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诊治新进展 ln
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科研发展趋势如何
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科研发展趋势如何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科研也在持续发展,呈现出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趋势。
从诊断技术的角度来看,精准化和早期诊断成为了关键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心电图、血压测量等,虽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对于一些早期或隐匿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往往有限。
如今,多模态影像学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强大的武器。
例如,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肌的灌注、纤维化等细微变化,对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而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则可以在血管内直接观察血管壁的形态和斑块的特征,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和稳定性,为介入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此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些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 RNA(miRNA)、循环肿瘤 DNA(ctDNA)等,正在逐渐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有力工具。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反映了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变化,有望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超早期诊断,甚至在症状出现之前就能提示潜在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个体化治疗和联合治疗成为了主流趋势。
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患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根据患者的基因、表型等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某些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某些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效果不佳,需要选择其他替代药物。
同时,联合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常常采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控制病情。
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一大亮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改进。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新进展Introduction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部的血液循环及供氧供血障碍造成的一系列病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尤其是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中,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通过药物的调节作用,可以改善脑部供血条件,缓解脑血管症状,减少各种锁死问题,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药物治疗的进步。
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两种。
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指通过药物将血管内的血栓溶解,恢复血管的通畅,降低患者的症状和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3. 扩血管治疗扩血管治疗是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等方式扩张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增加脑部的血流供应,改善患者的症状。
目前常用的扩血管药物有硝酸甘油和酚妥拉明等。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或者是病情已经进一步加重或加剧,则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血管的狭窄和阻塞,恢复脑部的血流供应。
1. 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是指经血管直接作用于病变血管的治疗方法,其操作技术比传统手术更加微创,同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2. 血管外治疗血管外治疗主要适用于大范围的脑出血和脑血肿等脑实质性病变,一般采用开颅手术或者穿刺引流等技术。
开颅手术可以清除脑内出血,进行减压缓解症状。
穿刺引流则可以将血肿或者脑室内的液体引出,减轻压迫症状,避免脑组织坏死。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引导针、导丝、支架等介入设备经过人体血管直接作用于病变血管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恢复,而且能够有效地恢复脑部的血流供应。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更新。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1. 心血管手术治疗技术的革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心血管手术技术方面出现了一些革新和突破。
例如,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快。
同时,借助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用于扩张或修复狭窄的冠状动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CI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使得血管再狭窄的概率大大降低,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3. 药物治疗的创新除了手术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例如,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使得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心律,减少症状发作。
4. 基因治疗的前景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基因治疗被广泛研究。
一些新进展表明,基因治疗有望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精确地改变相关基因,修复或改善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
5. 微创技术的应用微创技术是指在手术中使用小切口或导管进行操作的技术。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相比传统的开胸手术,TAVR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
脑梗塞的新疗法与研究进展
脑梗塞的新疗法与研究进展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脑血供中断,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而损伤,严重时甚至造成脑组织坏死。
长期以来,脑梗塞治疗主要依靠溶栓和抗凝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修复受损的脑细胞,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脑梗塞治疗疗法和研究进展不断涌现。
本文将对脑梗塞的新疗法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一种目前备受关注的脑梗塞治疗方法。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向受损组织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从而起到修复受损脑细胞的作用。
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植入脑组织中,可以促进受损脑细胞的再生和重建,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
目前,干细胞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些初步结果显示出了积极的疗效。
二、神经康复治疗神经康复治疗是一种以锻炼和训练为基础的脑梗塞康复方法。
通过系统的物理疗法、功能性训练和认知训练等手段,可以刺激和重建受损脑区的功能,促进脑部神经网络的重塑,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目前,神经康复治疗已经成为脑梗塞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其显著的效果。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直是脑梗塞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新的药物治疗策略被提出并得到研究。
例如,肠道菌群调节药物被认为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从而降低脑梗塞的发生和转归。
此外,一些抗炎、抗氧化剂和神经保护剂也被纳入研究范围,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四、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
通过植入特定的基因,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向脑部植入VEGF基因,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保护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新疗法和研究进展为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干细胞治疗、神经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法逐渐成为脑梗塞治疗领域的热点。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磁共振等)的引导下,通过血管穿刺等方法,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脑血管,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1、机械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灌注。
机械取栓术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大突破。
