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总结

运动的描述——总结
运动的描述——总结

运动的描述——总结

【典例分析】

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

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例2.如图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例3.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 )

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例4.对以a=5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意1s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5m/s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5(n-1)m/s

C任意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5m/s

D.第2s末的速度是第1s末的速度的2倍

例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

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 G=____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 G=____________m/s

【测评反馈】

1、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B、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

C、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

D、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

2.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参考系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B.运动方向可能不同

C.在某参考系其运动轨迹可能为直线,而在另一参考系则可能为曲线

D.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3.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

4.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

C.600m/s是瞬时速度 D.600m/s是平均速度

5.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B.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运动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

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

6、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例如竖直上抛小钢球到最高点时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例如雨滴下落

C、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例如急速刹车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7、a=5米/秒2,关于它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秒时间内,速度增大5米/秒

B、在第3秒初到第4秒末的时间内,速度增大10米/秒

C、在第N秒初到第N+1秒末的时间内,速度增大5米/秒

D、在默认初速度方向为正向的前提下,质点可能做减速运动

8、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

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

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

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S3

D.在0~T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9.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C .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

D .位移变化量相等

11.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 为第 Ⅰ段,第 3、4s 为

第 Ⅱ段,第5s 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 与第5s 的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s 的加速度大于第5s 的加速度

C .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

D .第Ⅰ段和第Ⅲl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12.如图是一个初速度为V 0沿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经过时间t 速度

为V t ,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情况是

A .v >20t v v +

B .v <2

0t v v + C .a 是恒定的 D .a 是随时间t 变化而增大的

13.从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0.5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粒小石子,在两石子落地前,它们之间的距离( )

A.保持不变

B.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

D.根据两石子的质量的大小来决定

14.对纸带上的点迹说法正确的是?()

A 、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C 、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体积和大小。

D 、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15.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 ,光速为

3×108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16、心电图是现代医疗诊断的重要手段,医生在心电图上测量出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为心动周期,由此可以计算出1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甲、乙两人在同一台心电图机上做出的心电图如图所示,医生通过测量后记下甲的心率是60次/分,则由两图及甲心率可知心电图机图纸移动的速率V 以及乙的心率为( )

V t

A.25mm/s 48次/分

B.25mm/s 75次/分

C.25mm/min 75次/分

D.25mm/min 48次/分

17.火车从车站出发治平直铁轨行驶,在某段位移的前

31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 32;中间的31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 ;最后

31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 31,这列火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8.有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l )两物体何时相遇?

(2)在甲停止前两物体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19.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1a 匀加速上升2s ;速度达到3m/s ,接着匀速上升10s ,最后再以加速度2a 匀减速上升3s 才停下来。求:

(l )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1a

(2)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2a

(3)上升的总高度H

20.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km 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31km/s 。

高一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

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质点1.,而具有(质量)的点。)没有(体积)、(大小)(1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参考系2.,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化)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路程和位移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1)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2(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3 是(位移)。ACB的长度是(路程),AB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 C C B B A A 1-1 图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4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O点起走了50m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跟发生这S(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理解为位移变化快慢。它等于(位移,其方向就。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的比值。即v=s/tt段位移所用(时间。m/s)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米/秒)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2()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s/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段时间t 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3 。,简称(速率)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匀速直线运动5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1)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图象图象和v-t—)(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x-t)位移图象((1 。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v-t)匀速直线运动的2(.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概念总结

第1章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从广义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从狭义来说,运动是指机械运动.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静止都是相对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和坐标系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参考系.(标明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1)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 (2)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数轴); 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果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 3.质点的认识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或形状,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高一《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

