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5诗经两首》练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
1、下边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mánɡ)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玁狁孔棘
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升了诗歌鉴赏水平。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夙兴夜寐,勤勉工作,做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人和人之间的艺术欣赏品味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喜欢追捧相声,有的人则对气势澎湃的钢琴演奏甘之如饴。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旰食,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支付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争夺市场,支付宝、微信支付掀起了红包大战,谁会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⑤汇聚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所谓“超级中学”看似风光无限,可对那些本该健康发展的普通高中来说,却不啻于釜底抽薪,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⑥苦难出佳作,蚌病成珠这样的规律在古代诗人身上屡见不鲜,不得志的李商隐、亡国之君李煜……他们的诗歌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
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②
③⑤⑥
6、下列诗句没有同时运用比、兴两种手法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7、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_____________?对此,他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由此形成风俗、风情、风致等。

换言之,《诗经》之“风”,就是指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A.孔子在编集《诗经》时,是如何将一部分诗选入“风”的呢
B.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C.在编集《诗经》时,孔子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编入“风”呢
D.《诗经》中的部分诗,是如何被孔子选中并称为“风”的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以托物起兴的写法著称,《关雎》中的诗句“关关雎鸠”以鸟的鸣叫声来引出爱情,《氓》中的诗句“__________”以桑叶的质色润泽来暗示女子年轻貌美。

2.《诗经·氓》中,女子回忆起年少时与男子在一起欢乐相处的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采薇》中对比主人公昔日离开家乡与如今战斗归来的场景,以表现其复杂心情的经典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⑴无与士耽耽:__________
(2)二三其德德:__________
(3)靡室劳矣靡:__________
(4)躬自悼矣悼:__________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所选章节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
4.把所选章节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①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
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

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注】①役:服役。

②埘(shí):在墙上凿洞修成的鸡窝。

③恬(huó):相会。

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

⑤括:至,到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D.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E.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2.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

“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

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

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

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

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

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

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

”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

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

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

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

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

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

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

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

C.《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

D.魏文侯赐衣给太子,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文侯对太子击的一次考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交流作用,整体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推进的。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证了《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
内容真实可信。

C.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

D.文章引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要论证使用《诗经》诗句是含蓄地传递信息的途径,并且具有保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谣, 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B.在前贤著述启发之下,陆玑撰成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

C.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做出了各种详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D.人们可用《诗经》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贵族,就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

14、《诗经》是一条河,是一条文字之河,自古及今,它不停地流淌。

让我们从这条河流中汲取一些写作的智慧吧!请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以“梦想”为话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字字音。

“氓”应读“ménɡ”,“戟”应读“j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①“于”通“吁”.②“说”通“脱”,脱身.④“泮”通“畔”, 边岸。

⑤“棘”通“急”,紧急。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项,缺少主语通过”与“使”删去其一。

C项,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

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改为“提髙执政能力和水平”。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义重复。

“夙兴夜寐”的意思是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与“勤勉工作”有重复。

②望文生义。

“甘之如饴”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③使用正确。

“宵衣旰食”的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④使用正确。

“拭目以待”意思为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⑤不合语境。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⑥使用正确。

“蚌病成珠”指珍珠由蚌痛苦孕育而成,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从语段橫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⑥,据此排除A、B两项。

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③应在④前,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同时运用比、兴两种手法.
7答案及解析:
解析:“《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错,只是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横线处的句子承上启下,后文的主语是“孔子”,从主语—致性的原则出发,排除D 项。

从内容上看,本段谈论的是用“风”来称呼部分诗歌的原因,而并非《诗经》中诗歌的选择方式或一部分诗编入“风”的原因,排除A、C两项。

故选B。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其叶沃若; 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3.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沃; (2)晏;(3)夙,寐,靡。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解析: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沉溺; 品德、德行; 无、没有; 伤心; 2.比兴。

以“桑”比兴,用自然现象来暗示女主人公的爱情和生活的变化,分别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青春美丽和憔悴被弃,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能激发读者联想,诗意盎然,含蓄隽永。

3.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忠于爱情却不幸被弃,满腹怨恨,却无人理解同情,只能独自一人后悔痛苦至极的劳动妇女形象。

4.(1)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2)(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

解析:2.“比兴”就是比喻和联想,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兴手法,一般能起到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

解答时,要紧扣桑和人的关系,抓住比兴手法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节选的这三个章节, 写了女主人公痛诉自己无辜被弃的经历。

抓住关键语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等语句,再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即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E; 2.①诗中描绘了一幅思妇晚景图:日暮黄昏,牛羊下山,群鸡归窝,思妇伫立凝望。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禽畜归家衬托女主人公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更见情浓。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都是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理解有误,本诗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E项,“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理解有误,本诗的末句是女主人公由盼丈夫归不得而转变为对丈夫生活的关心、挂念与期望。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应首先对诗中所描绘的具体图景及景物特点进行概括。

本诗的两章都运用了“赋”的手法,对鸡回巢栖、夕阳西沉、羊牛归栏的农家生活平铺直叙,做了极为生动而细腻的描绘。

本诗还运用了“兴”的手法,“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不仅是直接写景,更是通过这几句刻画的日常生活细节,点染着思妇家庭生活的情景与妻子思夫的气氛,用黄昏的群鸡归窝、羊牛下山的景色,衬托出女主人公对远方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足见其是一
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当作”不是“是”。

故选B。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说法错误,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只是引出话题,不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A项,条件与结果倒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周王朝的统治
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

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
B项,“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于文无据;
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空寂大漠,驼铃阵阵,因为跋涉的心渴望远方的绿洲;辽阔长天,雄鹰点点,因为飞翔的心渴望高端的云层;苍茫大海,帆影幢幢,因为远航的心渴望彼岸的港口;三更灯火,书声琅琅, 因为求知的心渴望未来的光环。

正是怀揣着
那对梦想的渴望, 才让人有了实现它的信心和决心。

因为梦想会发光,所以无论身处多么漆黑的角落,总有一束光,引领着我们向前,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