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0年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空气、水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成功举办“绿色亚运”,圆满实现“到2010年一大变”目标,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主要任务,“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的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

一、2010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情况2010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环境空气质量在2009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一)环境空气1.城市空气2010年,广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共计357天,优良率为97.8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降尘符合广东省暂行标准。

与2009年相比,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增加10天,优良率上升2.74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4%、5.4%和1.4%,月平均降尘量下降5.4%。

图1广州市城市空气优良率变化趋势图2广州市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指标变化趋势(1)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为15~124,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113天,为良的天数有244天,合计357天;优良率为97.81%。

图32010年广州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结果(2)二氧化硫全市年平均浓度为0.033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平均标准,10个测点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24~0.040毫克/立方米之间,均达标。

与2009年相比,全市年平均浓度下降15.4%,除九龙镇镇龙测点(该测点为2010年新增测点,不作对比)外,其余9个测点平均浓度都比2009年有所下降,降幅在5.6~21.1%之间,广东商学院测点降幅最大,其次是第五中学,降幅为15.8%,天河职中幼儿园和第86中学测点降幅分别为13.2%和13.0%,花都师范学校测点降幅最小。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7.23•【字号】•【施行日期】2010.07.23•【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3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第三章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情况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并建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协调领导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使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规划项目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符合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要求。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护饮用水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水质保护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鼓励清洁生产,削减污水排放量。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国土、水、公安、海事、渔业、农业、林业、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制止违反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的义务。

广东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

广东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

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广东省水利厅二〇一一年一月目录一、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4)(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4)(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三)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3)(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17)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8)(一)指导思想 (18)(二)基本原则 (18)(三)主要目标 (20)三、地下水利用总量控制方案 (21)(一)规划地下水开采控制量 (21)(二)未超采区开采方案 (22)(二)超采区压采方案 (30)四、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措施 (32)(一)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32)(二)地下水保护工程 (34)(三)地下水治理与修复工程 (35)(四)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 (36)五、重大工程项目 (37)(一)地下水监控工程 (37)(二)地下水源替代工程 (40)(三)地下水修复工程 (41)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一)加强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42)(二)加强地下水资源法制建设,严格执法检查和监督 (42)(三)加强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和超采区的压采管理 (43)(四)强化执行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 (43)(五)加强基础研究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保护水资源氛围 (44)(六)构建保障规划实施的投入机制 (44)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地下水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按照水利部《关于做好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规计函 [2007]409 号)要求,编制《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水利部颁发的《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技术大纲》为依据,按照地下水保护优先原则,在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和省人民政府2009 年批复同意实施的《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基础上,以地下水功能区为单元,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制定地下水保护与利用方案,提出地下水治理、保护与管理措施。

2010年珠海市水资源公报.

2010年珠海市水资源公报.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ZHUHAI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0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2010年珠海市水资源公报审定:郭仲秋审查:窦永强杨旻主办单位: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编辑单位: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编辑主任:胡建文副主任:郭志强郭家圣主编:刘幼萍副主编:童娟李远青责任编辑:陈慧莎编辑:邵檀彭靖徐国富吕爱琴何敏红李勤志封底:资料来源: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广东省水文局广东省水资源公报编辑部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广东省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佛山分中心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统计局珠海市气象局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珠海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珠海市水资源公报》,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公告年度的来水、用水、水质等动态状况,反映水资源供需现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指导,为提高珠海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

同时,借此进行宣传,增强全民爱水、节水的意识,为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创造必要的条件。

目录综述 (1)第一章水资源量 (2)第二章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9)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10)第四章用水分析 (13)第五章水资源质量状况 (18)第六章重要水事 (21)综述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濒临南海,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涌纵横交织,水流相互贯通,最后经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注入南海,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

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并下设横琴、高新、高栏港、万山、保税、航空产业园六个经济功能区。

本公报按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三个行政分区分别统计分析2010年珠海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公布2010年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状况的函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公布2010年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状况的函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公布2010年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状况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1.02.22•【字号】粤环函[2011]165号•【施行日期】2011.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公布2010年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状况的函(粤环函〔2011〕165号)各有关市人民政府:根据《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粤环〔2008〕26号),现将2010年全省17个地级以上市的28个跨市河流交接断面的水质达标状况公布如下:一、2010年全省跨市河流交接断面的水质达标状况2010年,全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4.7%。

其中,平洲、乌洲、布洲、下东、古劳、海陵、高桥、江口、莱口水电站、赤凤、东岸、九龙潭、六沙、南沙湾、永安、古封、都骑、石角、塘口、大衙共2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占断面总数的71.4%;企坪、上垟、西湖村、青洋山桥和深坑共5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0。

