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基本性质实验——底物专一性、激活剂和抑制剂、最适温度

合集下载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pH 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 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而失去 活性 。
各条件使反应加快的本质:
加热:提高分子的能量 Fe3+: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 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 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⑴巴斯德以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以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⑵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 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 物质在起作用。 物质在起作用。 ⑶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起作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起作用。 ⑷比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裂解后继续起 比希纳: 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提取脲酶并确定其为蛋白质。 ⑸萨姆纳:提取脲酶并确定其为蛋白质。 ⑹切赫和奥特曼:少数RNA也是酶。 切赫和奥特曼:少数RNA也是酶。 RNA也是酶 ⑺目前已有发现DNA具有催化活性的报道。 目前已有发现DNA具有催化活性的报道。 DNA具有催化活性的报道
一、酶的本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
来源 功能 化学本质 活细胞产生的 催化剂 多数是蛋白质类化合 少数是RNA或 物,少数是 或 DNA。 。
1 高效性 二、酶的特性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3
4
事实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 事实上, 的 107 ~1013 倍。

酶简介

酶简介

酶简介酶(enzyme)由生物体内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

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

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

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如哺乳动物的细胞就含有几千种酶。

它们或是溶解于细胞液中,或是与各种膜结构结合在一起,或是位于细胞内其他结构的特定位置上。

这些酶统称胞内酶;另外,还有一些在细胞内合成后再分泌至细胞外的酶──胞外酶。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叫酶活力(或称酶活性)。

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

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只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生命活动就根本无法维持。

例如食物必须在酶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才能透过肠壁,被组织吸收和利用。

在胃里有胃蛋白酶,在肠里有胰脏分泌的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

又如食物的氧化是动物能量的来源,其氧化过程也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酶催化作用实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1、相同点: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几乎不被消耗;2)只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4)降低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5)都会出现中毒现象。

2、不同点:即酶的特性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3、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4、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到40摄氏度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摄氏度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得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摄氏度。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酶促反应动力学资料

酶促反应动力学资料
类及反应条件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所以可以用于鉴定酶。 对于专一性不强的酶来说对于每一个底物都有一个相应的Km
值.
②. 判断酶的专一性或最适底物(天然底物)
同一个酶催化不同底物时
Km最小的底物称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蔗糖酶既可催化蔗糖水解(Km=28mmol/L),
也可催化棉子糖水解(Km=350mmol/L),蔗糖为天然底物。
1903年Henri用蔗糖酶水解蔗糖实验
一 级 反 应
V Vmax
[S]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关系; 反应为一级反应。
混合级反应
V
Vmax
[S]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
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 反应为混合级反应。
零级反应
V Vmax
[S]
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
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 反应为零级反应
酶促反应动力学
概念
研究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并加
以定量的阐述。 影响因素包括有
底物浓度:米氏方程 酶浓度:Vmax=K3 [E]
V=
Vmax[S]
Km + [S]


抑制剂:可逆抑制剂和不可逆抑制剂
激活剂: pH:最适PH 温度:最适温度
一. 化学动力学
(一)、反应速度及其测定:
(2). Vmax与K3(Kcat)的意义
Vmax(不是酶的特征常数) maximum velocity
① 定义: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② 意义:Vmax=K3 [E] (k3是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如果酶的总浓度已知,可从Vmax计算 酶的转换数即动力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

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

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

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

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

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教师提问,适当补充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结束开始新课导入酶的特性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回忆推理教师指导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分组实施实验教师指导答疑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三课时新课导入复习引入: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酶的基本性质实验——底物专一性剂、激活剂和抑制、最适温度实验类型:分离鉴定实验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Ⅰ.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酶的专一性。

2.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

二、实验基本原理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催化剂的反应快103-1017倍。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反应。

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物质。

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

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有些酶只有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

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D-型糖而不能作用于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

