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流变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6=874>+>/348,2/,5742?45/+14@82=42=/45877/A8,+28?, , 8,B1./,</4+,543/</>28?,4?B4A?5/3,44@/72/3,423+,7C 1+28?,42=/?38/748,40=8,+ , +,547.--/72742=+24@/47=?.154A+D/4+47E72/A+28<48,F/728-+28?,4?B4A?5/3,4@/72/3,423+,7G 1+28?,42=/?38/7 , B3?A4@=8<=4@/47/1/<242=/4B8,/724;E42+D8,-42=/458+1/<28<4+2282.5/4?B4,+41+84H=.4E8I 拿 来 主 义 J7?4 2=+24 @/72/3,4 A?5/3,423+,71+28?,4 2=/?38/74 <?.154 ;/4 A+5/4;/724 .7/4 ?B48,4 2=/4 <?,723.<28?,4 ?B40=8,/7/4 23+,71+28?,4 2=/?38/7K 94@/72/3,4444A?5/3,423+,71+28?,42=/?38/744445877/A8,+28?,44448,B1./,</44443/</>28?,
《 中国翻译》!""" 年第 # 期
代翻 翻译理论在 现代 方现 西方 西 播与 与接受N 传播 的传 国的 中国 中
中南大学
屠国元
华南理工大学
肖锦银
本文尝试讨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分析其在中国译界的接受及其对中国翻译 研究的影响。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对西 方 现 代 译 论 加 以 系 统 研 究 ,取 其 精 华 ,去 其 糟 粕 ,采 用 “ 拿来 主义”的辩证态度,在批评中接受,使之 最 大 程 度 地 融 入 我 国 译 论 之 中 ,从 而 调 和 中 西 翻 译 理 论 ,为 完善并建立我国的翻译理论系统找到合理的途径。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 传播 影响 接受
一般认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 十年代。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伴随着现代语言学、 信息论以及其他 相 关 学 科 的 发 展 , 西 方 翻 译 理 论 研 究 已 经取得了令人瞩 目 的 成 就 , 涌 现 出 一 批 批 杰 出 的 翻 译 理 论家。与此同时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西 方 翻 译 理 论 在 中 国的传播与接受 情 况 也 经 历 了 一 些 耐 人 寻 味 的 变 化 。 本 文将尝试讨论西 方 现 代 翻 译 理 论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情 况 , 分 析其在中国译界 的 接 受 及 其 对 中 国 翻 译 研 究 的 影 响 , 难 免挂一漏万、以偏盖全,敬请同行指正。 的杂志文 章 所 无 法 比 拟 的 。 与 前 两 者 相 比 , 学 术 研 讨 会 的优点则 在 于 学 者 们 可 以 面 对 面 地 交 流 , 因 而 信 息 可 以 得到最快 的 传 递 和 反 馈 , 而 且 与 会 者 带 来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果,往往 还 没 有 来 得 及 以 文 字 形 式 发 表 , 这 种 实 时 性 也 是杂志和 书 籍 所 不 能 企 及 的 。 这 三 类 来 源 的 材 料 , 可 以 从不同的 层 面 反 映 西 方 现 代 译 论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与 接 受 情 况。 根据内容的偏重,涉及西方现代译论的文章或著作 通常可以分为三 类 。 第 一 类 为 译 介 性 质 , 常 以 “ 简介” 、 “ 译介”或者书评的形式出现,节译、编译等也可归入此 类。这类 文 章 或 著 作 或 者 纯 粹 地 介 绍 某 一 个 译 论 家 的 翻 译思想或 观 点 , 某 一 翻 译 学 派 的 主 要 思 想 , 偶 尔 附 有 简 单的评述 , 或 者 直 接 地 翻 译 一 篇 论 文 。 翻 译 这 类 文 章 看 似相当省 心 , 但 要 做 好 也 非 易 事 , 同 样 需 要 有 学 术 上 的 敏感性,才可及时捕捉到最新的学术动态。 第二类为研究性质,如对不同译论家的翻译思想作 出对比,或对某一个译论家的思想发展过程进行研究, 得出有用 的 结 论 以 供 中 国 的 翻 译 研 究 借 鉴 。 作 者 需 要 对 研究对象 有 较 为 全 面 和 深 入 的 认 识 , 方 可 进 行 有 深 度 的 比较。这 类 文 章 要 求 作 者 进 行 积 极 的 思 考 , 可 以 较 好 地 反映作者的理论功底。 第三类属于反思和应用性质,或对西方译论的某一 个思想进 行 思 考 , 分 析 其 实 质 , 或 将 西 方 译 论 应 用 于 实 践,试图 找 出 其 可 行 性 。 这 类 作 品 能 够 将 西 方 现 代 译 论 与中国翻 译 研 究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对 翻 译 研 究 的 推 动 作 用更加明显。 这三类著述都是对西方译论进行研究和应用的 重 要
