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教学课件
课程内容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说课稿的撰写技巧、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以及实际应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习者掌握说课稿和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继续深入学习
对于已经掌握基本技巧的学习者,可以继续深入学习说课稿和教学课件的高级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享与交流
如果出现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总结词
人体废物的排出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可能是身体某些疾病的表现。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健康和人体废物的正常排出。
详细描述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自身调节的方式
02
自身调节主要通过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反馈机制来实现,当器官或组织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时,内部反馈机制会感知到这种变化,并自动调整器官或组织的生理机能。
自身调节的特点
03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不依赖于外界刺激、自我调整能力强。
05
人体废物排出的影响因素
年龄
儿童和老人的废物排出能力相对较弱。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废物排出机制不如成人健全;而老人则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废物排出能力也受到影响。
人体废物的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毒素积累,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引发炎症、过敏、癌症等疾病。
毒素积累
人体废物的积累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引发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代谢紊乱
人体废物的积累可能增加免疫系统的负担,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免疫系统负担
03
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
皮肤排泄的主要方式是出汗,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将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出体外。
4.5 体内废物的排出 说课稿- 生物七年级下册
前郭县南部学区“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说课稿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教材系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是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
下一章内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
因此我们这一节也需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所以本节内容又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猪肾脏的形态与结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分析尿常规化验单,学会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培养学生推理的科学思维。
3、尝试运用尿液形成原理,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伤害的实例,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新课标》、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四、说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学习教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使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五、说学情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2、学法指导本节的学习我主要培养学生三种学习方法:(1)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个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是在介绍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后,针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而安排的。
而尿液的形成是排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对物质的运输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安排了“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环节,并辅助了“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内容,通过这些,学生要将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及尿液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肾的内部结构,即肾单位的结构特点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以及排尿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肾单位模型的制作,了解肾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运用尿液形成的知识解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分析,了解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四、说学情1.从学生学习风格上看: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因此直观教学模具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同时也具备一定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有利于借助图像数据分析2、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本次的教学对象是本届八年级学生,虽然较七年级知识更为丰富,但由于之前的疫情下的网课学习,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掌握,所以这既是复习课也是新课,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最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赛号:ZB-05时间:2014、4、8«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安排: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等。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说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这节课分为两课时,我所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包含的内容有“代谢废物的类型”、“排泄的概念”、“区分排泄和排遗”、“代谢废物排出人体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等内容,为下一课时学习“尿的形成与排出”这一本章的难点打好基础。
2、说地位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科的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
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这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通过呼吸系统从空气中获取氧,再通过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处。
那么,人体细胞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如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就会通过各个系统排出体外,其中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由此可见,泌尿系统在本册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3、说联系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在本册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这些知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4、说课标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具体要求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人体的排泄途径;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其中,“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下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处理本节课在开篇就安排了排泄的概念,但同学们仍然会对“人体排出粪便为什么不属于排泄”而有疑问,因而在此增加了一些问题的设置。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课件)