采用benedict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edict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2co3+2h2o2naoh+h2co3cuso4+2+na2so4还原糖(—choor—c=o)+2cu(oh)2cu2o(砖红色或黄色)+2h2与benedict试剂无呈色反应。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 二、酶的特性
资料: H2O2 是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的副产 物,具有强的氧化性,如果不及时除去或分解, 就会杀死细胞,而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可以催 化H2O2的分解。
H2O2
过氧化氢酶
FeCL3
H2O+O2
问题: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 剂相比,哪个催化效率更高?
• A.氨基酸
• C.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 D.A或C
课堂练习:
3.人在发高烧时,常常食欲大减,最根本的原因是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 ) B.胃没有排空 C.体温超过合适温度,消化酶的活性下降 D.吃药使人没有了胃口
C
4.胃蛋白酶在进入小肠后就几乎没有了催化作用, 主要原因是( ) A.pH不适合 B.胃中已经起了消化作用,不能再起作用了 C.被小肠中的物质包裹起来,所以起不到催化作用 D.小肠中没有蛋白质可被消化
• 7、加酶洗衣粉中一般含有蛋白酶,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 (1)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能够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奶渍 和血渍? • (2)使用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要用温水? • (3)为了更好地除去衣物上的油渍,在洗衣粉中还可 以加入什么酶? • 脂肪酶
我的新衣服脏了!怎么办?
可含 以蛋 吗白 ?酶 的 洗 衣 粉
(考点: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 例3.下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
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通常实验验证某种因素的作用时一般要遵循 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酶与疾病
人体内的许多酶能促进体内代谢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果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了酶的合成或活性,就 会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许多遗传病的发生与酶 缺陷有关。例如: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报告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报告篇一: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讨论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讨论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223600)陈卫东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资料在介绍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往往通过设计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一般使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以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作为酶活性对反应结果影响的依据,就实验现象而言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关于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讨论问题1:根据化学原理我们知道,试管3中,加入的是一定量的盐酸,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可以发生水解,只是与在淀粉酶作用条件下不同,其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但是3号试管中为什么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了相应的实验,在按照试管3步骤进行试验时,试管中确实不会出现沉淀,甚至连cu(oh)2应该体现出的蓝色絮状沉淀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试管中加入的hcl比较多,当斐林试剂加入后,其中的cu(oh)2就会与hcl发生反应,cu(oh)2不再存在,由于没有了cu(oh)2,所以即使溶液中有葡萄糖,但是在水浴条件下也不可能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如果我们试管3第6步与第7步之间加入一个步骤,加入1mL与hcl等浓度的naoh溶液,摇匀。

这样,再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我们就可以在3号试管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究其原因应该是:naoh中和了3号试管中第2步加入的hcl,从而使得后加入的斐林试剂得以保留,而由于hcl的作用,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为还原糖,cu(oh)2被还原成cuo2,因此出现了砖红色沉淀。

讨论问题2:我们能否使用碘液作为检验试剂,以排除酸带来的影响(酸能水解淀粉是常见的化学知识)?由于淀粉在酸的条件下能够水解,只是其水解的速率没有酶催化效率高,因此,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由酶催化的淀粉已经水解完毕,而酸水解的淀粉没有水解完毕(其中酶由于酸性环境失去活性),这个阶段使用碘液来检测反应结果是可行的,其中只有1号试管不能变蓝,2、3号试管均变蓝。

