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误差和有效数字介绍课件

误差和有效数字介绍课件
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误差的表示
误差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误差来 表示,这些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有效数字的保留
在处理测量数据时,应根据误差 的大小来确定有效数字的保留, 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效数字对误差的影响
01
有效数字的精度
有效数字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精度,保留更多的有效数字可以提供
误差和有效数字介绍课件
目录
• 误差的基本概念 • 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 • 误差与有效数字的关系 • 误差的减小和避免 • 有效数字的取舍原则 •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应用实例
01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定义
01
02
03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异。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环 境条件、操作人员等。
质量测量的误差和有效数字分析
总结词
有效数字的位数是衡量质量测量结果 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在质量测量中,有效数字的位数需要 根据称重工具的精度和称重方法的要 求来确定。例如,如果使用分辨率
THANKS
感谢观看
例子
将2345转换为科学记数法为2.345×10^3。
06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应用实例
长度测量的误差和有效数字分析
总结词
长度测量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分析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长度测量中,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存在误差。为了准确评估测量结果 的可靠性,需要对长度测量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
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相对误差

分析化学1—1误差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1—1误差的基本概念

2.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由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随机因素
造成的误差。
特点:大小和正负都难以测定, 不可避免,不可被校正,
符合统计规律.
3.过失误差
§1—1 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Accuracy ) 准确度表征分析结果与真值的 符合程度。 准确度通常用误差表示, 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6.滴定分析中,滴定误差属于(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过失误差 D.操作误差 7.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达到 0.1 %,滴 定时要求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
8. 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 , 如欲称量的相 对误差不大于0.1%,应称量的最小质量______。 .
Ea x T 60.61% 60.66% 0.05%
Ea 0.05% Er 100 % 100 % 0.09% T 60.66%
S
x i x
5 i 1
2
n 1
0.10%
s 0.10% sr x 100% 60.61% 100% 0.17%
(7)极差
R xmax xmin
有限次测量(n次)
标准偏差
无限次测量(n→)
x x (样本) S n 1
2
(总体)
自由度
f n 1 (自由度是指独立偏差的个数)
x 2 n
S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100 % x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 Sx n
x

n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x1
x2
x3
x4
(1)精密度好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先决条件,

1.3误差的基本概念

1.3误差的基本概念

© 2009,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 误差的基本概念
1717
第一章 绪论
定理1.2 若近似数x*=0.x1x2…xn10m相对误差
er
*
1 10( n1) 2( x1 1)
则该近似数具有n位有效数字 证:∵ x*=0.x1x2…xn10m ∴ x* ≤ (x1+1) 10m-1
© 2009,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 误差的基本概念
1515
第一章 绪论
e
*
r
1 mn 10 x x* 2 1 ( n 1 ) 10 * m 1 x x1 10 2 x1
*
er
1 10( n1 ) 2 x1
e ( y*) fi ( x1*, x2 *, , xn *)e ( xi *)
n

(1.3)
er x2 *, , xn *) xi * er ( xi *) f ( x1*, x2 *, , xn *)
(1.4)
m-n=1-n=-2
所以n=3具有3位有效数字
© 2009,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 误差的基本概念
1313
第一章 绪论


③ ④
关于有效数字说明 用四舍五入取准确值的前n位x*作为近似值,则 x*必有n位有效数字。如3.142作为的近似值 有4位有效数字,而3.141为3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相同的两个近似数,绝对误差不一定 相同。例如,设x1*=12345,设x2*=12.345,两者 均有5位有效数字但绝对误差限不一样 x- x1* =x- 12345 ≤ 0.5= 1/2 100 x- x2* =x- 12.345≤0.0005=1/210-3 把任何数乘以10p(p=0,1,…)不影响有效位数。 准确值具有无穷多位有效数字

