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ppt
合集下载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超过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度过低,甚至会死亡。
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度过高,甚至会死亡。
最新版整理ppt
14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最适
温度在25—37℃,
室温性微生物
25—30℃,主要是腐生 性微生物。
中温性微生物 体温性微生物
37℃,它们主要是哺 乳动物的寄生性微生 物。
28
6.6毒性物质
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一氧化碳
(CO)和氰化物(HCN)。O3
杀菌原理:对原生质中的一些活性基团或辅酶成 分能发生专性结合,使其失活,降低代谢活动或 使代谢不能进行,达到杀菌作用。
空气消毒:20mg/m3臭氧浓度(有效浓度)作
用30min 消毒后通风30min(半衰退期为20~30
和兼性厌氧菌落总数。
厌氧菌可能会导
致面膜袋鼓包面 膜原液腐败。
最新版整理ppt
33
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真菌):化妆品检 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或1mL化妆品中 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藉以判
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
般卫生状况。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
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 置28℃±2℃培养5d,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 酵母菌数(ATCC10231、ATCC16404)
分钟)0.16mg/m3方可进入。
最新版整理ppt
29
6.7染料 (培养基中较多微量物质)
结晶紫、碱性复红、孔雀绿等染料都有一定杀 菌作用。
杀菌原理:主要是染料中有发色团和助色团, 能和原生质中的电荷结合,使蛋白质变性, 而达到杀菌作用,低浓度可起到抑制微生物 生长的作用。
《化妆品微生物》(2024)

定制化化妆品
根据个体皮肤微生物组的特点,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定制 化化妆品。
27
当前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
建立全面的化妆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维护
研究如何保持皮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避免化妆品使用对皮肤微生态的破坏。
2024/1/26
消费者教育与市场规范
原料预处理
对原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烘干、杀菌等,以降低微生 物负荷。
原料存储
确保原料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存储,避免与污染物接触,减少 微生物滋生。
17
生产过程控制
设备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 表面无菌。
生产环境控制
维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 消毒,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设备清洗消毒不彻底
生产设备、管道、阀门等若清洗消毒 不彻底,容易残留微生物,进而污染 产品。
操作人员卫生习惯不良
操作人员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洗 手、穿戴不洁净的工作服等,也可能 将微生物带入产品中。
生产环境不洁净
生产车间空气、地面、墙壁等若存在 微生物污染,也可能导致产品受到污 染。
2024/1/26
分子生物学方法
03
利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对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快速、
准确的检测和鉴定。
14
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国
《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 安全技术规范》等法规和标准, 对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标准
进行了详细规定。
欧盟
EC法规、Cosmetics Regulation等法规和标准,对化 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标准有严 格要求,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卫
根据个体皮肤微生物组的特点,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定制 化化妆品。
27
当前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
建立全面的化妆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维护
研究如何保持皮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避免化妆品使用对皮肤微生态的破坏。
2024/1/26
消费者教育与市场规范
原料预处理
对原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烘干、杀菌等,以降低微生 物负荷。
原料存储
确保原料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存储,避免与污染物接触,减少 微生物滋生。
17
生产过程控制
设备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 表面无菌。
生产环境控制
维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 消毒,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设备清洗消毒不彻底
生产设备、管道、阀门等若清洗消毒 不彻底,容易残留微生物,进而污染 产品。
操作人员卫生习惯不良
操作人员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洗 手、穿戴不洁净的工作服等,也可能 将微生物带入产品中。
生产环境不洁净
生产车间空气、地面、墙壁等若存在 微生物污染,也可能导致产品受到污 染。
2024/1/26
分子生物学方法
03
利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对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快速、
准确的检测和鉴定。
14
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国
《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 安全技术规范》等法规和标准, 对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标准
