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贴近生活
摘要: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教师应时刻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经验贴近生活
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
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生活世界数学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个的角落,最终生活问题要归入数学问题中。

单一的课本教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往往会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将数学变得趣味性强的最好手段便是联系生活实际,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
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中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贴合生活实际创设各种生活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去商店购买物品,并开具发票,初步体验这种数量关系,然后课中再次通过学生自己算价格、开具发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运用此组数量关系。

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这组数量关系抽象出来,这次概括就是“数学化”的一个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会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平面视图一节内容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学具纸盒:同桌为一组,使用学具进行“纸盒摆放”的练习,然后画出对应视图。

学生练得有趣,学得有味。

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发展、体验创新的过程。

我们要以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如在在二次函数极值应用学习中,我用生活中的例子“在墙旁边的一块空地上,要用一定长度的篱笆围一块矩形空地,怎样围法,才能使所围成的园地面积最大”提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试着做,而不是由我直接给出解法。

三、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生活,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宽,从生活中学习、思考。

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会去猜想、会去验证、会去推理、也会去找人交流,这样一来就学生能从生活中学来课本上没有涉及的知识。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数学变得生活化,也变得更有趣。

如容量单位(升、毫升)对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如一瓶药水是多少毫升?一瓶墨水是多少毫升?汽车或者拖拉机油箱的容积是多少升?教师
可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升与毫升,使这些抽象的单位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数学与现实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四、探究生活问题,满足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也能尽可能地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让学生亲自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多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学习,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
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责编高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