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药物致癌作用总结

合集下载

药物致癌性及评价

药物致癌性及评价

二、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四)对表观遗传修饰网路的影响
DNA甲基化 所谓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 在基因组 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DNA甲 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
二、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四)对表观遗传修饰网路的影响
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依靠水解ATP提供能量来完成染色质结构的改 变,根据水解ATP的亚基不同,可将复合物分为SWI/SNF复合物 、ISW复合物以及其它类型的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及相关的蛋白 均与转录的激活和抑制、DNA的甲基化、DNA修复以及细胞周期 相关。BRG1、SMARCB1和BRM编码SWI/SNF复合物特异的ATP 酶,这些酶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使成细胞纤维瘤蛋白 (Retinoblastoma protein, RB蛋白)顺利的行使调节细胞周期、抑 制生长发育以及维持基因失活状态的功能,这三个基因的突变可 导致肿瘤形成
二、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二)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影响
原癌基因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如突变、缺失、病毒整合 、染色体异位、基因扩增或促长剂加入,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 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抑癌基因 也称为抗癌基因,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 抑癌作用的基因
二、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间接致癌物(indirect-acting carcinogen) 进入体内后需经过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促癌剂 单独使用无致癌性,但可与其他致癌物协同诱发癌症 内分泌干扰剂 主要通过改变内分泌系统平衡及细胞正常分化而致癌 免疫抑制剂 可降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增强病毒诱导细胞恶性转 化等多方面作用而影响肿瘤的发生 细胞毒剂 可导致细胞死亡,引起细胞代偿性增生和肿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 可诱导肝物质 与机体长期接触后诱发相应部位肿瘤的发生

药物致癌

药物致癌

• 利血平:乳腺癌
三、常见致癌物的化学分类
1. 烷化剂(氮芥和硫芥类、环氧化物、已撑亚胺类等)
2. 亚硝胺类(亚硝酰胺类和亚硝胺类)
3. 多环芳香烃类(苯并芘、双苯并芘、甲基胆蒽等) 4. 芳香胺与偶氮染料(2-萘胺、联苯胺、二甲基偶氮苯等) 5. 生物毒素(植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 6. 内原性致癌物(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氧胆酸等) 7. 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
化学致癌物
Ⅱ相反应 (phase Ⅱ reaction)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与硫酸结合
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AFB1)
肝脏代谢 脱甲基、羟化、环氧化反应 羟化代谢产物 与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 由尿和胆汁排出 环氧化反应产物 终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2,3-环氧化物 鸟嘌呤第7位N结合 形成加合物 可与DNA 脱氧
7、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
• 六价铬(Cr6+)、镍(Ni)、三价砷(As3+)、 铍(Be)、氡等均有致癌作用; • 镉(Cd)、铅等对人类可能有致癌性。
四、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氧化反应 (oxidation) Ⅰ相反应 (phase Ⅰ reaction)
机体
还原反应 (reduction) 水解反应 (hydrolysis) 与谷胱甘肽结合
表观遗传毒性致癌物
定义:化学致癌物进入细胞后,不能与DNA结合, 不改变DNA的结构,不影响机体的遗传物质,但
– 能直接或间接促进细胞分裂增殖 – 增加细胞对内源性致癌物的敏感性并促进基因型改变 的细胞克隆扩增
从而诱发癌变。
表观遗传毒性致癌物
• 促癌剂:佛波酯、巴豆油、煤焦油中的酚类和卤 代烃、有机氯农药DDT、多氯联苯、氯丹、二噁 英。 • 内分泌调控剂:已烯雌酚、雌二醇、硫脲。 • 免疫抑制剂:嘌呤同型物。 • 细胞毒性:次氮基三乙酸、氯仿。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降脂药氯贝丁酯、降脂异 丙酯、邻苯二甲酸乙基已酯、1,1,2-三氯乙烯。 • 固态物质:塑料、石棉、铀矿粉尘、赤铁矿粉尘。 • 助致癌物:乙醇、二氧化硫。

药物的致癌毒性作用

药物的致癌毒性作用
苯丙氨酸氮芥
药物(15种):
苯丁酸氮芥 硝基咪唑硫嘌呤 己烯雌酚 雌激素替代疗法 非甾族雌激素 甾族雌激素 复方口服避孕药 顺序型口服避孕药
生物毒素(1种):
黄曲霉毒素B1
混合物(12种):
酒精饮料 含非那西汀的止痛合剂 槟榔与烟草一起咬嚼 煤焦油沥青 煤焦油 未处理和略加处理的矿物油
第一类
肯定的人类致癌物(或混合物
和接触环境,以下同):
有足够的流行病学证据支持
接触此种化学物质与癌症发生有 因果关系。
第二类,分为A、B两组 A组 对人很可能是致癌物:
有一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接
触此种化学物质可以致癌,不管动 物实验资料如何。
B组 对人可能是致癌物:
流行病学资料不够充分或者缺 乏,但动物实验结果充分证明此种 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既有原癌 基因的激活又有抑癌基因的灭活同 时存在。
❖例如人类结肠癌细胞中存在4个以上 基因突变:
APC/MAC
DCC
抑癌基因
P53
K-ras 原癌基因
五、化学致癌的非遗传机制
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可与DNA共 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 构和数目的改变,最终导致癌变。 由于其作用靶部位是机体的遗传物 质,故称为遗传毒性致癌物 ( genotoxic carcinogen )。
❖在很多情况下,某个碱基的突变并 不改变DNA密码,蛋白质的氨基酸 序列并不改变,称无声突变 ( silent mutation )。
❖有些突变可改变氨基酸的序列,但 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或者可影响 蛋白质的功能,但对细胞的生长和 分化不起作用,此种突变并不致癌。
❖与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关的基因突变 在致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药物致癌作用ppt课件