误差理论

误差理论
2 2 2 2
例8、已知半径及其中误差,求圆面积的相对中误 、已知半径及其中误差, 差。
S = πR
2
ln S = ln π + 2 ln R dS dR = 0+2 S R mS mR k= =2 S R
例9、由三角形内角和的闭合差计算测角的中误差 、
设在相同条件下, 个三角形的内角进行了观测, 设在相同条件下,对n个三角形的内角进行了观测,测角 个三角形的内角进行了观测 中误差为m, 中误差为 ,三角形内角和的闭合差也就是三角形内角 和的真误差。 和的真误差。
2 Σh 2 h1 2 h2 2 hn
mΣh = ± n mh = ± 2n m读
已知边长的中误差,求周长 例3、观测了正方形的四条边 已知边长的中误差 求周长 、观测了正方形的四条边,已知边长的中误差 的中误差是多少? 的中误差是多少
p = a1 + a2 + a3 + a4 m =m +m +m +m
[∆] = [l ] − nX [∆] = [l ] − X = x − X [∆] → 0 n→∞
n x→X n n
∆=l−X
又名最或是误差) 二、观测值的改正数(又名最或是误差 观测值的改正数 又名最或是误差
v = x−l [v] = nx − [l ]
=0
m=±
三、由观测值的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1 1 1 x = l1 + l2 + ⋯ + ln n n n 1 1 1 dx = dl1 + dl2 + ⋯ + dln n n n 1 2 2 2 m = ml1 + ml 2 + ⋯ + mln n m mx = ± n

10 误差分类与处理方法

10 误差分类与处理方法

2 误差分类与处理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常用百
分数表示,即
x 100%
x0
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说明测量的精确程度。在上面的例子中10.001 100% 10
0.01%
2
0.01 100% 200
0.005%
显然,后一种长度测量仪表更精确。
2 误差分类与处理
测量条件
引•起误 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等精度测
差的原
因 量时,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如温度、湿度、电源电压波
动、磁场等)的影响,各次测量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这种差异就是随机误差。
误差特点

特点:随机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分
散情况。一般分布形式接近于正态分布。

消除方法:可采用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足
误差分类与处理方法
梁长垠 教授
误差分类与处理方法
1
误差基本概念
2 误差分类与处理
3
1 误差基本概念
• 一、误差概念 • 真值(True value) :任何一个量的绝对准确
值。
• 约定真值:与真值的差可以忽略而可以代替真 值的值。
• 误差(error) :用测量仪表对被测量进行测 量时,测量的结果与被测量的约定真值之间的 差。
为1.0的仪表,在使用时它的最大引用误差不超过±1.0%,也就
是说,在整个量程内它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
在具体测量某个量值时,相对误差可以根据精度等级所确定
的最大绝对误差和仪表指示值进行计算。
2 误差分类与处理
例1 一台测量仪表,其标尺范围为0-400℃。已知其绝对误

误差原理基本概念.正式版PPT文档

误差原理基本概念.正式版PPT文档

(3)组合测量
被测量不能通过直接测量或者间接测量得到,而必须 通过直接测量的测量值或者间接测量的测量值建立联立方 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的测量结果.这样的测量称为组合测量.
3.根据测量条件不同,把测量分为: (1)等精度测量
对某一固定被测量进行重复测量,所取得的测量数 据可以认为是在相同的测量精度条件下得到的,这种测 量称为等精度测量.
例如:测物体的运动速率; 牛顿测风速
▪ 精密测量 得到的测量结果精度较高,但它所 用的测量设备精度也高,测量设备对其工作 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因此所付出的代价 也大。
▪ 工程测量 得到的测量结果精度较低,所用的 测量设备简单,价格便宜,操作也比较简便, 故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间接测量可以用下面的一般公 式来表示,即
把被测量与作为测量标准的量直接进行比较,或用预先 按标准校对好的测量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通过测量能 直接得到被测量数量大小的测量结果,称此为直接测量. 例如:用米尺测量桌子的长度.
(2)间接测量
被测量不能直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而必须通过一 个或多个直接测量值,利用一定的函数关系运算才能得 到,此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
3.引用误差 例:服装裁剪(身长/胸围)--- 半厘米;
仪器示值的绝对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值或者量
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 真值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本身体现出的 客观值或实际值。
▪ 一般说来,真值是未知的,因此误差也就未知,但绝不意 味真值一定不知道,有些情况下真值是可以知道的,又有些 情况下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说也是知道的。真值可知的情况有 如下几种:
实际值 满足规定准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 --- 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存在误差 --- 不可避免的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熟悉误差的来源、误差分类以及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二、实验原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所谓误差就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可以用下式表示误差=测得值-真值(一)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因测得值与真值接近,故也可以近似用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值作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三)引用误差所谓引用误差指的是一种简化和使用方便的仪器仪表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它以仪器仪表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为分子,以测量范围上限值或全量程为分母,所得的比值称为引用误差。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2、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它与误差大小相对应,因此可以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