通过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直接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血管内栓塞术对于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畸形疾病,血管内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如新型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的应用,使得栓塞效果更加确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同时,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为大型或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血流。
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器械的改进,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1、神经介入机器人技术神经介入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导管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VR 和 AR 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路径,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新技术研究
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新技术研究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由于全球老龄化的趋势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普及,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这些问题成为医学界重点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进入了临床实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一、血管造影技术血管造影技术是目前常用的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传统的血管造影需要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中,通过X线透视和拍片来观察血管的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造影剂注入过多或过快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等不良问题。
因此,近年来,新型血管造影技术逐渐得到了推广。
一种新型血管造影技术是CT血管造影,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可以对血管进行全面、准确的观察。
此外,还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它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对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和过敏体质的患者更加安全。
二、(endovascular)内镜技术内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手段。
内镜技术的特点是能够直接进入局部血管系统,进行精确的治疗。
脑血管内镜手术主要是指脑血管瘤和脑血管畸形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通过内镜介入治疗,可以直接在血管内部注射栓塞剂以阻止血液流动,或者放置支架等器械以达到修补血管的效果。
尤其在动脉瘤的治疗中,内镜技术优势更为明显。
动脉瘤通常是脑动脉壁局部膨胀,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对颅骨进行手术,将瘤体切除。
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风险,术后恢复周期长。
通过内镜技术治疗动脉瘤,则可以进入脑血管系统内部,对瘤体进行近距离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了手术对脑组织的创伤。
三、血栓溶解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物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溶栓药物可以将形成的血栓溶解,恢复大脑供血。
但是溶栓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判断和监测。
近年来,一种新的血栓溶解技术已经出现在临床实践中。
这种技术叫做“机械性血栓摘除”,是一种介入性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新进展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不可忽视的议题。
本文将从新进展的角度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现状。
一、心脏再生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缓解心肌缺血、增加心肌细胞的供氧为主,如使用机械支持装置、药物治疗等。
但这些方法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有效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
近年来,随着心脏再生医学的发展,利用干细胞、心肌细胞和生物基质等材料,通过种植或移植等技术实现心肌再生或心肌功能修复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最近,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干细胞,成功研究出了一种叫做心肌干细胞的细胞,可以用来种植到患者的心脏中,促进受损的心肌细胞再生。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心肌干细胞移植技术可以更好地修复心肌损伤,提高心肌细胞的活力和功能。
虽然这项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二、脑卒中的干细胞治疗脑卒中是一种以急性发作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减少脑组织损伤,恢复功能。
但这些方法的疗效并不明显,有时甚至会出现副作用。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成为治疗脑卒中的新方法。
通过对干细胞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具有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胶质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的能力,可以在体内干细胞来源的微环境中为受损的神经细胞提供生长环境。
目前针对脑卒中的干细胞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腰穿或者皮下注射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身体中,另一种是通过干细胞在体外分化,将分化后产生的神经细胞移植到患者的大脑中。
三、个性化心血管医疗传统的心血管医疗方法大多不考虑个体差异,通常采取标准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不考虑患者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或药物代谢能力。
然而,现在的研究表明,个体化医疗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费用。
脑血管病的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病的治疗新进展作者:徐兰玲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2年第06期脑血管病通常指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脑缺血性疾病及脑出血性疾病五大种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治疗手段正日新月异的发展。
颅内动脉瘤常见于中年人40~60岁,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
临床表现:1.出血首发症状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0%为脑动脉瘤。
2.局部神经症状为动眼神经及面神经麻痹等。
3.脑血管痉挛致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成分在脑脊液中分解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导致脑血管痉挛,继之引起缺血、水肿甚至脑梗死、急性脑积水、昏迷、脑疝等。
4.有一部分病人有反复发作性头痛病史。
首选检查为CT、CTA、DSA。
也可行MRI、MRA检查。
检查脑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瘤颈、瘤体大小及方向均明确后采取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约有95%以上的病人适于最佳的动脉瘤最新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介入血管内治疗是一种最新的先进方法,其特点是微侵袭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发症、后遗症少,不需要开颅就能治愈。
随着栓塞材料和导管技术的飞速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颅内血管畸形常见于20~30岁,发病率约为0.1%~0.2%。
临床表现:1.出血;2.癫痫;3.头痛;4.神经功能缺失;5.颅内杂音;6.智力减退等。
首选检查为CT、CTA、MRA、TCD及DSA检查。
明确病变部位、大小、类型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
脑AVM一般均适合于血管内治疗,无绝对禁忌症。
其特点为侵袭性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
临床表现有:1.搏动性突眼;2.血管杂音;3.球结膜水肿和充血;4.眼球运动受限;5.视力减退;6.神经功能障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7.致命性鼻出血。
检查主要有眼眶部听诊、血管造影、CT和MRI检查。
介入治疗是该病的最佳治疗手段。
脑缺血性疾病主要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老年人50~70岁多发,年发病率约为1%,在中国居威胁人类死亡三大疾病(脑血管病、肿瘤和心血管病)之首。
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动向
综合治疗的推广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疾病康复的机会,可以作为单一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 的补充。
医生与患者的互动
团队治疗
医患互动的尊重和有效沟通, 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 提供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支 持。
2
抗炎药物
使用合适的抗炎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反应,延缓疾病进程。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筛选合适药物
研究表明使用基因筛查来筛选个体化定制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机器人手术
3 D打印器材
此技术的优点是精确性更高、 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一些复 杂的内窥镜,具有精确性和 可控性等优点。
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动 向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最新的治疗手段和神经康复治疗,提高希望康复的患者的 健康水平。
急性脑血管病概述
什么是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脑部的血管出现问题,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瘫痪,说话不清晰,昏迷,丧失记忆,眩晕,视力模糊,等等。
发现这个病后要怎么办?