药物致癌作用ppt课件
第十六章 药物致癌作用
肿瘤(tumor,neoplasm) :有分裂潜能的细 胞受致癌因素作用后发生恶性转化和克隆性增 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良性肿瘤:呈膨胀生长,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 界限,多有包膜,它们生长常有“自限性”, 对机体破坏较小
恶性肿瘤:癌和肉瘤
癌(carcinoma):由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引发剂(启动剂,initiator) 具有引发作用的化学物质
2.促长阶段
促进引发形成肿瘤细胞分裂生长的作用阶段
➢ 引发物作用之后,促癌物长期、慢性作用 ➢ 引发物单独作用一般不会引起肿瘤 ➢ 只有促癌物的慢性作用不会引起肿瘤 ➢ 引发物与促长物的作用有先后次序 ➢ 引发作用不可逆,促长在早期可逆
不同环境因素引起的肿瘤死亡分布
职业性癌症
职业性皮肤癌症
常发生于接触砷矿、砷杀虫剂和化工的工 人;接触煤烟和煤焦油的炉工、沥青工和 树脂工;接触X线和放射线的医务人员和科 学工作者。
居里夫人:白血病
职业性膀胱癌症
常发生在生产染料和颜料的工人;接触橡 胶轮胎的生产者和橡胶工人;接触煤焦油 和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的煤气工人、铝制 品工人。
(1) 促癌剂
本身无致癌性,在给以遗传毒性致 癌物之后再给以促长剂可增强遗传毒性 致癌物的致癌作用,也可促进“自发性” 转化细胞发展成癌。
佛波酯 (TPA及其衍生物)、苯巴比妥、 二丁基羟基甲苯 (BHT)、1,8,9-蒽三醇、 DDT、Alkanes及胆盐
TPA是小鼠皮肤癌诱发试验的促癌剂;苯 巴比妥对大鼠肝癌有促癌作用;色氨酸和 糖精对膀胱癌有促癌作用;
妊娠期间不要使用雌二醇,全身用药可能导致胎 儿畸形,阴道用药也应注意。用药后所生女婴有 发生生殖道异常,罕见病例在育龄期有发生阴道 癌或宫颈癌。雌二醇可经乳腺进入乳汁而排出, 并可抑制泌乳,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毒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

药物毒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

第13章药物致癌作用一、(了解)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将化学致癌物分为:1、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指进入机体后不需经代谢活化,直接与细胞生物大分子作用而诱发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如各种烷化剂和某些金属致癌物等。

2、间接致癌物:指进入机体后需经细胞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等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

如黄曲霉毒素、环孢素、硝基杂烷类等。

(直接致癌物:各种烷化剂(亲电子):内酯类、烯化环氧化物、氮芥间接致癌物:多环芳烃、芳香胺类、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毒素B1)(活化前:前致癌物;活化中间:近致癌物;最后:终致癌物)二、(了解)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少数化学致癌物对遗传物质没有影响,其致癌作用机制主要为改变相关基因的转录与翻译,促进细胞的过度增殖。

(1)促癌剂(tumor promotor):具有促癌作用的物质,通过促进突变细胞的克隆扩增而发挥致癌作用。

(2)细胞毒物:能导致细胞死亡的物质,可引起代偿性增生,通过增加细胞对内源性致癌物的敏感性而发挥致癌作用。

(3)激素及内分泌干扰剂:雌性激素和干扰内分泌器官功能的物质可引起动物肿瘤或使肿瘤形成增多。

(4)免疫抑制剂:是通过增强病毒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等多方面作用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常引起人和动物发生白血病或淋巴瘤。

(5)特殊固态物质:某些特殊固态物质长期接触机体,可诱发接触部位发生肿瘤。

(6)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能使啮齿类动物肝脏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的各种物质,均可诱发肝脏肿瘤,其机制可能与其引起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等有关。