全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考核完全达标城市占被考核城市的64.7%。

其中,广州、珠海、佛山、韶关、河源、肇庆、江门、中山、清远、云浮和梅州共11个城市100%达标;深圳、揭阳、潮州3市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较差,深圳、揭阳市达标率均为0,潮州市只有50%。

与2009年相比,2010年全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略升2.3个百分点,100%达标交接的断面比例略降3.6个百分点,完全达标城市减少1个。

东岸、石碧2个断面水质好转,水质达标率分别上升41.7和33.4个百分点;上垟、石龙桥2个断面水质下降,水质达标率分别下降16.7和8.3个百分点。

主要超标因子为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氟化物等(详见附表)。

00广东水资源公报

00广东水资源公报

2000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发布时间:2003-10-21概述广东省国土面积17.79万平方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珠江流域的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流域和粤东、粤西沿海诸河共7大流域。

全省分广州、韶关、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顺德22个市。

本公报分别按上述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对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2000年我省降水为平水年,全省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5.2%,比上年增加11.6%,地表水资源量受前期雨量小和降水量较分散的影响,比多年平均偏少11.2%,比上年增加7.6%。

地下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8%,总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约1成。

上游流入我省的过境客水量比上年减少10%。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末有所增加。

全省供水量比上年略有减少,工业用水比上年相比有所减少,生活用水有所增加。

全省江河水库的水质总体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局部河段水质有所恶化。

2000年全省洪涝、台风灾害较轻,但仍造成一定损失。

广东省珠江河口整治工程指挥部成立,开始对珠江河口进行综合整治。

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东深供水将得到彻底改善。

一、来水分析降雨总量低于多年平均值,属平水年份2000年全省平均降雨量1684毫米,折合降雨总量为2975亿立方米,比上年多11.6%,比多年平均值少5.2%,属平水年,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各市降雨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增加最多为深圳,达18.1%,减少最多为阳江,达21.3%;其中减少1~2成的有:江门、茂名、肇庆、阳江、清远、云浮6市。

各流域区降雨状况是:除东江、韩江流域比多年平均值有增加外,其余均比多年平均值减少,其中减少1成以上的有西江、北江和粤西沿海区。

2000年降雨的地区分布不均,总的特点是东部大于西部。

全省降雨有三个高值区、一个低值区,与多年平均状况大体一致。

广州市水资源公报2010

广州市水资源公报2010

区按中心区(包括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和黄埔六区)、萝岗区、番禺区、南沙区、花都区和
从化市、增城市进行统计。
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下同)增
长 16.37%。 其 中 ,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189.05亿 元 , 增 长 9.56%; 第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3950.64亿 元 , 增 长

核 :王质军 罗力谦

编 :何 玲 甄渝涓 苏建成 罗颖琳 何文华
责 任 编 辑 :王 宁 朱昆鹏 王 进 王 宁(女)
特 别 鸣 谢 :广州市统计局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
区(县级市)水务(水利)局
目录
综述
1
水资源量
2
蓄水动态
10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1
水环境状况
19
重要水事
21
综述
本公报采用行政分区和水资源分区分别对全市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行政分
1.90
06-27 13:35
1.80
06-27 12:55
3.48
06-16 06:24
8.50
05-07 07:55
17.00
06-26 11:40
1.80
05-01 08:25
1.90
单位:m(冻结基面)
超警戒水位 0.70 0.06 0.54 0.31
从化市 1983 403507 2034.8 293379 1479.5 414050 2088.0 37.5 -2.5
增城市 1617 330957 2046.7 265766 1643.6 305157 1887.2 24.5 8.5

2010水资源公报

2010水资源公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水资源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目录综述 (2)一、水资源量 (3)(一)降水量 (3)(二)地表水资源量 (6)(三)出入境、入海水量 (9)(四)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10)(五)水资源总量 (10)二、蓄水动态 (13)三、供用耗排水量 (14)(一)供水量 (14)(二)用水量 (14)(三)耗水量 (16)(四)废污水排放量 (16)四、用水指标 (17)五、江河水库水质 (18)(一)主要水系水质状况 (18)(二)水库水质状况 (21)(三)国际(界)、省际(界)和地级市交接断面水质状况 (21)(四)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2)(五)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25)(六)设区市河流交界断面的水资源质量达标考核状况 (25)(七)主要水污染事件 (28)六、重要水事 (29)- 1综述2010年,广西平均降水量1580.3mm,降水总量3740.0亿m3,比多年均值偏多2.82%;水资源总量1823.6亿m3,比多年均值偏少3.62%,为平水年份。

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44.4亿m3,比年初增加49.4亿m3。

2010年广西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多发突发重发,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灾害和频繁的洪涝灾害。

