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摘要】“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确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学习效率,是每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减负增效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
随着《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出台,“减负增效”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无疑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更是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首先,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阵地。
要实现“减负增效”,我们必须立足于改革课堂教学,坚决摒弃那种主要由教师增加教学时间的投入来提高学生成绩的低效方法以及“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教学行为,探索以“轻负高效”为标准的课堂教学行为。
因此,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课前精心备课。
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政治教学的新课标,领会其主要思想,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教
材的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紧紧围绕这些进行教学设计。
另一方面,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充分把握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尤其是个别差异。
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有效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适合所学的教学方法,精心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适时点拨,让学生学得扎实,用得自如。
我们认为只有那种基于学生的教学才是我们应有的观念,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其次,精心设计提问,注重答疑。
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做题、反复练习,甚至是过度练习来获取知识,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成效,但这种学习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性”。
真正的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为工具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
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习题,坚决抵制“多多益善”“做比不做好”“多做比少做好”等错误观念,
注重学生的起点,发掘学生的潜能,严格依据学情因材施教。
其次,要精讲练习。
对于课堂教学中练习的评讲,我们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讲解与分析,而应该抓重点进行精要点评。
对于学生一知半解的内容要适时地引导,努力培养学生勤思考、能表达和敢质疑的能力。
再次,要重视课后的答疑环节。
对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解决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点。
但是,对于那些明知自己不懂却不问,或者知道自己不懂却不好意思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加强个别辅导,使练习充分发挥练应有的效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师生情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比如心中装有学生,充分了解学生。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有针对性地要求或者鼓励“某某同学,请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提问。
这样不仅使被提问者受到鼓舞,而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进而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只有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才谈得上真正的有效和高效。
此外,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
尤其是对于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要在众人面前给足他面子,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课,把说服教育放在课下进行,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课堂教学。
记住: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课堂学校有效甚至高效的前提,因为只有在
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者才能真正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才能发展智能,才能得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