第14药物的生殖和发育毒性1、基本概念生殖毒性(父+母)生殖细胞的发育与成熟性交卵细胞受精受精卵发育与着床胚胎器官发生与发育分娩新生幼仔发育与哺乳发育毒性(母)药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致畸(结构+功能)2、药物对男性的生殖毒性影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1)损伤DNA: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2)损伤蛋白质:甲氨蝶岭、阿霉素、环磷酰胺影响精子输送1)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的调节:乙醇、普萘洛尔、利舍平2)自主神经系统:可乐定、乙醇、氯丙嗪3、药物对女性的生殖毒性1. 药物对卵细胞和生殖道的毒性1)影响卵子发育:环磷酰胺、氮芥、白消安2)影响卵子输送:镉、吸烟2. 药物对生殖功能激素调节的毒性1)影响孕激素:铅2)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吸烟、乙醇3)影响雌激素:氯米芬、吸烟第15章药物的遗传毒性1、基本概念遗传毒性≠可遗传毒性遗传毒性:DNA损伤、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改变、染色体数量改变突变:一种遗传状态、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的DNA结构的永久性改变致突变性:通过基因组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可遗传的表型改变药物的遗传毒性,通过致突变作用来评价遗传毒性往往由突变引起,但不是突变引起的唯一结果,只是突变的后果之一。

抗肿瘤药的副作用

抗肿瘤药的副作用

抗肿瘤药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时,考虑目前的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大,就像一把“双刃剑”,应在慎重选择有效药物的基础上密切观察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那抗肿瘤药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肿瘤药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抗肿瘤药的副作用骨髓抑制作用多数抗肿瘤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通常依次影响到白细胞(尤其粒细胞)、血小板的数目减少,最后影响血红蛋白,出现全血性减少。

白细胞减少的后果多较严重,应及时进行积极处理:①减量或停药。

当白细胞减少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防止过度抑制。

②使用升白细胞药。

瑞血新、吉粒芬、惠尔血、吉巨芬和利血生等。

③补充血液成分。

小剂量多次输新鲜血,输白细胞、血小板或白蛋白。

④预防感染。

对严重骨髓抑制的病人,应严密保护性隔离,抗生素应用等。

胃肠道毒性①恶性呕吐。

是肿瘤化疗最常见的早期反应,发生率65-85%。

这不但影响病人的情绪和进食,甚至造成营养、代谢障碍和其他并发症。

化疗所致呕吐包括急性呕吐、持续性或迟发性呕吐和可预现的呕吐。

治疗:目前以5-HT3受体拮抗剂效果最好,常用药物格拉司琼(欧智宁、康泉)、昂丹司琼(恩丹西酮、枢复宁)及托烷司琼(欧必停、赛格恩)等。

②黏膜炎。

化疗药物可引起口腔、舌、咽喉、食管等粘膜的炎症反应,出现红斑、溃疡、出血和疼痛。

护理很重要,要保持口腔温润和清洁。

可口服制菌毒素,用5%碳酸氢钠,3%双氯水漱口。

严重口腔炎应停用化疗,积极应用抗菌素和支持治疗。

③其他。

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和便秘等,处理主要是调整剂量方案,必要时停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其他器官毒性①皮肤毒性。

最常见的是脱发,与应用药物、给药剂量和时间及个体差异有关。

停药后可再生,且头发较前更黑更好。

主要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其他皮肤副作用,如血管外渗所致的局部皮肤坏死,色素沉着及皮疹等要注意观察和预防。

②肝脏毒性。

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暂时升高,常见的肝损害组织学改变则有脂肪浸润、肝细胞坏死、肝内胆汁淤积,甚至肝硬化。

16-药物致癌作用总结

16-药物致癌作用总结
➢ 以体外诱发细胞恶性转化(细胞形态、 细胞生长能力、生化表型及动物体内成 瘤)的能力为终点,评价化合物致癌活性。
➢实验周期短、易重复、实验条件易控制, 其结果与体内致癌结果一致性高。
3、促癌剂与共致癌剂评价
➢ 采用啮齿动物的皮肤、结肠、乳腺、肝 脏、胰腺和膀胱等为模型,通过在遗传毒 性致癌剂处理动物之前、同期或之后用促 癌剂或共致癌剂处理动物,确定是否增加 肿瘤的发生率,并以此评价化合物的促癌 或协同致癌能力。
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长期大剂量服用雌激素可以产生肝 癌,为大家所公认,但人类长期服用激素避孕药是否致癌, 意见分歧。应用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剂量大, 时间长能诱发良性肝脏肿瘤。黄体酮可能与宫颈癌有关。
(2)解热镇痛药
长期滥用解热镇痛药的肾脏病变患者,其肾盂 癌及膀胱癌的发生率较一般人为高,可达8.6%, 而非滥用者仅1.27%;滥用非那西汀的患者中,30 %—40%发生肾盂肿瘤,5%—15%发生输尿管肿 瘤,50%以上发生膀胱肿瘤。氨基比林在酸性介 质中能产生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
(5)中草药
动物实验表明,丹宁酸对肝有毒性,对动物有 致癌作用;槟榔种子(其中槟榔次碱)、款冬花粉 (其中含有的双稠吡胳啶类生物碱森克京)、虞 美人、白屈菜中含有的血根碱、积雪草中所含有 的积雪草甙、苏铁素、紫花茄、鱼藤酮、黄樟醚、 爱草脑、β-细辛醚、鞣质、斑蝥素、巴豆油等均 对动物有致癌的可能。
饮食引发癌症
(1)食物过烫 (2)煎炸、熏烤、发霉 (3)肥、甘、厚、腻 (4)过咸:沿海 (5)腌制、干咸鱼
一、化学致癌作用
(一)基本概念 1、致癌作用: 是导致癌症的一系列内在或外部的多
步骤过程,具体包括任何良性或恶性肿瘤的起源或 发生。 2、致癌剂: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体内产生肿瘤的化学 物质。