1~4月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各地降雨严重偏少,部分江河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不足。

2010年广西共发生了10次洪涝灾害。

由于降雨集中、来势猛、强度大,一些地方发生严重内涝,并引发了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蒙江、洛清江支流石榴河、盘阳河、贝江等中小河流发生超过10年一遇以上的较大洪水。

2010年广西总供水量301.58亿m3,比上年减少1.76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89.32亿m3;地下水供水量11.15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1.11亿m3。

2010年广西总用水量为301.58亿m3,其中生产用水量267.02亿m3,生活用水量29.24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5.32亿m3。

2010年度湛江市水资源公报(摘要)

2010年度湛江市水资源公报(摘要)

2010年度湛江市水资源公报(摘要)2010年度湛江市水资源公报(摘要)一、来水分析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608.2mm,折合降水总量200.5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增加2.9%,属平水年份。

各地年降水量与去年相比,除徐闻县和雷州市分别增大28%和12.6%外,廉江、遂溪、湛江市区及吴川分别减少16.9%、15.4%、11.5%、0.9%;与多年平均值比较,除雷州市减少4.6%外,吴川、湛江市区、廉江、徐闻及遂溪分别增大18.9%、14.8%、2.3%、0.9%和0.1%。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约占年总量的94.5%,最大月降水量为7月份,占年降水量的18.6%。

2010年各县(市、区)供水量统计表单位:亿m3二、蓄水动态2010年全市3座大型水库和23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总计10.04亿m3(约占总库容的48.0%),比去年同期增加1.22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7.26亿m3,比去年末增加1.28亿m3;中型水库比去年末减少0.05亿m3。

本市最大供水水源地的鹤地水库年末蓄水量6.21亿m3,比去年增加蓄水1.44亿m3,比同期多年均值增加0.70亿m3。

从总体来看,本年所有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多年平均值都略有增加,基本可以保障下年的供水。

地下水资源量减少,浅、中层地下水水位比去年略有回升,深层地下水水位比去年则略有下降。

三、用水统计分析(一)供水量2010年全市各种水源工程的毛总供水量27.67亿m3,比去年增加0.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20.60亿m3,占总供水量的74.4%;地下水源供水量7.07亿m3,占25.6%。

蓄水、引水和提水分别占地表水供水的56.5%、29.3%和14.2%,地表水源供水与去年基本持平。

2010年各县(市、区)供水量统计表单位:亿m3(二)用水量2010年全市毛总用水量27.67亿m3,比去年增加0.4%,供、用水量基本平衡。

农田灌溉仍然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69.7%,比去年增加0.3%;工业用水占8.3%,比去年增加22.8%;居民生活用水占13.5%,比去年增加1.7%。

01广东水资源公报

01广东水资源公报

2001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发布时间:2003-10-21综述广东省国土面积17.79万平方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主要分珠江流域的东江、西江(包括桂贺江)、北江(包括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水系广东部分)和珠江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流域和粤东、粤西沿海诸河共7大流域。

全省分广州、韶关、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市共22个市级行政区。

本公报分别按上述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对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001年,我省年平均降水量2062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6%,属来水偏丰年,中西部及沿海个别地区属丰水年。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2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28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223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上年末增加17.7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供用水量446.3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95.5%,地下水源供水占4.4 %,其他水源供水占0.1%。

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57.7%;工业用水占26.2%;生活用水占16.1%。

全省用水消耗量为167.8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6%,综合耗水率为37.6%。

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589立方米,万元 GDP(当年价)用水量422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59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825立方米,城镇居民日用水量233升,农村生活日用水量123升。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00.15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5%,生活污水占33.5%。

我省江河水库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与上年持平,水质较好的主要分布在水量丰富的大江大河;水质较差的主要分布在流经城市的河段。

2001年,我省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及台风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亿元。

2001年10月9日韩江流域管理局在汕头挂牌成立,标志着我省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目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淡水环境 (5)海洋环境 (23)大气环境 (29)声环境 (35)固体废物 (38)辐射环境 (42)自然生态 (46)土地与农村环境 (50)森林 (54)草原 (57)气候与自然灾害 (59)专栏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0)环境执法检查 (71)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72)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73)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7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75)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6)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77)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78)化学品管理 (79)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80)环境卫星工作进展情况 (81)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 (82)环境宣传教育 (83)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 (84)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性文件总体情况与进展 (85)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 (86)2010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防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把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12-04-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广东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

