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学派和不同人物关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社会改造以及通过国家机关和强力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想、理论、方针、政策,研究它们的提出背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

二、研究方法:1传统历史学方法2萧公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3吕振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4南开学院的研究方法5借用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方法6历史思想研究方法7数据库的研究方法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分期:自然分期法;社会性质分期法;思想演变趋势分期法;思想历程分期法。

我们的分期方式是:思想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四、商代政治思想的内容:1.祖先崇拜和方国联盟(商人尊祖先神,自然神和以帝为主的天神,对祖先神最为重视;商和方国的关系是松散的方国联盟,商并不能直接支配,商依靠祖先崇拜来团结方国)2.专制王权的形成和帝王观念的演变(商由早期的频繁迁都到定都生活;王位继承从由兄终弟继变为父死子继,反应王权加强,对于部族首领方国首领语气态度转变,伴随王权的产生,帝的价值被发现,由自然神变为统管人事的神)
五、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内容:1.周公敬德保民的思想2.分封制与主从关系3.宗法制与尊祖敬宗的观念4.天子与天下
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横向(诸侯之间的兼并运动);纵向—由下向上的逐层“翻出”(①诸侯对天子的翻出②大夫对诸侯的翻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大夫对诸侯权力的否定,标志着社会结构发生根本的改变,③陪臣执国命。

七、郡县制的特征1郡县是国君的直属地区2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不能世袭3郡县之下设有基层组织4郡与郡、县与县有明确的划分。

八、郡县制产生的意义:改变了国家的结构形式1打破了宗法分封制下的血缘关系,以地缘政治关系代替血缘政治2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七附、国家管理方式的变化:由世卿世禄制转向官僚制。

官僚的特点:地位不稳定是官员聘来的,职位不能世袭;领取工资的方式和官不同,官僚没有领地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来发放八、孔子的政治思想:1等级分明和谐有序的礼制社会2繁庶富足其乐融融的民众生活。

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正名;行仁;为政以德(修身;敬事爱民;举贤才)
总之,孔子政治思想是改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反对战争,主张仁政,孔子是顺应时代改革的人,承认社会流动,办私学,教导学生的目的是从政。

仁是血缘关系为基础,抓住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特征。

孔子思想的局限性:有时战争恰恰是推动社会改革的有力力量,而孔子主要依靠道德途径恢复统治显得迂腐不实用。

八附:思想主体的出现(士阶层的兴起),士阶层的品格:从道不从君的独立品格,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追求道而非权力。

九、老子的政治思想:1道论(道的含义:道是真实的存在;道是最高的最先的存在;道是事物运行的总规律。

道的特征:道法自然,通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的本根为清静柔弱)2德论(上德无为而无不为;处无;贵柔守弱;无欲不争)
十、庄子的政治思想:1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及其理想的政治状态2人为物役与保身全生3道与精神逍遥
十一、孟子的政治思想:1仁政学说(对百姓:a制民之产要让百姓有一定的财产,这是仁政第一要务b兴庠序之教,让百姓明人伦,孝悌之义c与民同忧,与民同乐;在国家管理方面:a尊贤使能b轻刑薄赋;在统一天下的方式上:反对战争,使百姓心服统治者)2民本思想:强调人和,顺民意,得民心。

十二、荀子的政治思想:1荀子重视礼,礼的作用(区分贵贱,等级)2荀子的礼不同于孔子,孔子的礼强调的是一种等级性,脱胎于血缘关系。

而荀子的则是源于人和物之间的分配,物
的不足匮乏不足以使每个人都享有好的生活,这样,就需要区分等级,人性根源是性恶任由人性的发展的话,就会争,争就会乱,为了防止乱的发生,就要制定礼来安排物的分配。

3孟子更注重的是以内治外,荀子强调外在的约束,辅礼以法,隆礼重法,他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十二附:中庸(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方法,是儒派关于矛盾的观点)儒家关注矛盾的同一性,反对矛盾的转化,并阻止其转化,想方设法的阻止矛盾转化是既得利益的哲学,保福免祸,维持现状。

儒家的政治思想仁与义,礼与乐,都渗透着中庸的思想,特别是和,即不同的东西在一起达到美好的状态,是儒家为政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庸的最高境界。

优缺点:优(在论证如何达到平衡有精细的论述)缺(力图阻止矛盾的转化,在政治上表现为一味求稳定,维持现状)
十三、法家的政治思想:1中人(韩非政治学说的适用对象,即一般人,普通人)韩非认为现在的统治者一般,根本达不到尧舜那样的,没有圣王,那么如何治理国家呢,不能像儒家那样把希望寄托在人的道德上,韩非认为应该找一个适合一般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治理论,这是韩非提出法术势的基础。