酶工程 第十章 酶的催化特性与反应动力学 2013-2

酶工程 第十章 酶的催化特性与反应动力学 2013-2

½Vmax 分数级反应 一级反应 [S]<<K
零级反应 [S]>>K
K
[S]
当v = ½Vmax时,K=[S],即米氏常数,记做Km
35/138
3. 稳态学说
中间复合物假说
假定[ES]处于稳态中,即形成速率等于分解速率: k1[E][S]=k-1[ES]+k2[ES] k1[E][S] [ES]= k-1+k2 酶以ES形式存在的比例: [S] k-1+k2 +[S] k1
41/138
(4)直接线性作图法:
Vmax
Vmax (Vmax, Km)
v1
v2 [S]2 -[S]1 -[S]3
Km
42/138
(5)常用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 Lineweaver-Burk法最常用,优点是v和[S]在不同轴上 ,但误差分布不均衡 直接线性作图法优点是v 和[S]直接表现在图线上,具有 统计合理性,可采用Vmax和Km的中位数。采用非线性回 归进行拟合,可得到最优Vmax和Km的值。
15/138
4. 酶专一性的确定
(1)选择底物,测定最适温度、pH等条件 (2)确定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 (3)选用结构类似物确定专一性 (4)相对专一性的酶确定几个底物的Km、Vmax (5)确定是否有立体异构专一性
16/138
(二)酶催化作用的效率高
转换数(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一般 103 min-1,β-半乳糖苷酶的转换数为12.5×103min-1, 碳酸酐酶的转换数达到3.6×107min-1 。 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度提高107~1013倍 例如:H2O2的分解反应
H2O2 → H2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它们与Benedict试剂无呈色反应。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被蔗糖酶水解,其产物为果糖和葡
萄糖,它们都为具有自由半缩醛羟基的还原糖,与Benedict试剂共热,即产生
红棕色Cu2O沉淀。本实验以此颜色反应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 解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⑴ 蔗糖酶液(样品Ⅳ); ⑵ 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2、实验试剂 ⑴ 蔗糖酶液
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 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使酶 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酶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变化, 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度降低,称为酶的抑制 剂。
酶的激活剂种类: 1、一些简单的无机离子,如Mg2+、Cl-等;
有些酶只有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 全无作用。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D-型糖而不能作用于L-型 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来观察 酶的专一性。采用Benedict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edict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
蒸馏水 Benedict试剂
记录观察结果
(ml) (ml)
3
2
2
2
摇匀,置沸水浴煮沸2~3min
注: ①检查目的:试剂是否有干扰因素存在。 ②也可对蔗糖酶液、唾液淀粉酶液进行检查是否也有干扰因素存在,请自己设计。
检查试剂
试管编号:
1
2
3
㈡淀粉酶的专一性 取三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处理
试管编号
1
温度与酶活力的关系测定是选择一定的条件,把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 时间、pH等固定在最适状态下,然后在一系列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初 速度测定,以酶反应初速度对温度作图,可以得一个钟罩形的曲线,即为温 度—酶活性曲线,在某温度有一酶活力最大值,这个温度即为最适温度。
实验①利用唾液淀粉酶为试验对象,在0℃~65℃之间选择不同的温度, 进行酶活力测定。根据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的不同,遇碘呈现颜色 的变化来判断酶活力的大小及最适温度。
实验②采用蔗糖酶为试验对象,在室温至75℃之间选择不同温度进行酶 活力测定。蔗糖酶的活力常以其反应产物还原糖(葡萄糖)的生成量来表示。 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选择3,5–二硝基水扬酸法测定还原糖量。 在碱性条件下,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溶液共热后被还原成红色氨基 化合物,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溶液所呈棕红色物质颜色 的深浅程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后生成的还原糖 量,从而测定蔗糖水解的速度和酶活力。
1
2
3
试管编号:
1
2
3
㈢蔗糖酶的专一性 取三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处理
试管编号
1
2
3
0.5%淀粉(0.3%NaCl)溶液 (ml)
3
5%蔗糖溶液
(ml)
3
蒸馏水
(ml)
3
蔗糖酶液(样品Ⅳ)
(ml)
1
1
1
摇匀,置37℃水浴保温10min
Benedict试剂
(ml)
2
2
2
摇匀,置沸水浴煮2~3min
50
65
各预温5min
唾液淀粉酶(作相应的预温)(ml)
1
1
1
1
1
将试管内溶液混匀后,置各相应温度,保温10min
IK-I2液
么? 八、注意事项 1.试管要干净,所有试剂加量准确,加好试剂后要摇匀。 2.使用试剂时不要人为造成试剂间的互相污染;试剂用好瓶盖
要立即盖好,防止试剂间的互相污染。以免实验结果的错误。
Ⅱ.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激活剂和抑制剂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 学习检定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基本原理
⑷ 0.5%淀粉溶液(含0.3%NaCl)