紧急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新的治疗手段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可以帮助恢复神经系 统功能,成为新时期急性脑 血管病的治疗趋势。
脑部植入物
脑部植入物可以辅助大脑重 新学习任务,并且在治疗过 程中对患者进行实时跟踪与 监测。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可以帮助大脑重新 学习,刺激特定的神经元区 域,同时增加神经可塑性。
药物治疗的新趋势
1
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下是一些新的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等。
近年来,新型的介入器械和技术不断涌现,如生物可降解支架、药物释放支架等,有效改善了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2. 心脏瓣膜替换技术:传统的心脏瓣膜替换手术需要开胸进行,对患者而言创伤较大。
而现在出现了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技术(TAVR),通过导管插入心内进行瓣膜替换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3.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方法。
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或其他特定细胞类型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基因治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出现问题的基因。
这些治疗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4. 药物治疗创新:药物治疗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涌现出许多新型药物,如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这些新型药物能够更精确地干预特定的病理机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5. 遗传学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和机制。
同时,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也逐渐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存在许多新的治疗进展,但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限制条件。
而且,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还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和长期观察,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体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新进展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创新。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技术与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技术与进展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大脑血管系统中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病症。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探讨几种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技术与进展。
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导管或其他器械进入体内,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经导管脑血管介入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是两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技术。
PCI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不仅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还可以植入支架来保持血管通畅,最大限度地恢复冠状动脉供血;而脑血管介入治疗则可以在脑血管病变的病例中通过导管进入血管,进行血管内修复,治疗脑卒中等疾病。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PCI在外科手术无法实施的高龄患者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治疗优势,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脑血管介入治疗则可以在脑卒中发病后的紧急情况下,迅速扩张血管或进行栓塞物的去除,有效减少患者病情的恶化。
二、微创手术技术的突破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开放性手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和风险。
而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则通过小切口或穿刺等方式,实现对病变部位的治疗,有效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和患者的痛苦。
微创手术技术的突破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微创心脏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或穿刺的方式进行,避免了传统开放性心脏手术的大切口和胸骨分离,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此外,微创脑血管手术也逐渐得到应用,通过替代传统的开颅手术,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了康复时间。
三、基因治疗的前景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操纵患者的基因或基因产物,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基因治疗也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
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随着医学 的不断发 展 , 人们对 脑血 管病 的发生 和发 展 、
转归和愈后有了更进 一步 的认识 , 使脑 血管病 的预 防、 断 、 诊 治疗和康复水平 大大提高 , 尤其是 脑血管病 的外 科治疗 有 了 长足的进步。现将脑血管病 的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神 经 血 管 介 入 治 疗 进展
立体定 向放射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 外科 ( R ) S S 和立体
定 向放射治疗 ( R ) 共 同特点 是借助 立体定 向装置 和影像 ST , 设备准确定出靶区的空间位置 , 经计算机优化后通过 X射线 ( 刀) X一 或 射线 ( 一刀 ) ^ y 集束 照射 , 使病 变靶点 接受高剂
1 1 颅内动脉瘤 的介 入治疗 .
