陶冶性情,可净化心灵。
此乃槟榔之妙用,亦为人生之妙境。
总之,槟榔者,南方之奇木也。
其叶可制扇,其果可入药,其味可悦口,其意可修心。
此物虽小,其用无穷。
愿世人皆知其妙,共赏其美。
(注:本文以文言文形式对槟榔进行描述,旨在展现槟榔的文化内涵和食用方式。
)。
槟榔危害作文
槟榔危害作文The chewing of betel nuts poses significant health risks.嚼食槟榔对健康危害极大。
Betel nuts contain carcinogenic substances that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oral cancer.槟榔中含有的致癌物质会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风险。
Moreover, the habit of chewing betel nuts often leads to tooth decay and gum disease.此外,嚼食槟榔的习惯常导致牙齿蛀坏和牙龈疾病。
Long-term chewing can also affect the function of the salivary glands, leading to dry mouth and discomfort.长期嚼食还可能影响唾液腺的功能,导致口干和不适。
Furthermore, betel nuts can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creasing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此外,槟榔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It is important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betel nut chewing and encourage healthier alternatives.提高人们对嚼食槟榔危害的认识,并鼓励采用更健康的替代方式至关重要。
By doing so, we can help protect individuals from the potential harm caused by this unhealthy habit.这样做有助于保护人们免受这一不健康习惯可能带来的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2012
12
Asbestos (all forms, including actinolite, amosite, anthophyllite, chrysotile, crocidolite, tremolite)
铁石棉,石棉(各种形式,包括阳起石直闪石,温石棉,青石棉、透闪石)
2012
司莫司丁(甲基环己亚硝脲)
2012
98
Shale oils
页岩油
2012
99
Silica dust, crystalline, in the form of quartz or cristobalite
二氧化硅粉尘、水晶、石英、方石英的形式
2012
100
Solar radiation
太阳辐射
2012
卡波济肉瘤疱疹病毒
2012
64
Leather dust
皮革尘埃
2012
65
Magenta production
品红制造
2012
66
Melphalan
美法仑
2012
67
Methoxsalen (8-methoxypsoralen) plus ultraviolet A radiation
甲氧沙林
甲氧补骨脂素
放射性核素,α粒子放射,内部沉积
2012
90
Radionuclides, beta-particle-emitting, internally deposited
放射性核素,β粒子放射,内部沉积
2012
91
Radium-224 and its decay products
镭- 224及其衰变产物
常嚼槟榔增加口腔癌发病率
≈ 延续 ,又是对 当代性 学的一种推进 ,已获得两项 国家专 利 。
取材韩 国江原道玉 ,有收藏价值 ,超 强保健功效 ,买 阳玉 环根 据 玉 的治疗 原理 ( 打通 “ 性 经络 通道— — 足 ) ,利 用现 代高 科技 和创 造性 的功 效专 利设 计 ,结合 ■ 四怪 :无 效退 款 :为保 障效 果 ,特 推 出七 日 无效退款 。效果才是硬 道理 ,延时 、改变不满意的尺 拿 统 中 医经络 学理论 ,模 仿 性文 物原 型 ,制作 而成 的一 种 男用神 匹 武器 。阳玉环 采 用分 “ 锻 炼环 ”和 “ 至 尊环 ” ,平时 佩戴 锻炼 寸 ,国 家专利 中明确标注 ,谁 用谁知道 !
