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边疆危机和中法中日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强各国(英、俄、法、美、德)在侵略中国问题上,他们 是互相争夺,互相勾结,促进了日本发动对华战争。
帝国主义:
(1)概念: 广义: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倾向。具有这 种倾向的国家称为帝国主义国家。 狭义:特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2)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 A、在生产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垄断 统治,是它的基本特征;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为一,形成金融资本,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 C、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业已形成; E、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3)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当其起步时, 世界资已向垄断过渡,若按资正常发展轨道 走路,则无法与西方资竞争。
日本的“大陆政策”:
(1)概念:是日本用战争手段侵略、吞并中国 和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2)具体步骤: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东北与蒙古);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全世界。
战事步骤:
①北黎冲突(观音桥事件,1884.6) ②基隆之战(1884.8) ③马尾之战(1884.8) ④沪尾之战(1884.10) ⑤镇海之战(甬江之战,1885.3) ⑥镇南关大捷(1885.3) ⑦订立《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李
巴条约》,1885.6)
(四)中法战争结局和影响
(四)《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中国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③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 驶入以上各口;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危害:
①割占中国大片土地,进一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② 勒索巨额赔款,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使清政府财 政进一步破产; ③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输出的需要。
3、从中国的情况看
虽然中国当时为列强所争相吞噬,但不是被某个 资本主义国家独占的完全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中 国与日本仅一海之隔。从地理上便于日本侵略。
(二)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朝统治集团
帝党:指拥戴光绪皇帝的一派政治力量,包括翁 同龢、孙家鼐、志锐、文廷式等人,掌握着发布 上谕的权力,在甲午战争时对日主战。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在1887年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
“这些先锋队(指传教士)所搜集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地理、历 史、商业,以致一般文化的情报,将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贡献是很大 的。”“今中国既许洋人传教,不得不按照条约为之保护 ,而各教士所到 之处 ,理应归地方官约束 ,不得干预公事 ,任意妄为。无如中国莠民,每 倚进教为护符,作奸犯科,无所不至;或乡愚被其讹诈,或孤弱受其欺 凌,或强占人妻,或横侵人产,或租项应交业主延不清偿,或钱粮应缴 公抗不完纳,或因公事而借端推诿,或因小忿而殴毙平民。种种妄为, 几难尽述。”
“与俄美髯和”,“严定章程,敦厚信义”,
“并在此期间,养蓄精力,割取易取之朝鲜、满 洲和中国,在贸易上失之于俄美者,应以土地由 朝鲜和满洲补充”。“加紧进行军备,一旦军舰 大炮稍有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北海道),封立 诸侯,乘隙夺取堪察加、鄂霍茨克海,晓喻琉 球……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一如古时强盛 之时,北则割据中国东北的领土,南则掠取中国 台湾及菲律宾”。
——吉田松阴
甲午战前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1)1875年,制造了“江华岛事件”,强迫朝鲜 签订《江华条约》,取得自由通商与领事裁判权。 (2)1882年,借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强迫朝 鲜签订《仁川条约》,取得了在朝驻兵权。 (3)1884年,策划支持亲日派发动“甲申政变”, 于188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又称为《朝鲜撤兵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在朝 地位。
(一)外国教会的传教活动
1、历史渊源 2、传教活动 (1)扩大政治干预 (2)攫取经济权益 (3)兴办慈善事业(医疗、慈幼及救济) (4)实施“文字播道”(出版书籍、创办报刊和兴办教会
学校)
“这些先锋队(指传教士)所搜集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地理、历 史、商业,以致一般文化的情报,将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贡献是很大 的。”
核心问题是争夺最高统治权,也反映出 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前途的不同态度,具
有新旧之争的性质
后党:指为慈禧太后所操纵利用的一派政治势力, 包括李鸿章、荣禄、孙毓汶等人,控制着军政实权, 在甲午战时对日主和,幻想列强干预。
(三)战争的爆发及其经过、结局
1、战争的爆发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2、从日本发展的特点看
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生产力得到 巨大的发展。但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困难很大。为了克服 困难,增强与西方的竞争能力,日本当局用政权的力量扶植大资本 家集团,发展垄断资本,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到军事工业, 依靠军事力量对外积极推行扩张政策,从而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 主义道路,并制订了以征服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在大陆政 策指导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向朝鲜渗透,并加紧准备侵略 中国。1890年,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对它发动侵略战争更起到了推 助作用。
2、刘永福黑旗军的抗法活动 1873年,河内大捷 1883年,纸桥大捷 1884年,越南山西抗法
(二)中法战争前后统治集团内部状况
主战派:顽固派官僚和清流派人物,包括部分 地方疆吏,如刘坤一,曾纪泽,左宗 棠,张之洞等。
“越南为中国外藩,本应保护”、“法人通商红江(河),规 取越南北境,命所在尤注滇南……”
3、教案发生的原因 (1)列强对中国侵略和渗透的日益加深。 (2)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礼俗政教的严重冲突。 (3)传教士和教民的不法行为。 (4)地方官绅倡导和支持。
三、中法战争
(一)法国侵略越南和黑旗军的抗法活动 1、法国侵略越南 侵略活动、目的
土尔克:“因为它(指北圻)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由于有了这个 基地,一是欧洲各强国企图爪分中国时,我们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 人。”