精度可分ⅰ准确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ⅱ精密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ⅲ精确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以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来表示。

3、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

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数字舍入规则如下:①若舍入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②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不变。

③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

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当末位为奇数时则末位加1。

三、实验内容1、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

2、按照数字舍入规则,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下面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进行凑整。

误差-基本概念.

误差-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基本概述【英文】:an error; inaccuracy deviation【中文拼音】:wù chā【基本解释】: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真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释义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x-a=ε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

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

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

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

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

第一章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计算方法-1 -第一章 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1误差的来源1. 误差概念:精确值与近似值之差称为误差,也叫绝对误差。

2.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① 模型误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在一定条件下抓住主要因素将现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描述称为实 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描述常常是近似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系统之间存在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模 型误差。

② 观测误差:数学模型中往往含有一些由观测得到的物理量(如温度、电阻、长度)或由物理量估 算出的模型参数,这些观测物理量或模型参数常常与实际数据存在误差。

这种由观察产生的误差称为观 测误差。

③ 截断误差:数值计算中用有限运算近似代替无穷过程产生的误差。

例如计算一个无穷次可微函数 的函数值时,理论上只要能算出这个函数的泰勒级数值即可,但是实际工程上仅用泰勒级数中前面有限 项来近似计算函数值,而舍去高阶无穷小量。

这个被舍的高阶无穷小量正是截断误差。

④ 舍入误差:计算中按四舍五入进行舍入而引起的误差或因计算机字长有限,数据在内存中存放时 进行了舍入而引起的误差。

3. 举例说明例1设一根铝棒在温度t 时的实际长度为L t ,在t=0 C 时的实际长度为 L o ,用i t 来表示铝棒在温度为t 时的长度计算值,并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I tL °(1「.t ),其中a 是由实验观察得到的常数:-二(0.0000238 ± 0.0000001 ) 1/ C,称L t —I t 为模型误差,0.0000001/ C 是a 的观测误差。

这个问题中模型 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实际上 L t 与t 2有微弱关系,也就是说模型未能完全反映物理过程。

为了计算近似值,可取前面有限项计算•如取前面五项计算,计算过程中与计算结果都取五位小数得e ~1+1 + 1/2+1/6+1/24疋2.7083, e 取五位小数时的准确值为~ =2.71828,于是截断误差为:□0' —:2.71828 -2.7083 = 0.00995 n总n !这表明:只要在计算中采用了有限步运算近似代替无限步运算的方法,截断误差就一定存在。

误差-生-基本概念介绍

误差-生-基本概念介绍

Δxm=±xmS% rX =Δxm/x =± (xm/x)S% 仪器准确度等级选择原则:
选择被测量的值应大于均匀刻度测量仪器量程上限的2/3
rX=(±xm/(2/3xm))S%=±S% X>(2/3) xm
系统误差小,准确度高 随机误差大,精密度低
系统误差大,准确度低 随机误差小,精密度高
系统误差小,准确度高 随机误差小,精密度高 精确度高
引用误差:测量器具的最大绝对误差与该标称范 围的上限(或量程)之比
rm=Δxm/xm 电工仪表、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
选择被测量的值应大于均匀刻度测量仪器量程上限的2/3
1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二、测量的分类
按被测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 静态测量:测量过程中被测量固定不变。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注:被测量和测量误差按随机变量来处理。 动态测量:测量过程中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如弹道轨迹、环境噪音测量 注:被测量和测量误差按随机过程来处理。 按测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分类 等权测量: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和操作人员不变
1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二、测量的分类
按测量结果的获取方式分类 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对个别、彼此无联系的某一单项参数的测量。如用测量器具分 别测量螺纹的中经、半角及螺距 综合测量:同时测量多个参数的测量。如用螺纹量规的通端测量螺纹。 被动测量和主动测量 被动测量:产品加工完成后的测量。发现、挑选不合格品。 主动测量:正在加工过程中的测量。通过测值反馈,控制加工过程,预防不合格品。
1章
被测量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与真值 的一致程度。 没有测量精度 的测量结果无 意义
基本概念