… … … … … ・ ・
到 短 暂 的 作 用 ,然 而 副 作 用和 长 期 潮 ,值 得 关 注 : ■ 一 怪 :女 人 买 的 多 : 女 人 最 担 心 老 公吃 “ 错 使 用 所 产 生 的依 赖性 ,反 而会 降低 药 ” ,越用功 能越差 。选择 “ 阳玉环”绿色 安全 ,物 性 功 能 ,导 致 中年 之 后 性 能 力 的丧
养生 益寿 文摘 . 健康生活
槟 榔 被世 界 卫生 组织 列为 一级 致癌 物 ,研 究也表 明, 经常 嚼槟 榔 会 明 显增加 口腔 黏膜 下 纤 维化 ( O S F )
的发病率 ,而o s F 正属于痛前病变的一种。但是 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槟榔在我国依然作为食品在销售。
口腔 黏膜 下 纤维 化是 一 种慢 性疾 病 ,可 侵 犯 口腔 的任 何部 位 。 由于 固 有层 的纤 维 组织 变性 和 上皮 萎 缩 ,从 而 引起 黏 膜硬 化 ,形 成 条索 ,最终 引起 牙关紧 闭 ,影 响 口腔 各种 功 能 ,并 成为 癌前 状 态。 上世 纪5 0 年 代 初 期 , 印度 首 先发 现 此病 ,后 尼 泊 尔、泰 国、马 来 西亚 、 乌干达 等 国,南 部 非洲 、美 国 也有 病例 报道 ,而 我 国湖南 、 台湾地 区是本 病 的高 发地 区。 本 病好 发 于2 0 ~4 0 岁者 ,男 女 性别 差 异不 大 , 易发 于颊 、 软腭 、唇 、 舌 、 口底、 咽 等部 位 。 早期 无 明显症 状 ,随着 病情 进展 , 口腔 会长 水疱 ,水疱 破 溃后 形 成溃 疡 , 出现烧 灼 感 ,尤其 在进 食 刺激 性 食 物 时更
有关槟榔碱亚硝化的文献说明
有关槟榔碱亚硝基化的文献说明最近有关食用槟榔致癌的消息网上到处都是,一个好像是铁证一样的证据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特别报告第85卷》,这份特别报告是2004年出版的(研讨会是2003年6月11~18日在法国里昂开的)。
2013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里一位口腔科的大夫说是“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
笔者是一个学过有机化学方面一些基础课程的人,对此说法有些不解:亚硝基是一种常见的“基团”,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在有化学反应中是以一种原子团的形式参与的,一般并不以组成该基团的单个原子参与化学反应,换句话讲这个亚硝基不可能在口腔内用氮原子与氧原子来合成,必须是要有现成的亚硝基才能有槟榔碱的亚硝基化,为了查证这个情况,上网找了好一会,原来资料最齐全的还是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特别报告第85卷》上。
不过这份多达349页的全英文资料,对笔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但好在有发达的网络,上面有各种语言的在线翻译,在它的帮助下,笔者大致才能读懂其中的一些含义。
这份报告的封面是这个样子的:封面的最上面标示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中间的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人类的致癌风险的评估”,“85卷”,副标题是“蒌叶咀嚼物与嚼食槟榔而衍生的亚硝胺”,请特别注意这个副标题,它强调的是蒌叶咀嚼物,而槟榔只是蒌叶咀嚼物的一个组分而已。
它的原文是:“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and Some Areca-nut-derived Nitrosamines”,“Betel-quid”译成中文是“蒌叶咀嚼块”,“Areca-nut Chewing”译成中文是“嚼食槟榔”,最下面是法国里昂2004。
中间的图片是世界各地的食用槟榔嚼块的相片。
在这份报告的第42页,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当时作者认为的全世界所有“咀嚼物的不同类型组合物”的组成成分,很可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中国湖南的食用槟榔在上面,台湾的槟榔却有三个。
槟榔 致癌
槟榔致癌相传在乾隆年间台湾就盛行嚼食槟榔:“啖槟榔者男女皆然,行卧不离口。
”药圣李时珍讲到槟榔时说其“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饥能使之饱。
”台湾地区的商人为了招揽顾客,还聘请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坐台促销槟榔,被称为“槟榔西施”。
近年来,中国台湾民众认识到槟榔的危害,拒绝了槟榔。
但是湖南、海南和福建等地的民众仍然嗜好嚼食槟榔。
殊不知,嚼槟榔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嗜好,容易导致口腔癌。
槟榔致癌 11.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对口腔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
长期的口腔损伤可形成局部慢性炎症,甚至导致癌前病变。
2.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生物碱,都具有生物毒性。
槟榔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可促进上皮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的沉淀和降解,诱导癌症机制的启动。