六、说教法
本节教学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 教的原则。 一)重点的突出方法:泌尿系统的组成及 各器官的功能板块属于记忆板块,教法是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巩固环节。 具体做法:学生先看书感性理解,教师展 示课件图片并抽学生回答加深记忆,然后 抽学生展示实物模型并进行拼图游戏(泌 尿系统图)巩固加深记忆
问题设置:
1、血浆、肾小囊、尿液中分别含有哪些物质? 2、肾小囊中的物质从哪里来?尿液中的物质呢? 3、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4、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在大小上有什么不同?说明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5、在肾小囊中出现了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 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6、尿液中就一定没有蛋白质、葡萄糖、血细胞吗?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二、学情分析
在课本知识上,该阶段的学生通过对 前面知识的学习,已对蛋白质、水、无机 盐、葡萄糖,人体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以及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废物有了深层次的 认识。 从常识上,很多同学对尿液的成分以 及皮肤等排出废物的功能已经具备一定的 基础知识,甚至对泌尿系统也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本节中涉及的尿液的形成以及 排尿意义还很陌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讲人体排泄的几种途径——呼气、 出汗、排尿,其中二氧化碳依靠呼气排出 这在第三章已经学习了。所以本节内容着 重讲解出汗和排尿两种途径,而其中主讲 排尿途径。该途径主要从泌尿系统的组成 及其各器官的功能和尿液的形成两大板块 进行讲解。其中根据知识点的性质我把泌 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归纳为记忆 性板块,而尿液的形成属于理解记忆性板 块。出汗途径属于记忆性板块。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的排泄产物的是( ) A.尿液 B.粪便 C.汗液 D.呼出的二氧化碳 2.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肝脏 C.输尿管 D.膀胱 3.正常人的尿液中有的物质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无机盐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5、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 A、输尿管 B、膀胱 C、尿道 D、肾脏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收获和不足。
2.互评交流: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理学基础。然而,他们可能在前置知识或技能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对排泄系统的了解较为有限,容易与其他系统混淆;
2.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
3.缺乏对实验、观察等方法的应用经验,可能导致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4)学会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研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2)通过实验、调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自身生理健康的意识;
1.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尿液形成过程的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针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后调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与排泄系统相关的现象,如水肿、血尿等,了解其成因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在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之后,进一步探讨排泄系统,使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为后续学习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内容打下基础。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选自苏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一、说教材设计构思与内容通过资料分析明白,尿的形成和肾单位有关,接着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
教材最后总结了其他排泄途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2)了解其他的排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2. 说重点、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难点:对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前收集的尿常规检验报告单,教会学生初步分析报告单上的检测项目。
这个设计理念出于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过程:1.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脏的颜色,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2.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3、肾单位的构成(1)出示图片(2)学生阅读相关文字(3)老师根据投影讲解各部分名称4、尿液的形成1)多媒体展示资料并小组讨论分析,并完成以下问题:(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哪些物质进入了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多少升?(用1.5L饮料瓶体会)(3)未形成原尿的物质有哪些?它们到了哪里?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哪些物质被重吸收了?重吸收的物质进入了哪里?剩下的物质形成了什么?5. 学生总结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理解排泄的概念:自主阅读归纳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排泄?(2)人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途径属于排泄吗?为什么?6、小组讨论并回答:人体排尿有哪些意义?生活中如何做才能使我们健康成长?7 其他排泄途径自读教材81页内容,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总结人体排泄的途径有哪些?这些途径各排出了哪些物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让代表回答这个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此外,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实验报告、思维导图等,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感。
教学难点为:1.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具体过程和调节机制;2.学生对排泄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下册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生物学现象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索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尚需培养,如总结归纳、主动提问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一个人在剧烈运动后出现的出汗、呼吸急促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体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何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1.人体内废物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2.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尿液的形成过程及其调节;4.排泄的意义和异常排泄现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掌握人体内废物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排出途径,了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及其调节,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说课
学法:让学生通过图片视察---获得感性
过程
认识通过小组讨论---说出泌尿系统、肾 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最后总结归纳---描述尿液形成过程及泌
板书
尿原理[z x x k 学科网]
科网]
教材
学情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 教法 强烈的求知欲.
