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都追求个人所得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但经济增长关心的重点是物质方面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而经济发展不仅关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关心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的变革。经济发展着眼长期而不是短期。在短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农业则更是如此。农业可能因风调雨顺、天公作美等条件而求得一年内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因为突发的自然灾害而造成负经济增长。因此,短期生产的上升或下降不能作为测定发展的标准。经济增长以国民生产总值来测定,但它忽视了国民生产总值所表明的价值是以什么方式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也不能说明就业状况、职业保障、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升迁机会以及保健、教育等情况。假如某个国家,虽然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所得增加,但生产成果绝大部分归少数人享用,其结果造成两极分化而不能愈合,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基尼系数增长,收入愈加不平等,这样的增长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混为一谈,认为经济增长了,就是经济发展了;高速增长了,就是经济快速发展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根本区别。我们一般讲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经济总量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可以用人均生产的增加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虽然在这种增长过程中也可能伴随结构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经济增长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它的主要目标是数量的增加而非质的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本国工业化起飞的初始阶段,甚至有可能出现悖于经济发展的宗旨的现象。比如说,为了工业的高速增长而对农业实行高积累政策,使农业发展延滞,农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可以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概括为: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不能离开经济发展这个目的去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那样会导致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失调、经济大起大落和社会不公及社会剧烈动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急于求成,实施超越型战略,曾出现过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近年来,这种倾向又有所抬头。各地领导干部由于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一味追求自己所谓的“政绩”,单纯追求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的增长固然重要,因为它表示一定时期经济总量和财富的增长水平,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程度。然而,如果片面追求的增长,就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调和重大损失。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中,也要防止片面追求的调整增长。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好,人民能够得到更多实惠,各方面比较协调的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标准,它被定义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百分比。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单纯的"量"的概念,它只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比,那么经济发展就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等,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的进步也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所指的经济发展包含四种含义:
一.经济增长。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测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
二.指结构变迁,即指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广义的产业结构变化,包括分配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各个层次上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三.指福利的改善,即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营养、健康、公益事业等有基本的保障。
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乃至啬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社会进步的含义、内在根据和实现途径: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含义:社会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
和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和表现。
内在根据:
1、社会进步和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把人类历史以一个社会形态推进到另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
2、社会进步还在于社会发展是自我否定和不断扬弃的过程,是辨证的否定,所以后一个社会形态,在整体上高于和优于前一个社会形态,使社会发展到新的高度。
3、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4、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必然的、其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是曲折前进的。(这是社会进步的实现途径)
二、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或社会进步标准的综合性,其中包括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根本标准,还包括生产力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这是因为:
1、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它具有决定性;
2、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其客观性是指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总是一种既得力量,其科学性是因为,它本身是由物质因素所构成,它的发展程度可以用物质手段精确测定;
3、这个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三、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和生产力标准的一致性:
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客体进行选择和评价时所参照的标准。
1、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相一致,是指在阶级社会里进步阶级和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一致;
2、落后阶级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并不一致。
四、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并说明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进步是通过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不可阻挡的,而社会进步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可避免的要遭到旧势力和反动阶级的反抗,这是社会进步曲折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
意义: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符合客观规律,对此应坚信不移;
2、社会主义建设会有曲折和反复,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我们要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吸取经验教训,克报困难,促进社会主义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