广东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

堤防长度为 1215 公里。
堤防级别 长度(公里)
比例(%)
表 4 不同级别堤防长度汇总表
合 计 1级 28900 563 100 1.9
2级 3级 4级 2110 5005 8054 7.3 17.3 27.9
5级 6399 22.2
5 级以下 6769 23.4
泵站。共有泵站 15778 座(详见表 5)。其中:在规模以上
—1—
库 20 座,总库容 9.37 亿立方米。
表 1 不同规模水库数量和总库容汇总表
水库规模
合 计
数量(座) 8408
总库容 (亿立方米)
453.07
小计 39
大型

大(1) 大(2) 型
7
32 343
294.02 225.35 68.67 94.45
小型 小计 小(1) 小(2) 8026 1563 6463
水闸规模
合计
小计
规模以上
大型
(过闸流量≥5 立方米每秒)
中型
小型
规模以下(1 立方米每秒≤过闸流量<5 立方米每 秒)
数量(座) 15983 8312 146 732 7434
7671
比例(%)
100 1.8 8.8 89.4
堤防。堤防总长度为 28900 公里(详见表 4)。5 级及以上堤
防长度为 22131 公里,其中:已建堤防长度为 20916 公里,在建
灌区 485 处,灌溉面积 1061.52 万亩;50 亩(含)~1 万亩的灌
区 3.24 万处,灌溉面积 1534.85 万亩。
地下水取水井。共有地下水取水井 352.63 万眼,地下水取
水量共 13.38 亿立方米(详见表 6)。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0 年对全国 532 座大型水库和 3044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 3404.6 亿 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增加 484.1 亿 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3054.8 亿 m3,比年初增加 417.7 亿 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349.8 亿 m3, 比年初增加 66.4 亿 m3。北方 6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 98.1 亿 m3,其中黄河区减少 11.8 亿 m3;南方 4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 年初共增加 386.0 亿 m3,其中长江区和珠江区分别增加 220.4 亿 m3 和 115.6 亿 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湖北、 贵州、吉林、广西、广东、湖南、四川等 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 534.6 亿 m3;青海、江苏、陕 西、海南、甘肃、山西等 8 个省(自治区)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 50.5 亿 m3;宁夏、西藏 2 个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太湖:若总磷、总氮不参加水质评价,则Ⅱ类水面积占 60.1%,Ⅲ类水面积占 28.4%,IV 类水面积占 11.5%,全湖总体水质为Ⅲ类。 若总磷、总氮参加水质评价,Ⅳ类、Ⅴ类、劣Ⅴ类水面积分别占评价面积的 0.3%、18.8%和 80.9%,全湖总体水质为劣Ⅴ类。除贡湖、 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外,其他湖区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10 年全国总供水量 6022.0 亿 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 19.5%。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 81.1%,地下水源供水量占 18.4%, 其他水源供水量占 0.5%。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 32.3%,引水工程占 33.9%,提水工程占 30.8%,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占 3.0%。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 81.7%,深层承压水占 17.9%,微咸水占 0.4%。 北方 6 区供水量 2704.9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44.9%;南方 4 区供水量 3317.1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55.1%。南方各省级行 政区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大多占其总供水量的 90%以上;北方各省级行政区地下水源供水占有较大比例,河北、北京、河南和山西 4 个省(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201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201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2 2010
2010 中 国 国 土 资 源 公 报
土地资源
批准建设用地
全年全国批准建设用地 48.45 万公顷。其中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 33.77 万公顷,耕地 21.19 万公顷。
万公�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8.32 25.89 26.95 30.21 12.28 2006 15.39 2007 12.93 2008 2009 20.42 2010 年
出��面� 出��价款
招拍挂出�面� 招拍挂出�价款
图1-6 2006-2010年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面积及成交价款情况
重点城市地价
全国 105 个主要城市年末综合地价为 2881 元/平方米,同比增长 8.6%, 环比增长 2.5%;其中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分别为 5181 元/平方米、4244
��率 (%) 14.0 �合 商� 居住 工�
图2-1 基础地质调查情况
地质矿产勘查
地质矿产勘查投入快速增长,全年投资 953.0 亿元,同比增长 14.7%, 其中油气矿产投资增长 6.7%,非油气投资增长 21.5%。 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202 处,其中非油气矿产地 172 处。石油、天然
图1-2 2006-2010年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和新增耕地情况
“农村土地整治” : 为促进耕地保护,增加高产稳产基 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在 全国重点划定的 15.6 亿亩基本农田范围内,有计划地对 田、水、路、林、村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十一五” 期间, 全国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 150 万公顷,超过同期建设占 用耕地的面积,保持了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对坚守 18 亿 亩耕地红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 2008 年以来,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部署实施了黑龙江三江平原东部土 地整理等 10 个重大工程和湖北仙洪等 10 个农村土地整治 示范建设,今后每年还将安排 3-5 个示范省份的土地整治 重大工程和项目。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2012-01-18|来源:总量司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