3.与槟榔同嚼的大麻、石灰也对基因有毒,其中所含的亚硝胺、丁香多酚、活性氧化剂等都可能诱发癌症。
因此,单纯咀嚼槟榔可能会促进口腔癌的发生。
如果同时有吸烟的习惯,爱吃槟榔的人患口腔癌的概率会更高。
湖南省是我国消耗槟榔最多的省份。
湖南口腔科专家提示近年湖南口腔癌发病仍在增长。
印度是全世界消耗槟榔最多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也居全球之首。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由 600 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全国总人口约 800 万,60% 的居民喜爱咀嚼槟榔,该国口腔癌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台湾居民也曾酷爱咀嚼槟榔,据统计该地区男性居民口腔癌的发病率最高时可达到 37/10 万。
中华口腔医学会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 ~ 2013 年,新增口腔及口咽癌病例 353196 例(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9年间口腔癌年平均发病率在 3/10 万。
相比之下大陆居民口腔癌的发病率是明显低于台湾居民的。
两岸学者交流后的共识是咀嚼槟榔是致使口癌高发病率的关键原因。
早在 2003 年 8 月,IARC 就将槟榔果实列为 1 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即使槟榔果实不加添加物,也有致癌的风险。
中国除台湾外居民口腔癌发病率很低,但是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2013年度十大科技谣言
2013年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谣言依然最受人们关注。
科技社交网站果壳网联手腾讯视频在2014年初总结出了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谣言”:吃槟榔不致癌?转基因大豆致癌?口服胶原蛋白制品可以美容?快餐店的冰块比马桶水脏?自来水中有避孕药?婴儿对“第一口奶”会产生依赖性?电厂烟囱中排放的白烟是PM2.5的主要来源?N95口罩使用超过半小时可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转基因饲料影响猪的健康?笔记本Wi-Fi会降低男性精子活力?或许你也曾误信过这样的一些消息,在各类消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如何分辨真假的确是件考验人的事。
鉴于其中部分谣言近期也曾在本报有所解读,以下仅选择其中几种来做解读,看看谣言出于何处,又止于哪里。
一吃槟榔不会致癌?关于槟榔致癌的问题,央视2013年9月22日曾报道了记者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一位曾是中国大陆唯一应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所召集的槟榔专题研究会的专家的采访,对方表示,嚼槟榔本身问题不大,咀嚼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只要不和吸烟同时发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印度之所以口腔癌发生率高,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嚼槟榔和吸烟都是同时进行的。
观众对此报道的理解不一,有人因此便认为关于“嚼槟榔致癌”的说法肯定是谣言。
但是,早在2004年,槟榔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1级致癌物质(无论是否与烟草同嚼)。
槟榔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以槟榔碱为代表的生物碱,槟榔碱能刺激神经兴奋,同时产生耐受(越来越不敏感)现象,有明显成瘾、依赖作用和戒断效应。
槟榔与癌症有“量效关系”,即吃得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患癌概率越高。
嚼槟榔者颊、舌部位癌变的比例会明显增加,嚼槟榔的口腔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会比不嚼槟榔者平均提前8年左右。
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1类致癌物”定级依据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可以导致人类癌症;或者人类致癌证据不充分,但动物致癌证据充分,且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与癌症相关。
在槟榔流行的印度,商业化生产的槟榔果已被要求贴上明显的警告标签,恰如“吸烟有害健康”;在美国,也从1976年开始严禁各州之间运输槟榔果;在加拿大,槟榔产品则直接被禁止销售。
致癌槟榔知多少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首《采槟榔》大家一定有印象,而加上某些特殊的产业,槟榔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总是会让人有尝试的冲动。
那人们为啥要嚼这种奇怪的果子呢?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国人嚼槟榔的历史非常悠久。