1. 误差理论基础

1. 误差理论基础
例:用两种方法测量 L1=100 mm 的尺寸,其测量误差分别为 E1 10 μ m ,
E 2 8 μ m ,根据绝对误差定义,可知后者的测量准确度高。但若用第三
种方法测量 L2=80 mm 的尺寸,其测量误差为 E3 7 μ m ,此时用绝对误差 就难以评定它与前两种方法准确度的高低,必须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四、误差与偏差
(一)误差 1.绝对误差 测量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E)=X-T 式中 X——测量值; T——真实值。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对于多次测量的数值,求其准确度时,可按下式计算:
x1 x 2 x n i 1 算术平均值( x )= = n n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由于测量值可能大于真值,也可能测量值小 于真值,所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 分。严格来说,真值是不可能知道的。在实际工 作中,将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或总体平均值当作真 值。为了表示或比较准确度的高低,有时用绝对 误差比较清楚,有时用相对误差更显得直观。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在计算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时,对上述四个方 面的误差来源,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不遗 漏、不重复,特照误差的特点与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 差、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试验过程中,由于某些恒定因 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保持恒定或可以预知方式变 化的误差。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真值是指在测量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 具有的真实大小。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 可能准确知道的,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真 值一般是不可知的,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 下,真值才是可知的。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意义及基本概念与计算

误差意义及基本概念与计算
修正值 真值 - 测得值 - 误差
特点: 1) 与误差大小近似相等,但方向相反。
2) 修正值本身还有误差。
【例1-1】
测得值
用某电压表测量电压,电压表的示值为226V, 查该表的检定证书,得知该电压表在220V附 近的误差为5V ,被测电压的修正值为-5V , 则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26+(-5V )=221V。
由公式1可知,最大绝对误差为
x m x m s % 1 0 0 1 .0 % 1 A
他们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可见,在同一标称范 围内,测量值越小,
rx1 x x 1 m 100% 10 1 0 100% 1%
rx2 x x 2 m 1 0 0 % 8 1 0 1 0 0 % 1 .2 5 %
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更接近真值的数据
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选用仪器或测量方法 根据目标确定最佳系统
2. 误差的基本概念
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如测量误差的 定义、分类、误差的来源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 习,可以让读者对测量误差有个全面的了解。
(1)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其相对误差越大。
rx3 x x 3 m 100% 2 1 0 100% 5%
(2)误差的来源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 了解误差来源。而误差来源是多方面的,在测量 过程中,几乎所有因素都将引入测量误差。
主要来源
测量装 测量环 测量方 置误差 境误差 法误差
测量人 员误差
测量装置误差
以固定形式复现标准量值的器具, 如标准电阻、标准量块、标准砝 码等等,他们本身体现的量值, 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一般要求 标准器件的误差占总误差的 1/3~1/10。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第六节、误差的基本概念由于⼈们认识能⼒的局限,科学技术⽔平的限制,以及测量数值不能以有限位数表⽰(如圆周率∏)等原因,在对某⼀对象进⾏试验或测量时,所测得的数值与其真实值不会完全相等,这种差异即称为误差。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们认识⽔平的提⾼,实践经验的增加,测量的误差数值可以被控制到很⼩的范围,或者说测量值可更接近于其真实值。