进行了详细规定。
欧盟
EC法规、Cosmetics Regulation等法规和标准,对化 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标准有严 格要求,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卫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检查 ppt课件

霉菌和酵母菌
• 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Determination of molds and yeast count)是指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 养后,1g 或1mL 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 母菌数量,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 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如甘油、山梨醇等,一年检查一次; • 3级 具有微生物污染风险。表面活性剂、增泡剂、水解蛋
白溶液、芦荟胶。需防腐体系。每批抽样检查 • 4级 极高微生物污染风险,去离子水。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途径
• 一级污染
• 二级污染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 3个操作因素:消毒、清洁措施、员工培训; • 5个工程因素:设备、厂房、仓库、水系统和空气系统的
36℃±1℃
倒置培养48h±1h
卵磷脂、吐 温80营养肉汤琼 脂
倒置培养72h±2h
28℃±2℃ 虎红琼脂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操作过程
23
稀 9.0ml
释 液
对照
对照 1.0ml
对照 对照
操作注意事项
• 1.尽量使菌细胞分散开,使每个菌细胞生成一个菌落,否 则将会导致重大的技术误差。
• 2.为防止细菌增殖及产生菌苔,制成供试液后,应尽快稀 释,注皿。一般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操作完毕。
•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个,则应按稀 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 ~300 个之间 ,其中一个稀释度大于300 个,而相邻的另一稀释度小于 30 个时,则以接近30 或300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 告之;
• (6)若所有的稀释度均无菌生长,报告数为每g 或每mL 小于10CFU;
(2024年)化妆品卫生规范微生物ppt课件

生产环境监控
定期对生产车间空气、 设备表面、操作台面等 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 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
2024/3/26
操作人员卫生管理
加强操作人员个人卫生 管理,如穿戴整洁的工 作服、定期洗手消毒等 ,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 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设备清洗消毒
建立设备清洗消毒制度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 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确保设备清洁卫生。
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pH值
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适 应性不同,过酸或过碱 的环境会抑制其生长。
9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 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
质。
常见污染微生物及其危害
01
化妆品中常见的污染微 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 病毒等。
2024/3/26
02
污染微生物会破坏化妆 品的成分和稳定性,降 低其使用效果。
方法差异
国内外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在具体操作和步骤上可能存 在差异,如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计数方法等。
限量标准差异
国内外化妆品微生物限量标准也存在差异,如总菌落数、 致病菌的种类和限量等。
20
05
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微生物指标解读
2024/3/26
21
微生物指标设定原则及意义
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设定微生物指标,控制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安全。
维护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等健康问题,设定微生物指标有助于 维护消费者健康。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规范的微生物指标有助于推动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行业整体 水平。
2024/3/26
22
各类化妆品微生物指标要求
眼部化妆品
如眼影、眼线笔等,要求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或 1000CFU/ml。
定期对生产车间空气、 设备表面、操作台面等 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 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
2024/3/26
操作人员卫生管理
加强操作人员个人卫生 管理,如穿戴整洁的工 作服、定期洗手消毒等 ,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 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设备清洗消毒
建立设备清洗消毒制度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 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确保设备清洁卫生。
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pH值
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适 应性不同,过酸或过碱 的环境会抑制其生长。
9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 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
质。
常见污染微生物及其危害
01