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去虫消谷。
”目前来看,这是关于槟榔的最早记载了。
这段文字大致描述了槟榔的模样,高高的竹竿一样的身材。
成串果实的个头像李子。
这些特征都表明槟榔是棕榈一家的植物。
另外,这段话还表明槟榔是用作药品的。
在晋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对槟榔药用价值的记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甚至认为这种果实能够驱除中国南方的“瘴气”,因而与“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并列为四大南药。
到宋朝之后,槟榔的用途开始有了转变。
它们不单单是简单的药品,更多情况下扮演了嗜好品的角色。
大家是为了愉悦来嚼槟榔,特别是在海南以及广东等岭南地区,并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且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休闲方式。
直到鸦片和烟草传入我国之后,槟榔才慢慢从嗜好品之王的神坛上走下来。
当然,今天我们很多地方仍旧保持着咀嚼槟榔的习惯,只是嚼的对象不尽相同而已。
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比如槟榔碱,次槟榔碱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
这些物质和其他生物碱一样都会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
其中,槟榔碱可以刺激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结果是脑垂体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之后让肾上腺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体内产生了兴奋过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也就出现像喝酒一样的状态。
当然了,槟榔的药性还不止于此。
槟榔碱确实对绦虫、蠕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只20致癌槟榔知多少文 /史军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这还真的很难抉择,因为习惯了猪油炒菜之后,想用其他的油脂替代真的好痛苦。
健康知识分享(已排版)—槟榔是一级致癌物
槟榔是一级致癌物
央视称槟榔和烟酒砒霜同列为一级致癌物,专家指出湖南口腔癌60%都和吃槟榔有关,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会形成亚硝基。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向国际社会发出警告说,咀嚼槟榔或槟榔子将会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指出,加入烟草的槟榔可以导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不加入烟草的槟榔也会导致口腔癌。
各种槟榔制品中含有的槟榔子会导致一种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随时可能会转化成癌症。
据报道,全球每年发生39万例口腔癌症(口腔癌或咽癌),其中22.8万例发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占58%,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俗。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
经常咀嚼槟榔会明显增加口腔粘膜病变的可能性,提高口腔癌的发病率。
2011年《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中提到,在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
各位同事在日常生活,请尽量避免吃槟榔或者少吃,减少疾病的发生。
祝所有同事:
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嚼槟榔能致癌能毁容,为何你们要上瘾?!
嚼槟榔能致癌能毁容,为何你们要上瘾?!作者:廖玉婷来源:《消费者报道》2018年第03期在湖南,“槟榔文化”几乎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
无论在公交车上或是在闹市中,又或者探亲访友之时,那一阵嚼槟榔的味道都会迎面飘来。
其实,不止在湖南,嚼槟榔还流行于中国台湾、海南、福建等省份,在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亦盛行。
起初,槟榔并非嚼食而是药用,其种子、果皮、花等均可入药。
它与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并列为四大“南药”,这足以说明槟榔在医药界的地位。
据临床研究表明,槟榔是驱除绦虫的特效中药之一,使虫体的神经系统麻痹,也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脚气水肿等。
在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记载了槟榔(包括槟榔和炒槟榔)、焦槟榔和大腹皮四种相关药材或饮片。