药物致癌作用

药物致癌作用
转穿梭质粒的转基因动物小鼠:转入带有报告基因的穿梭载 体,是研究体内基因突变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思考题
一、解释下述概念 1.直接致癌物 2.间接致癌物 3.遗传毒性致癌物 4.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二、论述题
1.致癌作用评价方法有哪些?
药物依赖性(第16章)
Drug dependence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癌?
❖恶性肿瘤:细胞无序地增生 ❖后果: 占位 浸润 转移 营养不良 分泌有毒因子,恶液质
遗传因素? 化学因素? 病毒? 生物因子? 干细胞?
成生理?
直接? 间接? 促癌?
具体机制?
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对癌基因的影响? 与DNA损伤修复? 与表观遗传?
预防?
用药后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在精神上驱 使该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地连续用药的欲望,产 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得到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生理依赖性 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中枢神经系统对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 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可产生戒断症状。
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指需经体内代 谢活化后才具致癌性的物质。Pro-, proximate, ultimate
促癌物(promoter of carcinoma ):本身无致 癌作用,只有与致癌剂同时存在时,能增加后者 致癌活性的物质
遗传毒性致癌物(genotoxic carcinogens): 作 用靶部位为机体的遗传物质,靶分子为DNA。 包括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 carcinogens): 靶 分子不是DNA,不改变遗传物质。主要是促 进细胞快速增殖。包括促癌物、细胞毒物、 激素、免疫抑制剂、固态物质、过氧化物酶 体增殖剂。

药物的致癌性

药物的致癌性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ECVAM)
A recent analysis of nearly 1000 chemicals for which data have been published has highlighted the strikingly imprecise nature of in vitro genetic toxicology tests in discriminating non-carcinogens from carcinogens. When the standard battery of two or three in vitro genotoxicity tests was performed, at least 80% of the 177 non-carcinogenic compounds tested gave a false positive result in at least one test.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highest in mammalian cell tests such as those to detect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or micronucleus in Chinese hamster cells, or Mutations in the mouse lymphoma assay. A similar outcome was obtained in analysis by the U.S. FDA of an even larger database of chemicals.

致癌的添加剂有哪些,治疗方法

致癌的添加剂有哪些,治疗方法

致癌的添加剂有哪些,治疗方法致癌的添加剂有哪些?致癌的添加剂是指那些在食品、化妆品、烟草等产品中被添加进去的物质,它们可能对人体造成致癌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致癌添加剂: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些添加剂在肉制品,如熏肉、腊肠、火腿、培根等中常常见到。

亚硝酸盐还可以作为某些蔬菜和水果的保鲜剂。

长期摄入这些添加剂可能增加患上肠道癌和胃癌的风险。

2.苯甲酸类:苯甲酸和它的盐和酯在化妆品和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如口香糖、薄荷糖等,还有护肤品、口红、口服药等产品中也可能出现。

据研究,苯甲酸类物质可能对人体某些器官造成慢性损害,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3.3-氯-1,2-丙烯二醇:这种化学物质常见于沐浴露、洗发水、肥皂等日常用品中。

它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将其列为可能致癌物质。

4.苯丙胺:这种化学物质常见于染发剂、染料、化妆品中,还被用于某些塑料和橡胶制品中。

苯丙胺被IARC认为是致癌物质,在长时间密集的接触下,可能对人类造成致命危险。

治疗方法被致癌添加剂污染的食品、饮料、化妆品等产品,长期食用或使用可能会引发癌症等健康问题,对于已经受到了影响的人,治疗方法有:1.化疗:针对从添加剂引发的癌症,治疗医生一般会选择放疗、化疗、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等。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较为温和,其疗效主要依赖于草药对人体的调理,中药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周期。

3.饮食调理:在患癌后,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排出毒素,增加自己的抵抗能力。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理。

注意事项1.尽量少食用加工肉制品或食用天然食物:尽量避免肉制品的过度加工,如烟熏、腌制等方法,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的豆类、鸡蛋等食品。

2.谨慎选择化妆品和日用品:选购化妆品和日用品时应选择已经通过权威机构认证的品牌,尽量避免购买劣质、来源不明的产品。

3.循环使用食品容器:厨房用具、餐具等物品中的塑料容器,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的,尽量多次使用易于清洗的餐具和厨房器具,掌握洗涤对条件对器具的良温度,别给添加剂“生存环境”。