化妆品中常见的污染微 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 病毒等。
2024/3/26
02
污染微生物会破坏化妆 品的成分和稳定性,降 低其使用效果。
方法差异
国内外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在具体操作和步骤上可能存 在差异,如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计数方法等。
限量标准差异
国内外化妆品微生物限量标准也存在差异,如总菌落数、 致病菌的种类和限量等。
20
05
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微生物指标解读
2024/3/26
21
微生物指标设定原则及意义
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设定微生物指标,控制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安全。
维护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等健康问题,设定微生物指标有助于 维护消费者健康。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规范的微生物指标有助于推动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行业整体 水平。
2024/3/26
22
各类化妆品微生物指标要求
眼部化妆品
如眼影、眼线笔等,要求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或 1000CFU/ml。
《化妆品微生物》课件

《化妆品微生物》ppt 课件
目录
•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及其防治 •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案例分析 •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使用建议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01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01
02
03
细菌
常见的有痤疮丙酸杆菌、 棒状杆菌、葡萄球菌等, 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和炎症 。
长繁殖速度。
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各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化妆品微生 物卫生标准,对化妆品中的微生
物指标进行限制。
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 要求,制定更为严格的微生物卫生 标准。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制定国际 标准,促进各国在化妆品微生物卫 生标准方面的统一和协调。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包装容器污染、产品原材料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定期对化妆品进行霉菌检测、选择无霉菌的包 装容器、加强产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
酵母菌性化妆品污染及其防治
常见酵母菌
酿酒酵母、毕赤酵母等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化妆品原材料污染、使用过程中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加强化妆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化妆 品进行酵母菌检测、避免使用过程中交叉污染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
05
使用建议
注意化妆品的储存和使用方式
避免将化妆品放在潮 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以免滋生细菌。
不要将不同种类的化 妆品混合使用,以免 产生化学反应或交叉 污染。
使用化妆品前要洗手 ,避免将细菌带入化 妆品中。
选择正规品牌和渠道购买化妆品
选择知名品牌的化妆品,避免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目录
•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及其防治 •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案例分析 •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使用建议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01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01
02
03
细菌
常见的有痤疮丙酸杆菌、 棒状杆菌、葡萄球菌等, 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和炎症 。
长繁殖速度。
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各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化妆品微生 物卫生标准,对化妆品中的微生
物指标进行限制。
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 要求,制定更为严格的微生物卫生 标准。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制定国际 标准,促进各国在化妆品微生物卫 生标准方面的统一和协调。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包装容器污染、产品原材料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定期对化妆品进行霉菌检测、选择无霉菌的包 装容器、加强产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
酵母菌性化妆品污染及其防治
常见酵母菌
酿酒酵母、毕赤酵母等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化妆品原材料污染、使用过程中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加强化妆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化妆 品进行酵母菌检测、避免使用过程中交叉污染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
05
使用建议
注意化妆品的储存和使用方式
避免将化妆品放在潮 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以免滋生细菌。
不要将不同种类的化 妆品混合使用,以免 产生化学反应或交叉 污染。
使用化妆品前要洗手 ,避免将细菌带入化 妆品中。
选择正规品牌和渠道购买化妆品
选择知名品牌的化妆品,避免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化妆品微生物[1]
![化妆品微生物[1]](https://img.taocdn.com/s3/m/2c9035d665ce05087732134f.png)
