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源大管理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_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
资源的整体水平进行了界定, 并依据相应的现状资料和数据, 论证了中国目前人力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质量
不高, 因此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不高, 得到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非人力资源强国的结论; 进而通过
对中国未来人力资源走势的分析, 认为中国未来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劳动力数量的绝对短缺, 人力资源
MODERN ECONOMIC RESE——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
童玉芬
内容提要: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 以及
人力资源是如何得到开发和利用的, 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 对人力
数量不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结构等。最后, 文章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0.07.08•【文号】中发[2010]12号•【施行日期】2010.07.0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2010年7月8日中发[2010]12号)现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加强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刻理解“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刻理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魏征曾对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 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改革开放四十周 年之际,通过对这四十年历史的梳理、总结可以更加清晰地认 识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起到的作用、产生 的影响。尽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如腐败、贫富差距 等诸多问题,但是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 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摒弃、革除四 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毒瘤。使改革开放更加 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更加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使中 国人民更加幸福,使中华民族更加富强、自信。因此,回顾历 史,辩证看待问题,肯定功绩,摒弃糟粕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指明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坛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文 / 杨莉
摘要:通过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时期,要根据国内外现实情况与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改革,要进行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改革;为了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四个自信,以更加包容地姿态向世界开放,使其他国家与人民 全方位了解中国,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一、改革开放历史回顾 (一)产生背景 1978 年 12 月 28 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 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次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重新恢复正确的 组织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解决了若干重大历史是 非问题,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传统,正 确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开端,统一祖国方针,确立新的外交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 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 拥护。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缩小同世界 经济发展差距和追赶时代潮流的迫切需要。 (二)历史阶段 结合史实与参考他人学术成果中划分的改革开放历史阶 段,本文将改革开放历史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 1.1978 年至 1992 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从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84 年 9 月党的 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第一阶段,是改革的启动和试验阶 段。从 1984 年 9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到 1988 年 9 月, 为第二阶段,是改革目标的不懈探索阶段。从 1988 年 9 月到 1991 年底,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进行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 革。 2.1992 年至 200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 从 1992 年 2 月至 2002 年 10 月,即从邓小平“南方谈话” 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改革的制度创新阶段,基本 内容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前进。 3.2003 年至 2012 年科学发展观统领的新阶段 从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 2012 年,以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
九年级政治全一册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表中,每题3分,共45分)1.今天,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平等交往的世界。
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势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这段话说明:A.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 B.政治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C.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D.民主化时代已经实现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因此,中国要:①积极走向世界②完全依赖外国的支持与帮助③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④领导和主宰世界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3.无论国家的大小、强弱,也不论社会性质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各国都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①与世界各国人民平等交往,彼此尊重②尊重每个国家的自主选择,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③不与弱小国家交往④尊重每一个国家的一切行为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 D.③④4.在当代,如何协调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普通关注的问题。
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②认真地反思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③认真地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④停止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A.②④B.②③C.①② D.①②③思想品德课后,肖礼和王聪争论起来。
肖礼说:“人口越多越好。
”王聪说:“人口越少越好。
”据此回答5~6题5.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A.人口越多越好,因为人多力量大B.人口越少越好,因为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C.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D.既不是人口越多越好,也不是人口越少越好,人口发展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6.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③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④给就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7.2009年我国GDP达到33万亿元,但仍然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的基本同情是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B.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永远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D.我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所坚持的发展战略。
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性别差异依然存在。由于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初等教育的性别差异已逐渐缩小,但在高等教育阶段男性占有极大优势。因此,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的关键是在更高的教育阶段上实现性别平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贯彻好,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好,努力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一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二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坚持改革创新。三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推动我国教育在新世纪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新中国60年教育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战线几代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两基”奋斗目标的实现,高校扩招和促进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理念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7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主讲人:袁贵仁主讲人简介袁贵仁,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课程简介3月4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围绕“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这一主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正在参加培训的第36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第3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第27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第4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学员作专题报告。