药物毒理学:药物致癌作用

药物毒理学:药物致癌作用
突变

+
胞-


抑癌蛋白失活
肿瘤细胞转化
+
细胞克隆增殖
肿瘤
二、 致癌作用评价方法
1、何时应考虑进行致癌性评价
人体可能长期暴露于该药物 该药物或其代谢物的结构与已知致癌物相似 反复染毒毒性试验提示该药物可能产生癌前
病变(细胞毒性作用或异常增生) 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得到阳性结果
2、致癌作用评价方法
1)、培养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2)、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3)、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4)、转基因小鼠致癌试验
转穿梭质粒的转基因动物小鼠:转入带有报告基因的穿梭载 体,是研究体内基因突变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思考题
一、解释下述概念 1.直接致癌物 2.间接致癌物 3.遗传毒性致癌物 4.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二、论述题
1.致癌作用评价方法有哪些?
药物依赖性(第16章)
Drug dependence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指需经体内代 谢活化后才具致癌性的物质。Pro-, proximate, ultimate
促癌物(promoter of carcinoma ):本身无致 癌作用,只有与致癌剂同时存在时,能增加后者 致癌活性的物质
遗传毒性致癌物(genotoxic carcinogens): 作 用靶部位为机体的遗传物质,靶分子为DNA。 包括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
药物致癌作用(第13章) carcinogenesis
特殊毒性(三致)
❖致突变(mutagenicity)(遗传毒理学 genetic toxicology)
❖致畸(teratogenicity)(生殖与发育毒理学 reproductive &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vp16化疗方案

vp16化疗方案

vp16化疗方案——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疾病,恶性肿瘤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治疗恶性肿瘤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任务。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

一、的概述VP16是一种生物碱,经过临床试验已经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主要应用于治疗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之一。

通常由VP16、顺铂和长春新碱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对癌细胞的作用产生细胞毒性,使癌细胞死亡。

同时,VP16可以通过启动DNA复制和DNA损伤响应,促进肿瘤的基因治疗。

在中,剂量和治疗周期是非常重要的。

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反之,剂量过小可能达不到治疗目的。

因此,治疗过程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二、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癌细胞产生作用:1.干扰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VP16是一种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这意味着它可以阻碍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过程。

DNA是细胞生活中最为核心的分子,对DNA进行干扰可以使癌细胞死亡。

2.干扰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VP16还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对其产生作用。

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是恶性肿瘤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干扰其基因表达,VP16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3.提高癌细胞的敏感性VP16还可以通过提高癌细胞的敏感性对其产生作用。

在VP16的作用下,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受到了抑制,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

三、的应用场景通常应用于以下类型的恶性肿瘤:1.肺癌:VP16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并促进肺癌细胞的死亡。

2.卵巢癌:VP16可以通过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基因表达和DNA 复制,有效控制卵巢癌的发展。

3.淋巴瘤:VP16可以通过干扰淋巴瘤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活动,阻止淋巴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除了上述恶性肿瘤外,还可以应用于乳腺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四、的不良反应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14种药物带来的危害,可能导致癌症,使用要谨慎

14种药物带来的危害,可能导致癌症,使用要谨慎

14种药物带来的危害,可能导致癌症,使用要谨慎引导语:癌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目前,引起癌症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了。

然而,经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某类药物也有可能导致癌症。

小编告诉你以下的14种药物就有可能患上癌症。

大家一定要警惕用药!1.解热镇痛药在解热镇痛药物中含有非那西丁成分的药物(如复方阿司匹林)可诱发癌症。

研究发现,长期或过量地使用此类药物,可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其发病率约为9.5%。

另外,在解热镇痛类药物中,含有氨基比林成分的药物(如安乃近、氨非咖片等)也可诱发癌症。

这类药物可在胃内的酸性环境下与食物发生化学作用,形成一种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胺等。

亚硝胺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可活化原癌基因,从而引发人体内各种器官与组织的癌变。

因此,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诱发胃癌、肝癌和膀胱癌等。

2.抗癫痫药在抗癫痫类药物中,致癌的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具有一定的致畸、致癌作用,可通过促进细胞增生和抑制细胞凋亡两种途径来促进癌前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

患者若长期、过量地服用该药,可诱发恶性脑瘤或肝癌。

苯妥英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肌肉强直症等,临床实践证明,孕妇若长期应用该药,可导致新生儿畸形或患上神经纤维母细胞瘤,以及恶性淋巴癌。

3.保泰松保泰松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该药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急性痛风等疾病。

临床实验证明,保泰松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患者若长期、大量地应用该药,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4.利血平利血平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该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利血平的女性(尤其是绝经期女性)易患乳腺癌,其发病率比未服用利血平者高3倍。

5.安妥明安妥明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降血脂药,该药主要用于治疗Ⅲ型、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实验证明,安妥明可影响过氧化物酶体,使该酶体产生羟自由基。

羟自由基可使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损伤,从而产生致癌作用。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依托泊苷(VP16),作为一种针对DNA拓扑异构酶II的抗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NA拓扑异构酶II在细胞周期中负责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其功能的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依托泊苷通过靶向这一关键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1. 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活性依托泊苷能够与DNA拓扑异构酶II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这导致肿瘤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产生断裂,无法正常进行细胞分裂,最终引发细胞凋亡。

