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3单元10 岳阳楼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10岳阳楼记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2.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重点)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难点)

4.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1.诵读法;

2.品读法;

3.讨论法。

2课时

第1课时

【A:导入新课】

导入(一)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板书文题、作者)

导入(二)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B:自主阅读】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

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写作背景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作记,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字词积累

谪.(zhé)属.(zhǔ)淫.(yín)

霏.(fēi) 樯.(qiáng) 楫.(jí)

冥.(míng) 谗.(chán) 偕.(xié)

4.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6.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2)积累词语,疏通文章。

①重点实词

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淫雨:连绵的雨。

山岳潜.形:隐没。

薄.暮冥冥:迫近。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②通假字

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

③一词多义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用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一:

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全)

开:

连月不开(放晴)

开我东阁门(打开)

则:

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

极: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南极潇湘(到尽头,引申为直到)

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④古今异义

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看)

横.无际涯(古义:广远;今义:与“竖”相对)

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义:丈夫,夫人)

⑤词类活用

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名词,指做州郡的长官)

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⑥成语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C:合作探究】

1.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