袁贵仁从世情、国情、社情、教情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深刻阐述了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科学发展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他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我们要坚持发扬已经为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同时学习借鉴外国的有益做法,逐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育改革创新,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
袁贵仁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任务是: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改革创新,努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人才是核心任务,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今后十年的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六个方面,构建以国民教育为主体、更加重视继续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身教育体系。
围绕教育发展重点任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
要把教育改革的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改革实效方面下功夫。
袁贵仁指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主要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五是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六是设计实施重大项目和加强改革试点。
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从教育大国向
1、答:作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化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人类发展观念发生转变,过去是单向的、只强调经济发展,现在有学者归纳出社会发展观等于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善治,二是经济的发展,三是文化教育的发展,四是环境保护。
一个最为简单且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人们普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的情况下,高考仍然充当着强大的指挥棒。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学生、家长到老师、学校,包括地区教育管理机构的共识是,教育要向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的方向去努力。
有学者感言:“经过重重考试进入大学的年轻人,在四年教育之后,常常既没有被获得灵魂上的解放,视野上的开阔,也没有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
于是,一个悖论出现了。
我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社会,大多数人渴望通过考试来获得多一点的生存空间,但教育却成为我们社会最大的资源浪费…”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是义务教育:调查显示,26.4%的公众认为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是义务教育领域,19.3%认为是高等教育。
对于义务教育领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成公众认为是优质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另外,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农村办学条件问题、乱收费以及学生课业负担重问题也均有较高的提及比例2、答:《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但就中小学语文教育而言,由于“育人为本”彰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而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纪录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纪录历史回眸: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人口中文盲率达80%以上。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美国和英国1820年的水平。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摆在重要位置,矢力推进。
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并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实行普及教育”。
短短10多年,新中国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向祖国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千万计文化素质较好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
但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青年一代丧失了接受良好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年轻的共和国与世界本来正在缩小的差距,在这10年间又被拉大了。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次会议的召开,都将中国的教育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中国教育事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体制改革:迎来教育事业的春天1. 背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文革”十年动乱的历史。
随着全国工作重心转移,教育事业怎样在新形势下发展,提到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
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领导下,党中央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
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参加讨论的约有1万人次以上,曾十易其稿。
2. 会议:1985年5月15日-20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600多位代表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并研究贯彻执行的步骤和措施。
邓小平出席了会议闭幕式,在短短的13分钟里,他作了题为《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把中央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落到实处。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用十八个字概括:根底浅、环境差(意识环境、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基础弱、差距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其他教育的差距、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发展快、前景好。
2、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社会环境应该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要得到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开放,要构建一个比较丰富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要从规模向质量转变;职业教育应该从单纯的教育培养模式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模式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个人归纳为十八个字:根底浅环境差基础弱差距大发展快前景好1. 根底浅与我国具有的悠久历史的,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文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历史是非常短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应该说起源于近代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鸦片战场的惨败,使清政府的一批官.员痛感科学技术的重要。
于是以张之洞为首的一批洋务派官.员开办了一批“洋学堂”。
其中包括了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1865)、福州的船政学院(1866)、上海电报学堂(1882)等。
这是我国比较成型的职业教育的开始。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
在教育领域,维新派积极筹办铁路、矿务、农业、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开展技术教育。
但这场维新运动很快就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残酷镇压。
尽管维新运动被镇压,但清政府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
在教育领域,1902年,公布了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壬寅学制”,学制中开设了实业学堂。
1903年,又公布了“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这是我国正规的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开始。
1913年,黄炎培提倡实用教育,倡导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教育强才能百业强,教育兴才有百业兴,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全面现代化。
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感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实在、精练、有力,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才的摇篮,人类社会要生存、发展,生活质量要提高,离开了教育都无从谈起,因此,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
正因如此,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目前,中国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建设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前进。
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离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等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发展中小企业的必要性1、建设经济强市必须发展中小企业。
郴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产连年丰,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00.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90万吨,出栏生猪506万头,水产品总量8.3万吨。
但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原”字号上市,难以形成经济强势。
绿色人本战略是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长期指向
些 发 达 国家 也 只 是 初 现 端 倪 , 其 是 高 端 的绿 色 尤 专 业 教 育 需 要 有 雄 厚 的 科 研 基 础 、 实 的 学 科 功 扎 底 和有 力 的 经 费 支 持 , 果 不 自量 力 应 景 赶 时 髦 如 为 专 业 “ 色 ”, 后 果 令 人 堪 忧 。 要 深 刻 汲 取 上 其 已有 经 验 教 训 , 色 人 力 资 源 能 力 建 设 是 脚 踏 实 绿 地 、 序 渐 进 的 一 种 历 史 累 积 过 程 , 万 不 可 以 循 千
色 经 济 未 来 发 展 具 有 很 大 不 确 定 性 , 前 即使 一 目
企 业 的 环 保 负 担 真 有 那 么 重 吗 ? 我 们 经 常 可 以 看 到 , 些 企 业 即 便 公 开 排 污 , 保 部 门 也 一 环 睁 只 眼 闭 只 眼 ; 至 某 地 污 染 已 相 当 严 重 , 些 甚 一 村 民被 迫 集 体 跪 求 治 污 时 , 些 环 保 部 门 还 在 敷 一 衍 塞 责 , 不 出 更 多 实 际 处 理 措 施 。 当 然 , 此 拿 在
.