有关 颅 内动脉瘤 治疗 的临床
报 道很 多 , 外科 手术 与血 管 内介 入 栓 塞 治疗 进 行 了 比较 , 对 对
不同部位 、 不同大小 、 同形状 动脉瘤 的血 管内治疗 适应证 、 不 并发症及栓塞技术进行 了探讨 。外科手术治疗 的手术 方式主 要为夹闭动脉瘤颈部 或包裹动脉 瘤 , 在手术 同时 可以清 除周
枝 动 脉 的 形 态 描 述 明 显 优 于 脑 血 管 造 影 、 A 和 D A。C MR S T
仿真血管窥镜 内图像可帮助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J 。
2 立体定向放射技术在脑血 管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的一次飞跃 , 良好的栓塞率 和治疗 的安全性 使其成 为部分 动
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J 。具有较 高的颈 一径 比 , 与载瘤 动 不 脉合并 的动脉瘤是最适合栓塞 的。该技 术侵袭性小 、 风险低 、
齐鲁护 理杂志 2 1 第 1 第 1 期 0 0年 6卷 5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 (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结 论: 狭窄70-90%患者手术有益 长期预防颈动脉同侧卒中特别是致残性卒 中相当有效。
PPT学习交流
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性卒 中15%
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13%,无 症状者为1-2%
不同程度狭窄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类 型和卒中部位也不相同
PPT学习交流
9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只能检查血流
速度与血流方向。 双功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uplex sonography,TCCD)包含了两维B 超的功能,能检查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狭窄 程度。
PPT学习交流
25
PTAS评价
• PTAS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本治疗手 段。
• PTAS可预防TIA和脑梗塞复发。 • PTAS可替代传统的内膜剥离术。
PPT学习交流
26
血管成形术并发症
• 早期: 机械损伤,动脉内膜夹层分离、斑块破裂、
球囊或血管破裂、刺激颈动脉窦、心动过缓、 低血压、脑栓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造影剂反 应、穿刺部位血肿 晚期:
PPT学习交流
29
PTAS术前、术后评价
• 临床神经系统检查。 • 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收损程度评分。 • 脑CT扫描。
PPT学习交流
30
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治疗
PPT学习交流
31
急性缺血性卒中紧急救治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导言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进展,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诊断方面的新进展1.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精准的手段。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可以预测一个人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检测还可以用于筛查潜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庭成员,以实现早期干预和治疗。
2. 心脑血管影像学技术心脑血管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变情况。
例如,超声心动图能够实时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检测心脏肌肉的异常情况;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心脏和大脑图像,对血管堵塞、动脉瘤等疾病进行精确诊断。
3. 微创介入技术微创介入技术是一种以导管为工具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已经逐渐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医生可以在体内进行血管成像、血管扩张、栓塞物取出等操作,有效地实现心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
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1. 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近年来新的药物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降压药物可以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2. 心脑血管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变等,手术治疗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近年来,心脑血管手术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进,例如,冠脉搭桥手术可以修复冠状动脉狭窄,恢复心脏供血;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以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
3. 尖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尖端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202X年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临床特征: ☆进行性痴呆。 ☆有血管(xuèguǎn)系统疾病征象。 ☆有某些神经定位征进而出现假性球麻痹征。 ☆无梅毒病因。 ☆PET显示白质血流量减少,氧代谢降低。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病理学改变为: ①脑白质(báizhì)弥漫性脱髓鞘。 ②明显动脉硬化征象。 ③多部位发生的小的脑梗塞灶。
一、脑出血研究的新进展
★血肿(xuèzhǒng)周围也有半暗带(缺血+水肿)。
★血肿在24h内多进行性扩大(发生率
15%~40%),体积增加>33%(不能静止 看问题)。
★血肿周围水肿形成的因素:缺血性(机械压迫、
血管活性物质增加)、渗透性、代谢性、神经 内分泌性、毒性物质作用等。离血肿越近,水 肿越重,远隔部位、对侧半球脑含水量亦增加。
2.溶栓治疗途径:
①静脉给药:栓子局部药物浓度低,可引起全 身出血性并发症;治疗中没有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 溶栓可靠性差。
②选择性动脉内灌注溶栓药物:多采用股动脉插
管,插入5F—8F导管注药,完全或部分再通仅需6~8小时, (静脉溶栓平均24小时)。
③超选择性溶栓治疗脑梗塞:采用共轴导管方
法,直接导向,微导管直径3F以下,导管头端可以充 分接近血栓形成(xíngchéng)部位,局部保持高浓度,疗效确 实可靠。但国内外处初期临床应用阶段。
第二页,共三十三页。
★脑水肿持续时间:可延长至1个月。
血肿周围组织缺血可长达16周。
★血肿周围神经元损害(sǔnhài):原因有机械压迫、 缺血、细胞毒性物质增加有关。
第三页,共三十三页。
★脑出血脱水治疗的认识:
①出血停止后才开始脱水,不是越早(yuè zǎo)越好(防促 进出血)。因为:a.降颅压解除了对出血的压迫; b.短期血容量增加可促进出血。