O (# O
《 中国翻译》!""" 年第 # 期
组成 部分,无所 谓 高 低 优 劣 之 分 。 引 进 是 基 础 材 料 , 研 究是重要手段, 而 应 用 则 是 最 终 的 目 标 。 没 有 引 进 和 介 绍,研究就成了 无 本 之 木 , 应 用 就 更 加 无 从 谈 起 , 而 没 有深入细致的研 究 和 分 析 , 应 用 将 陷 于 盲 目 ; 没 有 了 应 用,所有的引进和研究都变得没有意义。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论文和著 作 不 但 在 数 量 上 大 有 突 破 , 而 且 在 质 量 上 也 大 有改观。 译 介 性 质 的 文 章 和 著 作 继 续 出 现 , 但 引 介 的 步 伐有些放慢,而同时更多的译学研究者开始主动地反思, 进行应用 方 面 的 探 索 。 例 如 有 人 撰 文 将 纽 马 克 与 奈 达 的 翻译理论 进 行 对 比 , 有 人 考 察 中 西 译 论 之 间 的 异 同 。 值 得一提的是,申丹在 “ 论翻译中的形式对等”一文 ( 《 外 语教学与研究》 ;<<H 年第 ; 期)通过严密的分析,独具 慧眼地指出,奈达所谓的 “ 形式对等” ,本质上是 “ 逐词 死译”的 代 名 词 。 从 学 术 上 讲 , 她 的 分 析 有 理 有 据 , 令 人信服, 反 映 中 国 年 轻 一 代 学 者 不 囿 于 成 见 , 善 于 思 考 的特点。 这一阶段有一些前两个阶段中所不曾出现的全新的 现象。首 先 , 几 乎 所 有 的 译 学 领 域 的 主 要 著 作 都 已 经 为 中国学者 们 所 熟 悉 , 而 且 很 多 都 在 中 国 有 原 文 印 行 , 同 时引进速 度 也 大 大 提 高 , 能 够 做 到 基 本 同 步 。 这 就 使 其 他的研究 者 们 得 以 在 最 短 时 间 内 了 解 到 本 学 科 同 行 的 最 新成果。 原 文 版 本 的 出 现 , 使 懂 原 文 的 读 者 们 有 机 会 直 接研读, 而 不 再 需 要 透 过 译 本 这 面 模 糊 的 镜 子 去 看 多 少 有点变形 或 扭 曲 的 影 像 。 当 然 , 对 于 不 懂 原 文 的 读 者 而 言,译本总是聊胜于无。 其次,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西学界之间的交流 日趋密切 , 中 外 学 者 之 间 不 再 是 简 单 的 介 绍 与 被 介 绍 的 关系。他 们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 如 互 为 访 问 学 者 , 参 加 国 际 研讨会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种密切 的 接 触 和 友 好 的 关 系 大 大 有 利 于 学 术 的 健 康 交 流和互相 促 进 。 通 过 这 种 直 接 交 流 , 国 内 同 行 得 以 获 知 世界各地最新的学术动态。杨士焯 ( ;<<@ ) 根 据 他 自 己 在 ;<<#8;<<A 期 间 选 修 纽 马 克 的 课 程 的 学 习 体 会 , 说 明 纽马克的最新翻译思想— — — — —“ 翻译关联 法 ” ( )./&1120)8 。九十年代以来,中 国 承 办 了 ’3I2.)==1&)/J.’&.’1)*40)’3&* ) 几次重要的国际翻译研讨会,如 ;<<H 年 < 月 ;; — ;? 日, 在北京语 言 文 化 大 学 召 开 的 “ 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传播国 际研讨会” , ;<<H 年 ;" 月 K; 日—;; 月 K 日 在 北 京 外 国 语大学召开的 “ 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 , ;<<< 年 # 月 A. — 国际翻译研讨会”等。这些 H 日在澳门理工学院召开的 “ 国际研讨 会 在 中 国 的 召 开 , 一 方 面 给 中 国 带 来 最 新 的 学 术研究动 态 , 另 一 方 面 也 反 映 了 中 国 翻 译 研 究 国 际 地 位 的提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翻译界的学者们, 将中国传 统 译 论 与 西 方 译 论 研 究 成 果 结 合 起 来 , 开 始 提 出自己的一些理论。例如,田菱$;<<!+ 提出 “ 翻译学的辩 证逻辑学派” , 认 为 翻 译 学 应 该 包 括 以 下 学 科 领 域 : ;> ( 辩证唯物论)哲学; !>. 语言学; K>. 心理学; ?> 文化社会 学 ; #>. 逻 辑 学 ( 辩证逻辑学与形式逻辑学) ; A> 翻 译 学 ; 比如,文学、生物学、医学等等中心学 H> 各门中心学科 ( 科) 。胡功泽 $;<<?+ 则呼吁建立沟通的翻译观。 虽然在前者的框架中, “ 翻译学”既是学科的总名, 第三阶段 的 特 点 可 以 概 括 为 “ 全面、及时、创新” 。 又是其分 支 学 科 的 名 称 , 难 免 有 点 混 淆 , 而 后 者 的 模 式 !"#$%&%’ ()*$&+*,-)&’ .-/)$*+