⼀,真值真值即真实值,是指在⼀定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实际值。

真值通常是个未知量,⼀般所说的真值是指理论真值、规定真值和相对真值。

理论真值:理论真值也称绝对真值,如平⾯三⾓形三内⾓之和恒为18O0。

规定真值:国际上公认的某些基准量值,如1960年国际计量⼤会规定“1m等于真空中氪86原⼦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时辐射的1650 763.73个波长的长度”。

1982年国际计量局召开的⽶定义咨询委员会提出新的⽶定义为“⽶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 秒时间问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这个⽶基准就当作计量长度的规定真值。

规定真值也称约定真值。

相对真值:计量器具按精度不同分为若⼲等级,上⼀等级的指⽰值即为下⼀等级的真值,此真值称为相对真值)例如,在⼒值的传递标准中;⽤⼆等标准测⼒机校准三等标准测⼒计,此时⼆等标准测⼒机的指⽰值即为三等标准测⼒计的相对真值。

⼆、误差根据误差表⽰⽅法的不同,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实测值与被测之量的真值之差,即但是,⼤多数情况下,真值是⽆法得知的;因⽽绝对误差也⽆法得到。

⼀般只能应⽤⼀种更精密的量具或仪器进⾏测量,所得数值称为实际值,它更接近真值,并⽤它代替真值计算误差。

绝对误差具有以下⼀些性质:(1)它是有单位的,与测量时采⽤的单位相同;(2)它能表⽰测量的数值是偏⼤还是偏⼩以及偏离程度;(3)它不能确切地表⽰测量所达到的精确程度。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被测真值(或实际值)的⽐值,即:相对误差不仅表⽰测量的绝对误差,⽽且能反映出测量时所达到的精度。

(整理)第5章,误差基本知识

(整理)第5章,误差基本知识

第5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工作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误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及精度评定,需要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促进测量工作方法的改进,和测量精度的提高。

误差—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观测值与真值之差。

精度—观测误差的离散程度。

5-1 误差的基本概念讨论测量误差的目的:用误差理论分析,处理测量误差,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指导测量工作的进行。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和处理原则,▼▼偶然误差的特性一、测量误差的来源仪器原因:仪器精度的局限,轴系残余误差等。

人的原因:判别力和分辨率的限制,经验等。

外界影响:气象因素(温度变化,风、大气折光)等。

有关名词: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上述三大因素总称观测条件,在上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各次观测,称等精度观测。

结论:观测误差不可避免(粗差除外)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两类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错误排除)1、系统误差-- 误差出现大小、符合相同,或按规律变化,具有积累性。

处理方法①检校仪器,把仪器的系统误差降到最小程度;②求改正数,对测量结果加改正数消除;③对称观测,使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互为相反数,以便外业操作时抵消。

例:误差处理方法钢尺尺长误差△D K 计算改正钢尺温度误差△Dt 计算改正水准仪视准轴误差I 操作时抵消(前后视等距)经纬仪视准轴误差C 操作时抵消(盘左盘右取平均)●结论:系统误差可以消除。

2、偶然误差-- 误差出现的大小,符合各部相同,表面看无规律性。

例:估读误差—气泡居中判断,瞄准,对中等误差,导致观测值产生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人力不能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特点:具有抵偿性。

◎处理原则:采用多余观测,减弱其影响,提高观测结果的精度。

3、粗差—指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超过规定限差值。

对于粗差,应当分析原因,通过补测等方法加以消除。

三、偶然误差的特性1、偶然误差的定义:设某量的真值X对该量进行n次观测得n次的观测值l1,l2,l3……l n则产生了n个真误差真误差:△I = X-l i2、偶然误差的特性☎当观测次数很多时,偶然误差的出现,呈现统计学上的规律性,偶然误差具有正态分布的特性。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是指实际值与理论值或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量,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等领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中,误差的控制和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误差的分类1. 绝对误差:指实际值与理论值或标准值之间的代数差。

2. 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理论值或标准值之比。

3. 系统误差: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由于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而形成的常规性偏离。

系统误差也被称为仪器误差或固有偏离。

4. 随机误差: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测量结果随机地偏离真实值而形成的非常规性偏离。

