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科普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分析

为促进我国科普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章从产业政策层面,对科普产业政策现状及问题进行需求分析,从产业导向、税收政策、财政金融、市场准入等政策入手进行相关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产业导向政策

一、科普产业导向政策的功能

产业导向政策简称“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此概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被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采用,其中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力推行具有特色的产业政策,因而对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

产业导向政策的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由于其弥补市场缺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成长的特殊功能,产业政策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产业导向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配置资源。

历史经验表明,各国产业政策的最普遍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市场机制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让一切经济主体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配置资源,调节产业发展,这固然能提高产业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于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部门.以及存在不完全竞争、垄断和外部经济性的条件下,价格机制并不能对相应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这就是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或称市场缺陷。同时,市场机制对其产业配置结构的调节带有短期性和滞后性,不可能从国家长期战

略出发,规划和实现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产业的合理发展。因此,仅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资源,调节产业方向、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偏离政府宏观经济意图,影响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产业政策是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和不足的重要政策,它能有效解决市场的失灵问题,全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把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就能把市场失灵和缺陷所带来的产业效率损失减少至最小程度,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现产业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

经济后进国家不能走发达国家的它路,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体系,而仅仅依靠市场的自由调节,需要长时期的资金积累过程,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经济“起飞”所要求的条件。这样,不仅将长期保持差距,甚至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击败。产业导向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赂”的需要。日本通过实施产业导向政策,实现了国家经济的腾飞。韩国仿效日本的做法,以产业政策为手段,运用政府的力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它工业国用了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历程。

此外通过有秩序地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和实施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政府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技术和管理领域较快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事实证明,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有重点、有步骤地配置资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非均衡性增长,从而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的时间。

(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

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各产业部门间科学的联结方式、合理的比例关系,以及随着需求结构变化.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动态适应,这都涉及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调配。作为市场主体行为规划的制定者、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能站在全局宏观经济的高度,对全社会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供求趋势,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通过经济的、行

政的和法律的手段,调节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合理分配。调节各产业部门间质的关联方式和量的比例关系。如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有效地支持未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壮大,有秩序、低成本地实现衰退产业的撤退和调整,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建立在本国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骨干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相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基础之上的。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它一方面可以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积极地不断形成具有新的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幼稚产业”的保护、主导产业的扶植,从面提供这些产业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此外,产业政策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等都有重要作用。

二、科普产业导向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一)科普产业导向政策的现状: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广泛支持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科普工作基本上属于自发运行的状态,没有纳入政府的职能范围和管理体系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曾设立科学技术普及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科普工作。后来,文化科学技术普及局撤并,组织和协调全国科普工作的职责转到了全国科普协会。1958年,全国科普协会与全国科联合并成立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归入中国科协。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的科普工作,由国家科委牵头负责,制定计划,部署工作,督促检查,实行政策引导。为适应新形势下科普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将建立

由国家科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国的科普工作。中国科协以及其他各群众团体、学术组织都要继续发挥主动性,大力开展日常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1996年4月,建立了由原国家科委为组长单位,中宣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广电部、中科院、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1个单位(1999年扩大为19个)参加科普联席会议。2002年6月29日,《科普法》正式颁布。《科普法》在总结我国长期科普实践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科普组织管理体制和社会各方面在科普工作中的责任。目前,我国的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基本描述为:各级政府领导科普工作,行使科普宏观管理的国家行政职权,国务院科技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和督促检查,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科普体制结构。

近几年,党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先后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纲领文件及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普。其中,在两个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市场,支持营利性科普产业,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这些政策法规为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国家在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技术成果、宣传科学思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社会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科普的良好氛围。

(二)科普产业导向政策的问题:支持科普产业发展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科普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政策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