2. 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依托泊苷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2/M期,无法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这种细胞周期阻断作用使得肿瘤细胞无法继续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效果。

3. 诱导细胞凋亡依托泊苷在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活性的同时,还能激活细胞内的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这一过程有助于消除肿瘤细胞,降低肿瘤负荷。

4. 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依托泊苷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

这一特点使得依托泊苷在临床联合化疗方案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依托泊苷作为一种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同时,关注依托泊苷的毒副作用,加强患者用药监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临床应用范围广泛1. 小细胞肺癌:依托泊苷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基石药物,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2. 霍奇金淋巴瘤:依托泊苷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复发和难治性病例。

3. 白血病:依托泊苷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疗效。

个性化治疗方案由于癌症患者的个体差异,依托泊苷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药物毒理-致癌作用[专家指导]

药物毒理-致癌作用[专家指导]

5. 剂量-反应关系显示 有可测阈值和最大作 用;
6. 以能否有效地扩大 引发细胞群来确定促 长剂的相对强度。
7. 引发剂的强度以经一 定的促长阶段后发生的 癌前病变来定量。
2. 核型不稳定性导 致细胞基因组结构 的形态学改变;
3. 在进展阶段早期, 已改变的细胞对环 境因子敏感;
4. 在进展阶段可以 观察到良性或恶性 肿瘤;
结肠癌的多阶段模型(Vogelstein,et al. 1988)
染色体: 5q
12p
18q
17p
改变: 突变/丢失 基因: APC/MCC
DNA 突变 突变/丢失
低甲基化 K-ras
DCC
突变 p53 其它改变

↓↓

↓↓
正常上皮→上皮过度增殖→早期腺瘤→中期腺瘤→晚期腺瘤→癌症→转移
引发
促长
进展
专业资料
9
促长阶段是单克隆的癌细胞在一种或多种促癌物质的不 断作用下,表型发生了改变,恶性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 得以表达的过程
促进剂通过刺激细胞增生使引发的细胞发展进入促长阶段, 促进剂本身无或仅有极微弱的致癌作用,但反复使用能刺激 细胞分裂,形成肿瘤,它们的作用相对短暂,且是可逆的
专业资料
10
进展阶段是指由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并进一 步演变成更具恶性表型或具有侵袭特征的肿瘤的过 程,主要表现是自主性和异质性增加、生长加速、 侵袭性加强、出现浸润和转移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专业资料
6
一、细胞癌变的多阶段学说
致癌的过程: 引发(initiation) 促长(promotion) 进展(progression)
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 增生、异型变、良性肿瘤、原