随机误差也被称为非系统性偏离。

二、误差的来源1. 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确、观察角度不同等。

2. 仪器因素:如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分辨率等。

3.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4. 样品因素:如样品的形状、大小、密度等。

三、误差的控制误差的控制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制造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以下是误差控制的几个方面:1. 提高人员技能水平,加强对测量方法和仪器使用规范的培训。

2. 选用精度较高、稳定性好的仪器,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和维护。

3. 控制环境条件,确保测量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4.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使其符合测量要求。

5. 采用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同时对系统误差进行校正。

四、误差评定误差评定是指对实验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判断和分析。

以下是误差评定的几个方面:1. 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与规定标准比较,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2. 根据测量数据的分布情况,判断随机误差的大小和分布规律。

3. 对系统误差进行校正,并对校正后的数据进行评定。

4. 通过误差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误差。

五、总结误差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制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会对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误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评定。

第一部分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一、测量误差
定义
δ=x-a
测量误差
被测量 的真值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x的值是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
被测量的值。
·广义上我们可以把测得值、测量值、
检测值、实验值、示值、名义值、标称 值、预置值、给出值等均看作是测量结 果。测量结果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
真值
真值定义为与给定 的特定量的定一致 的值。 理论真值 一般只存在于纯理 论之中。
被测对象变化误差
被测对象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处在不断地变化 中。由于测量对象自身的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称为测量对象变化误差。
例如,被测光度灯的光度,被测温度计的温 度,被测线纹尺的长度,被测量块的尺寸等,在 测量过程中均处于不停地变化中,由于它们的变 化,使测量不准而带来误差。下述的测量实例说 明了这一点。
测量的分类
测量
直 接 测 量
间 接 测 量
静动 态态 测测 量量
等 权 测 量
非 等 权 测 量
电 量 测 量
非 电 量 测 量
精 密 测 量
工 程 测 量
按测量结果的获取方式分类
直接测量
指被测量与该标准量直接进行比较的 测量,指该被测量的测量结果可以直接 由测量仪器输出得到,而不再需要经过
量值的变换与计算。
第五节 近似数的修约与运算
近似数的基本修约规则
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末位的0.5,则 末位加1,(大于5进);
2.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末位的0.5,则 末位不变,(小于5舍);
3.若舍去部分的数值恰等于保留末位的0.5, 此时,①若末位是偶数;则末位不变,②若末位 是奇数,则末位加1,(等于5奇进偶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基本概述【英文】:an error; inaccuracy deviation【中文拼音】:wù chā【基本解释】: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真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释义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x-a=ε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

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

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

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人为因素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

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

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

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

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的误差量。

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量具因素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

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

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力量因素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

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

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测量因素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

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

阿贝原理(Abbe’Law)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

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

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

若量表之探针和工件均为平面时,若两平面倾斜一定角度时,其接触的误差为正弦误差。

环境因素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

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

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常用各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如表2-4-2所示。

通常,必须应用下列公式修正:CMR: 工件在20℃时的长度产生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由于仪器结构上不够完善或仪器未经很好校准等原因会产生误差。

例如,各种刻度尺的热胀冷缩,温度计、表盘的刻度不准确等都会造成误差。

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也会造成误差。

例如,热学实验中常常没有考虑散热的影响,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没有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等。

由于测量者的生理特点,例如反应速度,分辨能力,甚至固有习惯等也会在测量中造成误差。

以上都是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

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系统误差的特点,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它的影响。

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读数时,视线的位置不正确,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实验仪器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不稳定、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微小的,而且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

但是实验表明,大量次数的测量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的偶然误差都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这些规律有:(1)绝对值相等的正的与负的误差出现机会相同(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2)误差不会超出一定的范围。

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并且用它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然误差。

表示绝对误差设某物理量的测量值为x,它的真值为a,则x-a=ε;由此式所表示的误差ε和测量值x具有相同的单位,它反映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所以称为绝对误差。

有了绝对误差以后.通常把测量结果表示成的形式,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相对误差误差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叫相对误差,它是绝对误差与测量值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比值,即或,并且通常将其结果表演示成非分数的形式,所以也叫百分误差。

