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意见

一、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意义

人文素质课程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熏染,使学生的人格、品质、修养得到全面提升的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素质课程,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围绕儒家文化、地域文化,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体现和培育我校办学特色。重点建设以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符合我校办学发展的需要。

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通过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一)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社会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经济管理、国际关系、文献检索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建设相关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

(二)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和国情类课程,包括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地域文化和祖国的历史及国情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建设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人生与哲学类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其他人类文化遗产和优秀思想。建设相关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走正确的人生之路。

(四)文学艺术类课程,包括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作品和相关知识的课程。文学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相关课程,目的在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审美情趣,使大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五)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心理疏导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建设相关课程,旨在

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措施

(一)优化课程结构。将人文素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开设比例,精选部分人文素质课程作为必修课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其他课程通过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的方式使其在每个专业得以有效开设。还要充分利用我校地域优势,将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地域文化渗透课堂。

(二)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是开展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课堂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社会实践、知识竞赛、文艺汇演、课外阅读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派在相关课程领域具有一定建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强人文教育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的深度、广度要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考核方法科学合理。

(五)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各类人文素质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