(如图1)不过,对于槟榔入药的安全性,有人却提出了质疑。
2013年,《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汉森制药四磨汤含一级致癌物槟榔为婴幼儿广泛用药”,四磨汤的其中一味成份槟榔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即“对人体明确致癌”),但汉森制药却从未披露过,也未在药品说明中揭示过致癌的风险,消息随即引发公众担忧。
不久,中国中药协会举办“槟榔入药”临床安全性研讨会讨论后认为:槟榔和含槟榔复方制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与长期“嚼槟榔”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可混为一谈。
2018年,《南方都市报》指出,槟榔虽有“南药”之称,但目前在中药配伍中极少用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曾表示:“药用槟榔须经炮制、加工、提取、除杂等步骤,提升其解毒作用,使用疗程仅为3~5天,与长期大剂量嚼食槟榔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药物说明书代表药物通过了审批,并不代表临床试验过关。
因此,药物必须提供严格的实验室数据来证明其安全性,而不仅仅是一纸传统医学验方。
事实上,消费者日常食用的槟榔多为咀嚼品而非药物。
它是世界上继烟草、酒精和含咖啡因饮料之后最常见的第四类精神活性类物质,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亿人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有关食用槟榔致癌文献的说明
有关食用槟榔致癌文献的说明有关槟榔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不断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误判。
曾有媒体报道:食用槟榔致癌,原因是槟榔碱引起,且说明信息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
坊间也不断有槟榔产品的负面信息,去年(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胡旭晟委员向全国政协递交了《关于尽快规范槟榔行业的提案》,接到这一信息后,笔者(时任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槟榔研究所所长)马上组织一批技术人员对这一报道在网上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做了追根溯源式的查询,查询结果表明此信息来源世界卫组织是真实的,但原文并没有科学实验或数据说明是槟榔致癌,原文是一个调研性报告,其结论是推断性的。
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国内知名专家有凌天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教授,主任医生,湖南省政府参事。
唐杰清,湘潭市口腔医院书记,主任医师,从事口腔临床专业30余年,主攻口腔黏膜病,曾主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研究。
翦新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唐杰清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印度、台湾等地的鲜果与目前湖南干果的区别,蹊跷的是,从目前数据来看,印度、台湾等地的口腔癌发病率比嚼食干果的湖南要高。
”唐杰清介绍自己目前正在做一个关于干果槟榔与口腔疾病的调查,该项目已经坚持15年之久。
三位权威专家多年的研究结论为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有害,还没有其它直接结论。
其实早在2010年8~11月,湖南省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湘潭市卫生监督所、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部分专家,开展了湖南省城乡居民咀嚼槟榔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槟榔加工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毒理学进行了研究,并于2011年7月在《实用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编论文——《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附件1),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湘潭人咀嚼槟榔已有400余年的历史,50%的人咀嚼数量在28.1~54.3 g/d,口腔癌的死亡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槟榔易致口腔癌
槟榔易致口腔癌
佚名