2君臣民(韩非对于国家结构的基本构想和理解)君主是国家象征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直接管理臣,依靠臣直接管理民众。

臣是国家政务的直接管理者,民是社会基础,从事耕战,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有实质产出,商人的买卖并不能增加社会财产,这会损伤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实行重农抑商。

3好利恶害(韩非政治学说的人性论基础)法家对人性观的解读超越了善恶二元对立,提出趋利避害,人无善恶之分,只有利害之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权衡利害的关系
十四、法家治理国家的手段:法术势。

法家评价:把所有人都假设为完全的好利恶害的,人们行为是权衡利害的结果,而法术势在于这一基础上提出,强调自恃而不恃人,不依靠别人,而不依靠别人不得不爱君主,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对当时的政治作出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法家理论是战国时期唯一得到应用的理论,法家的变法行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这种治国方式都被历代或明或暗的运用着,为维护中华民族的连续性做出了贡献,把人看作利害关系,忽视了人超过利益更高的追求,使人人自危而提心吊胆,这样的治国手段在一定时期可以达到一定目的,但不能维持长久统治
十五、墨子的政治思想:1尚同(政府的产生与组织形式政府的产生)政府的产生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意见,政府的职能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

尚同即上同,上面认为好的就是好的,思想要和上级保持一致。

2尚贤(闲人治国论)王公大人要由贤人来担任,由高度聪明的人治理低贱,愚蠢的人,认为尚贤是治国的根本3兼爱、非攻(止乱之方)针对当时大国打小国,大家攻打小家的现象提出的,认为人们兼相爱,交相利是解决社会动乱问题的根本方法4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针对儒提出的繁文缛节,厚葬久伤,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铺张浪费的行为,提倡简单、简朴的生活。

5天志明鬼(为政的最高准则)天和鬼都是真实的存在,且有意志,可以对人的行为作出奖惩的,
十六、皇帝名号的政治思想内涵:1皇帝名号是宇宙空间论模式和历史时间论模式的综合2神圣性与世俗权威性的综合3王权政治形态与君权政治形态的综合。

皇帝名号的确立,标志着新的政治权威的诞生,新的政治体制,新的国家政治模式的产生,新的管理模式的确立。

十七、汉初的政治思想(黄老无为)及政治主张:1君主无为而臣有为2人亦为本,法度为未3强调贤人治国。

黄老思想在汉初的应用:1轻徭薄赋2约法省禁(约法即废除了很多的酷刑,省禁即减少禁忌)3敦朴节俭,无欲无为
十八、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学:他的思想保存在《春秋繁露》和《天人三策》特点天人合一,主张以王道法天道。

1宇宙论和天人合一论,天地人乃万物之本,人接受天命超然于万物之上,只有人才能和天配,可通过调节天人关系来调节政治生活的关系。

2王道法天,王上奉无而下正人,遵循天道而治理人世。

3阳尊阴卑,世间万物的变化是按阳气出入运行
的,阳处于主要地位,因此阳尊阴卑,为政者在施政是要阳尊阴卑,要以阳的原则为主,阴为辅4四时五行,即天的喜怒哀乐,王道既要尊四时也要尊五行5阴阳五行之义:五行规律决定为政的原则为政不仅要按阳尊阴卑,还要五行之间的关系6天人感应,来自于天人合一,同生相应,同气相求,相类的东西可以相互感应
十九、魏晋玄学定义:1借用老子的玄来指称有和无,以探讨有和无之间关系为中心议题。

2只和有无相关的幽深玄远的问题。

思想来源(<周易>、<老子>、<庄子>)
二十、玄学产生的原因:1重建正常名教秩序的需要2重建儒家政治哲学的需要玄学以自然的天来取代神学的天,是当时哲学的发展方向。

3重新诠释儒家经典的需要,自儒家获得一尊地位,后世对其经传的解释很多,各家流派都有自己的家法,这就需要重新解释儒家,去发现原始经典里的义理4重建统一统治思想的需要汉末三国鼎立,治国思想不同,政治局面不稳定,曹魏末期,吴蜀衰落,为了统一,需有一统的政治思想,由此产生沟通自然与名教的玄学。

二十一、玄学政治思想主题:名教与自然。

1玄学讨论的名教有两含义(理想的名教即按儒家思想建立的正常明教秩序;异化的名教即一些政治家打名教的幌子来篡权牟利)2玄学讨论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一是名教出于自然(曹魏的何晏与王弼,注重名教与自然的相结合)二是名教与自然的背离(走向两端,一端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另一端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肯定名教,否定自然,阶段三:郭象的名教即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