⑸ IK-I2溶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1. 试管及试管架, 2.恒温水浴(37℃、50℃、65℃、75℃、100℃) , 3.吸量管, 4.滴管, 5.点滴板, 6.分光光度计, 7.制冰机。
五、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一、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1.观察温度对酶活动的影响:
2、一些中等大小的有机分子,如抗坏血酸等也是激活剂,它们对某些含巯基 的酶具有激活作用;
3、有些酶的催化作用易受某些抑制剂的影响,因而能除去抑制剂的物质也可 称为激活剂,如EDTA能除去重金属,因而能解除重金属对酶的抑制作用。
4、具有蛋白质性质的大分子物质,这些激活剂是指可对某些无活性的酶原起 作用的酶。
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2CO3+ 2H2O
2NaOH + H2CO3
CuSO4+ 2NaOH
Cu(OH)2+ Na2SO4
还原糖(—CHO or —C=O)43; 2H2O + 糖的氧化产物 (砖红色或黄色)
在分子结构上,淀粉几乎没有,而蔗糖全无半缩醛基,它们均无还原性,
丁鸣
实验六
酶的基本性质实验—— 底物专一性、激活剂和抑制剂、最适温度
Ⅰ.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酶的专一性。 2. 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 二、基本原理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 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 催化剂的反应快103~1017 倍。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1.试管及试管架 2.量筒 3.漏斗 4.脱脂棉花 5.点滴板 6.吸量管 7.恒温水浴(37℃)
五、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取试管4支,按下表操作:
试管编号
试剂处理
0.1%淀粉溶液
(ml)
1% 硫酸铜溶液
(ml)
1
2
3
3
1
3
4
3
3
1% 氯化钠溶液
(ml)
1
1% 硫酸钠溶液
(ml)
1
Ⅲ.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最适温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2. 学习测定最适温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基本原理
酶的催化反应受温度影响很大,每一种酶所催化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仅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表现出最大的活力,即反应速度最大时的温度,这个温 度称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逐渐下降。 因此,酶促反应与温度的关系,用酶活力对温度作图,通常具有钟罩形曲线 特征。
淀粉 紫色糊精 I2
显蓝色 显紫色
红色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显红色 不显色
不显色 不显色
( 碘色) (碘色) (碘色)
仍为多糖 (无还原性)
(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Cl-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 Cu2+为唾液淀粉 酶的抑制剂。
利用淀粉被水解的不同阶段产物与碘有不同的呈色反应, 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激活和抑制现象。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1.漏斗, 2.脱脂棉花; 3.恒温水浴(37℃,100℃); 4.量筒; 5.试管及试管架; 6.烧杯; 7.吸量管。
五、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㈠ 检查试剂 取3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管编号 试剂处理
0.5%淀粉(0.3%NaCl)溶液 (ml)
5%蔗糖溶液
(ml)
1
2
3
3 3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 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 反应。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 为下列几种:
1.相对专一性 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
型的反应。 2.绝对专一性: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 任何其他物质。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 氨。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 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⑴ 蔗糖酶液(样品Ⅳ),使用浓度可参考“实验四 蔗糖酶的酶活力测定” 实验的情况来选择酶的稀释倍数(加蒸馏水稀释),备用; ⑵ 新鲜唾液。 2、实验试剂 ⑴ 0.2mol/L醋酸缓冲液(pH4.6)
⑵ 5%蔗糖(A.R.)溶液(W/V)
⑶ 3,5—二硝基水扬酸(简称DNS)试剂
蔗糖酶液(样品Ⅳ),使用浓度可参考“实验四 蔗糖酶的酶活力测定”实验 的情况来选择酶的稀释倍数(加蒸馏水稀释),备用; ⑵ 唾液淀粉酶液(学生自制) 取0.5mL唾液至50ml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到50ml,用棉花过滤备用。 唾液稀倍数因人而异,可稀释50~400倍,甚至更高; ⑶ 5%蔗糖(A.R.)溶液; ⑷ 0.5%淀粉溶液(含0.3%NaCl); ⑸ Benedict试剂 ;
1
2
3
4
1
2
3
4
六、结果分析讨论
七、思考题 1. 激活剂可分哪几类?本实验中NaCl、硫酸铜是属于哪种类型? 2. 本实验中,1,2,3,4管各有何用意?为什么要设计第3管和
第4管? 3. 抑制剂与变性剂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八、注意事项 1.试管要干净,所有试剂加量准确,加好试剂后要摇匀。 2.使用试剂时不要人为造成试剂间的互相污染,以免实验结果的错误。 3.试剂用好瓶盖要立即盖好,防止试剂间的互相污染。 4.两种淀粉不要弄错。 5.激活剂抑制剂实验中,注意运用点滴板(显色板)来控制保温时间;如1, 2,3,4管颜色反应无明显差别,可能是唾流淀粉酶活力太高或太低,若酶 活性太高可将酶稀释后重做;若酶活性太低,可延长保温时间或增加酶的浓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