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 1.质点 (1)没有(体积)、(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 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理解为位移变化快慢。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米/秒m/s )。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 方向),如 A B C A B C 图1-1 V/m .s -1 t/s O -10 10 20 V 1 V 2 15 10 5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节能减排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假设公交车通过城市十字路口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10m/s,一辆公交车在距离十字路口50m的车站停留,乘客上下完后,司机看到红灯显示还有10s,为了节能减排.减少停车,降低能耗,公交车司机启动公交车,要使公交车尽快通过十字路口且不违章,则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象可能是()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速度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由速度图像可知,A、B、D三个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均大于50m,且速度不超过10m/s;C图像中公交车的位移可能恰好等于50m,且速度小于10m/s,故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像可能是ABD。 故选:ABD。 【名师点睛】 此题是对速度时间图像的考查;关键是知道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结合公交车的运动情况即可分析解答. 2.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是A、B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t时间内A的位移较小 C.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 D.t时刻以前A的速度比B的大,t时刻以后A的速度比B的小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都均匀变化,所以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0~t时间内A的位置坐标变化小于B的位置坐标变化,则A的位移较小,故C错误,B正确; D.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则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 3.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 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 126 2 v t ?- = ? 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①定义:---------------。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的,静止是---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时间与位移 1、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用时间轴上的一个--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运动的描述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试单元综合测试一(运动的描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 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10年11月12日~27日在广州举行了亚运会,下列几项亚运会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 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 解析:A、C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C错,而B、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D正确. 答案:BD 图1

2.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 B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C .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D .在t =4 s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解析:因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并非为物体运动的轨迹.由图象可知,在0~4 s 内物体沿正方向前进80 m ,非匀速;4~8 s 内物体沿与原来相反的方向运动至原点.在t =4 s 时,图线上该点处切线的斜率为零,故此时速度为零.由以上分析知A 错,B 、C 、D 均正确. 答案:A 3.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5 s ,已知前3 s 的位移是12 m ,后3 s 的位移是18 m ,则小车在这5 s 内的运动中( ) A .平均速度为6 m/s B .平均速度为5 m/s C .加速度为1 m/s 2 D .加速度为0.67 m/s 2 解析:因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v =v t 2 得:1.5 s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 1=123 m/s =4 m/s ;3.5 s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 2=183 m/s =6 m/s ;所以a =v 2-v 1t 2-t 1 =1 m/s 2,故C 正确.5 s 内物体的总位移为x