【期刊名称】《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七月中旬,央视一则"槟榔为一级致癌物"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报道指出,槟榔与口腔癌发病有密切关系,更有专家指出:口腔癌有60%左右的患者都和吃槟榔有关。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央视《新闻30分》的报道指出,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致癌原因有两个:第一,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
【总页数】1页(P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嚼槟榔+嗜烟酒易致口腔病变
2.嚼槟榔+嗜烟酒易致口腔病变
3.嚼槟榔上瘾 , 小心口腔癌变
4.槟榔与口腔癌的研究进展
5.嚼食槟榔可致口腔癌前病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O有关槟榔致癌的原文及中译文:
中译文:
专业报告:政策
一个关于人类致癌物的新观点——E部分:烟草,槟榔果,酒精,煤烟和腌制鱼
在2009年10月,30位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举行了对烟草,槟榔果,酒精,煤烟和腌制鱼的再评价会议,确定了致癌作用的新增的癌症部位和机制。
这些评估将会出版在IARC论文专著第100卷的E部分。
吸烟是世界范围内最强的独立性致癌因子。
现在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在吸烟。
新的证据也不断的证明出大量的癌症案例与吸烟有关;大量的证据证明吸烟可以引起结肠癌和卵巢癌。
吸烟和乳腺癌的150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被评估。
从2002年出版了的大量支持观点的研究一致性的表明了一个小小的积极性关系(相关的风险 1.1-1.3)。
烟草中的大量化学物引起动物乳腺癌,这些致癌因子隐藏域雌性乳房的脂肪膜上;因此这个工作组推断有限的证据表明吸烟能够引起乳腺癌。
父母吸烟和子女患癌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已经确立。
4个最近的研究表明出生于吸烟父母(阜新,母亲或者父母双方,包括准备怀孕期和怀孕期)的孩子的肝胚细胞瘤(一种稀有的胚胎癌症)风险显著高于常人。
英国儿童癌症研究所报告了一个相关性风险:只有母亲吸烟的风险为1.86,只有父亲吸烟的风险为2.02.父母双方吸烟为4.74(95%置信区间1.68-13.35)。
对于儿童白血病,元分析报告显示其与怀孕前与父亲吸烟有关。
二手烟可引起肺癌。
现在的有限证据表明它与咽喉癌症有关,然而它对于女性乳腺癌的证据依旧不确定。
由于二手烟包含了大多数主要烟雾成分,它也可能与其他癌症部位有关。
很多无烟型烟草在市场中销售,它们也都含有尼古丁和亚硝胺。
数以百万的人们使用无烟烟草,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东南亚,瑞典和美国也有。
早期的发现表明口腔和胰腺与使用无烟烟草有一定因果关系。
现在也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它与食道癌有关。
以上讨论的所有烟草形式都引发了实验室动物的恶性肿瘤。
现在在烟草中的致癌因子之中主要是亚硝胺类,包括烟草中特殊的亚硝胺4-(甲基)-1-3-吡啶-1-丁酮(NNK)和N`-亚硝基(NNN)。
烟草的烟雾中也包含致癌物如氧化副产物,例如芳基胺,多环芳烃和挥发性有机物。
许多学者也研究了致癌物代谢基因和与烟草相关的癌症之间的可能性关系;多数结果不确定,除了可能NAT2作用在膀胱和乳腺癌,GSTM1单独或结合CYP1A1在肺癌。
与NNK,NNN一起,吸烟,二手烟和无烟烟草都再次被认定为人类致癌物(第一组)。
据统计在印度和东南亚大约有6亿人在咀嚼蒌叶咀嚼物,蒌叶咀嚼物包括槟榔果,槟榔叶,儿茶,熟石灰和频繁的烟叶。
槟榔果中可以得到致癌性亚硝胺,即蒌叶的主要成分,形成于咀嚼着的唾液中。
槟榔果引起肿瘤发病前口腔混乱,作为一种强烈的癖好,它促进的癌症的发病。
第一组中的分类中含有和为含有烟草的蒌叶与槟榔果再次认定。
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蒌叶咀嚼物是否添加烟草都会引起口腔癌症,有限的证据也证明会引起肝癌。
大约有20亿成年人定期饮用酒精饮料,每日平均摄入13g乙醇(大约一杯饮品)。
摄入酒精可以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结肠、肝和女性乳房癌症,对于胰腺癌的证据有限。
与乳腺癌相关性风险随着酒精摄入量而增加,即每天摄入10g,风险提高10%。
乙醇转化为乙醛,这可从饮料自身和其代谢情况推断出。
乙醛是具有遗传性毒性的化合物,它可由乙
醛脱氢酶(ALDH)解除其毒性。
乙醛脱氢酶2变异等位基因在东亚人群中存在普遍(高出30%),其编译密码是一个低活性酶。
与普通人的等位基因相比,具有10%酶活性的复合载体累积乙醛并具有对食道、头、颈部位癌症的高风险性。
工作组得出以下结论含有乙醛的酒精饮料对于人类具有致癌性(组一)并确定了组一中酒精摄入和酒精饮料中乙醇含量的分类。
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地区食用盐腌制鱼,中国式盐腌鱼能够引起鼻咽癌,可能引起胃癌,然而致癌作用机理还为确定。
亚硝胺形成和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再生为主要的两种假说。
大约一半左右的中低收入世界人口使用固态燃料在通风差的地方来加工食物,妇女和孩子就会接受到最高的油污污染。
工作组将室内排放物污染认定为致癌因子,这些排放物来自以煤为燃料的家庭所产生的烟雾。
烟草、酒精饮品的摄入和蒌叶咀嚼物是具有高度上瘾性,处于烟雾辐射污染环境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