《药物毒理学》药物致癌作用

《药物毒理学》药物致癌作用

14
ppt课件
致癌试验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要求需做致癌性试验的情况:
1 新药结构与已知致癌物质有关,代谢产物与已知致癌 物质相似
2 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发现有细胞毒性作用或能使某些 脏器、组织细胞异常显著活跃的新药
3 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新药
4 临床用药6个月以上,或局部用药。
15
ppt课件
致癌作用的评价方法
药物构效关系分析
致突变筛查试验
培养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短期和长期整体动物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转基因模型等
16
ppt课件
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定义: 又称有限体内试验,是指时间有限,即在有
限的短时间内完成而不需终生,又指靶器官有限, 即观察的靶器官限定为一个而不是机体全部器官 和组织。需启动剂和促进剂。
17
ppt课件
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大鼠肝转变灶诱发试验 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 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试验
18
ppt课件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又称哺乳动物终生试验,是目前公认的确证动物 致癌物的经典方法,较为可靠。
19
ppt课件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动物种类 1 实验动物的价格较低,因为实验所长 3 抗病力强,易于饲养 4 最重要的是实验动物对诱发肿瘤的易感性 5 实验动物的自发肿瘤发生率较低
第十三章 药物致癌作用
1
ppt课件
癌是机体在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引起正
常细胞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恶性肿瘤。
2
ppt课件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是指环 境中具有诱发机体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化学物是否是动物致癌物的唯一依据。 实验步骤:每日经一定途径给各个组动物一定剂量
的受试物,接触期为动物预期寿命的大部分时间。
接触期每天观察动物各种症状并间隔一定时间称 量体重和做必要的实验检测。实验结束时处死动 物,进行大体解剖及适当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观 察其肿瘤发生情况。
对动物的要求:特定品系如SD大鼠(易诱 发乳腺癌)、A系小鼠(易诱发肺、皮肤
瘤的危险性大大地增加,在肾移植病人多见。免疫
抑制的病人也常有下列肿瘤发生,如肝癌、膀胱癌、 支气管腺癌、皮肤鳞癌以及黑色素瘤等。 长期应用烷化剂有增加膀胱癌和非淋巴细胞白 血病发生的危险性。
(4)抗癌药
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中,肯定有致癌作用的有白消安、
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苯丙氨酸氮芥、甲环亚硝脲 等,其中环磷酰胺可引起白血病、鳞癌及膀胱癌等; 致癌可能性较大的有氯氨铂、氮芥、阿霉素、卡氮芥、 环己亚硝脲、甲苄肼等;
轻度致癌作用的有氮烯唑胺、尿嘧啶氮芥等。
外用甲氨喋呤也可致皮肤癌、鼻咽癌等。
(4)杂类 砷剂可引起皮肤癌。有致癌可能性,但尚未能肯定的 药物有保泰松、氯霉素(易致白血病)、苯丙胺、苯妥英 钠(易患恶性淋巴瘤)、利血平(易致乳腺癌)、氯贝丁
酯(安妥明)(易患胃肠道肿瘤)、煤焦油软膏(易患皮
肤癌)等。 一些药物经过动物实验初步证明可能致癌,如灰黄霉 素、异烟肼等。土霉素在酸性介质中能产生致癌物二甲基 亚硝胺。
雌二醇
为经皮肤吸收的雌激素治疗剂。补充女性卵巢分 泌的17-β雌二醇的不足 。 妊娠期间不要使用雌二醇,全身用药可能导致胎 儿畸形,阴道用药也应注意。用药后所生女婴有 发生生殖道异常,罕见病例在育龄期有发生阴道 癌或宫颈癌。雌二醇可经乳腺进入乳汁而排出, 并可抑制泌乳,哺乳期妇女禁用。
(4) 细胞毒剂 可能引起细胞死亡,导致细胞增殖活跃及癌发 展。如次氮基三乙酸、氯仿。 氮川三乙酸主要用于合成洗涤剂、化学镀、和无氰 电镀、除垢剂和阻垢剂、印染助剂、塑料添加剂、 工业脱硫、化学分析、照相行业、农作物生产抑制 及印刷油墨、稀土提取等。 使锌进入肾脏,由于 锌的毒性,造成细胞死亡,结果引起增生和肾肿瘤。
职业性癌症
职业性皮肤癌症
常发生于接触砷矿、砷杀虫剂和化工的工 人;接触煤烟和煤焦油的炉工、沥青工和 树脂工;接触X线和放射线的医务人员和科 学工作者。 居里夫人:白血病
职业性膀胱癌症
常发生在生产染料和颜料的工人;接触橡 胶轮胎的生产者和橡胶工人;接触煤焦油 和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的煤气工人、铝制 品工人。
及乳腺癌)等;供货商必须提供5年内该
品系小鼠的自发肿瘤发生率数据;SPF条 件饲养,以期使实验动物寿命达到2-3年; 排除其他因素如饲料、饮水、空气可能 含有的致癌物。
有引发和促长作用,但可以促进引发作用 和增强促长作用,即能促进或增强全部致 癌过程 。如乙醇、二氧化硫
(二)致癌过程
癌症的体细胞突变理论
引发阶段 (initiation)
促长阶段 (promotion) 进展阶段 (progression)
1.引发阶段 / 启动阶段 突变细胞(启动细胞,initiated cell) 致癌物对靶细胞DNA产生损伤作用,经 细胞分裂增殖固定下来,造成单个或少量细 胞发生永久性、不可逆的遗传性改变 引发剂(启动剂,initiator)
(二)化学致癌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2.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不与DNA反应。
①促癌剂:
②激素;
③细胞毒剂;
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 ⑤免疫抑制剂; ⑥固态物质。
(1) 促癌剂 本身无致癌性,在给以遗传毒性致 癌物之后再给以促长剂可增强遗传毒性 致癌物的致癌作用,也可促进“自发性” 转化细胞发展成癌。 佛波酯 (TPA及其衍生物)、苯巴比妥、 二丁基羟基甲苯 (BHT)、1,8,9-蒽三醇、 DDT、Alkanes及胆盐
发现环境化学污染和某些物理有害因素与肿瘤发病密切相
关。
