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单元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单元课文重点句理解

第一单元

1、窃读记林海音《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春风》、《绿藻与咸蛋》.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快乐的是因为:我能读书,从书中获得智慧和乐趣;我惧怕的是因为: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咯是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含义: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这是一篇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2)、季羡林老先生告诉我们: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3)、我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他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4)、“我小时候,跟我妹妹……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含义:“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课外书。

(5)、“三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含义:“贯通”即全面透彻地理解领悟,达到精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含义: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综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6)、“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含义:“起码”就是最低要求、最低限度。这是季老提出的古诗文积累的建议。表现了季老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体现了“古今贯通”。

(7)、“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是指苗苗在求知的道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的幼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参天大树。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表达了观点:你

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含义:将书比作家,表达了对书的喜爱。家,百回不厌;书,百读不厌。

(3)、“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含义:作者由衷感叹书不是枯燥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读书。

(4)作者得出反复读书的方法有:

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语言、积累所得

(5)、“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含义:“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

(6)、“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含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读书,收获也是独特的,才会对书有独到的见解。

4、我的长生果

(1)作者叶文玲。作者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到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增加。他的阅读习惯也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含义:长生果,指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3)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含义:“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分析,笼统接受。“不求甚解”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读书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就行。这里指作者读书水平有限,因为读不懂而放过去,没能认真去读去理解。

(4)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要不落窠臼,有新意。

(5)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就是拿别人的事情作镜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就是镜子。“模仿”就是仿效,照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意思是: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以情感人。一开始必须模仿学习,但只有浸透自己心血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

第二单元课文理解

5、《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

热爱)。

(2)《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借景抒情(明月勾起思乡情)意思:

间:间隔,隔开绿:形容词作动词,吹绿还:回到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长江。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呀明月,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重返家乡。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一水”和“只隔”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点名了时间是草长莺飞的春天。乡愁如春草,滋生着、蔓延着。诗中提到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寓意着团圆之意。

(5)“绿”可以改为“到、过、来”等,用“绿”字既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色彩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6)《秋思》唐张籍叙事抒情秋风勾起思乡情意思:

欲:想要作:写家书:写给家人的书信意万重:思绪万千,形容想说的话很多。复:又恐:担心行人:捎信的人

临:快要开封:拆开写好的信

(7)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的秋风,相要写一封书信给亲人,可是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秋风萧瑟,勾起游子孤独寂寞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又担心匆忙之间遗漏了什么重要内容,捎信的人就要上路了,又拆开了信。

(7)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融写景叙事于一体来抒情由边塞风雪勾起思乡情怀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词。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扎营住宿,每个帐篷都点起了灯火。

(9)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思: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战士们被吵得睡不着觉,不禁思念起故乡来,故乡是如此宁静温暖,没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的。

(10)夜深千帐灯——点名军帐之多,队伍之庞大。

故园无此声——寥寥几字,把将士内心世界袒露无遗,思乡之情酣畅的流淌出来。

6、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①、吟诗落泪②、珍爱墨梅(3)思国伤怀(4)赠墨梅图) (5)送梅花绢

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