( 曰风摘 自《 财经 问题研究》 00年第 l 《 色 21 0期 绿
经 济 背 景 下 的人 力 资 源 能 力建 设 》 )
环保 部 门成 为 企业 最 大 负担 让 谁 蒙羞
耿 海 军
据 《中 国 经 济 周 刊 》 道 , 场 史 上 规 模 最 报 一
大 、 格 最 高 、 时 时 间 最 长 的 为 中 小 企 业 减 负 规 历
锯f } r 掰宪考 21 - ̄7 期( 考 00f 0 总第24 期) - . 32
可持续发展
作 为急 功近利 的“ 绩_程 ” 搞 。 政 丁 来 立 足 T 业 化 、 镇 化 发 展 和 市 场 化 制 度 转 型 城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主讲人:袁贵仁主讲人简介袁贵仁,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课程简介9月2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围绕“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这一主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正在参加培训的第三十八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五期浙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二期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和第三十二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第十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学员作专题报告。
袁部长指出,了解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要明确两个判断,抓住三个关键词。
明确两个判断,即当前我国已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正逐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三个关键词,即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具体表现在教育规模、教育体系及教育公平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有学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了学前教育;其次,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取得很大突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人数日益增多,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再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国民受教育的权利: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建立资助体系,缩小群体差距,解决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解决了女童上学的问题。
袁部长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任务为贯彻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努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课程时长131分钟录制时间2012年9月提纲一、了解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明确两个判断,抓住三个关键词1.两个判断(1)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2)逐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2.三个关键词(1)教育规模日益扩大(2)建立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3)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受教育的权利二、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同类课程与参考资料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视频课件 参考资料 更多>> ∙ [王炳照] 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2009-08-23∙ [王定华] 我国基础教育的形势和任务2009-08-23∙ [陈小娅]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和任务2009-08-23∙ [陈国阳] 壮大农村优质师资队伍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2009-12-11∙ [温殿杰等]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座谈2010-01-08∙ [常生龙] 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素质培养2010-05-21∙[袁湛江]体制创生机制机制催生活力——万里教育...2010-11-02∙[专题研讨]湖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1-01-20∙[专题研讨]山东:改革体制创新,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发...2011-01-20∙[傅勇林]基础教育管理创新经验谈——成都市的改革...2011-01-20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主讲人: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讲人简介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树人天地教育机构国家级顾问。
人才问题的人口学思考--从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才大国
人才问题的人口学思考--从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才
大国
张车伟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上半月)》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 一rn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经常被讥讽为"东亚病夫".那时的"人口众多"除了意味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之外,并没有转化为任何发展的优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的人口是典型的高出生、高死亡模式,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非常高,据估计,1930-1940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不足40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对文化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巨大投资迅速改变了上述状况,人口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顺利地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跃.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张车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
【相关文献】
1.教育是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J], 刘志强
2.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哲学思考 [J], 李伟
3.大国转型: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过半的思考——从人口学视角考量 [J], 原新;王晓丽
4.大国转型: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过半的思考——从人口学视角考量 [J], 原新;王晓丽;
5.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试论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第一篇: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被誉为人力资源大国。
然而,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还需要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试论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首先,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质量包括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我们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工人的培训水平,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其次,创新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要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