绝对误差可以表示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而相对误差则可以比较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测量两条线段的长度,第一条线段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时读数为10.3毫米,绝对误差为0.1毫米(值读得比较准确时),相对误差为0.97%,而用准确度为0.02毫米的游标卡尺测得的结果为10.28毫米,绝对误差为0.02毫米,相对误差为0.19%;第二条线用上述测量工具分别测出的结果为19.6毫米和19.64毫米,前者的绝对误差仍为0.1毫米,相对误差为0.51%,后者的绝对误差为0.02毫米,相对误差为0.1%。

比较这两条线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到,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绝对误差没有变化,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绝对误差明显不同,准确度高的工具所得到的绝对误差小。

然而相对误差则不仅与所用测量工具有关,而且也与被测量的大小有关,当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时,被测量的数值越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引用误差仪表某一刻度点读数的绝对误差Δ比上仪表量程上限Am ,并用百分数表示。

最大引用误差:仪表在整个量程范围内的最大示值的绝对误差Δm比仪表量程上限Am ,并用百分数表示。

标称误差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1.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7.20条)。

这是测量仪器的最主要的计量特性之一,其实质就是反映了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

示值误差大则其准确度低,示值误差小,则其准确度高。

示值误差是对真值而言的。

由于真值是不能确定的,实际上使用的是约定真值或实际值。

为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当其接受高等级的测量标准器检定或校准时,则标准器复现的量值即为约定真值,通常称为实际值,即满足规定准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量值。

所以指示式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示值-实际值;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标称值-实际值。

例如:被检电流表的示值I为40A,用标准电流表检定,其电流实际值为Io=41A,则示值40A的误差Δ为Δ=I-Io=40-41=-1A则该电流表的示值比其真值小1A。

如一工作玻璃量器的容量其标称值V为1000ml,经标准玻璃量器检定,其容量实际值Vo为1005ml,则量器的示值误差Δ为:Δ=V-Vo=1000-1005=-5ml即该工作量器的标称值比其真值小5ml。

要正确区别误差、偏差和修正值的概念。

偏差是指“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5.17条),对于实物量具而言,偏差就是实物量具的实际值对于标称值偏离的程度,即偏差=实际值-标称值。

例如有一块量块,其标称值为10mm,经检定其实际值为10.1mm,则该量块的偏差为10.1-10=+0.1mm,说明此量块相对10mm标准尺寸大了0.1mm;则此量块的误差为示值(标称值)-实际值,即误差=10-10.1=-0.1mm,说明此量块比真值小了0.1mm,故此在使用时应加上0.1mm修正值。

修正值是指为清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测量结果上的值。

从上可见这三个概念其量值的关系:误差=-偏差;误差=-修正值;修正值=偏差。

在日常计算和使用时要注意误差和偏差的区别,不要相混淆。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可简称为测量仪器的误差,按照不同的示值、性质或条件,测量仪器的误差又具有专门的术语。

如基值误差、零值误差、固有误差、偏移等。

〔测量仪器的〕基值误差它是指“为核查仪器而选用在规定的示值或规定的被测量值处的测量仪器误差”(7.22条)。

为了检定或校准测量仪器,人们通常选取某些规定的示值或规定的被测量值,则在该值上测量仪器的误差称为基值误差。

例如:选用规定的示值,如对普通准确度等级的衡器,载荷点50e和200e 是必检的(e是衡器的检定分度值),它们在首次检定时基值误差分别不得超过±0.5e和±1.0e。

如对于中准确度等级的衡器,载荷点500e和2000e是必须检的,它们在首次时的基值误差分别不得超过±0.5e和±1.0e。

规定被测量值,如对于标准热电偶的检定或分度,通常选用锌、锑及铜三个温度固定点进行示值检定或分度,则在此三个值上标准热电偶的误差,即为基值误差。

测量仪器的基值误差可简称为基值误差。

〔测量仪器的〕零值误差它是指“被测量为零值的基值误差”(7.23条)。

是指被测量为零值时,测量仪器示值相对于标尺零刻线之差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