的清洗消毒。 5.操作人员:个人卫生、每年健康体检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四、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化妆品一次污染的预防 ❖化妆品二次污染的预防
防1. 腐涂剂抹要前求洗:净手、用后盖好; 2. 化妆用具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污染; ✓3.不产影品响包产装品上的使色用泽难;混入细菌的容器; ✓4.无防气腐味剂,适不量改:变应产符品合的《粘化度妆、品p卫H生值规;范》 ✓用量范围内无毒性、对皮肤无刺激。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五、化妆品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加强预防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研究 提高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能力 修订、完善化妆品微生物法规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小结
生境特征 来源、分类、卫生学意义 检测及卫生标准 预防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第13章 药品微生物
PPT文档演模板
朱紫杭,周焕宁,卢嘉明.化妆品微生物二次污染 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12卷第2期
化妆品微生物[1]
PPT文档演模板
朱紫杭,周焕宁,卢嘉明.化妆品微生物二次污染 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12化卷妆品第微生2物期[1]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 种类
细菌 霉菌 酵母菌
放线菌 病 毒
化妆品微生物[1]
规定灭菌药物 对这类药物要求达到无菌。
非规定灭菌药物 对这类药物没有无菌要求,但对污 染菌的数量和种类有相应卫生标准。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药品微生物污染种类
剂型 常见微生物
规 注射剂
定 输液剂
灭 菌
滴眼剂
药 眼药膏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四、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化妆品一次污染的预防 ❖化妆品二次污染的预防
防1. 腐涂剂抹要前求洗:净手、用后盖好; 2. 化妆用具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污染; ✓3.不产影品响包产装品上的使色用泽难;混入细菌的容器; ✓4.无防气腐味剂,适不量改:变应产符品合的《粘化度妆、品p卫H生值规;范》 ✓用量范围内无毒性、对皮肤无刺激。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五、化妆品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加强预防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研究 提高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能力 修订、完善化妆品微生物法规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小结
生境特征 来源、分类、卫生学意义 检测及卫生标准 预防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第13章 药品微生物
PPT文档演模板
朱紫杭,周焕宁,卢嘉明.化妆品微生物二次污染 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12卷第2期
化妆品微生物[1]
PPT文档演模板
朱紫杭,周焕宁,卢嘉明.化妆品微生物二次污染 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12化卷妆品第微生2物期[1]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 种类
细菌 霉菌 酵母菌
放线菌 病 毒
化妆品微生物[1]
规定灭菌药物 对这类药物要求达到无菌。
非规定灭菌药物 对这类药物没有无菌要求,但对污 染菌的数量和种类有相应卫生标准。
PPT文档演模板
化妆品微生物[1]
药品微生物污染种类
剂型 常见微生物
规 注射剂
定 输液剂
灭 菌
滴眼剂
药 眼药膏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1.菌落总数的测定
1g或1ml检样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 37℃培养48h 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对样品进行卫生总评价的综合依据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32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33
2.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
• 包括手部接触化妆品后将微生物带入;空气中的 微生物落入而被污染;一些美容美发店的化妆品 是共用的,更可造成交叉感染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8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种类
• 污染化妆品的种类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 化妆品中常见的细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如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 菌属等,也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芽孢杆菌 属
品放置室温阴凉干燥处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29
若只有一个样品做多种分析,宜先取部分样品作微生物检 验
若检出粪大肠菌群或其他致病菌,自报告发出起,菌种及 被检样品应保存一个月备查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30
检测的内容
菌落总数的测定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特定菌的检验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31
化★妆对化品妆卫品质生量物的影的响卫生意义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14
对化妆品质量的影响—变质腐败
1.色泽变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色素分泌
2.气味变化:①臭气—微生物生产繁殖产生的胺、硫化物
②酸气—微生物分解化妆品中的有机酸
3.外观变化:分层、变稀、渗水等—微生物中的酶将化妆品中的脂
使用XXX换肤霜后引起 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XX去痘洗面奶后 引起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化妆品微生物 专业知识 18
