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师简介:

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

.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他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获得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项目背景: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那时的中国政府希望贝聿铭的到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高潮的象征性开端,一场大戏令人振奋的序幕。因此,政府给出了相当宽松的条件,提供了二三十处选址和项目让其选择,甚至提出在首都北京最核心的位置——长安街,由贝聿铭来设计十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贝聿铭审慎得对待了政府方面的热情并婉拒了设计高层建筑的邀请,认为过高的建筑会破坏北京作为古都的风貌,为此,他排除了高层建筑的选项,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雄辩地证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和价值,因为建筑的生命力就是文化的生命力。由于对外开放,政府就要考虑一定的对外接待能力。香山饭店是外事管理局委托的项目,选址于香山,一处皇家园林的选址上。于是贝聿铭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设计方法:

融合大自然:不与香山争高低。香山饭店位于香山风景区,这由此限制了它的高

度尽量隐于自然,不能显得太过张扬与突兀。建筑外部运用中国式园林展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后花园空间多变、层次丰富,兼具江南园林的精巧与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特色,而位于布局中央的常春四合院把看似毫无关联的前庭后院联系在一起。建筑材料主要使用了传统材料中的木、石、青砖以及现代材料混凝土、玻璃。从物质层面改变了传统,而在精神方面仍保持着传统。借景入室:光彩夺目的四季常春庭是整个香山的设计亮点之一。它处于饭店的中央位置,整体色彩和谐淡雅。中庭入口处巧妙地设计了一处屏风,其后紧紧连接与地面近乎水平的方形水池,环绕四周的绿植在池面留下清晰的倒影。大厅内摆设了不少植物,它们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大堂生机勃勃。几何元素的运用:大到建筑外部墙体,小到窗户网格骨架都采涉及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重复使用。

项目难题及解决方案

香山属于西山一脉,镇守北京西北郊,自古即为京城游赏胜地。有清一代,历康雍乾三朝经营,在西北郊形成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格局,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香山即为其中之一。如何保留香山周围的树木,且让饭店的设计与香山的美景相融合?关于这一问题,贝聿铭选择了大量保留周围的树木,充分利用香山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和景观资源。蜿蜒铺展的客房楼为躲避古树,自然形成一些附属的小院落,不对称的格局同园林意境的配合十分贴切。建筑在此是次要的,因为环境已经很优越了。另外,低层、平顶、铺陈的建筑方式,降低了建筑成本,是个非常现实的方案,尤其当时的国力远非今日可比。

个人感想

虽然香山饭店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争议,但不难否认,它的落成为中国人民做自己的设计、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一条可行且前景美好的道路。

环境选择———“天人合一”的风水之美香山饭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问,簇拥着古木、流泉、碧荫、红叶,这白墙灰瓦的“江南民居式”的建筑群与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从香山的香炉峰上俯瞰香山饭店,它就像在层峦叠翠里怀抱里的婴儿,安静典雅。由此可见,香山饭店环境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往往追求的某种潜在的自然之力,而建筑之力必须与它相对应”的场所氛围,这种自然之力,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天人合一”的风水之美。风水是什么?风水是人们通过亲身感受,在丰富的想象中发现自然与人之间生命关系的过程,也是人与天地、自然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和对话。《阳宅十书》中提到:“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我们的祖先在选择理想居住地时,会仔细考察天地日月,四季风向、山川植被等因素,通过自然环境来寄托和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把一些山围水绕,口小内大能给自己安全感格局的地方称为风水宝地,“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树叶茂”。同时,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居住地同时也是要“聚气”的,三面环山围护,一面朝南正向的开缺。开缺之处又有案山、朝山的低峦之山,以防气场直冲直射,所以通常“山环水抱”之势则有一种稳定性、安全感,从而达到聚气的目的。而现代,从建筑心理学认为,周围没有任何实体的遮挡时,心理就会产生种自我紧张的状态,一种没有安全感恐惧的感觉。因此,山峦要由远及近构成环绕的空间;区域内要有潺潺的流水,这种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建筑选址,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理论中最有力且极为经典的经验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的风水思想,体现了人们把自己置于自然之中的美好愿望,一种宏阔的宇宙观,他们相信人与自然天地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他们也相信大地是万物赖以生长的根基核动力,他们追求的美,而非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美,是山水之中整体宏观的美,是大自然有机统一的和谐美。把芸芸众生的小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大生命息息相通,默契融合作为生存的至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风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