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概论优选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
一.说明安全管理的定义,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1.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有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分析、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
2.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1)
政策性。(2)
规范性。(3)
权威性。
(4)
思想性。(5)
科学性。(6)
全面性。
(7)
复杂性。(8)
长期性。(9)
连续性。
(10)
应急性。
二.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事故发生
1.事故致因理论是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2.用事故致因理论来分析事故和预防事故。
用海因里希理论来分析事故和预防事故
(1)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公司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了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中,安监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地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在详细地分析中,找到事故起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把高压气体直接对非承压部件进行吹扫,是违反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相关的条款,是严重的违章行为。
2)管理失误:虽然仪表班在整体的安全管理方面还是比较规范,由于专业的限制,仪表班员工缺乏高压容器方面的安全技术知识,甚至不了解二氧化碳钢瓶内的公称压力,缺乏危险感的认识。而且以前连续几年都用本工艺方法进行作业,大家都没有异议。反映出部门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存在工作失误,是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
3)设备不安全状态:相关的管道和测量平衡桶经常发生堵塞,运行中必须要消除堵塞,但受条件限制处理困难,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4)环境因素:因过去进行吹扫时,一是堵塞没有本次严重;二是吹扫方法的方向是从小截面处向大截面处吹。所以吹扫中未发生明显的不安全
的情况,错误地确认为不存在安全问题。形成了有关管理人员和班组员工进行无意识的违章的氛围。
上述原因说明,这起典型人身伤害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失误一系列因果连锁所产生的结果。
(2)事故预防:根据海因里希因果事故连锁理论采取了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
1)加强管理(控制)。一是根据颁布了《高压气瓶管理条例》,对使用高压气体从技术上和管理上作了强制性的规定,其中包括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用高压气体进行吹扫,必须由技术人员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职能部门审核报总工批准方可实施的内容。二是对事故致因,对所有的工艺作业书和一些习惯的工艺流程进行危险因素查找,发现有违反安全技术规章制度的,立即进行整改。
2)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用安全技术培训的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加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消除无意识违章的基础。具体做法是编制了《现场安全技术手册》组织学习、考核;下发《安全简报》,把事故情况进行通报,让所有员工都能了解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用加强安全管理考核制度的落实,来制止现场违章作业现象,其中包括违章计分考核,发生违章不仅对当事人员和有关负有连带安全责任的管理人
员进行扣月度奖的考核,违章计分超过3分的人员将要面临离岗和待岗的处罚。事故当事人以及部门管理人员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3)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对有关管道更换为不锈钢管道,大大减少了堵塞现象。通过技术改造,拆除了风量平衡桶装置,消除了事故隐患。
从上述采取的事故防范措施,对照海因里希表示事故连锁关系的多米骨牌图,至少有三颗骨牌被移去,因此针对本次事故的防范措施是切实可行,能够中断事故连锁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实际情况也证明,效果显着有效的。
三.简述事故法则并阐明启示:
事故法则为:每1起重大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处事故隐患。这就是后来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事故法则--“海恩法则”。
启示:
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这是“29+300+1000=1”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的一个最显见而又最深刻的道理。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一旦事故发生了,主动地去检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容易做到的;而在事故尚
未发生、“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能够冷静地经常不断地反思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加以整改却比较难。也就是说,人们往往只重视“=”后面的数字,而恰恰忽略了“=”前面的数字的存在;只死守着“不发生交待不了的问题就行”的底线,而往往轻视了身边一个个“小隐患”、“小苗头”、“小违章”;只重视安全目标,而偏偏忽视了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