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人才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条件。
人才流动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鼓励人才的跨地区流动。
同时,还要加大对留学生的吸引力,鼓励他们回国发展,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选拔、培训发展、激励激励等方面。
我们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教育、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人才流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试论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试论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而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则是一个国家在人力资源领域追求卓越的过程。
本文将就何为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以及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人力资源大国的定义。
人力资源大国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支撑,拥有庞大劳动人口数量的国家。
在人力资源大国的状态下,该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相对充裕,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培养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人力资源大国的关键是拥有数量庞大的人力资源,但缺乏高素质的、具备创新和创造力的人才,同时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还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
然而,人力资源大国并不等同于人力资源强国。
人力资源强国是指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方面具备创新能力、引领力和竞争力的国家。
相比于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更加注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
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能,促进人才的自主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以增强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培养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这包括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根据国家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结构和数量;加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辑要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高等教育研究
页码: 1-14页
主题词: 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度创新
摘要:世界现代化历史上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
21世纪前20年,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构想是:坚持“人力资源是中国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战略选择,通过制度创新,分三个阶段实现教育的“三步跨越”和人力资源的“两次提升”的战略目标,将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4 ・ 4
终 身教 育 2 1 第 9卷 第 1 0 1年 期
了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再次提 出要 “ 支
持和鼓励 中小学 同附近的企业事业单位 、街道或 村 民委员会建立社 区教育组织 ,吸引社会各界支 持学校建设 ,参与学校管理 ,优化育人环境 ,探 索出符合 中小学特点的教育 与社会结合的形式 ” ,
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 国转变的战略
布局 。不久前 召开 的党 的十七届 五中全会 指出 , 未来五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开创科学发
的早期社区教育。18 年 ,下发了 《 98 中共中央关 于改革和加强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矧》 ,强调 “ 要 把社会和家庭教育 同学 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 ,
调社会各界支持 、关心学校工作 ,优化社会教育 环境” 。当时我们还没有明确提出 “ 区教育”的 社
概念 ,工作出发点是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好 的环境 ,实现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的 三结合。 探索阶段 :19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 93
人力资源强 国 、对构建 和谐社会 、对提高全 民素
获盲
21.9: —2 01 () 45 1 4
L fl n E u ai n i o g d ct e o
广泛开展城 乡社 区教 育 大力推进学 习型社会建设
— —
在全 国社 区教 育工作座谈 会上的讲 话
鲁 昕
同志们 :
作用。
大 家上 午好 !
下面 ,我谈几点认识 。
下 ,在民政 、文化 、文明办等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 ,
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本强国
力, 造成 巨大的浪费。把人 力资源第一转化成 世界 第一的科技 竞争能力 , 是贯彻 实施科学发
展 观 的必 须 。
工业 经 济 时 代 的 效 率标 准是 劳动 生 产 率 ,
在 知识经济时代 。 则是 知 识 生 产 率 , 即运 用 知 识 生 产 出新 的 知 识 的频 率 , 行 知 识 创 新 的 周 进 期 , 知识转化为新 的生产力的速度 , 使 强调 的 是 产品质量的更新 。由于科技 创新的迅猛 发 展 , 品迅 速 更新 换 代 , 走 向 多样 化 、 性 产 并 个 化 , 个企 业 、 个 国家如 果没 有 知 识 的 创 新 、 一 一 技 术 的 创 新 , 转 化 为新 的 产 品 , 么 劳动 生 并 那 产率越 高, 产品积压就会越 多, 费就越大 , 浪 亏 损 就 越 严 重 , 入 恶 性循 环 。科 技 创 新 者提 高 进 知 识 的 生 产 率 , 速 知 识 创 新 的 周 期 , 速 产 加 加
断上 升 , 并且 日益 成 为 推 动 经 济 增 长 的核 心 因 素 。人 力 资 本与 人 力资 源 有 着质 的 差别 , 力 人 资本 是 社 会 财 富 增值 和 社 会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加 速 器 , 力 资 本会 因 条 件 、 境 不 同 而发 生 效 人 环 研存在严重脱节 。 科研 成 果转 化 不 成 现 实生 产
对 生产 力 发 展 的 作 用 , 对 发 展 社会 生 产 力主 他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有 着质的区别 2 世 纪是 知 识 经 济 时代 ,在 寻 求 新 的 经 l 济社 会 发展 方式 的 努 力 中 , 们 发现 这 取 决 于 人 人 力资本所有者进行的创新活动 , 而人 力资本 的创新能 力是任 何竞 争对手 都无 法克隆 的。 坚持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 。 最根 本的就是要促进 人 的 自由 而 全 面发 展 。 只 有 人 的 自由 而 全 面 发展 , 能发 挥 积 极 性 、 体 性 、 造 性 和 丰 富 才 主 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用为本”,强调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挥人才作用:“创新机制”,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以用为本,就是要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机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求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为了使我国顺利完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这24字方针主要体现了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时间管理之重要事情
如何区体利益的事情为重要的事情;
2、上级关注的事情为重要的事情;
3、会影响绩效考核的事情为重要的事情。
4、对组织和个人而言价值重大的事情为重要事情。(重大包括金额和性质两方面。)