《运动的描述》公式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公式t x v =,适用于一切运动形式;而2 0t v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t x v = 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不能用于匀加速等变速运动。 3、速度公式:at v v t +=0只适用于匀变速(包含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一般用于求解末速度,也可以求解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 4、位移公式:2 2 1at t v x o + =只适用于匀变速(包含匀加速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一般用于求解位移,也可以求解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 5、推论:ax v v t 22 02 =-只适用于匀变速(包含匀加速和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不含时间t ,源于飞机跑道的设计(教材第8节,第 页) 小结:求解位移有4种方法①位移公式 ②平均速度公式t v x = ③v-t 图像中的面积等于位移大小 ④a v v x t 22 2-= 6、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 度202t t v v t x v v +===,其中t x v t =2 多用于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加速度》中求解某个点的瞬时速度(必考点) 7、推论:2 aT x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中,用公式法求解加速度有两种考法:①已知的位移只有2段,用 2)(aT m n x x m n -=-,如2154aT x x =-直接求出加速度;②已知的 位移有4段则把位移分为时间相等的两部分2 2143) 2() ()(T x x x x a +-+= (T 一般取0.1s );同理位移有6段则2 321654)3() ()(T x x x x x x a ++-++= 。如 果已知的位移有5段,则舍去1x 或者5x 变成4段位移,从而求出两个加速度,再求加速度的平均值2 2 1a a a += 。 8、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3:7:……:(2n-1)。反之也可以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7:……:(2n-1),判断这个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如自由落体运动)。 9、中间位移的瞬时速度是22 202 t x v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0、另外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末的速度之比为3:2:1::32=T T T v v v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末的位移之比为 222323:2:1::=T T T x x x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 包伟清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解读课程标准: 1.强调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就是力学。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了解了物体作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力学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本章中最为突出的是理想化模型的建立——质点模型的建立。理想化模型源于具体事物又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思维的产物。它的建立既是一种典范,又具有普遍意义。 2.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 质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运动学的核心问题。教科书明确提出位置坐标以区分位置和位移,研究质点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突出了变化率的概念 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心两件事,一是变化的多少,一是变化的快慢即变化率。在本章研究的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变化率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注重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感悟 通过认识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时间、时刻、加速度等,学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对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的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并学会用图象法研究和反映物理规律、辩析物理慨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加强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渗透STS的思想 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本教材无论是概念的引入、阐述、应用、练习中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中联系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速度一节教学中,在“STS”栏目中设置了“速度与现代社会”的文章。介绍了车辆速度的提高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并讨论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还特别介绍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定速度的新方法。在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时,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6.注意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教科书编写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如教科书增加了许多旁批,设置了“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又如在测速度的实验中介绍了多种测速度的的方法,供教师选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第1单元: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学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流水 B.流水,青山 C.青山,河岸 D.河岸,竹排 2.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列车在上海站停了20min,指的是时间 C.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D.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5m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 9 m/s B . 9.6 m/s C . 10 m/s D. 10.2 m/s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 .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6.氢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的高空时从上面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地面时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A.80m,100m B.-80m,100m C.80m,100 m D.-90 m,180 m 7.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8.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9. 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①定义:---------------。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的,静止是---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时间与位移 1、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用时间轴上的一个--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四、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粤教版-运动的描述复习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一、【课前检测】 要点一参考系与质点 1.观察右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没有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 运动得真快,谁说的对?为什么? 2.下列哪些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 A.分析原子核内核子间相互作用时的原子核 B.研究绕太阳运转时的地球 C.分析运动时的乒乓球 D.转动着的沙轮 要点二时刻与时间位移与路程 3.(2009·银川模拟)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 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πR、πR B.2R、2R C.2R、πR D.πR、R 要点三速度与加速度 4.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出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5. 2008年4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 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 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 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 二、【基础过关】+【课堂练习】 (一)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这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的点,称为质点。质点是一种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和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能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减小水花的方法B.研究10000米长跑时运动员的速度C.研究火车进站时的速度和停靠位置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优美舞姿 (二)参考系 1.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步步高】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轮 第一章 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1

【步步高】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轮第一章第1课时运动的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 参考系、质点Ⅰ 1.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 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 应用及 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 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 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 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 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 理实际问题. 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 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 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 公式有很大帮助.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 象 Ⅱ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第1课时运动的描述 导学目标 1.掌握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的概念.2.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并理解二者的关系.

一、质点 [基础导引] 下列情况中所描述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 B.研究自转时的地球 C.研究出站时的火车 D.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 [知识梳理]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同一物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看成质点. 思考:质点的体积一定很小吗? 二、参考系与位移、路程 [基础导引] 1.指出以下所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各是什么? A.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________ B.月亮在云中穿行 ______ C.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______ D.“小小竹排江中游” ______ 2.如图1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 图1 点后 静止.若AC=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 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____,B点位置是________,C点位置为______,A到B位置变化是______ m,方向______,C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__ m,方向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 、2s 、3s 、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A B 段的平均速度为1m/s B .物体在AB C 5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物体在A B 段的位移为1m ,则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 1m/s 1m/s 1 x v t = == 选项A 正确; B .物体在AB C 段的位移大小为 2212m 5m x =+= 所以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 5x v t = = 选项B 正确; C .根据公式x v t =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 D .根据题给条件,无法得知物体的B 点的运动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不能得出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ABC 。 2.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5

m/s,则在这1 s内该物体(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3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9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3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1m/s2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取v1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1=4m/s,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1m/s,即速度变化大小为1m/s,加速度为1m/s2,加速度大小为1 m/s2,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 =- 9m/s,即速度变化大小就为9m/s了,加速度为-9m/s2,加速度大小为9m/s2.所以选BD. 3.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 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 126 2 v t ?- = ? 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 4.如图甲所示,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将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x.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归纳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5.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