2、战争经过: ①丰岛海战,日本点燃战火。 ②牙山之役,清朝被迫宣战。 ③平壤之战,清军败退国内。 ④黄海海战,清方失制海权。 ⑤辽东遭劫,人民浴血抗敌。 ⑥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覆没。 ⑦湘军“东征”,一触全线崩溃。 ⑧马关谈判,丧权辱国签约。
济远号 定远号
日舰击沉“高升”轮 镇远舰
日本随军记者龟井兹明伯爵用照相机记录下的旅顺大屠杀情景
第四章 边疆危机和中法、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大背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 主义过渡,对外侵略扩张更加疯狂。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不 断的扩大世界市场,强迫一切落后的国家成为其殖民地或 依附国;另一方面,作为最初迈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落后 国家既需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又要赢得推动国家现代化以 追赶西方的机遇。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后的中国,既 有迈入现代化过程中对外开放的机遇,也面临着被列强强 行纳入世界市场,成为西方依附国的危机。这一时期伴随 着清政府所推行的自强新政而出现在中国西南、西北及东 南地区的边疆危机,正是这种机遇与危机交织一起的深刻 反映。
主和派:以李鸿章为代表。
1882年“宝海三条”:①倘中国将云南、广西驻军撤出,法国则 不得占土地和贬削越南国王的统治权;②开放保胜为商埠;③中法 两国在云南广西之外与红江(红河)中间之地,应划定界限,北归 中国巡查保护,南归法国巡查保护。
(三)中法战争的经过
1、战争的第一阶段(1883.12-1884.5)
(四)英国和沙俄侵略中国西藏地区
1、英国侵略中国西藏
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 1893年《中英藏印条款》
2、沙俄对西藏的颠覆侵略活动
二、反洋教斗争与外交危机
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 国教会的传教活动,并由此引起清政府与外国 列强之间的外交纠纷。既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族矛盾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礼俗政教与基督 教文化冲突的结果。
(五)中国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丘逢甲
刘永福
(五)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①日本当时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民族主义意识使 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中国政体基本 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和人民各行其是; ② 清政府权责不明确,指挥不统一,没有动员全国的 力量; ③清廷和北洋水师领导层的腐败;
结局: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影响:
(1)更典型的充分地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 府根本不能取得抗击外国侵略的胜利。 (2)中国群众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反侵略斗争清政府 (3)加快了海军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4)台湾设省 (5)促进了中国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日甲午战争(1894.7——1895.3)
(一)美日、侵略台湾
1、“罗佛号事件”与美国侵略台湾 2、“琉球船民事件”与日美联合侵台,日本 吞并琉球和控制朝鲜
1871年琉球船民事件——1873年外交讹诈——1874年5月侵略台 湾——1874年10月《北京专条》——1875年出兵琉球、朝鲜江 华岛——1876年《江华条约》——1879年吞并琉球——1885年 《朝鲜撤兵条约》
战场:越南境内 中法战争开始的标志:1883年12月法国军队进攻驻扎 在越南山西的清军。
1884.5,李鸿章与福禄诺签订了《中法天津简明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的“保护权”; ②允许法国在中越边境上通商; ③法国从北圻退兵。
2、战争的第二阶段(1884.6-188.5) 战场:在中国和越南两处同时进行
甲午战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资本增加了13倍。商业资本增加3.5倍。 银行业发展也很迅速,在1875年时只有4家, 到1880年短短五六年中,就增加到150多家, 增长了40倍,其资本额从245万日元增加到4 亿3千多万日元,增长了18倍。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遭 遇的困难: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日本为侵华所作的准备:
(1)进行军事制度改革: A、学习法、德的体制,实行全民义务兵义制; B、灌输武土道精神,改革军队建制; C、创办军事学校,加强军事人才的教育、培养; D、进行军事机构改革,成立了陆军省、参谋本部、
监军本部等三大军事机构。 (2)不断增加军事算,扩军备战。 (3)日参谋总部不断派间谍、特务来刺探情况,制 定“征清”方策。
(二)新疆问题(西北边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2、沙俄侵占伊犁 3、“海防”“塞防”之争 4、左宗棠收复新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 5、伊犁交涉和签约问题
1879年10月《里瓦几亚条约》 1881年2月《中俄改订条约》
6、新疆设省
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军政分离) 1884年新疆设省
(三)“马嘉理事件”和《中英烟台条约》的 签订,英国侵略中国西南边疆
——郑观应《易言》
(二)教案基本情况
教案发展演变大体有三个多发期: 第一个多发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的签订 后的10余年间。“青浦教案”,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 的序幕。 第二个多发期集中在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前后。1870年爆 发的天津教案,把近代教案推向了新的高潮 第三个多发期集中在甲午战争后几年内。1898年四川大足 教案,由余栋臣领导的反洋教斗争发展为与清政府的武装对 抗,是19世纪末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教案。
(一)战争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
1.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及其在远东角逐的 国际条件看
从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 渡;到甲午战争之前,已经接近于过渡的最后完成,垄断组织 已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基本取得了统治 地位。为了输出“过剩资本”,它们对殖民地的要求更为迫切。
李鸿章外交本身的局限性,过分相信“以夷制夷” 的老策略。
思 考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 治维新“同途殊归”原因分析?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同途殊归”原因:
第一, 明治维新的起点高,洋务运动的起点相对来讲就很低。 第二 ,就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各自遇到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力 量来说,中国的封建势力远较日本封建势力强大。 第三,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明治维 新有一个干练的下级武士等级为维新运动的实际上的领导者。 第四,中日双方在社会变革运动中的不同指导方针——中体 西用、脱亚入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二者结果的不同。 第五,在国际条件方面,中日两国当时几乎是同样遭受外国 资本主义的侵略,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第六,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洋务运动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的手段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