脑血管病诊治新进展 ln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小血管病 • 小卒中 • 轻型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复发率、死亡率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印象深刻
• 心源性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 三级侧支循环的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
l 闭幕式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发病和预后的关系得到重视(重点)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 侧支循环的分级 • 一级侧支:Willis环 • 二级侧支:小血管的吻合支、软脑膜的侧
支、穿支动脉的侧支、眼动脉的侧支 • 三级侧支:新生血管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Willis环的变异与缺血性卒中
1.血管起源异常
2.血管口径异常
3.血管数目异常
动脉硬化合并 Willis环变异者发生脑 卒中的机率高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二、三级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年度脑血管疾病诊疗进展完整版
年度脑血管疾病诊疗进展完整版脑卒中包含脑缺血性和脑出血性两大类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国内外神经内外科临床工作者,以及相关基础研究从业人员(如药理、病理生理、医疗工程、器械)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脑卒中领域,无论是理论认识、临床工作方法与模式,还是具体的操作技巧与材料选择,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文立足于结论明确、适宜推广的原则,将2024年脑血管领域,中外学者一致认为临床上较为重要且明确可用的治疗药物、技术、材料相关进展汇述如下,供同道共飨。
0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NK)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中的应用研究替奈普酶是阿替普酶的一种基因变异体,具有更好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和更长的半衰期,它被认为是能更好地改善大血管闭塞卒中的再灌注和功能预后的药物,此外,该方案被推荐在进行机械取栓(MT)之前,作为阿替普酶的替代疗法。
对于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4.5 h内接受治疗,替奈普酶是一种有效的溶栓剂。
然而,关于替奈普酶在4.5 h后有效性的数据依然有限。
王拥军教授团队在JAMA上发表题为“Tenecteplase vs Alteplas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ORIGINAL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非劣效ORIGINAL试验,发现与传统的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在90 d时的良好功能预后与阿替普酶相当[1]。
该团队在New England发表题为“Tenecteplase for Ischemic Stroke at 4.5 to 24 Hours without Thrombectomy”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TRACE-III试验,发现单纯替奈普酶治疗超时间窗患者安全、有效,在全球首次拓宽了静脉溶栓时间窗到24 h。
[2]Gregory W. Albers教授团队在New England发表题为“Tenecteplase for Stroke at 4.5 to 24 Hours with Perfusion-Imaging Selection”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TIMELESS III期临床试验,发现接受血管内器械取栓的患者在发病后4.5~24 h内接受替奈普酶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功能结局,也不增加安全性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颅外动脉侧支循环: 眼动脉吻合支——面部 (1)、上颌部 (2)、脑膜中动脉(3); 硬脑膜微动脉吻合支—— 脑膜中动脉(4)、乳突孔 (5)、顶孔(6)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脑血流的二级侧支循环
2020/6/4
(B/C)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后交通动脉
(1)、ACA-MCA软脑膜动脉(2)、
l 闭幕式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国内外 Nhomakorabea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PCA-MCA软脑膜动脉(3)、小脑幕覆盖
丛(4)、小脑动脉末梢(5)、前交通动脉
(6)
nanhai Liu China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使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CT血管成像所见软脑膜侧支血 管功能是预测卒中合并颅内大血管 阻塞患者长期功能预后的可靠因子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发病和预后的关系得到重视(重点)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 侧支循环的分级 • 一级侧支:Willis环 • 二级侧支:小血管的吻合支、软脑膜的侧
支、穿支动脉的侧支、眼动脉的侧支 • 三级侧支:新生血管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Willis环的变异与缺血性卒中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印象深刻
• 脑小血管病 • 小卒中 • 轻型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复发率、死亡率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印象深刻
• 心源性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 三级侧支循环的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
侧支循环的建立,是预防和治 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靶点。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开启二、三级侧支循环的措施
• 目前主要靠药物治疗,比较确切、有效的 药物有尤瑞克林、丁苯酞等。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其他药物是否有该作用?
• 临床常用的药物:丹红、疏血通、血塞通、 灯盏花素等
1.血管起源异常
2.血管口径异常
3.血管数目异常
动脉硬化合并 Willis环变异者发生脑 卒中的机率高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二、三级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2020/6/4
nanhai Liu China
脑血流的二级侧支循环
脑血管病诊治新进展
l 开幕式,张运院士等学术报告
l 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分四个分会场)
l 专题:缺血性脑血管病新认识,脑动脉粥样硬 化与卒中预防,出血性脑血管病,卒中转化医 学及基础研究,脑血管病综合,介入治疗及卒 中防治,诊断(影像、生化等),脑血管病康 复、并发症治疗,卒中治疗新策略探索(辩论 会神经保护剂:山穷水尽?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