三是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6 几款在线的时间管理工具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有效地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
时间管理的目的:决定该做些什么;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一、无法管理外在的要求?应接不暇
主管最大的困扰就是,太多来自外界的干扰,随时得放下手边的工作去做别的事情。
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P·F·Drucker)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主要是记录自己的时间,以认清时间耗在什么地方; 管理自己的时间,设法减少非生产性工作的时间; 集中自己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为连续性的时间段。
(四)、时间abc分类法
将自己工作按轻重缓急分为:a(紧急、重要)、b(次要)、c(一般)三类;安排各项工作优先顺序,粗略估计各项工作时间和占用百分比;在工作中记载实际耗用时间;每日计划时间安排与耗用时间对比,分析时间运用效率;重新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更有效地工作。
二、做事没有方法?阅历
我们常运用自己所熟悉或直觉想到的方法做事,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完成一件事情,可以有许多方法,关键在于你能否找出最快速的方法。不要毫不考虑的就直接做了,先花几分钟的时间衡量一下,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三、周围干扰因素?自控
周围众多干扰因素,是时间流逝的致命杀手,嘈杂声、杂志、零食、报纸、美容品、温度、安全感、方向感、氛围、性欲、压力、烟瘾、联想、健康状况,都是诸多的影响因素。
[编辑]时间管理方法
(一)、计划管理
关于计划,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待办单、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为我国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2008年,我国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达到6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1.14亿人,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跨越式转变。
不过,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人才规模居世界首位,但我国人才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巨大需求仍不适应,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人才竞争优势仍不突出。
待办单:将你每日要做的一些工作事先列出一份清单,排出优先次序,确认完成时间,以突出工作重点。要避免遗忘就要避免半途而废,尽可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干一起了一起。
待办单主要包括的内容:非日常工作、特殊事项、行动计划中的工作、昨日未完成的事项等。
待办单的使用注意:每天在固定时间制定待办单(一上班就做)、只制定一张待办单、完成一项工作划掉一项、待办单要为应付紧急情况留出时间、最关键的一项,每天坚持。
[编辑]最新的时间管理概念--GTD
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完成每一件事)的缩写。来自于David Allen的一本畅销书《Getting Things Done》,国内的中文翻译本《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
“高端引领”,突出了高层次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整体开发”,明确了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高端引领,突出强调要培养造就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优秀企业家、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理论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整体开发,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要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具体来说就是: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R&D)人员达到43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
担任主管的责任之一就是集合多人的努力,共同完成一份工作。换句话说,主管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份需要与别人互动,外界的干扰是主管工作的一部份。你可以排定某些时段做为你的工作空挡,当有人临时找你需要讨论事情时,告诉他,你这会儿忙着呢,不急的话儿,在你的空挡时间再来详谈。
时间管理发展得很快,第一代是建立备忘录;第二代就需要事先的计划和准备;第三代会根据你对任务的理解排列优先顺序。到了第四代,就是分工合作的授权管理。
为了顺利实现这一宏伟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人才规划纲要》作出了8个方面的总体部署:
一是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提高人才投资效益;
二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
(五)、考虑不确定性
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应付意外的不确定性事件,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需为意外事件留时间。有三个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方法:第一是为每件计划都留有多余的预备时间。第二是努力使自己在不留余地,又饱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工作。这并非不可能,事实上,工作快的人通常比慢吞吞的人做事精确些。第三是另准备一套应变计划。迫使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对你自己能力有了信心,你已仔细分析过将做的事了,然后把它们分解成若干意境单元,这是正确迅速完成它们的必要步骤。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
目录
1 什么是时间管理
2 时间管理方法
3 最新的时间管理概念--GTD
4 时间管理的十一条金律[1]
5 时间管理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浅谈高校管理者的时间管理[2]
5.2 案例二:时间管理的小故事[3]
5.3 案例三:时间管理——华为成功之宝[4]
该时间管理方法常常被以如下图式表示:
1、对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当然是立即就做
2、而对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不做
3、平时多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这是第二象限,常常被称为第二象限工作法)
4、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选择做。
(三)、有效的时间管理
“服务发展”,是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优先”,确立了人才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服务发展,就是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人才优先,确立了人才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每年年末作出下一年度工作规划; 每季季末作出下季末工作规划;每月月末作出下月工作计划;每周周末作出下周工作计划
(二)、时间“四象限”法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如人事危机、客户投诉、即将到期的任务、财务危机等)、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人际关系、新的机会、人员培训、制订防范措施等)、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不速之客、行政检查、主管部门会议等)、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客套的闲谈、无聊的信件、个人的爱好等)。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往往有机会去很好地计划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却又没有及时地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应把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这个“象限”的事务上是必要的。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处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时间。一个好的方法是建立预约。建立了预约,自己的时间才不会被别人所占据,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