二
洛 特 曼 $%&’()*+ 曾 指 出 , 人 类 文 化 乃 是 一 个 动 态 系 统 $,-()*./-0’-12.34.).56*)(3/.464’2(+ , 因 此 根 据 日 期 划 分 阶 段 是 根 本 行 不 通 的 $7)44*2’’89/:-312 , ;<<; , =>;?+ 。 作为人类文化的 一 部 分 , 翻 译 研 究 自 然 也 带 有 这 种 动 态 性,我们也根本 不 必 尝 试 某 种 界 限 分 明 的 分 期 。 我 们 认 为,西方现代译 论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与 接 受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三 个阶段,即二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初 期 为 第 一 阶 段 , 二 十 世 纪八十年代中期 和 后 期 为 第 二 阶 段 , 第 三 阶 段 从 二 十 世 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 第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译介,而且相对滞后和陈旧, 时间差较大,除 个 别 例 外 以 外 , 译 介 的 多 为 五 六 十 年 代 的英美名家的作品。如,;<@; 年纽马克和奈达的理论首 次被介绍给中国翻译界, ;<@! 年有人分别撰文介绍奈达 翻 的著作 《 翻译科学探索》 ( ;<A? ) 以 及 卡 特 福 德 的 《 译的语言学理论》 ( 。 ;<A# )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可以从政治、历史等方面来考 察。由于当时尚 处 于 改 革 开 放 的 初 期 , 经 历 了 一 个 学 术 研究的休止期以 后 , 学 术 界 首 先 应 该 做 的 自 然 就 是 补 上 原来丢下的功课 。 表 面 上 看 来 自 然 是 慢 了 一 点 , 实 际 上 却是不可缺少的 , 它 为 后 来 的 译 学 研 究 的 繁 荣 奠 定 了 坚 实的基础。 与第一阶段相比,在第二阶段中,各种译著的引进 更为全面,也更 为 及 时 。 除 了 英 语 世 界 的 翻 译 理 论 研 究 成果以外,其他 语 种 如 法 语 方 面 的 译 论 也 已 被 引 进 , 中 国翻译界得以更 加 全 面 地 了 解 西 方 译 论 。 与 此 同 时 , 引 进 的 速 度 也 大 大 加 快 。 纽 马 克 的 B C2D’E&&F &G C1)*40)8 外语教学 ’3&* 于 ;<@@ 年 出 版 , 而 在 ;<@< 年 第 ! 期 的 《 与研究》上,就 出 现 了 杨 国 斌 的 《 介绍纽马克的 〈 翻译 教科书〉 》一文。 在这一阶段中,带有研究和反思性质的文章开始出 现。学者们开始 用 批 判 的 眼 光 来 看 待 西 方 译 论 。 如 钱 霖 生的 《 读者的反应能否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 ( 《 中国翻 ,林克难的 《 “ 动态对等”译论的意 译》 ;<@@ 年第 ! 期) 义与不足》 ( 《 福建外语》 ;<@@ 年第 ;8! 期)等。这种现 象的出现,归功 于 两 方 面 的 因 素 : 一 方 面 由 于 前 一 阶 段 的引进的结果,人们对西方译论的了解渐趋全面而深入, 另一方面又由于国内翻译研究的进展。 一言以蔽之,在这一阶段中人们不再满足于了解, 而以更理性的态 度 对 待 西 方 译 论 , 并 且 取 的传 播 和 接 受 , 可 以 从 三 个 方 面得到较为全面 的 反 映 。 即 在 中 国 发 行 的 相 关 的 外 语 类 杂志,如 《 中国翻译》 、 《 中国科技翻译》 、 《 外语教学 与研究》 , 《 当代语言学》等;在中国出版的翻译理论著 作,如相关奈达 博 士 的 译 论 就 有 《 奈达论翻译》 ( 谭载 , 《 西方翻译简史》 喜, $%&’ ,中 国 对 外 翻 译 出 版 公 司 ) 、 《 跨语交际》 ( 谭载喜, ( 谭载喜, (%%( ,商务印书馆) 、 《 语 言・文化・翻 译 》 ( (%%) , 漓 江 出 版 社 ) *+,-.+-/, 奈达, (%%) ,上海外语教育出 0.12.3/ +,5 63+,71+28,- ) ( 版社) 、 《 新编奈达论翻译》 ( 谭载喜, (%%% ,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 等 ; 在 中 国 召 开 的 与 翻 译 有 关 的 学 术 研 讨会。杂志文章 的 数 量 最 大 , 而 且 由 于 杂 志 的 发 行 周 期 较短,故能较为 迅 速 地 反 映 学 术 界 的 最 新 动 态 。 相 对 而 言,书籍的写作 时 间 和 出 版 周 期 要 长 得 多 , 因 此 从 某 种 意义上说,书籍自出版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过时。不过, 书籍可以更深入 更 详 尽 地 讨 论 某 个 特 定 的 问 题 , 其 中 的 观点和思想也相 对 较 为 成 熟 一 些 , 这 一 点 又 是 篇 幅 有 限 !"#$%&%’ ()*$&+*,-)&’ .-/)$*+