使用宝贝霜后引起的 化妆品过敏性皮炎
微生物检验培训ppt(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不可计”
“不可计”注明稀释度
九、关于TTC
为便于区别化妆品中的颗粒与菌 落,可在每 100mL 卵磷脂吐温 80 营养琼脂中加入 1mL 0.5%的 TTC 溶液,如有细菌存在,培养 后菌落呈红色,而化妆品的颗粒 颜色无变化。
TTC亦不可多加会抑制菌落生 长
GB15979-2002
九、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样品放置
应置于室温阴凉干燥 处,不要冷藏或冷冻。
不复测
严格上微生物无复 测一说,因此对微 生物检验人员要求
严格。
八、详细操作步骤重点
培养基配制
所配制培养基可冷藏 和冷却备用为分步骤 检测提供基础。
单位
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 菌总数单位CFU/g或 CFU/ml。
有效数字
二位有效数字,在二 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 值,应以四舍五入法 计算。
• 此外还能液化明胶,还原 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 42℃± 1℃条件下能生长。 该菌对人有致病力,可使 伤处化脓,引起败血症等。 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广,空 气、水、土壤。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验周期:未检出2天,检出3天
• 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 萄状排列,无芽胞,无荚 膜,能分解甘露醇,血浆 凝固酶阳性。
• 该菌是葡萄球菌中对人类 致病力最强的一种,能引 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 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四、供检样品的制备
五、化妆品中常用的中和剂
1.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培养基成分中直接有卵磷脂 (1g)吐温80(7g)。(稀释法也能同步起到中和的 效果) 2.国际方法:尼泊金酯类防腐剂的中和剂:吐温80 (30g/L)和卵磷脂(3g/L)+普通肉汤。
六、细菌总数测试流程
供试液的制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感染、过敏反应
◆化妆品皮肤病 ◆化妆品毛发损害 ◆化妆品指甲损害 ◆化妆品眼损害
1.化妆品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光感性皮炎 化妆品痤疮 化妆品接触性唇炎
化妆品色素沉着症
接触性皮炎
使用XXX换肤霜后引起 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XX去痘洗面奶后 引起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宝贝霜后引起的 化妆品过敏性皮炎
• 原料
– 最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天然动植物成分及其提取物 – 较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增稠剂、成膜剂、粉体、色素、 去离子水、维生素 – 微生物污染较少的原料:油脂、高级脂肪酸、醇具有杀菌 抑菌作用
• 生产设备
– 尤其是搅拌锅和罐装机
• 生产环境
– 空气中微生物
– 厂房设计、选址不合理
• 包装材料 • 生产操作人员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的皮肤、鼻腔和口腔均存在,能引 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各国规定 不得检出。
(四)化妆品检验
1.化妆品的前处理
亲水性样品: 可直接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 疏水性样品: 需在样品中加入液体石蜡混匀,再加吐温80使之均 质化,然后加生理盐水稀释。
化妆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和使用过程中 均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由于微生物的 作用可引起化妆品的变质、变色、和产生 异味,不仅降低或失去了其商品价值,更 重要的是,如有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 生物的污染,还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Chapter 1
化妆品生境特征
化妆品生境特征
• 营养物质
化妆品原材料营养丰富
员工等定期卫生检验。
样品的采集
样品应有代表性 供检样品应严格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 编号并按检验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则需将样 品放置室温阴凉干燥处
若只有一个样品做多种分析,宜先取部分样品作微生物检 验 若检出粪大肠菌群或其他致病菌,自报告发出起,菌种及 被检样品应保存一个月备查
检测的内容
• pH值
• 温度
4~7之间,适合微生物生长
化妆品的温度大多在20~30℃,
正是多数环境微生物的适宜温度
• 适宜的防腐剂
Chapter
污染的来源、种类、分布
及卫生学意义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
一次污染: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导致的污 染
–
二次污染:产品在消费者使 用过程中造成的 污染
–
一次污染: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导致的污染
使用毛发局油膏后 引起的化妆品过敏 性皮炎(全身)
光感性皮炎
化妆品痤疮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2.化妆品毛发损伤
•毛发脱脂、发干燥、失去光泽,严重时发生断
发和脱发。
3.化妆品指甲损伤
• 表现为甲板损害和甲周皮炎。
4.化妆品眼损害
• 眼部皮肤和黏膜敏感
2003年卫生部对化妆品皮肤病发生情况的调查表
• 该类化妆品在制造过程中, 需要经过高温熔化,很少含 菌
• 污染常发生在使用过程中, 尤其是致病菌的污染,对人 体健康影响较大。
★对化妆品质量的影响 化妆品卫生物的卫生意义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对化妆品质量的影响—变质腐败
1.色泽变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色素分泌
2.气味变化:①臭气—微生物生产繁殖产生的胺、硫化物 ②酸气—微生物分解化妆品中的有机酸 3.外观变化:分层、变稀、渗水等—微生物中的酶将化妆品中的脂 类、蛋白质水解
小组成员:
夏思圆
胡赛敏
尹 琪
• 化妆品 cosmetic 是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 法,施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 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 和修饰目的的化学工业品
什么是化妆品?