(2)学生在学习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已具备 了一定的视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学法 (3)关于尿液,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泌尿系 统中肾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尿 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 过程 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 图片和模型来帮助理解。
(克/100 (克/100 (克/100 毫升) 毫升) 毫升)
90
98
96
8.00
0.03
0.00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0.10 0.72 0.03
0.10 0.72 0.03
0.00 1.10 1.80
教材 活动五: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法
活动六: 归纳总结
学法
1、让学生谈收获
过程 板书
2、通过视频归纳本节课知识 3、动画演示尿液形成排的过程
教材
肾小球 肾脏(肾单位) 肾小囊
教法 学法 过程 板书
人体内废 物的排出
泌尿 系统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小管
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取作用
谢谢大家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视察和推理能力,认 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来源:z*x*x*k]
教材 教法 学法 过程 板书
活动四: 1、出示资料分析的数据,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 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 数据。
(完整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涪城区关帝中学(实验中学协作体)阮静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是以人为主题开展的,讲的是《人与生物圈》,《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位于第五章,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在安排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尿的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的概念。
(2)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认同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3)获得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在学习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于尿液,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泌尿系统中肾的结构和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教师引导、视频、简笔画、模型制作来帮助突破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以上的学情分析,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我采用引导的方式: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模式进行教学。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这一章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和物质运输之后,对人体内物质代谢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如何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然后依次阐述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教材中还配有丰富的插图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和观察能力,但对于人体内废物排出的过程和原理还比较陌生。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尿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人体排泄系统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
(2)尿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泌尿系统的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讲授法: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理解。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
在《课程标准》中对应学习主题五“动物生理与人体健康”中概念5“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面对的群体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知识储备:在学习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动物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动物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获得生命活所需的能量”两个主题的知识,基本掌握了“营养物质的消化”“人体呼吸的过程”“物质在人体的运输”等内容,这为构建大概念奠定了知识基础。
能力水平:1.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2.具有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不足之处: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三、目标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视角,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从稳态和平衡视角,描述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
(2)通过由小到大逐步推进概念构建,将相关知识内容编织成网络,将内容结构化,构建“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大概念。
(3)关注“世界肾日”、“冬奥会”等社会热议话题,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以增强机体健康。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除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基础知识:首先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让学生对排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系统介绍:接着详细讲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并解释它们各自的功能;
3.过程演示:通过动画或实验演示废物的运输和排除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的生理机制;
2.实验操作:安排一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排泄过程的知识;
3.情境模拟:创建一个情境,如学生扮演医生,为“病人”提供关于排泄系统健康的建议;
4.绘制图表:要求学生绘制排泄系统的结构图,并标注出每个部分的功能;
5.应用题练习:布置一些与排泄系统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反馈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排泄系统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提高学习的深度。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结合直观教学和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引入生活实例: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排泄现象,如排尿、出汗等,引发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关注;
2.设计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如模拟排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废物的排除;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排泄系统的功能、健康排泄习惯等话题展开讨论,增强学习兴趣;
4.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写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
4.5人体废物的排出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2)各排泄途径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
(1)人体排泄废物的具体过程及机制。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抽象概念,但还需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学习兴趣上,学生对人体生理现象充满好奇,对实验和观察活动兴趣浓厚;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习惯,但个别学生可能还存在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给予个别化的反馈和建议。
3.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相互评价,促进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
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以巩固对排泄途径和机制的理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遵循以下步骤:
1.首先,介绍人体代谢废物的种类和排泄的意义,让学生对排泄有初步的认识。
2.其次,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在排泄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排泄的机制。
3.接着,通过动画和视频,展示排泄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4.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5.鼓励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说课稿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尿液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作用。
2.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模拟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尿液的形成。
3.应用题练习: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天内人体产生的尿量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将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入,比如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喝进去的水和吃进去的食物,在身体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接着,我会展示一张人体排泄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各个部分的功能。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排泄途径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