WHO指出,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
要为化学因素
FDA列出2400种可能对动物致癌的物质。
已知化学药物在动物身上能诱发肿瘤的数目为
150种以上。 对于人类,有20-30种化学物质与肿瘤有关。 (环磷酰胺、氯霉素等)
不同环境因素引起的肿瘤死亡分布
转穿梭质粒的转基因动物小鼠:转入带有报告基
因的穿梭载体,是研究体内基因突变的转基因动
物模型。常用的靶基因如lacI、lacZ可通过噬菌
体体外包装等方法,从小鼠基因组内回收,再在
大肠杆菌内检测靶基因突变,可为研究不同器官 基因的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的分子机制提供有效 的方法 。
举例1:啮齿类致癌实验
二、临床常见致癌药物
(1)激素 雌激素在更年期应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增加子宫内 膜癌的可能;在怀孕期为了控制流产,服已烯雌酚,明显 地增加下一代女性阴道腺癌的发生率;口服激素避孕药可 能增加肝脏良性肿瘤的发生率。
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长期大剂量服用雌激素可以产生肝
癌,为大家所公认,但人类长期服用激素避孕药是否致癌, 意见分歧。应用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剂量大, 时间长能诱发良性肝脏肿瘤。黄体酮可能与宫颈癌有关。
具有引发作用的化学物质
2.促长阶段 促进引发形成肿瘤细胞分裂生长的作用阶段 引发物作用之后,促癌物长期、慢性作用 引发物单独作用一般不会引起肿瘤
只有促癌物的慢性作用不会引起肿瘤
引发物与促长物的作用有先后次序 引发作用不可逆,促长在早期可逆
3.进展阶段
在促进之中或之后,细胞表现出不可逆 的遗传学改变,其标志为遗传不稳定性增加 和恶性变化,在形态上或功能代谢和行为方 面逐渐表现出肿瘤的特征,如生长速度、侵 袭性、转移能力及生Βιβλιοθήκη 、免疫性能改变。用的基本方法
化学致癌物的判别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两项以上由不同 研究者在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中以不同 调查方法获得的结论相符的证据; 动物实验证据:两项按现行常规设计 进行,符合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在不同物种动物中所得结 果一致的动物致癌物鉴定资料。
定性判别:受试物能否致癌; 定量判别: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职业性肺和支气管癌症
常发生于接触砷和煤焦油的工种;还可发 生于接触化学溶剂和有机化学品的生产者 和喷漆工;铬和镍化合物的生产者和焊接 工;石棉矿开采和加工的矿工和工人,接 触石棉的人发生胸膜间皮瘤远远高于不接 触者。
饮食引发癌症
(1)食物过烫 (2)煎炸、熏烤、发霉 (3)肥、甘、厚、腻 (4)过咸:沿海 (5)腌制、干咸鱼
良性肿瘤 膨胀或外生性生长 通常缓慢生长 不侵袭 不转移 一般不复发
恶性肿瘤(癌) 侵袭性生长 生长较快,常无止境 有侵袭与蔓延现象 一般多有转移 常易复发
化学致癌的历史
癌症是以具有失控细胞生长为共同特征的一类疾病。化学
致癌问题时是当今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发病年龄向低龄化发展。 查明了遗传因素与病毒因素与肿瘤有关,但并非是肿瘤发 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化成为另一种化合物,才能诱发致癌作用的化
学物质。 5、辅致癌物(促癌物): 本身无致癌作用,只 有与致癌剂同时存在时,能增加后者致癌活性 的化学物质。
(二)化学致癌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1.遗传毒性致癌物:与DNA反应,造成DNA损
害:
①直接致癌物;
②间接致癌物;
③无机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einogens): 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致癌 (各种烷化剂、金属致癌物) 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einogens): 在体内经代谢转化,其产物具致癌作用 无机致癌物:亲电子剂或通过选择性改 变DNA复制保真性,导致DNA的改变(镍、 铬、钛、锰等金属及其盐类)
短期试验; 动物致癌试验;
人类流行病学调查
1、短期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筛选实验 通过评价化合物的致突变性而预测其 致癌性
实验系统:微生物、昆虫、哺乳动物
细胞
检测参数:基因突变、染色体效应、
DNA修复
2、体外转化实验 以体外诱发细胞恶性转化(细胞形态、
细胞生长能力、生化表型及动物体内成
4、有限致癌实验 实验终点为肿瘤形成或癌前病变,
实验时间比长期致癌实验短很多,如
小鼠皮肤瘤、A系小鼠的肺肿瘤、雌 性大鼠乳腺癌等。
5、转基因动物模型
转癌基因小鼠:与转录启动子连接的癌基因转入后
可直接在某些特定的组织中高效表达,使该组织细 胞处于引发状态,这类转基因动物是研究化学物致 癌作用的敏感体系。携带癌基因的转基因动物可用 于致癌试验,试验周期仅3个月左右,有希望发展成 代替长期动物致癌试验的实验系统。
(2)解热镇痛药
长期滥用解热镇痛药的肾脏病变患者,其肾
盂癌及膀胱癌的发生率较一般人为高,可达 8.6%,
而非滥用者仅1.27%;滥用非那西汀的患者中,
30%—40%发生肾盂肿瘤,5%—15%发生输尿管
肿瘤,50%以上发生膀胱肿瘤。氨基比林在酸性
介质中能产生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
(3)免疫抑制剂
病人用硫唑嘌呤合并皮质类固醇药物,发生淋巴
TPA是小鼠皮肤癌诱发试验的促癌剂;苯 巴比妥对大鼠肝癌有促癌作用;色氨酸和 糖精对膀胱癌有促癌作用; 丁基羟甲苯、DDT、多卤联苯、氯丹、七 氯和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等。
(2) 内分泌调控剂 主要改变内分泌系统平衡及细胞正 常分化,常起促长剂作用。如乙烯雌酚、 雌二醇、硫脲。 (3) 免疫抑制剂 主要对病毒诱导的恶性转化起增强作 用。如嘌呤同型物。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 可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过量生成。如祛 脂乙酯、邻苯二甲酸乙基己酯。降血脂药安 妥明、降脂异丙酯、1,2-三氯乙烯 (6) 固态物质 物理状态是关键性因素,可能涉及细胞 毒性。如塑料、石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