• 化妆品在使用目的、对象、方法、时间等方面均 不同于药品。化妆品使用目的在于清洁人体、增 加美感,而不是为了治疗。对象是健康人而非病 人,方法仅限于外用且没有剂量和时间的限制
细菌性
健康危害 病毒性 真菌性 生产过程 预防 使用过程
over
• 污染化妆品的种类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 化妆品中常见的细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如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 菌属等,也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芽孢杆菌 属
• 化妆品中常见的霉菌有青霉菌属、曲霉菌、芽枝 霉属和交链孢霉属 • 我国化妆品主要是细菌总数超标,其次是粪大肠 菌群、霉菌和酵母菌
–
二次污染: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 污染
• 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消费者使 用不当造成的,但包装设计的不科学,防腐剂使 用不当也给化妆品的二次污染造成了机会。
• 包括手部接触化妆品后将微生物带入;空气中的 微生物落入而被污染;一些美容美发店的化妆品 是共用的,更可造成交叉感染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种类
2.中和防腐剂的抑菌作用 加入防腐剂的相应中和剂以消除其抑菌作用。
3.培养基的高营养成分 增菌,提高检出率
化妆品的卫生标准
2007.7.1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
1、眼部、口唇、口腔黏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化妆品
菌落总数≤500cfu/ml(g)。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 ≤1000cfu/ml(g)。 2、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ml(g)。
菌落总数的测定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特定菌的检验
1.菌落总数的测定
பைடு நூலகம்
1g或1ml检样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
37℃培养48h
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对样品进行卫生总评价的综合依据
2.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
1g或1ml化妆品在
虎红培养基
28℃培养3d
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明:在发现的化妆品皮肤病565个病例中,以化妆品
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其他依次是化妆品皮肤色素异
常、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光感性皮
炎和化妆品指甲损害。
Chapter 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及卫生标准
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在我国目前主要针对未开启使用
的最终产品而言。
为保证化妆品质量,应对原料、容器、空气、设备、
消费者要洗净手后再用手指 沾取化妆品,用后随时盖好
采用不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化 妆品包装材料和方式
应用适量的防腐剂
Chapter
研究前景
研究前景
加强预防化妆品微 生物污染的研究
加强
提高
前景
完善
化妆品微生物 的检验能力
修订、完善化妆品 微生物卫生法规
本章小结
生境特征 利于微生物生长 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化妆品变质
3.特定菌的检验
特定菌——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细菌。
我国化妆品特定菌: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特定菌的卫生学意义
粪大肠菌群
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检出该菌说明产品已被粪便 污染,有可能存在其他肠道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
险。
铜绿假单胞菌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抵抗力较强,适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 长,水分含量较多的化妆品易受其污染。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的化脓性感染, 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特别是眼周围的化妆品,各国规定 不得检出。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一)霜膏类
• 营养丰富,水分、PH值均 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 该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率 最高,污染的微生物种类 也最多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二)洗护类
• 营养丰富,富含水分、较适合 微生物的生长
• 被微生物污染及其毒素污染的 清洗剂若流入眼、口或残存于 损伤的皮肤上,将会产生严重 的后果
• 微生物污染率仅次于霜膏类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三)粉类
• 该类化妆品比较干燥,微 生物污染较少,但部分化 妆品原料如滑石粉、高岭 土、皂土等易受土壤中微 生物的污染 • 检出的细菌以抵抗力较强 的需氧芽胞杆菌较多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四)美容类
• 含有香精、香料本身就要杀 菌作用
3、每克或每毫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 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Chapter 4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世界四大化妆品品牌
1、LANCOME 2、ESTEE LAUDER 3、SHISEIDO
日本
法国
美国
4、DIOR
法国
针对一次污染的预防
用具
设备
环境
一次污染的 预防
原料 人员
二次污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