(1)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等生理现象的解释。
(2)排汗、呼吸等排泄途径的具体作用和机制。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早期,年龄大约在13-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过程,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理解。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更感兴趣,对于生理功能的学习,他们可能对人体的奇妙运作机制感到好奇。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课堂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参与课堂讨论,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人体内废物排出》【说课稿】
板书设计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提高学生的 生物素养。 ②、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二、学习目标制定
3、学习重、难点
• ①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 ②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幻灯片 2返回
三、学习方法分析
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模式——突破重 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①图片观察 获得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尿 液的形成总结
血液
肾小球 肾小囊内壁 过滤
180升
原尿
肾小管 重吸收
1.5升
尿液
血细胞、蛋白质 葡萄糖、无机盐 水、尿素
少量蛋白质、葡萄糖 无机盐、水 尿素
无机盐 水 尿素
返回
教学环节——尿液的排出
排出的过程
(自主学习)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排出的意义
温馨提示:多喝水、及时排尿 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培 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②数据分析
③小组讨论 血液、原尿、尿液物质变化 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④播放动画、直观教具 突破重点难点: 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过滤和重吸收的作用。 ④总结归纳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返回幻灯片 2
四、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一段视频,提出为何每次下课都会有同 学往厕所跑呢?——排尿和排便。引出今天的 课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这和泌尿系统的 组成有关。
主 要 学 习 任 务
肾单位 结构和功能
微观
排泄及排 泄途径
与实际生活 紧密联系
返回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
1、学情分析
第5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说课稿预习导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内化。
(2)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2)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肾脏的作用;
(4)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 教学难点:
(1)肾脏在排泄过程中的作用;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的原理;
(3)如何将抽象的生理过程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 先介绍人体内废物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排泄的必要性。
2. 接着讲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个器官的作用。
3. 然后详细讲解肾脏的作用和尿液的形成过程,这里会结合模型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尿液是如何形成的。பைடு நூலகம்
(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人体生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设计依据与构思】
本课题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
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平衡"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本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
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材以图片及文字内容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
【教学分析】
设计思路:在本节课中,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
节课的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那么课堂既要有知识性还要有趣味性,在设计教学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一则广告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然后把整节课分为两大块:一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二是尿液的形成过程。
第一块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然后再借助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弄清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二块内容主要抓住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对于这两个具体过程本课设计了一个资料分析并播放一段动画,通过同学们相互的讨论和总结,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通过两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这样安排,学生应该很乐于参与,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目标
1.形成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及尿液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一则保健品广告,声称有利人体排出一定的废物. 设疑:你知道我们人体排出废物有哪些途径吗?
导入新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提问: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途径是不是属于排泄呢?
出示排泄的概念
总结排泄的三种途径
提问:这三种途径中最主要的是哪种途径呢?阅读广告自由发言
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发言
学生总结
学生发言从一则广告
创设情景
设疑导入
导入
出示一则保健品广告,声称有利人体排出一定的废物. 设疑:你知道我们人体排出废物有哪些途径吗?
导入新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提问: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途径是不是属于排泄呢?
出示排泄的概念
总结排泄的三种途径
提问:这三种途径中最主要的是哪种途径呢?阅读广告
自由发言
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发言
学生总结
学生发言从一则广告
创设情景
设疑导入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自主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出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
(思考):1、人体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根据观察,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根据功能,你认为哪个器官最重要?
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思考):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说说肾单位的组成概况。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学习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交流
完成学习提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尿液的形成分析:尿液的形成
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和重吸收
出示:小资料(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
(讨论):1.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说明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了什么物质?还有什么物质没有滤出来?(提示:用杯子里的过滤网来解释肾小球的功能)
2.比较原尿和尿液的成分,说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主要哪些物质被肾小管吸收了呢?(提示用可乐瓶来衡量原尿和尿液的
量,依此说明肾小管的功能)
播放动画:尿液的形成过程
请学生自己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并讨论
随教师讲解看带过滤网的杯子
看1.5L的可乐瓶,感受尿液和原尿量的差别
学生观看录象
并试着描述尿液
形成过程通过小资料的分析,理解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
用生活用具来解释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更形象直观
进一步加强学生概括能力
反馈与小结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①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时,哪里发生了病变?
②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哪里发生了病变?
2、小结
3、练习1、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学生自主小结本课要点
3、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关注个人健康,科学生活
质疑组织与评价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学反思:
1、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这一特征。
2、`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使直观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提高了教学质量。
3、本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方
面得到了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关爱别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